政治改革
?打擊門閥,扶植庶族,發(fā)展科舉
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以后,把反對她做皇后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這對于武則天來說,是殺雞儆猴,但這些關隴集團和他們的依附者,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們趕出政治舞臺,標志著關隴集團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tǒng)治的終結,也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
武則天同時還通過各種途徑扶植庶族地主官僚,從庶族地主中搜羅更多的人才,擴大其統(tǒng)治基礎:
一、由朝廷派遣存撫使到全國各地搜羅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親自考試,這就是制舉、策問,如《大唐新語》所載:“則天初革命,大搜遺逸四方之士,應制者向萬人,則天御洛城南門,親自臨試?!背煽儍?yōu)異者,不拘資格,破格錄用,任以要職。
二、下令“內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舉”,準許官吏、百姓自薦,以免薦舉有所遺漏。 三、進一步發(fā)展以鄉(xiāng)貢(貢舉)為主的科舉制度,不僅科目增多了,錄取人數也大為增加,平均每年錄取人數,比起貞觀年間增加一倍以上;而且還首創(chuàng)殿試制度,如天授元年(690年)二月,“太后策貢士于洛城殿,貢士殿試自此始”;另外,長安二年(702年),還“初設武舉”,擴大了選官范圍。 武則天選官范圍廣泛,不免有濫竽充數;但確實選拔了不少賢才,如《新唐書》所說:“太后不惜爵位,以籠絡四方豪杰自為助,雖妄男子,言有所合,輒不次官之;至不稱職,尋亦廢誅不少縱,務取實材真賢。”這些賢才不僅是當時加強武則天統(tǒng)治的重要支柱,其中有些人還是后來輔佐玄宗“開元之治”的名臣賢相,如姚崇、宋璟等。武則天一朝號稱“君子滿朝”,婁師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賢臣均在其列。陸贄說:“(太后)課責既嚴,進退皆速,不肖旋黜,才能驟升,是以當代謂知人之明,累朝賴多士之助?!?/span> 此外,武則天在同高宗共同執(zhí)政時,還下詔修訂《氏族志》,更名為《姓氏錄》,更加明確規(guī)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進一步打擊了舊門閥士族,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因而中唐以后出現“冠冕皂隸,混為一談”的情況;特別是自安史之亂以來,有不少平民出身的士卒因軍功得授五品官以上官秩,上升為士族,于是從前士庶之間嚴格界限便逐漸消失,凡是姓鄭的都自稱滎陽鄭氏,姓李的都自稱隴西李氏、趙郡李氏,無從辨別其為舊士族還是新士族。 ?整頓吏治,嚴懲貪吏,拔擢賢才
武則天承襲貞觀年間整頓吏治、嚴懲貪污的政策,“嘗與宰相議及刺史、縣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條察州縣”,考核州縣官吏是否清正稱職。對于貪贓枉法的官吏,不論官位高低,一律嚴懲不貸。反之,對于賢才則破格拔擢。武則天對于為官清正、正直不阿的臣僚非常器重,對于有才能有學識的人士非常賞識,并能對其一一加以重用。
由于武則天能夠注意整頓吏治,賞罰嚴明,賞其當賞,罰所當罰,明察善斷,有知人之明,因而能從廣泛搜羅人才中拔擢賢才以為己用,正如《資治通鑒》所評說:“太后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用?!?/span>
?廣開言路,注意納諫
武則天對納諫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在建言十二事中,“廣言路”、“杜讒口”,也占了重要地位。垂拱二年(686年)三月,她還設銅匭于朝堂,鼓勵群臣上書言事。
武則天雖然政令嚴明,刑罰嚴峻,“當其忍斷,雖甚愛,不少隱也”。但是她對于直言敢諫的臣民卻十分敬重,盡量采納他們的建議,即使言語有所冒犯,也能加以寬容,免予追究。在她統(tǒng)治時期,很少有人因為直諫獲罪的,因之直言敢諫在朝中蔚然成風,使下情得以上達,這對于改革弊政、促進政治清明起了很大的作用。
?任用酷吏打擊敵對分子
武則天的統(tǒng)治穩(wěn)定之后,開始啟用酷吏。為鞏固統(tǒng)治,武則天使用嚴酷手段。為掌握國家統(tǒng)治大權,她毒死了已立為太子的親生兒子。稱帝第二年,武則天便用兩大酷吏之一的來俊臣殺了另一個酷吏周興;至萬歲通天二年(697年),殺死來俊臣,結束了酷吏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