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整理: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間,唐朝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發(fā)展和提升。他繼承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國思路,進(jìn)一步鞏固了唐朝的統(tǒng)治,并在外交、軍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李治在位期間,推行了一系列有益于百姓的政策,如減免賦稅、減輕刑罰、提倡文化教育等,使得社會經(jīng)濟(jì)得到了發(fā)展和繁榮。他還重視水利建設(shè),興修灌溉工程,提高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力,推動了經(jīng)濟(jì)的發(fā)展。
此外,李治在外交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派遣使者到西域、日本等地區(qū),加強(qiáng)了唐朝與這些地區(qū)的聯(lián)系和交流。他還進(jìn)行了對高麗的戰(zhàn)爭,成功地擴(kuò)張了唐朝的領(lǐng)土。
總的來說,唐高宗李治是一位有為的皇帝,為唐朝的發(fā)展和繁榮做出了重要的貢獻(xiàn)。李治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母為文德順圣皇后長孫氏,皇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母弟。 基本信息
君王信息
主要成就
開創(chuàng)永徽之治,滅高句麗、西突厥等,唐朝版圖達(dá)到極盛
代表作品
監(jiān)國求賢令、建東都詔、為文德圣皇后薦福令
其他信息
人物生平
仁孝立儲
貞觀二年(628年)六月庚寅,李治出生于長安東宮的麗正殿。貞觀五年(631年),被封為晉王。貞觀七年(633年),不到任所而接受并州都督之職。
李治幼而聰慧,端莊安詳,寬厚仁慈,和睦兄弟。開始由著作郎蕭德言教授《孝經(jīng)》,唐太宗問道:“你認(rèn)為這部《孝經(jīng)》中什么最重要?”李治對答道:“孝道最為重要,幼年侍奉雙親,長大后侍奉君王,最后達(dá)到修身養(yǎng)性的目的。君子侍奉君上,到了廟堂之上想著為國盡忠,退居在家的時候想到是勸諫君主的過錯,糾正其惡?!碧铺诼犅劥笙?,說道:“你如果按此行事,完全能夠侍奉好父兄,做好臣子了。”貞觀十年(636年)六月,文德皇后長孫氏去世,晉王李治才九歲,悲哀思念之情感動了左右之人,唐太宗多次加以安慰,從此特別受到寵愛。不久被任命為右武候大將軍。 唐太宗晚年,由于寵愛第四子魏王李泰,而導(dǎo)致太子李承乾與魏王一方爭奪儲位。貞觀十七年(643年),由于李承乾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結(jié),打算先下手為強(qiáng)起兵逼宮,結(jié)果事情敗露,李承乾被廢黜。唐太宗打算立四子李泰為儲君,李泰許以唐太宗將“殺子傳弟”,表示將來將皇位傳與胞弟晉王李治。李泰又以漢王李元昌事恫嚇與李元昌交好的李治,李治將此事告訴李世民,而被廢的李承乾也坦承自己謀反是因為李泰對太子位有所圖謀。于是李世民下定決心,帶著李治駕臨兩儀殿,在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等重臣面前因為諸子諸弟爭位之事而欲拔劍自殺。長孫無忌等出面阻攔,表示晉王李治可立為儲君。同年四月七日,唐太宗親駕承天門,下詔立李治為皇太子。唐太宗每次上朝,常令李治在旁邊,讓他觀看自己決斷各種政務(wù),有時候讓他參加議事,唐太宗多次稱贊他的才能。 貞觀十八年(644年),唐太宗將討伐高句麗,命令李治留守定州。等到唐太宗基本確定了發(fā)兵日期之后,李治神色悲哀,整天啼哭,因而請求驛站飛馬傳遞自己生活工作起居的表章,并傳遞邊境情況的報告,唐太宗都同意了。用快馬奏事,從此開始。等到唐太宗大軍凱旋,李治跟隨唐太宗到并州。當(dāng)時唐太宗生了個大毒瘡,李治親自用口吸毒膿,扶著車輦步行跟從了多日。 登基初期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駕崩于終南山的翠微宮。二十七日,以禮部尚書、兼皇太子少師、黎陽縣公于志寧為侍中,太子少詹事、兼尚書左丞張行成為兼侍中、檢校刑部尚書,太子右庶子、兼吏部侍郎、代理戶部尚書高季輔為兼中書令、檢校吏部尚書,太子左庶子、高陽縣男許敬宗兼禮部尚書。二十八日,李治回京。六月一日,唐高宗即皇帝位,時年二十二歲。六月十日,詔令其舅父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為太尉兼檢校中書令,英國公李勣為開府儀同三司。以二人為輔政大臣。七月三日,有關(guān)的部門請求改治書侍御史為御史中丞,諸州治中為司馬,別駕為長史,治禮郎為奉禮郎,以避諱唐高宗的名諱。唐高宗因為貞觀時先帝“李世民”二字沒有避諱,所以沒有同意。有關(guān)衙門上奏道:“先帝兩個名字,在禮制上不偏向某一避諱?;噬霞仁菃蚊?,臣下不應(yīng)指斥。”唐高宗聽從。八月,河?xùn)|發(fā)生地震,唐高宗下詔派遣使者前去慰問,免當(dāng)?shù)刭x稅三年。同月,以開府儀同三司、英國公李勣為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八月十八日,將唐太宗安葬在昭陵。九月十二日,加授鄜州刺史、荊王李元景為司徒,前安州都督、吳王李恪為司空兼梁州刺史。二十四日,贈梁國公房玄齡為太尉;贈申國公高士廉為司徒,贈蔣國公屈突通為左仆射,都可在唐太宗廟庭配祭。 永徽元年(650年)正月六日,高宗立嫡妻王氏為皇后。七日,封長子陳王李忠為雍州牧。九月,高侃擊擒突厥車鼻可汗,唐高宗分置單于、瀚海二都護(hù)府。 朝綱獨斷
早在李治還是皇太子的時候,就與大他四歲的唐太宗才人武氏私通;唐太宗駕崩后,武氏依唐后宮之例,入感業(yè)寺削發(fā)為尼。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唐太宗周年忌日入感業(yè)寺進(jìn)香之時,又與武氏相遇,兩人相認(rèn)并互訴離別后的思念之情。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滿,武氏便再度入宮。次年五月,被拜為二品昭儀。武則天再次入宮,深知王皇后的心意,遂對王皇后卑躬屈膝,百依百順。王皇后不斷在唐高宗面前稱贊她,更加深了唐高宗對她的寵愛。唐高宗的寵愛為她提供了步步登高的階梯。在武則天得寵的同時,王皇后、蕭淑妃都遭冷遇了。最后,唐高宗決心要廢王立武,改換皇后。他也深知此事非同小可,遂事先征求有關(guān)大臣的意見。 長孫無忌是高宗的舅父,褚遂良參與過太宗很多軍政大事的決策,被唐太宗視為“忠烈”之臣。唐太宗臨終時,特意向他們兩人托付后事,并明確表示:“我仁孝的兒子兒媳,如今就托付給兩位愛卿了?;侍幼杂兹市?,這都是你們了解的,一定要好好輔佐他!”同時又對唐高宗說:“有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在,你登基之后可以不用愁了?!憋@然,廢立皇后是非聽取這二位顧命大臣的意見不可的。唐高宗先禮后兵,自己親自前往長孫無忌住宅表明態(tài)度,武則天母親楊氏、許敬宗等人也曾勸說長孫無忌順?biāo)浦郏紵o濟(jì)于事。接著,唐高宗又召長孫無忌、李勣、于志寧、褚遂良等人入內(nèi)殿,征求他們對改立皇后的意見。李勣采取明哲保身的態(tài)度,借口有病,根本沒有入內(nèi)。于志寧膽小怕事,不明確表態(tài);褚遂良、長孫無忌堅決反對。勿庸置疑,唐高宗要改立皇后,必須采取果斷措施。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唐高宗不再考慮元老派的反對,下詔廢王皇后,十一月立武則天為后,皇后正式易人。不僅如此,長孫無忌、褚遂良又先后被貶官。 顯慶二年(657年),唐高宗頒布《建東都詔》,稱洛陽“中茲宇宙,通賦貢於四方,交乎風(fēng)雨,均朝宗於萬國”,于是改洛陽宮為東都,洛州官吏員品并如雍州。自此唐朝正式實行兩京制。 顯慶三年(658年),褚遂良死于愛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顯慶四年(659年)七月,長孫無忌于黔州(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被逼自殺。長孫無忌這棵大樹一倒,關(guān)隴集團(tuán)許多元老派人物都受到株連。從此以后,唐高宗在政治上不再受人制約,一切都自作主張。 顯慶五年(660年),十一月戊戌朔,邢國公蘇定方平定百濟(jì)后,獻(xiàn)百濟(jì)國王扶余義慈、皇太子隆等五十八人俘于東都洛陽紫微城正南門——則天門,唐高宗責(zé)問后下詔釋放。 唐高宗廢王立武,改換皇后的問題,已超出了皇帝家務(wù)事的范圍。褚遂良堅決反對的理由,是皇后出身世家,而且是先帝為唐高宗選擇的,輕易廢后,即是違先帝之命,即使想要更換皇后,也要在世族大家中選擇,沒有必要非要是武氏。王皇后出身名門大族,武氏出身低微。這種門第觀念,反映著士族官僚與庶族官僚的矛盾。士族地主勢力的沒落,庶族地主勢力的上升,是南北朝后期以來的歷史潮流。唐高宗敢冒“違先帝之命”的風(fēng)險,打破士族勢力的威脅,直接掌握政權(quán),正是他不愿任人擺布,敢作敢為的具體表現(xiàn)?;枧车幕实凼遣豢赡苡羞@種膽量和作為的。 帝后爭鋒
顯慶五年(660年)以后,唐高宗經(jīng)常頭暈?zāi)垦?,影響處理政?wù)。武則天乘機(jī)插手政治,開始參與國家大事。武則天取得皇后的地位并不滿足,她還想進(jìn)一步掌握政權(quán)。于是,她一方面排除異己,掃清政治道路上的障礙;一方面又組織力量,培植私人勢力,為自己進(jìn)一步掌權(quán)做準(zhǔn)備。李治因武后慢慢有主導(dǎo)政局的趨勢,一度有廢后的打算,未料計劃被武后得知,武后向李治申訴辯解,事情遂作罷,但是協(xié)助李治擬詔的上官儀則遭族誅。這件事情過后,李治再也無由壓制武后。 顯慶末年,李治患風(fēng)眩頭重,目不能視,難于操持政務(wù),武后得以逐漸掌握朝政,李治在武后的建議下使用天皇稱號,與天后武氏并稱二圣。武則天為了取得政權(quán),還想盡一切辦法表現(xiàn)自己的政治才能。上元元年(674年),朝廷下詔尊皇帝為天皇,皇后為天后。當(dāng)時天后雖是掌握實權(quán),但仍居于后臺地位。她向高宗提出建言十二事:勸農(nóng)桑,薄賦徭;給復(fù)三輔地;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南北中尚禁浮巧;省功費力役;廣言路;杜讒口;王公以降皆習(xí)《老子》;父在為母服齊衰三年;上元前勛官已給告身者無追核;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進(jìn)階申滯。唐高宗曾下詔實行。至于實行的效果如何,由于缺乏這方面的資料,尚難作出確切的說明。唐高宗的健康狀況不佳,武則天懂得文史,才能出眾,政權(quán)由唐高宗向武則天手中轉(zhuǎn)移的趨勢逐步形成。
麟德二年(665年)十月,唐高宗率文武百官、扈從儀仗,武后率內(nèi)外命婦,從東都紫微城出發(fā),前往泰山封禪。車乘連綿數(shù)百里,隨行的還有突厥、于闐、波斯、天竺國、倭國、新羅、百濟(jì)、高句麗等國的使節(jié)和酋長。
總章元年(668年)夏四月丙辰,哈雷彗星見于畢、昴之間,唐高宗認(rèn)為是自己行為有過所導(dǎo)致的。群臣進(jìn)言曰:“星孛于東北,此高麗將滅之征?!碧聘咦谠唬骸?/span>高麗百姓,即朕之百姓也。既為萬國之主,豈可推卸罪過于小蕃!”竟不聽從群臣所請。不久,彗星消失。九月癸巳,李勣攻破高麗,拔平壤城,擒其王高藏及其大臣男建等以歸。境內(nèi)皆降,唐高宗以其地為安東都護(hù)府,分置四十二州。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后,名為避先帝、先后之稱,實欲自尊。
上元二年(675年),李治患的風(fēng)眩癥更厲害了,便與大臣們商議,準(zhǔn)備讓武后攝政。宰相郝處俊諫道:“陛下怎么能將唐高祖、唐太宗的天下,不傳給子孫而委任給天后?。 崩钪我蚨鴷簳r停議。武后得知后,就召集了一些“文學(xué)之士”撰《列女傳》、《臣軌》、《百僚新戒》、《樂書》,約千余卷;并且密令參決百官疏奏,以分宰相的權(quán)力。李治期朝政主要和武氏共同商議處理,但李治仍掌握實權(quán),在他執(zhí)政年間,武后的支持者李義府、許敬宗等先后倒臺,武后的政敵及家屬拜相,王廢后的族兄王方翼也受到任用,擬定《內(nèi)訓(xùn)》和《外戚誡》壓制武家人興風(fēng)作浪,武后對此皆無可奈何。
因病去世
永淳二年(683年),李治駕到奉天宮,當(dāng)時武后從泰山封禪以后,勸李治封中岳。李治因患病而終止。不久,高宗詔命皇太子李顯代理國政,裴炎、劉齊賢、郭正一等人在東宮任同平章事。李治從奉天宮回東都洛陽,病得很厲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晉見。
同年十二月,詔令改永淳二年為弘道元年(683年)。將要宣布赦免之書,李治想要親自到則天門樓,由于氣不順而不能上馬,于是召百姓在殿前宣讀赦免書。十二月二十七日當(dāng)晚,李治在紫微宮貞觀殿駕崩,終年五十六歲。宣布遺詔:“七天裝在靈柩內(nèi),皇太子在靈柩前即皇帝位。園陵制度,務(wù)以節(jié)儉。軍國大事有不能決斷者,請?zhí)旌筇幚頉Q斷?!比撼忌现u號曰天皇大帝,廟號唐高宗。文明元年(684年)八月十一日,安葬在乾陵。天寶十三年(754年),改謚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為政舉措
政治制度
?緩和矛盾
唐太宗末年的遼東戰(zhàn)役使“貞觀之治”出現(xiàn)危機(jī),李治登基后的永徽四年(653年),江浙一帶就爆發(fā)了陳碩真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階級矛盾再次尖銳。李治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登基之初,就把唐太宗時的三日一朝改為一日一朝,勤勉執(zhí)政。
?人事方面
登基之后,重用唐太宗舊臣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君臣上下蕭規(guī)曹隨,照唐太宗時法令執(zhí)行,頗有貞觀之治之遺風(fēng)。永徽二年(651年)九月,下令所占百姓田宅還給百姓。
李治有知人之明,他身邊諸多賢臣如:辛茂將、盧承慶、許圉師、杜正倫、薛元超、韋思謙、戴至、張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親自提拔,其中韋思謙曾受褚遂良打擊,杜正倫被唐太宗冷落。
?編纂法律
永徽三年(652年),編成《唐律疏議》,這是中國現(xiàn)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它全面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風(fēng)格和基本特征,成為中華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對后世及當(dāng)時周邊國家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yuǎn)的影響。相對來說,這一時期的執(zhí)法狀況寬平公正,犯罪率較低。史載,有一次,大理寺卿唐臨向李治報告說:監(jiān)獄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個,其中只有兩人需要判死刑。
經(jīng)濟(jì)發(fā)展
唐高宗統(tǒng)治期間,社會經(jīng)濟(jì)持續(xù)發(fā)展,全國人口從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的360萬戶,增加到永徽三年(652年)380萬戶。
李治統(tǒng)治后期的顯著特點是持續(xù)多年的歉收。咸亨元年(670年),谷物嚴(yán)重短缺,致使政府禁止釀酒。7世紀(jì)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歉收、洪水、干旱、蟲災(zāi)和饑饉接踵而來,一直達(dá)到危機(jī)的程度。永隆元年(680年),糧價之高,前所未有,唐政府認(rèn)為高物價是流通貨幣過多的結(jié)果,因此大量減少鑄造新幣,對私鑄的懲辦也比以前更加嚴(yán)厲。與此同時,從原有登記地區(qū)逃往其他地區(qū)而成為不登記、不納稅的占地者的流民占有令人不安的比例。李治是在經(jīng)濟(jì)和財政危機(jī)依然沒有得到解決的情況下去世的。
雖存在這一系列問題,但唐高宗的政府仍提出了控制物價的措施,并取得部分成功,它們后來繼續(xù)使用于整個唐朝。政府周期性地從自己的中央谷倉中拿出谷物以低價賣出,調(diào)露元年(679年)甚至用谷物換回私鑄錢。更重要的措施是太宗貞觀十三年(639年)在部分重要城市進(jìn)一步發(fā)展常平倉,永徽六年(655年),京師成立了常平署,在物資供應(yīng)充分時以高于當(dāng)時市價的價格買回商品,物資短缺時再以低于市價的價格賣出,使物價浮動保持在一定限度內(nèi)。后來每個州都設(shè)立了這種糧倉。 軍事戰(zhàn)略
永徽元年(650年),高侃擒車鼻可汗,平定漠北。
永徽六年(655年),高句麗與百濟(jì)聯(lián)軍攻新羅,新羅遣使乞援于唐,李治遂先后派兵出擊高句麗和百濟(jì)。至龍朔三年(663年),唐大將劉仁軌大敗援助百濟(jì)的倭國軍于白江口,破百濟(jì),其國王奔高句麗??傉略辏?68年),唐軍攻占平壤,滅亡高句麗。
在李治登基后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賀魯破乙毗射匱可汗,自號沙缽略可汗。永徽六年(655年),唐遣程知節(jié)西擊沙缽略可汗,從此連年用兵西域。
至顯慶二年(657年),唐大將蘇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缽羅奔石國(今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帶),被擒。西突厥亡。李治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護(hù)府。次年,徙安西都護(hù)府于龜茲(今新疆庫車)。
唐朝的版圖,以唐高宗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咸海(一說里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
文化成就
李治另一個政績是重新建立科舉制度,并在他統(tǒng)治時期更多地通過科舉制起用官員。中舉和應(yīng)試的人數(shù)開始迅速增多,科舉制的影響開始在最高一級官僚機(jī)構(gòu)中表現(xiàn)出來。高宗的幾個宰相都有功名,相當(dāng)數(shù)量的官員開始以這種方式走上仕途。但不能夸大這個趨勢。官員中中舉的人依然是少數(shù),大部分官員仍靠世襲的特權(quán)入仕,甚至靠更普遍的方式從胥吏升任。例如在永徽七年(656年),不少于1400名胥吏有資格進(jìn)入正途,而同一年只有22人通過進(jìn)士考試。
外交政策
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波斯薩珊王朝被阿拉伯的入侵摧毀。波斯國王伊嗣俟三世在貞觀十二年(638年)派使團(tuán)向太宗求援以抵抗阿拉伯人。率領(lǐng)使團(tuán)的國王之子卑路斯王子在長安定居,其后高宗統(tǒng)治時期他成立了波斯人的流亡政府。高宗還允許他在長安建一座襖教寺廟。按照一種說法,李治于儀鳳二年(677年)派出中國軍隊幫助王子重獲王位。但中國軍隊護(hù)送卑路斯最遠(yuǎn)只能到龜茲,然后便返回唐朝。事實證明,卑路斯復(fù)位的企圖完全失敗了,他回到長安后死在那里,大批波斯少數(shù)民族滯留在中國的京城。 唐高宗時期,中國第一次與征服薩珊王國的阿拉伯人建立了聯(lián)系。第四位哈里發(fā)奧斯曼派出的第一個阿拉伯使團(tuán)在永徽二年(651年)向唐王朝貢獻(xiàn)方物。
個人作品
?《監(jiān)國求賢令》
?《為攝太傅高儉設(shè)榻令》
?《為文德圣皇后薦福令》
?《建東都詔》
?《建大慈恩寺令》
?《諭普光寺僧眾令》
?《答沙門慧凈辭知普光寺任令》
?《答張行成因旱請致仕表手制》
?《加潞王周王上柱國別食實封制》
?《定樂舞制》
家族成員
世系人物
西涼武昭王李暠(也作李皓)→西涼后主李歆→……李熙→李天錫(也作李天賜)→李虎→李昞→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
關(guān)系 | 人物 | 備注 |
父親 | 唐太宗李世民 | |
母親 | 文德順圣皇后長孫氏 | 長孫皇后 |
長兄 | 廢皇太子李承乾 | 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廢,貞觀十九年(645年)去世 |
二兄 | 魏王李泰 | 貞觀十七年(643年)因涉爭儲被改封外地,永徽三年(652年)死于鄖鄉(xiāng) |
后妃介紹
皇后
妃嬪
| 姓名 | 子女 | 備注 |
鄭貴妃 | 不詳 | 無 | 名字見于《唐兩京城坊考》等史料 |
蕭淑妃 | 不詳 | 義陽公主/許王李素節(jié)/宣城公主 | 原為三品良娣,649年晉封淑妃 |
韓國夫人 | 武順 | 無 (宮人或傳李賢為其子) | 武則天之姐,初嫁賀蘭安石 |
魏國夫人 | 賀蘭氏 | 無 | 武則天的外甥女,因與武后爭寵被毒殺 |
徐婕妤 | 不詳 | 無 | 唐太宗賢妃徐惠之妹 |
上官才人 | 上官婉兒 | 無 | 上官婉兒墓志稱其曾為李治的才人 |
劉宮人 | 不詳 | 陳王李忠 | 封號不詳,舊唐書僅記載“后宮劉氏” |
鄭宮人 | 不詳 | 悼王李孝 | 封號不詳 |
楊宮人 | 不詳 | 澤王李上金 | 封號不詳 |
嬖寵介紹
韓國夫人,武順,武后的姐姐,宮人或傳李賢為其子。
魏國夫人,賀蘭氏。唐高宗欲封其為嬪,但難于武后而未決。
子女介紹
皇子
序 | 姓名 | 生母 | 封王/謚號 | 封地 |
皇長子 | 李忠 | 宮人劉氏 | 第一位皇太子/燕王 | |
皇次子 | 李孝 | 宮人鄭氏 | 原悼王 | |
皇三子 | 李上金 | 宮人楊氏 | 澤王 | |
皇四子 | 李素節(jié) | 蕭淑妃 | 許王 | |
皇五子 | 李弘 | 武皇后 | 第二位皇太子/孝敬皇帝 | |
皇六子 | 李賢 | 第三位皇太子/章懷太子 | |
皇七子 | 李顯 | 第四位皇太子/唐中宗 | |
皇八子 | 李旦 | 唐睿宗 | |
皇女
序 | 姓名 | 生母 | 封號 | 駙馬 |
皇長女 | 李下玉 | 蕭淑妃 | 義陽公主 | 權(quán)毅 |
皇次女 | 李氏 | 高安公主 | 王勖 |
皇三女 | 李氏 | 武皇后 | 安定公主 | |
皇四女 | 李氏 | 太平公主 | 薛紹/武攸暨 |
軼事典故
皇帝畫敕
李治開始扶著床學(xué)走路的時候,喜歡拿著筆亂劃,身邊的人把紙給他讓他劃在紙上,人們看到李治在紙角上畫出來的竟然是個“敕”字(唐朝政事堂議出的命令和政策后,由皇帝畫個敕字,代表詔令)。李世民叫人把紙燒了,而且命令不許外傳。
史書記載
《舊唐書·本紀(jì)第四·高宗》
《新唐書·本紀(jì)第三·高宗》
《資治通鑒·唐紀(jì)·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后世紀(jì)念
墓地
唐高宗李治死后葬于唐乾陵,后武則天死后也葬于唐乾陵。唐乾陵是位于陜西省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于光宅元年(684年),歷經(jīng)二十三年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梁山是圓錐形石灰?guī)r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唐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唐乾陵是唐代帝王陵墓中唯一發(fā)現(xiàn)有雙重城垣的墓葬,其內(nèi)城象征京城長安的皇城,外城相當(dāng)于官員和土民居住的郭城,反映了當(dāng)時中國古代都城的整體格局。
人物評價
李治并非柔弱懦怯無能之人,其實也是一代雄主,實力與運氣皆備,不亞于漢太宗、漢景帝,稱"唐高宗"的確如是。
史書評價
《劍橋中國隋唐史》:①可是太宗仍然認(rèn)為,他是被迫作了錯誤的選擇,而且懷疑意志軟弱的李治不能有效地治理國家。②高宗統(tǒng)治時期的真正成就,不是想改變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社會力量的對比這一難以作為定論的企圖,而是對科舉制本身進(jìn)行一系列大改變。
《舊唐書》:“大帝往在籓儲,見稱長者;暨升旒扆,頓異明哉。虛襟似納于觸鱗,下詔無殊于扇暍。既蕩情于帷薄,遂忽怠于基扃?;篼滜?/span>佞言,中宮被毒;聽趙師之誣說,元舅銜冤。忠良自是脅肩,奸佞于焉得志。卒致盤維盡戮,宗社為墟。古所謂一國為一人興,前賢為后愚廢,信矣哉!”贊曰:“藉文鴻業(yè),僅保余位。封岱禮天,其德不類。伏戎于寢,構(gòu)堂終墜。自蘊禍胎,邦家殄瘁?!?/span>
《新唐書》:“武氏之亂,唐之宗室戕殺殆盡,其賢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以太宗之治,其遺德余烈在人者未遠(yuǎn),而幾于遂絕,其為惡豈一褒姒之比邪?以太宗之明,昧于知子,廢立之際,不能自決,卒用昏童。高宗溺愛衽席,不戒履霜之漸,而毒流天下,貽禍邦家。嗚呼,父子夫婦之間,可謂難哉!可不慎哉?”
歷代評價
唐太宗:①太子仁孝,公輩所知,善輔導(dǎo)之?、谌昴苄廴绱耍崴篮魏?!
蔡東藩:高宗為色所迷,昏庸已甚,貶勛舊,斥忠良。
呂思勉:只有高句麗……高宗乘其內(nèi)亂,把百濟(jì)和高句麗先后滅掉。突厥西方的疆域,本來是很廣的。其最西的可薩部,已和東羅馬相接了。高宗亦因其內(nèi)亂,把他戡定。分置兩個都督府。其所轄的羈縻府、州,西至波斯。唐朝對外的聲威,至此可謂達(dá)于最高峰了。
藝術(shù)形象
影視形象
|
1939年 | 武則天 | 殷秀岑 |
1963年 | 武則天 | 趙雷 |
1984年 | 武則天 | 魯振順 |
1986年 | 薛丁山征西 | 吳鎮(zhèn)宇 |
1985年 | 一代女皇武則天 | 樊日行 |
1995年 | 武則天 | 陳寶國 |
1999年 | 大明宮詞 | 李志輿 |
2001年 | 大唐情史 | 馬可(童年) 霍亞明(青年) |
2001年 | 盛唐絕戀 | 萬弘杰 |
2002年 | 移山倒海樊梨花 | 姬晨牧 |
2003年 | 天子尋龍 | 張英才 |
2004年 | 至尊紅顏 | 保劍鋒 |
2004年 | 無字碑歌 | 周衛(wèi)濤(青年) 張鐵林(中老年) |
2006年 | 日月凌空 | 馬曉偉 |
2006年 | 貞觀之治 | 胡文豹 |
2006年 | 貞觀長歌 | 馬浴柯 |
2006年 | 薛仁貴傳奇 | 閔西丁 |
2009年 | 大明宮(紀(jì)錄片) | 王永強(qiáng) |
2010年 | 狄仁杰前傳 | 丁正勇 |
2011年 | 唐宮美人天下 | 鄭國霖 |
2011年 | 武則天秘史 | 余少群(青年) 趙文瑄(中老年) |
2011年 | 大唐女將樊梨花 | 岳躍利 |
2012年 | 薛丁山 | 王仁君 |
2012年 | 太平公主秘史 | 高梓淇 |
2012年 | 夢回唐朝 | 譚耀文 |
2013年 | 狄仁杰之神都龍王 | 盛鑒 |
2013年 | 少年神探狄仁杰 | 袁弘 |
2014年 | 隋唐英雄4 | 黃天崎(幼年) 鄭思仁(成年) |
2014年 | 上官婉兒 | 邱心志 |
2015年 | 隋唐英雄之薛剛反唐 | 于榮光 |
2015年 | 武媚娘傳奇 | 陳柯帆(少年) 李治廷(成年) |
2018年 | 狄仁杰之奪命天眼 | 張博楠 |
2018年 |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 | 盛鑒 |
2020年 | 大唐明月 | 趙順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