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特色

桑振君劇照
桑派藝術對豫劇的突出貢獻和自成一派的顯著標志是聲腔藝術。桑派藝術豐富了豫劇的音樂領域,拓寬了豫劇的旋律和演唱技巧,桑派藝術是在繼承豫劇祥符調基礎上、借鑒了豫劇沙河調旋律、又將河南墜子演唱技巧與其它姊妹藝術巧妙地、融洽地結合在一起。經過桑派藝術創(chuàng)始人桑振君長期的藝術實踐和潛心研究,創(chuàng)造的偷、閃、滑、搶和離調和韻乖字巧、百句不竭的演唱方式,被公認為是豫劇的一絕。偷:就是偷字,在一節(jié)的后半拍前四分之一處把在用輕聲吐出來。桑派代表劇目《白蓮花》、《對繡鞋》中多次運用偷字技巧。
閃:就是閃板,把重拍閃過去,放在弱拍上吐字。如《對繡鞋》。
滑:分上滑音、下滑音,就是從一個音滑向另一個音,中間沒有痕跡。如《投衙》胡鳳蓮唱段把滑音技巧運用的淋漓盡致,被豫劇界稱為典范。
搶:就是搶節(jié)奏提前把字連續(xù)吐出,在一拍中可吐出4個字唱詞。如《對繡鞋》張純姐的唱段多次運用搶的技巧。
離調:就是調式的自然轉換,在河南曲劇上比較多見。在桑派唱腔中常常運用的非常巧妙。
在豫劇傳統(tǒng)劇目中,多是以唱功見長。大段的唱腔是考驗一個演員功力的主要指標。桑派代表劇目《秦雪梅觀文》、《桃花庵》、《對繡鞋》、《投衙》等都是以唱功為主的劇目。幾十句或上百句的唱段,幾個字乃至幾十個字的句子,輕若潺潺流水,快若珠落玉盤,清新悅耳與眾不同。
代表劇目
桑振君早期的拿手戲《對繡鞋》、《桃花庵》、《秦雪梅觀文》等多是以唱功為主的傳統(tǒng)劇目,無論多長的段式、多雜的句列,一經她的口唱出,準能繪聲繪色、盡巧盡美地將感情表達無遺。
桑振君演出的角色涉及青衣、花旦、閨門旦、刀馬旦、老旦、丑旦等多種旦行,戲路很寬。她主演的《打金枝》、《下陳州》、《八件衣》、《白蓮花》、《黛玉葬花》、《英雄山》等劇目均由中國唱片社制片發(fā)行,深為廣大群眾所喜歡。1956年的河南省首屆戲曲匯演,她在《白蓮花》中扮演白蓮仙子,獲演員一等獎并兼獲劇本改編二等獎。1958年和1959年,桑振君先后兩次為毛澤東主席演出《打金枝》。

桑派
流派傳承
桑振君在事業(yè)如日中天時,毅然辭去了劇團團長職務,含辛茹苦精心育才,甘當人梯,把一個個新人推向藝術的高峰。她培養(yǎng)了胡小鳳、牛淑賢、苗文華、郭英麗等中青年豫劇表演藝術家和一大批優(yōu)秀青年演員,其中胡小鳳、牛淑賢、苗文華獲得了戲曲“梅花獎”。后來,她又調入邯鄲藝校擔任名譽校長,為培養(yǎng)下一代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胡小鳳,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理事,國家一級演員,河北省政府命名優(yōu)秀表演藝術家。1991年獲第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苗文華,豫劇名家桑振君的關門弟子,曾三次獲得河北省戲劇節(jié)演員一等獎,兩次榮獲河北省文藝振興獎,并獲得中國豫劇十大名旦選拔賽表演獎,四省十四市豫劇中青年演員廣播大獎賽一等獎。
??←?,豫劇大師桑振君的關門弟子,桑派傳人。在河南省第四,第六,第八次戲曲大賽中榮獲表演一等獎和二等獎,第七屆香玉杯藝術獎。
傳承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邯鄲市東風劇團獲得桑派項目保護單位資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