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猴 金絲猴,是靈長目猴科疣猴亞科仰鼻猴屬(學名: Rhinopithecus )下五個物種的統(tǒng)稱,包括川金絲猴(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滇金絲猴( Rhinopithecus bieti )、黔金絲猴( Rhinopithecus brelichi )、越南金絲猴( Rhinopithecus avunculus )和怒江金絲猴( Rhinopithecus strykeri ),分布范圍包括 中國 四川 、 陜西 、 甘肅 、 湖北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越南 北部及 緬甸 北部 。多生活在海拔1500~3500米(越南金絲猴為海拔200~1200米 ,滇金絲猴為海拔2625~4700米 )的 山地闊葉林 、 針葉林 或 針闊混交林 中(越南金絲猴棲息于 熱帶 喀斯特常綠森林) ,鼻孔呈上翻狀,雄性嘴角常有粉色或白色瘤狀物,毛色由金黃至灰黑色、白色不等 。頭體長52~83厘米,體重6.5~17千克 。
基本信息
保護級別
IUCN瀕危等級:川金絲猴、滇金絲猴瀕危(EN)
黔金絲猴、越南金絲猴、怒江金絲猴極危(CR)
全屬被CITES列入附錄Ⅰ
科學分類
種
川金絲猴(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
滇金絲猴( Rhinopithecus bieti )
黔金絲猴( Rhinopithecus brelichi )
越南金絲猴( Rhinopithecus avunculus )
怒江金絲猴( Rhinopithecus strykeri )
主要特征
五種金絲猴均為數量稀少的珍貴物種,1985年,世界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CITES)將仰鼻猴屬所有種列入附錄Ⅰ 。2015年 國際自然保護聯(lián)盟 (IUCN)紅色名錄將川金絲猴、滇金絲猴評定為瀕危(EN) ,將越南金絲猴、怒江金絲猴評定為極危(CR) ;2022年將黔金絲猴評定為極危(CR) 。2021年版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名錄》中,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怒江金絲猴均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分類及命名
分類歷史 金絲猴是仰鼻猴屬( Rhinopithecus )下所有物種的統(tǒng)稱,該屬與白臀葉猴屬( Pygathrix )、豚尾葉猴屬( Simias )和長鼻猴屬( Nasalis )均為猴科( Cercopithecidae )疣猴亞科( Colobinae )仰鼻猴族( Rhinopithecini )的成員 。20世紀70~80年代,曾有學者認為仰鼻猴屬應并入白臀葉猴屬,或作為后者的一個亞屬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彭燕章、葉智彰等,則根據形態(tài)學特征,認為仰鼻猴和白臀葉猴應為兩個不同的屬 ,1997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遺傳學家胡志昂先生通過rDNA研究比對,確認仰鼻猴為一個獨立的屬 。
在20世紀,仰鼻猴屬長期被認為只包含川金絲猴和越南金絲猴兩個物種,至1985年,彭燕章、葉智彰等根據大量形態(tài)學特征比對,認為滇金絲猴、黔金絲猴應從川金絲猴分離出來,作為獨立物種 。此后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王文、張亞平等通過對滇金絲猴的DNA與線粒體研究對比,最終確認滇金絲猴、黔金絲猴構成獨立物種 。
發(fā)現與命名 金絲猴最早為西方科學界所知是在19世紀60~70年代,由法國傳教士大衛(wèi)(Pere Armand David)等人在中國首次采集標本,并帶往西方 。1870年,法國動物學家米爾恩.愛德華(Henri Milne-Edwards)根據大衛(wèi)采集自四川寶興的標本,命名了川金絲猴。1872年,米爾恩.愛德華又以川金絲猴為模式種,命名了仰鼻猴屬 。
1898年,米爾恩.愛德華以采自云南德欽的標本,命名了滇金絲猴 。
1903年, 英國 動物學家奧德菲爾德.托馬斯(Oldfield Thomas)根據貴州北部采集的一張毛皮樣本,命名了黔金絲猴 。 1912年,英國 動物學家蓋伊.多爾曼(Guy Dollman)根據越南北部采集的標本,命名了越南金絲猴 。 2010年, 瑞士 蘇黎士大學 靈長動物學家托馬斯.吉斯曼(Thomas Geissmann)根據緬甸克欽州一個此前未知的金絲猴種群,命名了怒江金絲猴(緬甸金絲猴) 。
演化歷史 金絲猴被認為可能起源于晚中新世廣泛分布于 歐亞大陸 的中猴( Mesopithecus ) ,依據線粒體數據研究推測,仰鼻猴屬約在距今728萬年前與其他仰鼻猴族分化,237萬年前,越南金絲猴首先與其他仰鼻猴屬分化。其后仰鼻猴屬分化為川金絲猴-黔金絲猴與滇金絲猴-怒江金絲猴兩個支系,這兩個支系約在199萬年前分化,川金絲猴與黔金絲猴兩個物種約在175萬年前分化,滇金絲猴和怒江金絲猴則在24~60萬年前分化 。 但是金絲猴已知的化石記錄則普遍較晚,距今115萬年前的藍田金絲猴( Rhinopithecus lantianensis ),是已知最早的一種史前金絲猴,化石發(fā)現于陜西與湖北,這是一種大型史前金絲猴,體型與現代金絲猴接近 。至中晚更新世,金絲猴化石在中國南方、中國臺灣和越南均有發(fā)現,最完整的化石采集于重慶萬州鹽井溝,被命名為丁氏金絲猴( Rhinopithecus tingianus ),形態(tài)與現代物種已非常接近,被認為可能是川金絲猴的一個滅絕亞種 。
形態(tài)特征 金絲猴體長52~83厘米,體重6.5~17千克,所有金絲猴鼻孔均呈上翻狀,鼻子垂直扁平,形成上仰式的鼻子,因此被稱為“仰鼻猴屬”。頭骨粗壯而堅實,吻部短,雄性嘴角常有粉色或白色瘤狀物(疣突) 。所有金絲猴都有一個囊狀胃,可以讓它們消化粗糙的食料 。
川金絲猴 :體長52~78厘米,尾長57~80厘米,體重約6.5~17千克 。面部淺藍色,嘴角有粉色疣突,耳緣毛色乳黃。身體自頸背至臀部呈灰褐色,肩背部發(fā)育有金黃色的被毛,頰部及頸側毛色棕紅 。
滇金絲猴 :體長74~83厘米,尾長51~72厘米,體重約9~17千克 ,滇金絲猴在仰鼻猴屬中體型最大,但體重上限估測仍有爭議。面部呈淡粉紅色,鼻呈淺藍色。唇厚,呈深粉紅色,頭頂具束立式的毛冠,耳部具突出的 白色毛簇。身體毛發(fā)呈淺灰黑色。頰、耳、頸側、腹部和部分肢體內側毛發(fā)為白色 。 黔金絲猴 :體長64~69厘米,尾長70~85厘米,體重約8~16千克 ,面部淺藍色,頭冠淺黑色,頭冠中部有大的淡紅褐色斑,耳廓有淺白色毛簇。四肢外側和背部皮毛深黑灰色,有一條金黃色至黃褐色條帶穿過胸部、肩部和前臂上側,肩部有一片白色披毛 。
越南金絲猴 :體長51~65厘米,尾長66~92厘米,體重約8.3~13.8千克,是最小的一種金絲猴 。眼、鼻、口周圍皮膚淡藍色,唇粉紅色。背部毛色深黑,在頭頂冠部和頸部染有褐色,前后肢內側及腹部為黃白色至乳白色,頭頂無毛冠 。
怒江金絲猴 :這一物種的體型仍缺乏普測數據,已知標本體長約53~55厘米,尾長64.5~78厘米,體重約9~17千克。面部皮膚呈淡粉色,有類似滇金絲猴的厚唇。頭頂有一撮細長向前卷曲的黑毛,下巴有獨特的白色胡須,全身毛發(fā)幾乎全黑 。
分布棲息
地理分布 金絲猴分布于中國及越南北部、緬甸北部。根據出土材料和文獻記載,金絲猴曾在中國 秦嶺 - 淮河 以南、 青藏高原 以東廣泛分布,但在絕大多數歷史分布區(qū)域已滅絕 。 已知川金絲猴分布于中國四川到甘肅南部、陜西南部秦嶺地區(qū)、湖北神農架地區(qū) ;滇金絲猴分布于中國云南西北部、西藏東南部 ;黔金絲猴僅分布于中國貴州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越南金絲猴分布于越南北部河江省、宣光省和北干省 ;怒江金絲猴分布于中國云南怒江州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中國之外分布于緬甸克欽州東北部 。
棲息地 金絲猴棲息環(huán)境多以中海拔地區(qū)的山地闊葉林、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為主,但在不同物種中存在差異 。
川金絲猴主要棲息于海拔1500~3500米的山地森林,包括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 落葉闊葉林 、 常綠針葉林 和次生性的針闊葉混交林四種森林類型,在不同季節(jié)中川金絲猴對林地的選擇 傾向也存在差異,冬季多選擇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其他季節(jié)則常見于常綠針葉林 。 滇金絲猴是棲息海拔最高的金絲猴,也是世界上棲息海拔最高的靈長目動物,生活在海拔2625~4700米山區(qū)的常綠針葉林、落葉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中 ,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暗針葉林帶最為常見 。偶爾也會進入高山草甸以及流石灘活動,但不會在這些地域穩(wěn)定棲居 。
黔金絲猴棲息海拔較低,生活在海拔1500~2200米氣候溫涼的中海拔林區(qū)內,植被類型以常綠、落葉闊葉林為主 。
越南金絲猴是五種金絲猴中棲息海拔最低的,棲息海拔高度為200~1200米,生活在石灰?guī)r山地地區(qū)的熱帶喀斯特常綠森林中 。
怒江金絲猴棲息海拔高度為1700~3300米,夏天在高海拔的針闊混交林和針葉林中活動,冬季則會到較低海拔的棲息地以躲避大雪 。
生活習性
食性 五種金絲猴都具備消化粗糙植物性食物的多囊胃,其食性均以植物性食物為主 。
川金絲猴食性相對較雜,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采食多種木本、藤本植物的葉芽、枝皮和果實等,偶爾也捕食鳥類、鳥卵或昆蟲等小型動物。川金絲猴的食物傾向存在季節(jié)性差異,春季主要采食嫩芽、嫩葉和花蕾、花苞;夏秋季節(jié)多采食漿果和其他果實,以及植物的葉和苔蘚、地衣等;至冬季食物缺乏,主要啃食樹皮、藤皮、堅果和枝條 。
滇金絲猴具高度的植食性,能夠進食松蘿等非常粗糙的食物, 白馬雪山 的滇金絲猴取食松蘿時間占總取食時間的90% 。除松蘿外,也食樹皮、樹葉、竹子、竹筍、菌類、蕨類植物、橡子、漿果和小型無脊椎動物,當有條件取食大量竹筍、葉和果實時,滇金絲猴就會減少松蘿的攝入量 。 黔金絲猴植食水平也較川金絲猴高,尤其多食植物葉芽,在晚秋至冬季,玉蘭花芽是黔金絲猴最普遍攝取的食物。較少取食動物性食物,糞便中偶爾可見昆蟲殘骸 。
越南金絲猴主食葉和果實,在春季(2~5月)以植物嫩葉為主,秋季(8~10月)則多食果實。越南金絲猴生活環(huán)境中植被類型較豐富,氣候較優(yōu)越,因此相比其他物種,越南金絲猴食果程度較高 。
怒江金絲猴同樣多以植物為食,至少取食39種不同的食物,取食部位包括種子植物的葉、花、果實、芽、莖、皮和花蕾,同時也取食地衣和 竹筍 。
活動行為 金絲猴白天活動覓食,夜晚休息,中午進行2至3小時左右的午休 。一般均以樹棲生活為主,有時會到地面覓食喝水或在巖石上休息。在樹木上它們可通過攀爬跳躍,或用四肢在枝干間行走的方式移動,亦可單臂或雙臂懸吊在樹上,來回擺蕩。金絲猴跳躍能力強、動作輕快,在樹木間轉移多采取跳躍方式,跳躍中若樹枝被踩斷,能立刻巧妙地跳到另一樹枝上 。
相比其他金絲猴,滇金絲猴雖也多在樹間活動,但具有一定半地棲行為,1986年5~7月,在白馬雪山東坡海拔4170米空曠草甸的斜坡和山脊禿嶺,曾發(fā)現滇金絲猴群留下的大量糞便,證明猴群離開森林相當距離,有時會觀察到猴群活動于森林邊緣不生林木的懸崖絕壁 。
社會行為 金絲猴的社會行為包括攻擊行為、作威行為、屈服行為和友誼行為 。攻擊行為包括“咬住”、“抓打”、“追趕 ”和“威脅”。在威脅對手時,金絲猴頭部向前傾,閉著嘴瞪視對方,并發(fā)出頻率漸高的咕咕聲,肩部不住地聳動 。 作威行為包括震跳、搖籠、搖樹、狂跑等等,總之是企圖作出巨響,發(fā)出威懾力震懾對方,是個體顯示有威懾力的一種表現 。
金絲猴在做出屈服行為時,多會蜷縮身體,采取坐姿,上身往前弓,縮頸聳肩,低頭且目光向下。一般為群體內等級較低的個體對等級較高個體進行試探和問候之用 。
友誼行為是金絲猴個體之間最常見的互動行為,金絲猴可通過多種方式表達友好和關愛。雄猴有時會張開嘴但不露出犬齒,這種行為雖然看似威懾,但實質為表示友善。此外金絲猴也會通過互相理毛、擁抱、抱腰、游戲等方式,表達個體間的友好 。
金絲猴會發(fā)出多種聲音,用于個體或群體間溝通交流,常見的有招呼聲、回應聲、家庭合唱聲、報警聲等。由于金絲猴多生活在地形多變的山林之中,視線范圍狹窄,阻礙了個體之間利用視覺交流信息的可能性,且龐大的群體數量,更增加了交流信息和統(tǒng)一步調的困難,因此,利用聲音聽覺系統(tǒng)來交流信息和統(tǒng)一群體步調是最佳途徑,這促使金絲猴演化出十分多變的聲音 。
社會結構 金絲猴多以群體為單位群居,雖然不同物種群體規(guī)模有一定差異,但群體結構往往遵循共同特點,一般是以數個小的家庭群為基礎,共同棲居構成的大混合群。平時活動、午休或夜宿以家庭群為單位,在游蕩遷移或受驚逃竄時,各個家庭群迅速集結,統(tǒng)一行動。家庭群結構多為單雄多雌,一般由一只成年雄性作為家庭群的領導 。
缺乏配偶的其他成年雄猴,以及剛獨立不久的年輕雄猴,會集結成“全雄群”。全雄群與大猴群共同生活,負責哨探、開路,保衛(wèi)大猴群的安全 。全雄群個體常與家庭群主雄猴展開競爭,爭奪對家庭群雌猴的交配權,多數情況下,金絲猴是性情較平和的動物,但雄猴為爭奪交配權,有時仍展開激烈爭斗,并可能造成傷亡 ,在棲息地自然資源相對有限的滇金絲猴中,爭斗烈度尤高 。
金絲猴這種基于小家庭、由多個組織水平形成的社會模式,被稱作重層結構社會。該社會模式是非人靈長類社會系統(tǒng)進化中最為完善和高等的組織模式,除仰鼻猴屬外,只有 獅尾狒 ( Theropithecus gelada )和 阿拉伯狒狒 ( Papio hamadryas )存在此種組織模式 。
交配繁殖
交配繁殖 不同物種金絲猴的交配時間均存在差異,但整體都集中 在夏末早秋,川金絲猴交配高峰期為每年8至10月 ;滇金絲猴類似,為7至10月 ;黔金絲猴全年內均存在交配現象,但一般9至10月的交配才能成功受孕 ;對越南金絲猴、怒江金絲猴的交配季節(jié)、交配活動則缺乏準確觀測,尚不甚清晰 。 在發(fā)情交配期,川金絲猴和滇金絲猴均以雌猴較為主動,常向雄猴做出邀配行為(匍匐身軀展示臀部并回望雄猴),雄猴投入度則明顯較小,有時對主動邀配的雌猴無積極反應 。但在黔金絲猴中則多由雄猴主動接近雌猴進行邀配 。交配過程平均時長普遍為20秒左右 ,越南金絲猴交配時間可能較長,據觀測達43秒,但這一點需要更多觀察研究以佐證 。
孕期和繁殖期在不同物種中均有差異,川金絲猴孕期6個月左右,多在3至4月產仔 ;黔金絲猴孕期和繁殖月份均與川金絲猴類似 ;滇金絲猴孕期7個月左右,繁殖亦集中在3至4月 (亦有研究認為滇金絲猴交配繁殖周期比川金絲猴遲2至3月 );越南金絲猴繁殖季節(jié)則較晚,集中于8至9月 。黔金絲猴雌猴生育間隔周期較長,約為3年,而在川金絲猴和滇金絲猴中則為2年 。
生長發(fā)育 嬰幼猴出生后,會得到種群中所有成員的愛護,群體內雌猴普遍存在“阿姨行為”,即主動照料乃至哺乳非親生的幼崽,首領雄猴亦容許幼猴在其身邊玩耍和撒嬌 。雌猴在幼猴初生期間,對其特別愛護,基本上不允許其離開自己,出生1至2月齡后,雌猴對幼猴的限制行為逐漸減少,在出生至3月齡后,幼猴開始攝食母奶以外的食物,雌猴的限制行為基本消失 。
雌猴對幼猴斷奶期并不嚴格,盡管從幼猴2月齡起,雌猴會開始拒絕哺乳,但在活動不受到影響時,雌猴有時仍會允許幼猴繼續(xù)含著乳頭,有些1歲齡的幼猴依然沒有完全斷奶 ,在黔金絲猴中,有些幼猴直至2歲齡才完全斷奶 。
雌性川金絲猴生長發(fā)育4~5歲時即性成熟,雄性則需7歲左右 ;滇金絲猴與川金絲猴類似,雌性4~5歲性成熟,雄性5~6歲 ;越南金絲猴雌性約4歲性成熟,雄性約7歲 ;黔金絲猴生長發(fā)育則似乎較為遲緩,雌性6歲性成熟,雄性需8歲 。
野生金絲猴確切壽命目前缺乏準確統(tǒng)計,據估計普遍在20年左右,在圈養(yǎng)條件下可以存活至約30年 。
物種保護
種群現狀 據2015~2020年 估計,野生川金絲猴數量不超過1.6萬只,其中分布于四川、甘肅南部的種群數量約10000只左右,分布于陜西秦嶺的種群約4400只 ,分布于湖北神農架的種群據2022年估測約1483只 。 在2006年,野生滇金絲猴總數已不足2000只[22] 。經過多年努力,滇金絲猴保護取得一定成效,至2021年已達3845只 。
黔金絲猴數量十分稀少,據2020年的一項研究,估計野生黔金絲猴數量可能僅存200~300只左右 。
越南金絲猴是最稀少的一種金絲猴,在2015年估計總數約為200~250只左右 。
怒江金絲猴據2014年研究,估測種群數量在490~620只左右。2018年的研究估計數量在950只以下 。
保護級別 1985年,世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將仰鼻猴屬所有種列入附錄Ⅰ 。
2015年國際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紅色名錄將川金絲猴、滇金絲猴評定為瀕危(EN) ,越南金絲猴、怒江金絲猴評定為極危(CR) 。2022年,將黔金絲猴評定為極危(CR) 。
2021年版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怒江金絲猴被列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致危因素 1、棲息地破壞
大面積森林砍伐、毀林開荒、林中放牧,破壞了金絲猴賴以生存的棲息環(huán)境,縮小其生境,造成金絲猴分布區(qū)缺乏連貫性,不同地區(qū)社群間不能交流 。
2、基因多樣性退化
棲息地破壞的結果是野生金絲猴種群分布嚴重割裂,使金絲猴群體幾乎處在相互隔離的狀態(tài),各自然種群之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這種狀態(tài)易造成金絲猴遺傳多樣性匱乏,且導致近親繁殖,極大影響野生金絲猴種群健康。黔金絲猴、越南金絲猴兩個物種數量都在500只以下,個體數量稀少且分布集中,也易造成近親交配,使種群生存力日漸衰退 。
3、偷獵
長期亂捕濫獵,是造成金絲猴數量減少的主要因素之一 。以川金絲猴為例,1958年在甘肅境內500多只被捕捉,造成大部分死亡;1963~1974年僅四川省境內被捕捉的金絲猴就超過了300只;1979年在陜西兩次被捕捉近250只 。
4、旅游業(yè)
旅游業(yè)開發(fā)會給金絲猴保護帶來一定問題,如云南塔城等地旅游活動已到達猴群活動區(qū)域,其中伴隨著游客亂扔白色垃圾等環(huán)境問題 。旅游業(yè)開發(fā)更有可能直接破壞野生金絲猴棲息地,如貴州梵凈山,因觀光纜車和公路的建設,使黔金絲猴直接喪失棲息地28.5平方千米 。
保護措施 1、建立以金絲猴為傘護物種的自然保護區(qū),自1963年,中國建立了相關于川金絲猴的自然保護區(qū)38個(包括四川省的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甘肅省的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陜西省的佛坪國家自然保護區(qū)、周至自然保護區(qū)、湖北省的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等) ,滇金絲猴自然保護區(qū)4個(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云龍?zhí)斐?/a>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云南 云嶺 自然保護區(qū)、西藏芒康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黔金絲猴和怒江金絲猴相關保護區(qū)各一個(貴州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和云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越南為保護越南金絲猴,于1994年開始在越南宣光省籌建納杭自然保護區(qū)(Na Hang Nature Reserve) 。 2、自1985年,世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將金絲猴列入附錄Ⅰ以來,金絲猴活體或制品的買賣貿易被嚴格禁止 。
3、在金絲猴主要分布區(qū)域——中國各自然保護區(qū)及所在城市地區(qū),嚴格執(zhí)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等法律法規(guī),對保護區(qū)內亂砍濫伐、亂捕濫獵和亂采濫挖等違法活動予以打擊,在保護區(qū)范圍內建立護猴隊,加強巡護力度 。 4、通過宣傳教育和貫徹法規(guī),提高金絲猴分布區(qū)域群眾對保護珍稀動物的認識。在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為當地居民找出適合發(fā)展經濟的路線,緩解當地人破壞自然獲取經濟資源的問題 。
5、建立生態(tài)走廊帶,連接因環(huán)境破壞而遭到割裂的金絲猴分布區(qū),使不同種群得以溝通。如2020年,為溝通已呈孤島狀分布的野生滇金絲猴種群,云南白馬雪山、云嶺和云龍?zhí)斐厝齻€保護區(qū)同時開展植被恢復工作,至2022年累計完成棲息地約16000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