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11月27日,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以下簡稱:諾貝爾)在他逝世前一年寫成的最后一份遺囑于巴黎的瑞典挪威俱樂部簽訂。根據最后遺囑所述,他的遺產將用于建立一系列獎項,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y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用于設立五個諾貝爾獎的資產占諾貝爾總資產的94%,即3100萬瑞典克朗。 1897年4月26日,諾貝爾的遺囑才經挪威議會通過執(zhí)行,執(zhí)行人朗納·索爾曼和呂多爾夫·利耶奎斯特(Rudolf Lilljequist)設立了諾貝爾基金會,管理遺產和獎金。遺囑通過后,議會委任瑞典皇家科學院為物理獎和化學獎的頒發(fā)機構,卡羅林斯卡學院為醫(yī)學和生理學獎的頒發(fā)機構,瑞典文學院為文學獎的頒發(fā)機構,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為和平獎的頒發(fā)機構。諾貝爾基金會其后在諾貝爾獎的頒獎判據上達成了協(xié)議。
1900年,瑞典國王奧斯卡二世頒布諾貝爾基金會的新規(guī)條。 1901年12月10日,在諾貝爾逝世5周年紀念日首次頒發(fā)諾貝爾獎,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和諾貝爾文學獎。
華人獲獎者
1935年,卡爾·馮·奧西茨基(德國)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未能出席領獎,因為當時的德國拒絕向他發(fā)放護照。 1938年,里夏德·庫恩(德國)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受其政府阻止不能接受獎金。
1939年,阿道夫·布特南特(德國)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格哈德·多馬克(德國)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兩人都受到阿道夫·希特勒的第三帝國的禁止,而不能接受獎金。 1961年,達格·哈馬舍爾德死后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是第一位死后追授該獎的獲獎者。
196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獎式因為列夫·達維多維奇·朗道的身體原因而改在莫斯科舉行,由瑞典駐蘇聯(lián)大使代表國王授獎。
1964年,讓-保羅·薩特拒絕接受諾貝爾文學獎,因為他一生中拒絕接受任何獎項。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際,捐出資金給諾貝爾基金,增設“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科學獎”(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該獎于1969年首次頒發(fā),并與其他5項獎同時頒發(fā),人們習慣上稱這個額外的獎項為諾貝爾經濟學獎。
1973年,越南政治家黎德壽拒絕接受諾貝爾和平獎,是唯一拒絕該獎的人。
1974年,諾貝爾基金會章程規(guī)定,除非諾貝爾獎宣布后死亡,否則不得追授諾貝爾獎。
1991年,昂山素季(緬甸)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未能出席領獎,因為她遭到緬甸政府軟禁。獲釋并當選議員后,她于2012年6月16日親自領獎。
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2015年,中國藥學家屠呦呦與愛爾蘭醫(yī)學家威廉·坎貝爾、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分享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屠呦呦成為第一位獲得該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
2018年5月4日,由于深陷性丑聞風波,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將不會在2018年頒發(fā)諾貝爾文學獎,保留到2019年一起頒發(fā)。
2020年9月24日,諾貝爾基金會主席拉爾斯·??纤闺硎荆?020年諾貝爾獎獎金將增加100萬瑞典克朗(約11萬美元),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110萬美元)。
2021年9月23日,諾貝爾基金會宣布,由于新冠疫情導致國際旅行所產生的諸多不確定的限制,今年斯德哥爾摩將不設晚宴,2021年獲獎者將連續(xù)第二年在本國領取諾貝爾獎獎牌和證書。
2022年10月2日,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22年諾貝爾獎將于10月3日至10日陸續(xù)頒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