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孝德天皇畫像
輕皇子曾因不滿蘇我氏專權(quán),以患足疾為名,不參與政治。輕皇子與中臣鐮足(藤原鐮足)過往甚密。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中臣鐮足發(fā)動乙巳之變,誅滅蘇我入鹿一族后,輕皇子即位,是為孝德天皇。孝德天皇博覽中國典籍,對古代圣人的治國之道有很深的了解,在位期間推行政治、經(jīng)濟改革,史稱大化改新。
據(jù)《日本書紀》的記載,孝德天皇尊崇佛教,輕視神道教,喜歡柔仁的儒者,不論貴賤,經(jīng)常降下恩勅。
645年(大化元年),孝德天皇定年號為大化,創(chuàng)日本年號之始。同年遷都孝德天皇難波(今大阪)長柄豐埼宮。646年(大化2年),孝德天皇頒布效仿中國隋唐制度的改新詔書,宣布建立中央集權(quán)政治體制。推行班田制和租庸調(diào)制。實施新冠位制,設(shè)八省百官等。650年(白雉元年),孝德天皇改年號為白雉。653年(白雉4年),孝德天皇與皇太子中大兄皇子發(fā)生政見對立,皇極上皇、中大兄皇子移居飛鳥。654年(白雉5年),孝德天皇在難波病亡。
人物生平
645年7月10日(皇極天皇4年6月12日)發(fā)生乙巳之變。645年7月12日(皇極天皇4年6月14日)皇極天皇意欲讓位于中大兄皇子,中大兄皇子辭讓并推薦輕皇子。輕皇子三度辭讓并推薦古人大兄皇子,古人大兄皇子出家以示辭讓。于是皇極天皇退位(日本史上第一次皇位相讓),輕皇子登壇即位,是為孝德天皇。在此之前輕皇子并沒有被立為太子。孝德天皇向皇極上皇奉上“皇祖母尊”的稱號,冊立中大兄皇子為皇太子,冊立間人皇女為皇后,冊立阿倍小足媛和蘇我乳娘為妃,任命阿倍內(nèi)麻呂為左大臣、蘇我石川麻呂為右大臣、中臣鐮足為內(nèi)臣(內(nèi)大臣的前身)、長年留學(xué)大唐的僧旻和高向玄理為國博士(最高國務(wù)顧問)。
645年(孝德天皇元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號“大化”,取義于《尚書》中“施教化,大治天下”的意思。高句麗、百濟、新羅的使者訪問日本。孝德天皇召對代行任那貢賦的百濟使者。因為賦稅不足,孝德天皇叱責(zé)使者。孝德天皇向尾張國和美濃國課征供神幣。孝德天皇任命東國等地的國司,命令制成戶籍、檢校田地。孝德天皇在朝廷備鐘一鼎,訴訟遲滯的抗議者可以撞鐘以示抗議。孝德天皇設(shè)定良民和奴婢之子的區(qū)別方法。孝德天皇簡化對佛教的援助,選定僧旻等10位僧侶為十師。孝德天皇派遣使者向諸國收繳武器。古人大兄皇子企圖謀反。中大兄皇子討伐古人大兄皇子。孝德天皇禁止土地的貸借。孝德天皇遷都于難波長柄豐埼宮。
孝德天皇博中國典籍,對古代圣賢的治國之道了解很深,早已立志改革陳腐的政治。646年(大化2年),新年伊始,孝德天皇發(fā)布了《改新之詔》,在各個領(lǐng)域進行了制度改革。這些改革,后世稱之為大化改新。
一、廢除了世襲氏姓貴族的稱號臣、連、國造、伴造等,制定新官制和冠位制,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quán)官僚制度。
二、把各級地方官吏的任免權(quán)收歸中央。設(shè)置了二官、八省、一臺的中央官制和國、郡、縣三級地方行政體系。其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號稱“三公”,與唐朝的太師、太傅、太保相當(dāng)。左、右大臣之下有大納言、少納言、左辨官、右辨官。左辨官掌中務(wù)(管修史、天文)、式部(管官吏任免)、治部(管貴族婚娶、對外事務(wù))、民部(管戶籍、民政)四省。右辨官掌兵部(管用兵、治軍)、刑部(管司法、刑罰)、大藏(管財政、利稅)、宮內(nèi)(管官田、官營手工業(yè))四省。這與唐朝的尚書省下設(shè)吏、戶、禮、兵、刑、工等六部極為相似。彈正臺,主監(jiān)察,分設(shè)于各郡,正相當(dāng)于唐朝的御史臺,監(jiān)察各級官吏。地方的國、郡、縣也是參照唐太宗時的道、州(府)、縣三級而設(shè),分別由國司、郡司、里長掌管。
三、廢除皇室和貴族的領(lǐng)地及部民,一律改歸國有,變?yōu)楣亍⒐?。與之相應(yīng)的經(jīng)濟措施便是效法唐初實行的均田制,施行了“班田收授法”,每6年按人口班給口分田一次,6歲以上的男子授田2段,女子為其2/3,私奴婢給良民的1/3,死后歸公。受田人承擔(dān)租稅,一如唐朝的租庸調(diào)制:租為每段2束2把,庸為每人每年10日,調(diào)為每戶交布1丈2尺。
四、改革喪葬制度,禁止皇室、貴族營造大型陵墓,殉葬品也有了嚴格規(guī)定。
646年(大化2年),孝德天皇設(shè)柜接受民眾的投書。高句麗、百濟、任那、新羅的使者訪問日本。孝德天皇下詔訓(xùn)戒東國國司。孝德天皇召對東國的朝集使,責(zé)備國司的失政,下訓(xùn)戒詔。中大兄皇子向孝德天皇進獻自己的私有民和屯倉。孝德天皇對通往京城路上的馬匹飼育的代管進行登記,禁止其中的不當(dāng)行為。賜予市場的支配者和重要道路的渡守以田地,停止征收渡資。孝德天皇廢除品部,廢舊職而設(shè)百官,公布官位晉升的制度。孝德天皇免除了只有象征意義的任那貢賦。派遣眾多的隨員隨同遣唐使一起訪問大唐。
647年(大化3年),孝德天皇向皇子、群臣、百姓下詔,實行庸調(diào)制。孝德天皇制定七色十三階之冠。新羅派遣金春秋(后來的武烈王)到日本,送回高向玄理等人。金春秋作為人質(zhì)滯留在日本。
648年(大化4年),孝德天皇向朝鮮半島的三韓派遣學(xué)問僧。新羅派遣使者訪問日本。對北方的蝦夷,在越國修筑渟足柵、磐舟柵,設(shè)置柵戶防備。這是日本史料中第一次出現(xiàn)城柵和柵戶。日本仿大唐的府兵制,建立起”防人制”。京師(今大阪)置五衛(wèi)府,東國及九州等邊塞重地設(shè)置軍、團、防、戍,征集農(nóng)民當(dāng)兵,3年一輪代。其衛(wèi)府、軍團、防戍的設(shè)置以及“民兵合一”的情況,是搬用的隋唐之際的府兵制度。
649年(大化5年),孝德天皇制定冠位十九階,命令高向玄理和僧旻設(shè)置八省百官。左大臣阿倍內(nèi)麻呂去世,孝德天皇出朱雀門哀哭悲嘆。蘇我日向在皇太子中大兄皇子處進其兄右大臣蘇我石川麻呂的讒言。孝德天皇下令出兵抓拿蘇我石川麻呂,蘇我石川麻呂逃逸后不久自殺。孝德天皇以巨勢德多為左大臣、大伴長德為右大臣。孝德天皇派遣三輪色夫和掃部角麻呂訪問新羅。新羅派遣金多遂到日本作人質(zhì)。
650年(大化6年),穴戶(后來的長門國)國司草壁丑經(jīng)進獻吉物白雉。孝德天皇舉行觀白雉的儀式,大赦天下,改元白雉,并下令禁止穴戶國放鷹,免除穴戶國3年賦稅。
652年(白雉3年),孝德天皇將僧惠隱請至皇宮大內(nèi),講解無量壽經(jīng),以沙門惠資為辯論者,沙門1000人作聽眾。孝德天皇下令制造戶籍(日本史上首次)。孝德天皇將日本有名的僧尼都請至皇宮大內(nèi),設(shè)齋、大施舍、燃明燈。

孝德天皇陵相片
653年(白雉4年),孝德天皇向大唐派遣遣唐使。一船的大使為吉士長丹、副使為吉士駒。另一船的大使為高田根麻呂、副使為掃守小麻呂。律師道照求取佛法于中國,從玄奘處受經(jīng)、律、論。皇太子中大兄皇子向孝德天皇請求遷都倭京(飛鳥)。孝德天皇沒有采納,隨后中大兄皇子和皇極上皇就帶著間人皇后、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移居于倭的飛鳥河邊行宮。公卿大夫、百官中的大半也隨中大兄皇子而去。孝德天皇在怨憤中,產(chǎn)生退位的想法,在山碕營造宮殿,送和歌給間人皇后。654年(白雉5年),孝德天皇授中臣鐮足以紫冠,增加其封戶。孝德天皇又向大唐派遣遣唐使。押使為高向玄理、大使為河邊麻呂、副使為藥師惠日。孝德天皇病重,皇太子中大兄皇子聽說孝德天皇生病后,和皇極上皇、間人皇后、大海人皇子率領(lǐng)公卿等前往難波宮。不久,孝德天皇病逝,葬于大阪磯長陵。皇極上皇重祚,是為齊明天皇。
家族成員
曾祖:敏達天皇
祖:押坂彥人大兄皇子
父:茅渟王
母:吉備姬王(欽明天皇之孫女)
皇后及從姐妹、甥女:間人皇女(舒明天皇與皇極天皇之女)
妃:阿倍小足媛(阿倍內(nèi)麻呂之女)
妃:蘇我乳娘(蘇我石川麻呂之女)
子:有間皇子(母為阿倍小足媛)
從弟及甥:天智天皇(即中大兄皇子,舒明天皇與皇極天皇之子)
從弟及甥:天武天皇(即大海人皇子,舒明天皇與皇極天皇之子)
人物關(guān)系
茅渟王父親間人皇女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