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
街景
西交民巷與東交民巷,明時統(tǒng)稱江米巷。江米即糯米。在東西交民巷進口處各有一座牌樓,東曰“敷文”,西曰“振武”。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時被毀。早年在西交民巷內還有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太常寺、鑾儀衛(wèi)等衙門。今人民大會堂南門外有條南北走向的路,即清代之刑部所在地,民國后改為司法部,其地名為司法部街。今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所在地,是清都察院、大理寺所在地。
清末民初
西交民巷街景
西交民巷,早年多銀行,清代有大清銀行,民國初年改為中國銀行,除此之外,還有大陸銀行,金城銀行,中國實業(yè)銀行等。1999年天安門廣場重修,市政工人們在毛主席紀念堂西側出土一塊石匾上刻“四行儲蓄會”五字,重約一公斤,長約一點五米,寬約一米,厚約三十厘米。這塊石匾源于西交民巷。《北京晚報》1999年1月9日發(fā)表一篇文章,記述其事:“專家稱這塊牌匾刻于二十年代,對北京早期商業(yè)銀行的研究有重要意義?!男袃π顣械摹男小侵耕}業(yè)銀行、金城銀行、大陸銀行和中國銀行;‘四行儲蓄會’則是這四家銀行協(xié)同輸銀行業(yè)務的機構?!?p>清朝末年,北京銀行業(yè)興起,當時的金融街就在東交民巷,西交民巷及其附近地帶。辛亥革命以來,這一帶的銀行已形成相當規(guī)模。據(jù)記載,民國十年(1921年)以前,各銀行競相在西交民巷選址建樓,除了以上提到的四家銀行外,還有中央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工銀行、福順德錢莊、平安保險公司、日本的正金銀行、俄國的道勝銀行、美國的花旗銀行、英國的匯豐銀行,等等。今東交民巷正義路南有座舊式建筑,那是日本正金銀行舊址;今北京市公安局北門的兩幢舊式樓宇,即英國匯豐銀行和美國花旗銀行舊址,后來市面衰落,遂一頤而不復振。《燕都叢考》所說的西交民巷“嗣以市面衰落,遂一蹶而不復振”,是指1928年6月,南京政府“二次北伐”趕走了盤踞在北京的奉系軍閥張作霖,并取消了北京作為北洋軍閥政府首都的地位,將北京降格為“北平特別市”。此后北洋政府各部紛紛遷往南京與南京政府合并,史稱“政府南遷”。東交民巷的各國使館也遷至南京。中國的金融中心轉移到了上海。自此,西交民巷的銀行街漸趨冷落。但即便如此,至1949年北京解放前夕,西交民巷仍存在銀行15家,錢莊2個。
新中國成立1949年2月,北京和平解放之后,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由解放區(qū)遷入北京西交民巷,進駐前大清銀行舊址。
1969年,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遷往西城區(qū)三里河財政部大樓,大清銀行舊址成為銀行職工宿舍?!拔母铩敝?,為擴建宿舍,將大清銀行的老式洋樓拆除。據(jù)當年任基建科長、曾親自指揮拆除的一位老干部介紹說,那座二層老樓堅固異常,地下有二層全是金庫,費了老大的力氣才將其拆除。如今,在當年的戶部———大清銀行舊址西交民巷27號院,只有門口的兩座門柱下部,還殘存著清代遺留的雕花石墩。
“文化大革命”中,紅衛(wèi)兵對街巷胡同名稱改動,體現(xiàn)出反帝的特點。在此時期,西交民巷改為反帝西路。文革結束后恢復“”西交民巷“的名字。
地理環(huán)境
地理位置西交民巷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南部,東起崇文門內大街,西至北新華街,中與羊毛胡同、前細瓦廠胡同、輦兒胡同、平安胡同、人民大會堂西路、兵部洼胡同相交。
交通
44路、67路、673路、322路、特2路,前門西站下車,步行429米到達。[1]
社會
胡同建筑西交民巷的街頭留有一些舊時銀行老樓,顯示出這條古老的街巷,曾是舊京的“銀行街”。
大陸銀行

大陸銀行
大陸銀行位于西交民巷東口,于1919年建立,創(chuàng)辦人是談荔孫。他曾先后任中國銀行南京分行經(jīng)理、北京分行經(jīng)理。大陸銀行先在前門外西河沿路南,后在西交民巷靠東段建筑大樓,樓坐北朝南,在金城銀行對面,1922年建成。人們都稱贊大樓外觀壯美,樓內設備富麗堂皇。大樓基座用大塊花崗石砌造,上層檐口挑出,入口大門做重點裝飾,三層拱門內嵌券柱,兩側做科林斯壁柱。大樓營業(yè)廳有大理石柜臺,樓頂鑲嵌彩色玻璃,室內設備、家具均是特定制作。樓頂設有鐘樓,樓的母鐘連接子鐘;頂上的圓形鐘,遠看、近看都吸引人。談的住宅就在銀行后門的胡同里,住家和銀行來去方便,用如今的話說,是“以行為家”。北洋保商銀行

北洋保商銀行
北洋保商銀行,創(chuàng)辦于1910年,原為清理天津商人積欠洋商款項,維持天津華洋商務而設立,故名“保商”。1919年全部實現(xiàn)所期目標。1920年改組為普通商業(yè)銀行,在西交民巷重建新樓。七七事變后停業(yè)。1938年2月,華北敵偽政權在此樓址建立“中國聯(lián)合準備銀行”。曾流通于華北地區(qū)的敵偽貨幣“準備票”,即源出于此。此樓現(xiàn)為中國錢幣博物館。從外觀上看保商銀行的大樓與東交民巷里那些資本雄厚的外資銀行建筑沒什么區(qū)別,大樓是一座三層建筑,立面用花崗石作希臘柱廊,檐口突出,具有十足的堅固感是典型的現(xiàn)代銀行建筑。
金城銀行
金城銀行,取名金城,是采金城湯池,永久堅固之意。大陸、金城兩家同是舊時的大銀行。金城銀行大樓是一座花園式的建筑,別具一格。金城銀行創(chuàng)辦人周作民,原在交通銀行任職,是一位著名的銀行家。他致力于發(fā)展民族經(jīng)濟,堅強不懈地經(jīng)營金城銀行,被譽為長袖善舞的銀行奇才。他熱愛祖國,追求進步。全國解放后,他率先要求五家銀行聯(lián)營和全行業(yè)公私合營,被選任公私合營銀行副董事長。1955年3月8日患心臟病逝世。依照他的遺志,他的家屬于1957年把全部財產(chǎn)由香港運回北京,其中有若干美元和股票,還有圖書5300冊,各種文物1405件,全部捐獻給國家。
銀行
1905年8月,中國首家官辦銀行——戶部銀行就在這里開辦。后來因戶部改名度支部。
中央銀行是1928年由國民政府建立的,以其性質命名。中央銀行北平分行,1931年建立,設在西交民巷靠東段,即今中國金融出版社服務部所在地。其門臉兒朝著西北方向,是座自南而北的長形大樓。
中央銀行大樓為自南而北的長形二層樓,入口做半圓外廊,檐外做女兒墻。發(fā)現(xiàn)在門楣上還依稀留有原來的鷹形標志。
進到樓里可以看到四面墻壁上還鑲嵌著大塊的大理石,一派富麗堂皇的樣子。在一排排書架后面,筆者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一個“金庫”的入口,就像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舊時銀行金庫的樣子。
其實中國最早的中央銀行是1905年建立的戶部銀行,因戶部改名度支部,遂更名為大清銀行。該行設在西交民巷靠西段,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層樓。民國的中央銀行———中國銀行在此樓繼續(xù)營業(yè)。中國銀行總經(jīng)理張嘉璈,是位有作為的銀行家。他于1929年率團到法、德、英、美、前蘇聯(lián)等18個國家考察學習,歷時10個月?;貒?,采取切實措施,對中國銀行進行系統(tǒng)的改革,使中國銀行成為當時具有近代化經(jīng)營管理水平的一家銀行。從戶部銀行總行、到中國銀行總行、到中國銀行北平分行,都先后在這座大樓辦公,如加上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農業(yè)銀行總行在此辦公,這座大樓經(jīng)過清代、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時代達76年之久,這座大樓可謂歷史悠久了??上н@座大樓已經(jīng)拆除了,但仍留院落可供人們回味。
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從石家莊遷來北平,行長和綜合處室在戶部銀行舊址辦公,各專業(yè)部門在北洋保商銀行舊址辦公。中國人民銀行第一任行長南漢宸,早年參加辛亥革命,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多年從事秘密工作和統(tǒng)戰(zhàn)工作,曾任陜甘寧邊區(qū)財政廳長,受命于危難之際,做“無米之炊的巧婦”,參與中國人民銀行的籌建。他為開創(chuàng)新中國的金融事業(yè)和國際貿易事業(yè),歷盡艱辛,鞠躬盡瘁,是一位深受人民愛戴的老一代革命家,一位令人懷念的行長。1979年,中國農業(yè)銀行、中國銀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先后從中國人民銀行分設出來,也在西交民巷的大樓辦公,后來遷入新址,這里不細說了。
外資銀行
東交民巷是北平解放前外資銀行聚集的地方。當時有:中法工商、匯理、花旗、美國運通、麥加利、匯豐、德華等家銀行設在東交民巷。
20世紀80年代,外資和港資銀行先后在北京開設代表處和分行。至2003年底已有19家銀行,一家保險分公司在北京設立。它們大多設在東城區(qū)和朝陽區(qū),主要是建國門內外一帶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