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心,漢語詞匯。

拼音:fù xīn

出自《詩·周南·兔罝》,意為“指心腹。左右親信”。

釋義:1. 肚腹與心臟,皆人體重要器官。亦比喻賢智策謀之臣。2. 指親信。3. 猶言至誠之心。4. 比喻近中心的重要地區(qū)。

中文名

腹心

拼音

fù xīn

出處

《詩·周南·兔罝》

釋義

肚腹與心臟

近義詞

親信

例句

腹心之患

性質(zhì)

漢語詞匯

詞語信息

喻義

1、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

2、比喻極親近的人;心腹

3、比喻真心誠意

詞意探源

1.

指心腹。左右親信。

《詩·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腹心?!?/p>

2.

指真誠的心意。

《左傳·宣公十二年》:“敢布腹心。”

3.

指根本;首要。

《左傳·哀公六年》:“除腹心之疾而置諸股肱,何益?”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吳有越,腹心之疾?!?/p>

引證詳解

1. 肚腹與心臟,皆人體重要器官。亦比喻賢智策謀之臣。

①《詩·周南·兔罝》:“肅肅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鄭玄箋:“此罝兔之人,行於攻伐,可用為策謀之臣,使之慮事,亦言賢也?!?/p>

②《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p>

③唐陳子昂《上軍國利害事·牧宰》:“宰相陛下之腹心,刺史縣令陛下之手足,未有無腹心手足而能獨理者也?!?/p>

④《金瓶梅詞話》第十七回:“君猶元首,輔臣猶腹心也,百官猶四肢也?!?/p>

2. 指親信。

①《漢書·張湯傳》:“伍被 本造反謀,而 助 親幸出入禁闥腹心之臣,乃交私諸侯,如此弗誅,后不可治?!?/p>

②《陳書·高祖紀(jì)上》:“景 至闕下,不敢入臺,遣腹心取其二子而遁?!?/p>

③明陳繼儒《大司馬節(jié)寰袁公家廟記》:“劉愛塔、張爾心,叛將也,(袁可立)則離其腹心,解其兵柄?!?/p>

④清洪升《長生殿·合圍》:“原有三十二路將官,番 漢 并用,性情各別,難以任為腹心?!?/p>

⑤《晉書·五行志中》:“大將軍本以腹心受 伊 呂 之任……明帝 諒闇,又有異謀,是以下逆上,腹心內(nèi)爛也。”

⑥郭沫若《王陽明禮贊》:“劉瑾 命腹心二人尾隨,原擬在途中加以暗害?!?/p>

3. 猶言至誠之心。

①《左傳·宣公十二年》:“君之惠也,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君實圖之?!?/p>

②《史記·淮陰侯列傳》:“臣愿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p>

③宋王安石《謝林中舍啟》:“比問州邸,云改縣章,治所相望,私誠甚喜,謂宜朝夕,可布腹心?!?/p>

④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紅玉》:“今實布腹心:仆之臥薪嘗膽者,固有日矣。”

4. 比喻近中心的重要地區(qū)。

①《史記·趙世家》:“今 中山 在我腹心,北有 燕,東有 胡,西有 林胡、樓煩、秦、韓 之邊,而無彊兵之救,是亡社稷,柰何?”

②唐韓愈《論天旱人饑狀》:“又京師者,四方之腹心,國家之根本。”

③清 昭連 《嘯亭雜錄·亮總兵》:“腹心千里,兵力虛弱?!?/p>

④楊朔《海羅杉》:“大井 深藏在 井岡山 的腹心地帶,四面緊圍著層層迭迭的高山?!?sup class="baike-reference">[1]

相關(guān)鏈接

腹心之患

詞語例句

這條步行街是這座城市的腹心之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