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莫人員殺傷地雷(M18A1Claymore,又稱指向性地雷或闊刀地雷)是一種由美軍于1960年代越戰(zhàn)時期所研發(fā)制作的定向人員殺傷地雷(亦稱反步兵地雷),其前身為朝鮮戰(zhàn)爭時期的M18Claymore。

中文名

M18A1闊刀地雷

外文名

M18A1 Claymore

別名

指向性地雷

研發(fā)單位

美軍

所屬國家

美利堅合眾國

重量

1.59千克

類型

地雷

裝藥類型

C-4塑膠炸藥

彈長

215.90毫米

性質

反步兵

使用情況

由于M18A1較輕,因此不但可埋設在路面上,更可掛設在樹干或木樁上制成詭雷。而其目的主要是使敵方在戰(zhàn)場上受傷而不能行動,因而成為敵方的負累。M18A1具有極佳的防水性,浸泡于鹽水或淡水2小時之后仍可正常使用。因M18A1擁有高度的穩(wěn)定性和嚇阻威力,因此在許多其他國家亦不難發(fā)現(xiàn)其復制或是仿制品。

規(guī)格

M18A1闊刀地雷長約8.5英寸,寬約1.4英寸,高約3.2英寸,重約3.5磅;而其中包含了約700粒的鋼珠以及約1.5磅的C-4塑膠炸藥?;旧系诙腗18A1不論在外型或結構上都和第一代的M18大同小異,唯一的不同是美軍在M18A1外殼頂上加上了一個簡易的瞄準具。

在外觀上,弧形、凸面的方形外殼角架等為M18A1的特色之一,另一個特點是具有精準而簡易的瞄準具。主要引爆方式為絆發(fā)或電纜控制。M18A1內有預制的破片溝痕,因此爆炸時可使破片向一定之方向飛出,再加上其內藏的鋼珠,可以極少的數(shù)量造成極大的傷害。根據(jù)美軍《地雷野戰(zhàn)手冊》(FM23-23),M18A1的爆炸殺傷范圍包括前方50米,以60度廣角的扇形范圍擴散;而高度則為2到2.4米。其鋼珠的最遠射程甚至可達250米,包含了100米左右的中度殺傷范圍。

引爆方式

M18A1有3種引爆方式供選擇:控制模式(指令引爆),無控制模式(受害者啟動模式),延時模式。

控制模式是由操作員在最佳殺傷區(qū)域(20m-30m)內引爆??梢杂秒娮踊蚍请娮狱c火系統(tǒng)完成引爆。遙控模式的Claymore應被當作單獨的武器并包含在單位的開火計劃內上報,而不是被當作地雷。放置單位必須確認Claymore被撤走,引爆或轉交給接防部隊。M18A1內含M57點火裝置,所以可以使用控制模式引爆。當Claymore被連接在一起時,一個M57點火裝置可以引爆數(shù)個M18A1。

無控制模式用于被毫無防備的敵人引爆,進入無控制模式(受害者啟動模式)的Claymore被報告并紀錄為地雷。許多裝置可以被用來引爆無控制模式下的M18A1,包括:M142多功能點火裝置,M5壓力釋放裝置(老鼠夾),絆線,紅外線感應器,聲振動感應器。

定時裝置可以為短時間定時引信或導火索,使得地雷能夠阻嚇敵人的追擊。

仿制情況

智利-M18

中國-66式

韓國-KM18A1

韓國-K440,比原版較細,內有770粒鋼珠

以色列-No6

巴基斯坦-P5Mk1

俄羅斯-MON-50

南非-ShrapnelmineNo2

瑞典-Frsvarsladdning21

越南-MDH-C40

匈牙利-IHR-60

流行文化

戰(zhàn)爭前線游戲畫面

這種武器在《武裝突襲》、《絕地求生:全軍出擊》(“造物主計劃”版本中出現(xiàn))、《彩虹六號(RainbowSix)》、《戰(zhàn)爭前線》(闊劍)、《使命召喚現(xiàn)代戰(zhàn)爭》系列、《使命召喚:黑色行動》、《使命召喚OL》(闊劍)《戰(zhàn)地2》、《戰(zhàn)地3》、《戰(zhàn)爭之人:越南》、《光榮使命》《FireArm》(游戲《半條命》的一個MOD)、《穿越火線》(守衛(wèi)挑戰(zhàn)內耗費30點燃料獲得)、《地鐵:最后的曙光》和電影《第一滴血4》當中都曾出現(xiàn)過,在《超級機器人大戰(zhàn)OG》當中,古鐵的指向性地雷也是此武器的翻版。

該地雷最早出現(xiàn)應該是游戲《三角洲特種兵》,使用方式為紅外感應引爆或遙控引爆?!度侵?-3》都有,后面幾代就不清楚了。使用紅外引爆方式后,自己或隊友也不能走到地雷前方,否則照樣誤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