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閎(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原名光照,族名達萌,號純甫,英文名Yung Wing,廣東香山縣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鎮(zhèn))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會活動家。

咸豐四年(1854年)容閎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耶魯大學畢業(yè),獲文學士畢業(yè),其后返回中國,曾在廣州美國公使館、香港高等審判廳、上海海關等處任職,后為上海寶順洋行經(jīng)營絲茶生意。同治三年冬受曾國藩委派,為籌建江南制造局赴美采購機器,次年回國。所購100多種機器,成為第一個洋務企業(yè)——江南制造總局的主要設備。1875年(光緒元年)容閎并任出使美國、西班牙、秘魯三國副大臣。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6月中旬光緒皇帝正式頒發(fā)“明定國是”詔書,百日維新正式開始。9月21日,維新失敗。容閎冒險潛逃出京,避居上海租界。宣統(tǒng)二年(1910年),邀孫中山赴美會談,表示支持革命。容閎是第一個畢業(yè)于美國耶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是中國留學生事業(yè)的先驅,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

民國元年(1912年)4月21日上午容閎病情惡化,逝世于美國康州哈特福德城沙京街寓所,終年84歲。

中文名

容閎

外文名

Yung Wing

別名

光照

性別

出生日期

1828-11-17

去世日期

1912-04-21

民族

漢族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廣東香山縣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鎮(zhèn))

畢業(yè)院校

耶魯大學

職業(yè)

教育家、外交家和社會活動家

身份

第一個畢業(yè)于美國耶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

純甫

所處時代

清代

主要成就

創(chuàng)建上海江南機器制造總局

代表作品

西學東漸記

人物生平

求學時期

容閎

清道光八年(1828年)深秋,容閎出生在廣東香山縣一戶貧困農(nóng)家。此時,原屬香山縣的小島澳門已被葡萄牙殖民者占租近三百年。

從康熙朝后期直到鴉片戰(zhàn)爭前,清朝一直實行禁教政策。但是,西方傳教士一直沒有停止悄悄在中國沿海傳教的活動,并為貧窮人家興辦一些醫(yī)院和學校,以吸引人入教。葡占澳門,自然成為傳教的大本營。

道光十五年(1835年),七歲的容閎跟隨父親前往澳門,并入讀當時仍附設于倫敦婦女會女校之馬禮遜紀念學校(MorrisonSchool),由獨立宣教士郭士立(原屬荷蘭傳道會)之夫人負責教導。

道光十九年(1839年)中英交惡,郭夫人因此離開澳門,但容閎仍于馬禮遜紀念學校就讀。同年美國教育家勃朗(Rev.Samuel Robbins Brown)牧師抵達澳門,馬禮遜紀念學校正式獨立。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由于香港被割讓英國,故馬禮遜紀念學校遷往香港,容閎亦隨之遷往香港繼續(xù)學業(yè)。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底,勃朗校長夫婦因病準備返美,臨行前表示愿意帶三五名學生一同赴美留學。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1月)初,勃朗牧師返回美國,離開時帶同容閎、黃寬及黃勝三人前往美國留學。4月12日,到達紐約,于麻省之孟松預備學校(Monson Academy)就讀。

道光三十年(1850年)畢業(yè)后考入耶魯學院,為首名于耶魯學院就讀之中國人。

咸豐二年(1852年),容閎入籍美國。

投身洋務

容閎最先把中國近代化的希望寄托在太平天國運動上,咸豐十年(1860年),出于對太平天國的同情,冒險前往天京(今江蘇南京)考察。向洪仁玕提出組織良好軍隊、設立武備學校及海軍學校、建立有效能的政府、頒定教育制度等建議七條并表示如被采納,愿為太平天國效力。洪仁贊成其建議,但礙于形勢,無法實行。但“未敢信其必成”,對洪秀全授予一枚四等爵位的官印堅辭不受。

同治二年(1863年),到安慶謁見曾國藩。曾國藩遂保舉容閎以五品候補同知銜,任江蘇巡撫丁日昌的譯員。容閎先后翻譯了《地文學》、《契約論》等書。同治五年,曾國藩采納容閎建議,在江南制造總局內設立兵工學校,培養(yǎng)機械工程技術人員。同治

容閎

七年,容閎上書江蘇巡撫丁日昌,轉呈軍機大臣兼總署大臣文祥,提出四條建議。同治九年,容閎又向曾國藩提議派學生官費赴美留學。曾國藩與李鴻章商議后奏報清廷獲準,陳蘭彬、容閎分任幼童出洋肄業(yè)局正、副委員。容閎在滬、粵、港共招生120名,從同治十年至十三年4年間,每年派出30名赴美留學。

1875年(光緒元年),容閎并任出使美國、西班牙、秘魯三國副大臣,直至1881年清政府撤回留學生為止。

參與維新

由于對洋務派失望,光緒七年至光緒二十年(1882-1894)又僑居美國。

光緒二十四年(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身在美國的容閎一直坐臥不安,焦灼地關心戰(zhàn)事,為祖國命運擔憂。他通過關系給湖廣總督張之洞寫信表示愿回國效力。張之洞馬上復電,要容閎回國商議。

從1896—1898年間,容閎通過各種渠道向清政府提出種種興國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出設立國家銀行、修筑全國鐵路兩大建議,但最后卻因官場腐敗內斗被朝廷否決。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6月中旬,光緒皇帝正式頒發(fā)“明定國是”詔書,百日維新正式開始。9月21日,維新失敗。容閎冒險潛逃出京,避居上海租界。

走向革命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唐才常的自立會在上海改稱“中國國會”,被推為會長,并負責起草英文對外宣言。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9月,一些革命黨人在香港開始策劃奪取廣州的起義,決定事成后推舉容閎為政府大總統(tǒng),但容閎認為應當推舉孫中山為大總統(tǒng)。雖然革命派的幾次起義全都失敗,但容閎在美仍積極活動,聯(lián)絡了美國軍事專家荷馬李(Homer Lea)和財政界重要人物布思(Charles Beach Bothe),計劃籌款,訓練武裝力量,支援中國革命。此后,容閎一直努力此事。旅居新加坡的孫中山,與容閎通信頻繁。

宣統(tǒng)二年(1910年),邀孫中山赴美會談,表示支持革命。

容閎塑像

宣統(tǒng)三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fā),武昌起義成功。12月19日至29日,容閎連續(xù)寫三封信給革命黨人謝纘泰,熱烈歡呼推翻帝制的偉大勝利。同時詳述了自己對革命發(fā)展的觀點。

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政府大總統(tǒng),致函祝賀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孫中山第二天便親筆寫信給容閎,誠邀他歸國擔任要職,并寄去一張自身近照。4月21日上午,容閎病情繼續(xù)惡化,搶救無效,逝世于美國康州哈特福德城沙京街寓所,終年84歲。

家族成員

族弟容星橋(1865-1933年)?
侄孫女容應萸?
曾孫容永成?

主要成就

促成上海江南機器制造局的設立

江南機器制造局

同治四年(1865年)9月20日,李鴻章在上海設立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又稱江南制造總局、江南制造局、上海機器局、上海制造局)。這是清政府洋務派開設的規(guī)模最大的近代軍事企業(yè)。李鴻章以4萬兩白銀在虹口買下美商的旗記鐵廠,并將蘇州洋炮局的部分機器和曾國藩派容閎從美國買回的機器,以上海洋炮局并入鐵廠,成立江南制造總局。上海江南機器制造局是中國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機器廠。[1]

組織第一批官費赴美留學幼童

同治七年(1868年),向清政府提出以選派幼童出洋留學為重點的四項條陳。同治九年(1870年),在容閎的反復勸說下,曾國藩終于表示愿意向朝廷奏請派留學生。[2]獲得朝廷的批準,同治十年(1871年8月)成立“幼童出洋肄業(yè)局”,由陳蘭彬任出洋局委員、容閎為副委員。陳蘭彬負責留學學生在美期間的中文學習,容閎則負責孩子們在美國的教育,直至同治二十年(1881年)清政府撤回留學生為止。[3]

留美兒童舊照

這批留美生中從事工礦、鐵路、電報者30人,其中工礦負責人9人,工程師6人,鐵路局長3人;從事教育事業(yè)者5人,其中清華大學校長1人、北洋大學校長1人;從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領事、代辦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長1人、副部長1人,駐外大使1人,國務院總理1人;從事商業(yè)者7人;進入海軍者20人,其中14人為海軍將領??傊缤?、留美不歸和埋沒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中國的現(xiàn)代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4]

其他作品

書籍

《西學東漸記(容閎回憶錄)》

《西學東漸記》,原書名為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書中記錄了清末官派幼童留學美國的始末,也回憶了作者坐言起行,心懷天下,勞碌奔波,實踐教育救國,投身維新改良運動的傳奇經(jīng)歷。從《西學東漸記》附錄和傳記資料中,人們更可以看到為祖國鞠躬盡瘁的容閎,晚年如何從溫和的改良主義徹底轉變,支持和參與孫中山先生推翻君主專制的民主革命。因此,《西學東漸記》堪為近代中國西學東漸和中美交流歷史的經(jīng)典文本。

《西學東漸記》(原版系英文,名為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1981年、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據(jù)商務印書館1915年中譯本(惲鐵樵、徐鳳石譯)標點重印,并收入《走向世界叢書》。

2012年以《容閎回憶錄》之名問世。該書是容閎1901年用英文寫成的回憶錄MyLifeinChinaandAmerica的中文版本,由惲鐵樵,徐鳳石譯成中文,名為《我在中國與美國的生活》。作者講述了自己初蒙教育,學成歸國后,從事經(jīng)商,走實業(yè)救國的道路受阻;寄妄于太平天國能夠重建一個"新政"失??;入曾國藩幕,派往美國購買機器,建成江南制造局;主持選派幼童赴美留學事宜;出任留美學生監(jiān)督時任駐美國、西班牙、秘魯副公使;參與"戊戌變法"的經(jīng)歷,一一細數(shù)。[5]

人物評價

容閎,第一個在美國留學的中國人,近代改良主義者,被稱為“中國留學生之父”。[10]

史書評價

容閎故居

《容閎評傳》(作者:陳漢才):容閎是中國近代化的卓越先驅,是偉大的愛國者。他自幼至青少年時代,都接受了系統(tǒng)的西方教育,后留學于美國著名學府耶魯大學。為了使“西方之學術,灌輸于中國,使中國日趨于文明富強之境”,他大學畢業(yè)后毅然回到了祖國。他首倡、策劃、促成和領導了近代中國第一代官費留美學生的派遣,積極從事社會改革活動,向太平天國和清政府多次建言建立和發(fā)展中國近代軍事、政治、文化的一系列主張,竭力倡導發(fā)展民族經(jīng)濟、教育事業(yè)和實業(yè),提出了發(fā)展中國近代鐵路、水運、礦業(yè)、商業(yè)、建立國家銀行的美好藍圖,后來又投身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運動,晚年又支持、參加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斗爭。他的一生順乎歷史潮流,與時俱進,為西學東漸、富強國家而不懈奮斗,為中國近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杜吉爾(牧師、容閎美國的朋友):他所做的一切,飽含著他對祖國最真摯最強烈的愛——因為他是一個愛國者,他從頭到腳,每一根纖維都是愛國的。他熱愛中國,他信賴他,確信他有遠大輝煌的前程,配得上他那高貴壯麗的山河和他那偉大悠久的歷史。

《容閎傳》(劉中國、黃曉東):“胸懷松柏之志,常葆赤子之心,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謀求中國的復興與富強?!薄坝煊鷬^,愛國之心,堅如磐石,百折不撓,九死不悔?!?sup class="baike-reference">[6]

后世紀念

容閎及中國留美幼童紀念日

1876年耶魯授予容閎法學博士學位。他的畫像懸掛在耶魯校園與同樣畢業(yè)于該校的布什、克林頓等政界名人肖像并排一起受學生瞻仰。1998年,容閎誕辰170周年,耶魯大學所在的美國康涅狄格州宣布,將9月22日(當年第一批中國幼童在美入學的日子),公訂為“容閎及中國留美幼童紀念日”。

容閎故居

容閎故居位于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qū)南屏鎮(zhèn)南屏村西大街三巷1號。而當年,南屏村西大街三巷原來叫“輔仁巷”,這是容閎出國后回家鄉(xiāng)給起的名字。故居大門向東,泥地夯土墻,建于清代中期。容閎故居原由兩前廊、天井、大廳、東西邊兩長屋、后斗(廚房)七個部分組成,東西寬約10米,南北長約20米,面積約200平方米。

容閎小學

在美國紐約市曼哈頓的唐人街,有一座最高的大廈,叫做孔子大廈,大廈下有一所小學。為了紀念容閎,又命名為容閎小學。

紀錄片《容閎》

4集電視紀錄片《容閎》,于2015年8月17日至20日每晚9時53分在中央電視臺9套(紀錄頻道)播出,將容閎的一生分為“耶魯驕子”、“中國尋夢”、“幼童留美”、“赤子之心”四個章節(jié)進行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