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簡介
馬格德堡簡介
德國統(tǒng)一后成為薩克森-安哈特州的一部分。面積11526平方公里。人口125.9萬(1983)。大部為平原,西南有哈茨山。氣候溫和,年降水量約500毫米;山區(qū)超過1,000毫米。易北河由南向北流貫。工業(yè)以重型機械制造、鋼鐵、化學、食品加工等為主。南部有褐煤、鉀鹽開采。西部黑土帶種植小麥、甜菜、飼料,其他地區(qū)種植黑麥、燕麥、馬鈴薯。畜牧業(yè)以飼養(yǎng)乳牛和豬為主。有稠密的鐵路和公路網(wǎng),易北河和中德運河通航。重要城市有馬格德堡、哈爾伯施塔特、舍訥貝克、施滕達爾等。這個城市因曾經(jīng)作為奧托一世的皇宮所在地而著名。奧托一世很有可能是962年建立的神圣羅馬帝國的第一個皇帝。2005,馬格德堡舉辦了建市1200周年慶典。
從語言學上講,“Magdeburg”這個名字可以上溯到“Magadoburg”這個單詞,意思可能是“MächtigeBurg”(中文:強大的城堡)。公元805年作為商業(yè)中心見于記載。曾為“漢薩同盟”主要成員。全國最大的工業(yè)、商業(yè)和運輸中心之一。有全國最大的重型機械制造聯(lián)合企業(yè),還有通用機械、造船、化學、制糖等部門。設有醫(yī)學、重型機械、永運經(jīng)濟等高校和科研機構多所。有建于十三至十六世紀的教堂、十六至十七世紀的市政廳。
中世紀馬格德堡是歐洲最重要的中世紀城市之一。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一世在其大部分統(tǒng)治時間里都居住在這里,死后也葬于此地的大教堂。發(fā)生在該城的重要事件包括:
805年,在DiedenhofCapitulary里第一次提到了馬格德堡。
919年,亨利一世在馬格德堡修筑工事以防御馬扎爾人和斯拉夫人。
929年,亨利一世安排自己的兒子奧托一世迎娶了EdwardtheElder的女兒伊迪絲。在兩人的婚禮上,伊迪絲收到了新婚禮物---馬格德堡。伊迪絲對這座城市有著獨特的喜愛并經(jīng)常居住于此。
937年,一個皇家聚會在馬格德堡舉行。同時,馬格德堡大教堂的前身圣·莫里斯修道院建立。
946年,伊迪絲王后逝世并葬于修道院的地下室。
968年,在拉韋納宗教會議上,馬格德堡大主教一職設立。大主教在德國對易北河東斯拉夫人土地的殖民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973年,奧托一世逝世并葬于馬德格堡大教堂。
1035年,馬格德堡獲得了舉辦貿(mào)易展覽和會議的特權,來自各國的游客開始集聚此的。
1118年,馬格德堡幾乎被大火毀滅。
十三世紀,馬格德堡成為漢薩同盟的成員。在漢薩同盟期間,它與布魯塞爾、安特衛(wèi)普、科隆、紐倫堡、呂貝克、帕多瓦、曼托瓦、克雷莫納、維羅納、皮亞琴察、米蘭、熱那亞、佛羅倫薩、梅斯和斯特拉斯堡一同成為羅馬帝國中居民超過20,000的城市。馬格德堡擁有一個自治的模式,稱為MagdeburgerRecht,后來被東歐的許多城市采用。馬格德堡的市民堅持不懈地與主教斗爭,到15世紀末斯,已基本獨立于主教了。
1524年,馬丁·路德來到曾經(jīng)就讀過的馬格德堡,開始鼓吹并促成該市叛離天主教。宗教改革在馬格德堡迅速擁了一批信徒。
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再次宣布已加入AllianceofTorgau和SchmalkadicLeague的馬格德堡為非法,因為它沒有接受神圣羅馬帝國的“臨時敕令”。
在隨后的幾年中,馬格德堡成為了新教的“堡壘”,也是第一個出版馬丁·路德著作的城市。
新時代
馬格德堡
1631年,在三十年戰(zhàn)爭中,神圣羅馬帝國的軍隊突襲了馬格德堡并制造了大屠殺。在這場馬格德堡洗劫中,約有20,000居民被殺,城市也被大火焚燒。戰(zhàn)事結束后,這座被毀的城市僅剩下了400人。主條目:馬格德堡洗劫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規(guī)定,馬格德堡將在當時的行政官死后歸并入勃蘭登堡-普魯士。1654年,奧托·馮·居里克進行了著名的馬格德堡半球實驗。
1680年,在最后一任行政官死后,勃蘭登堡-普魯士將馬格德堡吞并,將其設立為半自治的“馬格德堡公國”。
1806年,在拿破侖戰(zhàn)爭期間,馬格德堡向法國軍隊投降,成為法國控制的威斯特伐利亞王國的一部分。
1815年,拿破侖戰(zhàn)爭后,普魯士設立了薩克森省,首府馬格德堡。
1912年,堡壘被拆除。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馬格德堡在盟軍的炮火下幾乎完全毀滅。在德國,其毀壞程度僅次于德累斯頓。美國和蘇聯(lián)的軍隊占領了該城,但是,美軍先行撤離了此地。
1945年至1990年,許多戰(zhàn)前的城市建筑物被毀壞,僅有少量位于大教堂附近的建筑還保持著戰(zhàn)前的狀態(tài)。在兩德統(tǒng)一之前,馬格德堡屬于民主德國。
1990年,馬格德堡成為兩德統(tǒng)一后的新的薩克森-安哈爾特的首府。
1994年,馬格德堡成為羅馬天主教教區(qū)的教座所在地。
交通

馬格德堡
馬格德堡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水路、鐵路和公路的交通樞紐。
水路水路通過易北河可以到達位于漢堡的海港和南部的德雷斯頓、捷克。臨近的“馬格德堡水路十字路口”(德語:MagdeburgerWasserstrassekreuz)使馬格德堡通過“中土運河”(德語:Mittellandkanal)和“易北河-哈維河-運河”溝通了東西方向的交通。船只通過這些運河可以到達魯爾區(qū)、柏林和波蘭。馬格德堡易北河港口由四個獨立的港口組成:運河港口、工業(yè)港口、漢薩同盟港口和商業(yè)港口,它也是德國中部最大的內陸港口。一個船閘正在建造,建成后漢薩同盟港口和運河港口就可以達到中土運河的水位。[1]
鐵路鐵路幾條不同的鐵路在馬格德堡匯聚。鐵路主線漢諾威-馬格德堡-柏林、Wittenberge-馬格德堡-哈雷、馬格德堡-Dessau-來比錫和鐵路支線方向Loburg、Halberstadt、Oebisfelde、Sangerhausen在馬格德堡主火車站會合。MagdeburgHbfistICE-sowieIC-Halt.Seit2001trägteineGarniturdesHochgeschwindigkeitszugesICE2derDeutschenBahndenNamen?Magdeburg“.一個計劃中的“1小時節(jié)拍”(1小時一站,這幾個德國城市之間的距離差不多就是1小時的路程)線路是從不來梅途徑漢諾威、Wolfsburg、斯騰達、馬格德堡、哈雷、到達德累斯頓。
公路公路馬格德堡同樣是一個重要的公路樞紐。馬格德堡北部有重要的東西向的A2高速公路(漢諾威-馬格德堡-柏林),A2在馬格德堡與A14高速公路相交(馬格德堡-哈雷-來比錫)。A14公路計劃延長到Schwerin,這樣馬格德堡通過公路就可以到達北部。(Altmark高速公路,德語:Altmark-Autobahn)
“馬格德堡指環(huán)”(一種城市高速公路,有最低限速)貫穿馬格德堡南北,其上有聯(lián)邦高速公路71號、81號和189號的一部分。東西方向上1號公路穿過了馬格德堡,馬格德堡東部還是184號公路的起點。
空運空運城市南部有馬格德堡飛機場。
文化

馬格德堡
宗教教育馬格德堡是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主教教區(qū)首邑,擁有兩所高等學府,馬格德堡奧托·馮·格里克大學和馬格德堡-斯騰達應用科學大學。
城市節(jié)在馬格德堡城市節(jié)(MagdeburgerStadtfest)上,從大教堂(Dom)到大學廣場(Universit?tsplatz),沿路都是零售攤點、戲臺、空中飛輪和舞臺。一路走來,游客們可以欣賞各種舞臺節(jié)目甚至也包括本地區(qū)不同的廣播和電視節(jié)目。此外,樂隊的現(xiàn)場表演也帶給觀眾極大的音樂享受。
融化的雪人復活節(jié)期間,人們在易北河河谷公園(Elbauenpark)舉辦大型焰火晚會和冬天告別。人們豎起一座“火塔”,里面填滿木柴,頂端放上一個由馬格德堡戲劇工作室制作的雪人(Schneemann)。焰火點燃,表示人們終于把寒冬趕出了易北河河谷公園(Elbauenpark)。
主教座堂主條目:馬格德堡主教座堂
馬格德堡最為著名的建筑是“圣凱瑟琳圣莫里斯主教座堂”,高104米,是德國東部最高的教堂。
主教座堂的前身是隱修院中一個建于937年的教堂,稱作圣莫里斯教堂。973年,奧托一世與妻子在此舉行婚禮。1207年,圣莫里斯被完全燒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教堂的精確位置一直無法得知,直到2003年5月才被發(fā)現(xiàn)。
新教堂的修建工程持續(xù)了300年。圣凱瑟琳圣莫里斯主教座堂是德國第一座哥特式的教堂建筑。
雖然主教座堂是三十年戰(zhàn)爭中唯一幸存的建筑,但在二戰(zhàn)期間,它還是受到了損壞。不過,修復工作隨后就展開了,并于1955年完工。
旅游
馬格德堡水橋
馬格德堡水橋
德國馬格德堡水橋,這座長度達918米的可供船只在其上航行的跨河水道橋于1997年動工,歷時6年完成,于2003年開始投入使用。它將東部的馬格德堡附近的米特蘭德運河與西部的易北——哈維爾運河跨越易北河連接了起來。既有行人行走其上,又有船只航行,構成了這座橋的奇妙景觀。德國馬格德堡運河大橋又稱為水橋(MagdeburgWaterBridge),它顛覆了我們腦中橋原本的建造原因,但也遵循了一切交通工具通過的作用。馬格德堡水橋,2003年10月建成,全長918米,德國人也稱其為跨河水道,是一座渡槽,連接著德國兩條重要的航運運河:易北河-哈維爾運河和馬格德堡附近的米德蘭運河,并直通德國工業(yè)重鎮(zhèn)魯爾山谷的中心地區(qū)。
工程師們連通兩條水道的最初構思,早在1919年即已提出,而羅騰湖升船機及大橋錨碇也于1938年安裝就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建設工程被推遲。隨后的冷戰(zhàn)時期,德國分裂,該項目被東德政府無限期地擱置下來。
德國重新統(tǒng)一后,隨著道路交通重大工程規(guī)劃的編制,水橋再次成為一個優(yōu)先項目。建造于1997年開始,經(jīng)過六年時間的建設,耗資5億歐元,巨大的水橋,連接柏林的內陸港與萊茵河沿岸港口。為使運輸船舶得以跨越易北河而建設的這龐大的“浴缸”,共耗費了2.4萬噸鋼材和六點八萬立方米混凝土。
馬格德堡水橋對游客開放,并有停車場,自行車道,人行道等設施。
馬格德堡教堂
馬格德堡大教堂
馬格德堡大教堂:馬格德堡是查理曼于805年建立的,目的是作為貿(mào)易港,但這座城市是在奧托一世國王手下變的重要起來的,他的墓就在飽經(jīng)風霜的哥特式大教堂里。這座雙塔式大教堂是德國國內第一座同樣式的大教堂,始建于1209年,1363年落成。其他色是內部的穹頂很高,收藏了跨越8個世紀的藝術品。鍍金騎兵圣像建于1240年左右,是馬格德堡藝術史上最重要的古跡,它是德國最古老的、繼古希臘時代之后的騎兵塑像。但是市政廳前面的那個只是一個仿制品,真品可以在藝術史博物館(KulturhistorischesMuseum)里看到。
米勒劇團馬格德堡茨威克米勒劇團(MagdeburgerZwickmühle)的兩位中心人物在整個德語區(qū)內都享有盛譽,備受好評。該劇團位于萊特街(Leiterstra?e),上演最傳統(tǒng)的政治卡巴萊(Kabarett)。
南方畫廊每年在南方畫廊(GalerieSüd)都會有幾次現(xiàn)代藝術的展覽。來自薩克森-安哈特州的藝術家們在這里展出他們的繪畫、版畫、雕塑、攝影和紡織品。高潮部分就是每月的展覽開幕式,人們在音樂聲中暢談藝術和藝術家,氣氛輕松愉快。
木偶劇木偶劇(Puppentheater)早就不是只有內行人才看得出門道的東西了。木偶劇場上演的劇目既適合兒童也適合成人觀看,既有經(jīng)典的童話,又有現(xiàn)代戲劇作品。出色的布卡厄·霍夫施皮塔克劇場(BuckauerHofspektakel)也就是現(xiàn)在的露天劇場(Open-Air-Theater),將夏季的活動推向高潮,那里上演話劇、木偶劇,還有音樂和舞蹈節(jié)目。

馬格德堡
友好城市
1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薩拉熱窩
2德國不倫瑞克
3美國納什維爾
4烏克蘭扎波羅熱
5波蘭拉多姆
6法國勒阿弗爾
7中華人民共和國哈爾濱市
8中華人民共和國江陰市
其他
馬格德堡的流通貨幣除了歐元外,還有地方貨幣Urstromta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