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打箭菊

藏藥名:阿夏塞爾郡

拼音名:Dajianju

英文名:FLOSPYRETHRITATSIENENSE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高山草甸。

炮制:除去雜質(zhì)。

性味:苦,寒。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

采收和儲藏:8-9月采收,除去雜質(zhì),晾干。

化學(xué)成份:花序含黃酮類,氨基酸,有機(jī)酸,此外,醛酮、生物堿呈陽性反應(yīng)。[1]

分布

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狀

本品皺縮成團(tuán),直徑約10mm??偘肭蛐?,苞片多數(shù),3~4層,條狀披針形,外層背面密被白色長柔毛。可見花序梗存留,具縱棱,密被白色絲光毛,脫落呈紫色。舌狀花一層,舌片多皺縮,展開后長約13mm,上面橘黃色,背面橘紅色,先端3淺齒裂;管狀花深棕黃色,兩性;雄蕊5,聚藥,雌蕊1,柱頭2裂,畫筆頭狀,黃棕色,子房下位,無冠毛。體輕,質(zhì)軟。氣香,味微苦。

鑒別

(1)本品粉末棕黃色?;ǚ哿6嘁姡瑘A球形,直徑24~28~31μm,棕黃色,具3個萌發(fā)孔;萌發(fā)溝明顯,外壁邊緣具刺?;ǚ勰覂?nèi)壁細(xì)胞多見,呈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具點狀、條狀或螺旋狀增厚的壁。非腺毛眾多,彎曲,柄部細(xì)胞3~6個,扭轉(zhuǎn)或不扭轉(zhuǎn),內(nèi)含黃棕色物質(zhì)。苞片的下表皮細(xì)胞呈多角形,壁薄,氣孔不定式,副衛(wèi)細(xì)胞3~4個。腺毛生于花冠外表面,腺頭由2~8個細(xì)胞組成,柄部細(xì)胞2個,極短。

(2)取本品粉末2g,加2%碳酸鈉溶液25ml,振搖,放置30分鐘,濾過。濾液用稀鹽酸酸化(pH4~6),用乙醚15ml萃取,分取乙醚液,置水浴上蒸干,殘渣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移置試管中,加甲基紅指示劑1滴,即顯紅色。

功能與主治

散瘀,止痛,斂“黃水”。用于黃水病,腦震蕩,瘟疫病,太陽穴痛以及跌打損傷和溫?zé)岑彲儭?/p>

原形態(tài)

川西小黃菊 多年生草本,高7-25cm。根狀莖上有殘存葉鞘;地上莖1-數(shù)個簇生,被白色有光澤的茸毛?;~或莖下部葉具與葉片近等長的葉柄;基生葉多數(shù),長圓形,長1.5-7cm,寬1-2.5cm,二回羽狀分裂,裂片條形或鉆狀;莖生葉互生,羽狀深裂,裂片細(xì)條狀鉆形,羽軸上下基本等寬;最上部不裂或近于不裂;全部葉被疏的長柔毛或幾無毛。頭狀花序,單生莖頂;總苞直徑1-2cm;總苞片約4層,全部苞片邊緣黑褐色或褐色膜質(zhì);舌狀花,橘紅色或橘黃色,舌片先端3齒裂;管狀花筒狀。瘦果長約3mm,有5-8條突起的縱肋,冠毛冠狀;筒狀花的冠毛小,呈不等大的圓耳狀,或無冠毛?;ü?-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