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孫詒谷與金錢會結(jié)下了深仇。攻占嶼頭后,孫詒谷志得意滿,又把目標對準了金錢會的另一據(jù)點――金谷山。孫詒谷想讓團勇先行后退,誘太平軍下山再廝殺。

人物簡介

孫詒谷(1838―1862),字稷民,縣學生員,晚清大儒孫詒讓之胞兄。他的名氣雖不如父親孫衣言和弟弟孫詒讓大,但在太平天國時期的瑞安,他棄文從武,協(xié)助叔父孫鏘鳴操辦地方團練白布會,鎮(zhèn)壓金錢會起義,最后在與太平軍的激戰(zhàn)中死于非命,年僅25歲,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風云人物。

棄文從武

孫詒谷出生于書香之家,兒時在父親督導下讀過不少書。但他生性戇直、不茍言笑,長大后厭文喜武,“始為諸生,即棄科舉業(yè),而多聚兵書”。對此,孫衣言雖不茍同,卻也奈何不得。

咸豐十一年(1861),趙起、蔡華領(lǐng)導的金錢會,以星火燎原之勢,向浙南各地擴張,并與南下的太平軍遙相呼應。其時,孫詒谷的叔父孫鏘鳴正以翰林侍讀身份奉旨回籍操辦團練,叔侄倆意氣相投,決定聯(lián)絡(luò)浙南各縣地主豪紳建立團練,共同對付金錢會與太平軍。

當年農(nóng)歷六月初八,孫鏘鳴在瑞安東門隆山上的隆山寺內(nèi)大擺筵席,款待各地地主豪紳,并倡議建立浙南團練總局,各鄉(xiāng)設(shè)分局,分頭整頓和擴充團練。規(guī)定凡加入團練的義勇,每人發(fā)給白布一塊,上面印有“安勝義團”字樣,作為號衣,人稱“白布會”。

此后,在浙南各地,白布會與金錢會針鋒相對,形同水火,雙方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爭斗。孫詒谷更是不遺余力地替白布會沖鋒陷陣,成為孫鏘鳴手下最為得力的干將。

金錢會恨透了孫氏叔侄,同年八月二十日,趙起派潘英率領(lǐng)一千多名弟兄,向瑞安潘岱孫家大院發(fā)起進攻。孫鏘鳴、孫詒谷料定金錢會可能會有這一手,事先已在祖屋前修筑了一座“安義堡”,由孫詒谷率團勇日夜巡邏防守。

這一日,除孫鏘鳴不在潘岱外,孫詒谷與爺爺孫魯臣、父親孫衣言均在。得知金錢會來襲消息,孫詒谷忙領(lǐng)團勇鳴鑼報警,并召令附近團勇、村民前來救助。因金錢會人多勢眾,結(jié)果應者寥寥。金錢會人馬步步進逼,孫詒谷情急之下忙讓團勇施放火炮,但慌亂之中未能擊中目標。在金錢會義軍強攻之下,眼見“安義堡”難以守住,孫詒谷只得丟下祖屋里的一切,保護一家人避逃到瑞安城里去了。

“安義堡”被攻占后,金錢會義軍放了一把火,將孫家大院燒了個精光,可憐孫家?guī)状丝嘈慕?jīng)營起來的家業(yè),全被沖天大火所吞噬。從此,孫詒谷與金錢會結(jié)下了深仇。

夜縋危城

金錢會火燒“安義堡”后,又揚言要攻打瑞安縣城。孫魯臣驚惶未定,堅持要離開瑞安暫避風頭。孫詒谷只得隨爺爺、父親及合家老少避難到了永嘉鄉(xiāng)下。孫詒谷在永嘉終日郁郁不樂、恨恨連聲,發(fā)誓不滅金錢會死不罷休。未居數(shù)日,便不顧父親反對,攜妻女返歸瑞安了。

十月廿五日,金錢會果然調(diào)集大批人馬,向瑞安城發(fā)動了進攻,一連數(shù)日,瑞安城關(guān)硝煙彌漫,炮聲隆隆,金錢會的攻勢越來越猛。眼看瑞安城岌岌可危,破在旦夕,孫詒谷心急如焚,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拼死也要守住危城。他與城內(nèi)的官僚豪紳一道,在縣庫內(nèi)設(shè)立白布會團練總局,又在四處城門設(shè)立子局,大街小巷設(shè)小局逐段分防。“壯丁司槍炮、持刀叉守城”,其余男丁不分老幼都要上陣,“老者送茶飯,幼者鳴鑼鼓,巡城防督不分晝夜”。就這樣苦苦支撐到十一月初三,還不見溫州那邊官府派救兵來。

孫詒谷覺得形勢危急,再也不能等下去了,一旦城破,玉石俱焚,便自告奮勇向團練總局表示,自己愿冒險出城親往溫州搬請救兵。當下眾豪紳推選孫詒谷還有曾燕卿、劉祝封3人為代表,讓其穿上破舊衣裳,化裝成窮人模樣,然后趁著月黑風高、天色未明之際,各人用繩子綁著身子,沿著城墻縋到城外。3人晝伏夜行,70里路整整走了3天,好不容易才到了溫州府城。

孫詒谷首先找到瑞安被圍前已到這里的孫鏘鳴,然后,由叔侄倆牽頭糾集在溫的瑞籍地主豪紳,一齊前往道、府衙門去哭訴請愿,非要官府立即發(fā)兵不可。

此舉終于引起官府重視。十一月初六,閩浙總督慶瑞下令調(diào)集大批官兵和地方團練,殺氣騰騰地撲向瑞安城外的金錢會義軍。

全力圍剿

見官兵已全線出動,孫詒谷大喜過望。他親率自己招募的200多名臺州義勇,又糾集瑞安城外九里、薛里等地的白布會團勇,為福建記名道張啟煊的官兵開路打頭陣。

趙起、蔡華所率圍城義軍抵擋不住官兵,只得且戰(zhàn)且退到了飛云江南岸。蔡華率所部退守嶼頭。張啟煊的官兵在孫詒谷等白布會團勇的配合下,殺死了數(shù)以千名的金錢會義軍,終于解了瑞安之圍,然后又將兵鋒指向了嶼頭。由于義軍寡不敵眾,嶼頭被攻陷。

攻占嶼頭后,孫詒谷志得意滿,又把目標對準了金錢會的另一據(jù)點――金谷山。十二月十七日,他與吳一勤、孫松濤等率團勇進抵碧山,準備配合官兵從碧山那邊進攻金谷山。碧山當?shù)厝罕娨贿吋僖庠O(shè)宴招待孫詒谷等人,一邊派人飛報金谷山金錢會首領(lǐng)潘英。孫詒谷與手下一班團勇正吃得高興,突然殺進來大批金錢會義軍,孫詒谷大驚,用洋槍擊斃前頭截阻者,奪路而逃,一路狂奔至飛云江邊,不想跌入泥坑之中,后面8個團勇急忙將他拉起。正在萬分危急之際,幸虧張啟煊的兵船及時趕到,向金錢會義軍連放幾炮,將其驅(qū)散,才把孫詒谷救了下來。

孫詒谷與官兵匯合后,向金谷山發(fā)起猛攻,潘英憑險死守,最后力盡被俘,金谷山被攻陷。孫詒谷在圍剿金錢會的戰(zhàn)事中不避生死,立下大功,深得張啟煊賞識,被特許留在他的身邊繼續(xù)效力。

一命歸天

同治一年(1862)二月,太平軍自處州(今麗水)入據(jù)青田,意欲進攻溫州、瑞安。張啟煊命孫詒谷駐守白沙嶺予以阻擊。二月十六日,太平軍越過白沙嶺。此時,張啟煊所率官兵主力尚在平陽。孫詒谷連夜召集團練義勇,商議對付太平軍事宜。第二天,正巧有新招募的湖石團勇趕到。孫詒谷大喜,就率領(lǐng)他們一起出征。在桃溪遭遇太平軍,孫詒谷奮力將其殺退。有人建議吃過飯后再去追擊太平軍。但孫詒谷年少氣盛,根本不聽,親率1000多名團勇準備抄小路搶先占據(jù)大嶺,阻擊太平軍。誰知太平軍早已占領(lǐng)大嶺兩側(cè)高峰。孫詒谷想讓團勇先行后退,誘太平軍下山再廝殺。不料眾團勇心虛,一退而不可止。這時,山上太平軍似潮水般地涌來,喊殺聲驚天動地。孫詒谷見大勢不妙,奪路而逃,身邊只剩一名叫黃勤的隨從。結(jié)果,孫詒谷身受重創(chuàng),死在廣濟寺前,黃勤亦死。

孫詒谷死時年僅25歲,死后葬于城郊周湖。太平軍被平后,朝廷降旨恤詒谷為云騎尉世職,閏八月入祀文廟忠義祠,并被收入《浙江忠義錄》。孫衣言在《亡兒詒谷殯志》中記道:“兒在兵間,常與士卒同寢食,士卒甚愛之;然喜輕敵,見賊即嬉笑。予居山中時,兒以捷書聞,予輒戒之曰:‘汝始從事戰(zhàn)陣而易之,兵家之忌也?!旗笸又魅?,張公與兒約,進兵以辰,而兒遲以行,敗于碧山。予聞致為書戒之曰:‘汝果不用我言!然由此于兵事當有進,此汝之福也。’又為貽二弟及張公曰:‘此兒膽氣可為異日用,然必無使遠離大軍!而兒竟以輕敵死……”此正所謂知子莫如其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