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科約140屬,2000種,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中國有56屬,約416種,主要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少數(shù)屬往北分布,最北可達遼寧西部。其中28屬為中國特有屬。

中文名

扁蒴苣苔

拉丁學(xué)名

Cathayanthe biflora Chun

植物界

苦苣苔科

扁蒴苣苔屬

命名者及年代

Chun

亞綱

合瓣花亞綱

雙子葉植物綱

被子植物門

Family

Gesneriaceae

簡介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纖細。全株被多節(jié)柔毛。葉具長柄,葉片全緣,倒卵形,狹倒卵形或橢圓形?;ㄝ?條,長7—12厘米,被褐色柔毛?;ㄐ蚓?—2花。花梗約長6毫米?;ù?,俯垂;花萼鐘狀,M唇形,5裂,上唇1裂片,下唇4裂片;花冠紫色,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裂片橢圓形,近等大,花冠簡管狀鐘形;發(fā)育雄蕊4,2長2 短,內(nèi)藏,花絲著生于花冠筒近中部,彎曲,被腺毛,花藥連著,頂端匯合,藥隔頂部有短突起,無不育雄蕊;花盤杯形;子房狹橢圓形,被短腺毛,側(cè)膜胎座2裂,花柱細長;柱頭大,半圓形,凹陷。葫果狹橢圓形,扁平,室背開裂,具宿存花柱;種子深褐色,橢圓狀紡錘形,平滑?;?1—4月,果期6—9月。單種屬。

參考文獻

扁蒴苣苔(海南植物志)圖版58:6-9

Cathayanthe biflora Chun in Sunyatsenia 6: 283. 1946; 海南植物志3: 523, 圖900. 1974; 中國高等植物圖鑒4: 133, 圖5679, 1975.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長4-14厘米,近頂端生數(shù)個密集的葉。葉具長柄;葉片草質(zhì),橢圓狀倒卵形至倒披針形,長4.5-1.2厘米,寬2-6.2厘米,頂端微鈍,基部楔形,對稱或稍不對稱,全緣,上面被淡褐色絹狀長柔毛,下面被貼伏柔毛,毛在脈上較密集,側(cè)脈每邊4-5條;葉柄長4.5-14厘米,密被淡褐色柔毛。聚傘花序,1-2條,每花序具1-2花;花序梗長7-12厘米,被褐色柔毛。花萼左右對稱,長約1.2厘米,外面被長柔毛,萼筒短,長約4毫米,上唇1,線形,長約8毫米,下唇4裂至中部或中部之上,裂片線狀長圓形,長3.5-5毫米?;ü谕矤?,淡紫色,長約5厘米,外面被疏長柔毛;筒長12毫米,基部之上縊縮成細筒形;上唇2裂,裂片長約4毫米,下唇3裂,裂片長約6毫米。雄蕊4,上雄蕊長約1.3厘米,著生于距花冠基部1.1厘米處,下雄蕊長1.4厘米,著生于距花冠基部1.2厘米處,花絲被腺狀柔毛,花藥長約2.2毫米。子房長約6毫米,花柱長約3厘米,柱頭長1毫米。蒴果狹橢圓形,長約1.6厘米,直徑約6毫米?;ㄆ?-8月。

產(chǎn)地生境

產(chǎn)海南。生于山谷溪流兩岸潮濕的巖石上,海拔2 400米。模式標本采自陵水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