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耕公祠是廣州市花都塱頭古村的一間祠堂,始建年代清嘉慶四年(1799年),在2015年12月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正文

留耕公祠位于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炭步鎮(zhèn)塱頭村塱東社。始建年代清嘉慶四年(1799年),同治八年(1869年)重修。坐北朝南,主體建筑深兩進,左路建筑為襯祠,總面闊14.6米,總進深18.2米,建筑面積266平方米。鑊耳封火山墻,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磚墻,紅泥階磚鋪地。頭門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共十一架,前廊雙步.前、后紅砂巖石棱柱,4根硬木金柱。大門嵌寬1.9米紅砂巖門夾,石門額陽刻“留耕公祠”。紅砂巖石墻腳,九級石階段。后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共十三架。4根硬木金柱。梁架均為硬木。后堂前帶兩廊,六架卷棚頂,后堂前左廊已用青磚在四周砌封。天井花崗巖條石鋪地。該祠供奉黃氏十三世祖黃聚瓚(1437——1484),號留耕,曾任廣西桂林知府,與其父黃?。ㄌ枬O隱),其子黃友連同為進士?,F(xiàn)作為該村民祭祖和喜慶宴席之用。在2015年12月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