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樹如相,為臨濟三十二世,破山和尚嗣法弟子,四川潼川(今四川三臺)人,俗姓王。二十五歲自愿出家,參就破山和尚,得其正傳主持貴州大興寺,是名噪西南的大師。明末中原喪亂,中原西蜀禪師紛紛入黔避難,如丈雪通醉、敏樹如相等名僧入黔后大建法幢,開宗弘教,接引禪僧信眾;撰寫詩文《語錄》,闡發(fā)臨濟禪機;著述宏富,佛法盛極一時,為黔北佛教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出生日期

1603

出生地

四川潼川(今四川三臺)

師承

臨濟源流

臨濟是從梵文“禪那”譯過來的,傳致唐朝時,曹州(今山東省荷澤市)義玄法師以此教為本正式開創(chuàng)臨濟宗,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其偈云“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偌無法時,法法何曾法”,使之成為五大佛教之首,其它四派為溈仰宗、曹洞宗、云門宗、法眼宗。臨濟宗第一世義玄法師悉心授弟,代代相傳,傳至明朝破山和尚時也是三十一世了。

破山是我國佛教歷史上的高僧,明末清初西南一帶都是他的燈系,也是位聲名遠播的詩人、書法家、繪畫大師。由于他的思想、藝術(shù)、宗教實踐于明末清初戰(zhàn)亂頻繁的時期,在調(diào)和矛盾于血腥,和諧社會于刀劍,安撫百姓于水火等方面都起到積極作用,其“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留”的驚世之言也被人們所熟知。他的法嗣弟子有敏樹如相、象崖性挻、丈雪通醉、靈隱印文、燕居德申。

傳承

敏樹如相鳳凰寺留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

敏樹如相禪師入黔后居石阡三昧寺開法,后住持大興寺,門徒甚多,他收悉的弟子有天隱道崇、天湖正印、穎秀真悟、赤松道領(lǐng)等11位。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數(shù)十人,分赴石阡、思南、安化(今德江)、江山、施秉、湄潭、貴陽,貴筑、定番(今惠水),黔西、消鎮(zhèn)、安平(今平壩)、安順、鎮(zhèn)寧、都勻等地開寺傳法,是破山派在貴州最有勢力的一支。天隱道崇禪師,號南濱隱人,是清初活躍于西南一帶著名的臨濟宗大師之一。他在清康熙年初(另說清順治18年)來鳳岡王寨中華山創(chuàng)建禪寺,培育弟子,引教開宗,接引信眾,以中興禪宗佛教為己任,佛蔭教澤遍布黔地及滇川。其斐然之績載入《黔南會燈錄》、《錦江會燈錄》等佛家經(jīng)世典籍中,并以在當時西南佛學(xué)界的影響使王寨中華山名噪黔地,被信徒及周邊各郡官士視為皈依圣地。赤松道領(lǐng)禪師,俗姓韓,四川潼川人,15歲出塵入黔中南望山,后師敏樹如相,閉關(guān)三載,于康熙十一年(1672)策杖至貴陽黔靈山,結(jié)廬山頂,首開弘福寺,住持三十余年。以后,三百年來弘福寺一直為黔中名剎,而黔靈山也因此被譽為“黔南第一山”。

詩文

敏樹如相禪師有《語錄》10卷留存,鄭健勇主編的《黔北明清之際僧詩選》選錄了敏樹的72首詩作,大都與山水田園相關(guān)涉,是謂山水禪詩。這類詩歌常常借助山水自然以品悟禪理,表現(xiàn)自己對世界和人生的觀照和理解。禪與詩本屬不同的領(lǐng)域,禪是宗教,詩是文學(xué),然而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禪與詩巧妙結(jié)合,構(gòu)成了中國詩歌的一道獨特的風景。敏樹的山水禪詩,在明清之際眾多入黔詩僧的詩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價值。

《山中偶韻》

因僧問我祖師禪,向道山居不計年。

瓦灶時煨三個芋,荷衣自足一池蓮。

懸?guī)r幾見春花雨,明月長窺秋水鮮。

茅屋不堪塵不到,閑同鷗鳥共談玄。

《山行》

松林堪獨步,曳杖撥云煙。

曉色開晴嶺,溪光接遠天。

玄猿抱子嘯,青鳥弄花妍。

樂樂無窮意,誰能有此錢。

《山居其二》

廛居何似我居山,茅房棲止兩三間。

閑來兀坐青松下,笑看白云去復(fù)還。

《山居其四》

安平守道樂心田,破衲和云枕石眠。

自得山中真富貴,不將黃葉止啼錢。

《山居其七》

卜得幽居遠市城,門無車馬自冰清。

閑來掃葉供茶灶,誰把葡萄架共撐。

《山居其八》

閑攜竹杖玩春山,遙點諸峰聳翠環(huán)。

鳥語花香無限意,幾人能踏上頭關(guān)。

《山居其九》

不軀詩癖愛青山,拾菌歸來鶴未還。

一枕松風清午夢,喜無塵事到人間。

《山居其十》

山翁活計在山隈 種了青松又種梅。

放下镢頭明社意,熏風拂拂自南來。

《過武陵溪》

尋源逕入武陵溪,遙指蓬茆路不迷。

百谷松陰移日影,千林春色露花枝。

秦時富貴君何避?晉國人家尚未知。

物換星移曾幾度,漁舟還問故園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