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14(中657)系本所以211(中10選系)為母本與父本遼6913雜交,后代經(jīng)海南連續(xù)加代選育而成。1989年分別通過河南省和全國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1988年全國夏棉區(qū)試推薦進行生產(chǎn)試驗,河南省試點皮棉平均畝產(chǎn)64.7公斤,比對照中棉所10號增產(chǎn)9.1%;山東省試點霜前皮棉平均畝產(chǎn)49.7公斤,比對照中棉所10號增產(chǎn)16.7%。

中文名

中棉所14

基本信息

品種名稱:中棉所14

.

作物類別:棉花品種

品種特性:早熟棉

國家審定:GS08003—1989

省級審定:(豫)審證字第890027號[1]

育種者:刁光中、黃禎茂、喻樹迅、張裕繁、原日紅

品種簡介

中棉所14(中657)系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棉花研究所以211(中10選系)為母本與父本遼6913雜交,后代經(jīng)海南連續(xù)加代選育而成。1989年分別通過河南省和全國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

中棉所14株型較緊,呈塔型,莖稈堅韌挺拔,抗倒伏。主莖茸毛較多,第一果枝著生于第5—6節(jié),果枝上仰,節(jié)間短,結(jié)鈴性強。葉片較小,色濃綠,邊緣上翹,透光性好,種子較大,子指12.2克。出苗勢好,易抓全苗。苗期長勢旺,發(fā)育快,早熟,全生育期110天,較中棉所10號早2天。鈴圓有純尖,中等大小,單鈴重5.3克,吐絮集中,含絮力強,衣分37.3%??共⌒裕簱?jù)有關(guān)資料顯示,全國夏棉區(qū)試抗、枯黃萎病鑒定由陜西省棉花所負責。兩年平均枯萎病指20.2,黃萎病指27.0,屬耐病品種。纖維品質(zhì):1985—1987年北京市紡織纖維檢驗所測試,平均主體長度28.3毫米,細度5957米/克,強力4.16克,斷裂長度24.6千米,成熟系數(shù)1.62,試紡英制32支紗,品質(zhì)指標2392,綜合評定上等優(yōu)級。

產(chǎn)量水平

1985年自行參加全國夏棉品種區(qū)域試驗,安陽試點霜前子棉畝產(chǎn)113.7公斤,比對照中棉所10號增產(chǎn)7.2%,皮棉畝產(chǎn)39.6公斤,比對照增產(chǎn)3.4%。1986年申請參加全國夏棉品種區(qū)域試驗黃河流域棉區(qū)組,霜前皮棉平均61.6公斤,比對照中棉所10號增產(chǎn)1.6%。1987年13個試點霜前皮棉平均畝產(chǎn)57.7公斤,比對照增產(chǎn)7.3%,兩年在參試品種中均居首位。1988年全國夏棉區(qū)試推薦進行生產(chǎn)試驗,河南省試點皮棉平均畝產(chǎn)64.7公斤,比對照中棉所10號增產(chǎn)9.1%;山東省試點霜前皮棉平均畝產(chǎn)49.7公斤,比對照中棉所10號增產(chǎn)16.7%。

栽培要點

1、播種期。5月下旬麥行間套種,然后結(jié)合澆灌麥黃水,即可一播全苗。

2、苗期管理。麥收后及時滅茬,追施提苗肥,每畝施尿素3—4公斤,促苗早發(fā);定苗后畝施餅肥30—50公斤或廄肥1000公斤。?3、密度。每畝7000—10000株。7月10日前后打頂,每畝總果枝數(shù)4萬—5萬個。

4、追肥。初花期一次追肥,每畝施尿素7—10公斤,不施蓋頂肥,防止貪青晚熟。

5、治蟲。麥棉因共生期短,必須有效地控制蟲害,如棉鈴蟲和蚜蟲等,不然會大幅度減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