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kson droides iopteris

命名

松遼石油綜合普查大隊,1959年手稿命名;吉林省區(qū)域地層表編寫組,1978年介紹。

特征

以灰黑-深灰色夾紫色為主的一套泥巖、砂巖。與上覆泉頭組呈過渡關系。地表以灰白、淺黃色為主的砂巖、含礫砂巖、礫巖為主。含孢粉:Leiotriletes-Gleicheniidites -Clavatipollenites組合;植物:Asplenium dicksonianum,Sphenolepis dernbergianum,Trochodendroides sp.,Coniopteris cf. nympharum及介形蟲、葉肢介等。為河灘相、濱湖-淺湖相沉積。不整合在營城組等不同時代地層之上;與泉頭組呈過渡關系。層型剖面厚554米;區(qū)域厚228-1500米。

同物異名

葉赫組、放馬嶺組、溪河組、二龍山組、英華村組、安達組、懷德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