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角女神 》是阿爾及利亞的著名巖畫,約創(chuàng)作于公元前4500-前2000年年代。

正文

【名稱】雙角女神

【類別】名畫、巖畫

【年代】約公元前4500-前2000年

【原屬】

阿爾及利亞

【簡介】

1959至1960年,非洲考察團曾進入撒哈拉的阿杰爾高原塔西里地區(qū),在那里發(fā)現(xiàn)了許多有多層次形象的巖畫,這些畫上的形象有的僅幾厘米,有的只有圖案式的單色人物圖像,人物頭部有的被畫得過大,很不相稱;有的還裝飾著犄角或羽毛。而那些小得象螞蟻似的人物,則排列成一種舞蹈的場面,使巖畫所要再現(xiàn)的生活更豐富和多元化。

在這種巖畫上,人物的四肢往往過分瘦長,幾乎沒有動物形象。而古塔西里的巖畫情況就不同了,那里不僅寫實的水平更高,而且題材也更廣泛。其中以表現(xiàn)趕牲口、狩獵、戰(zhàn)爭和日常祈禱等生活場面的占優(yōu)勢。據(jù)考古學家亨利·洛特推測,塔西里的巖畫是與遠古時期那里的許多不同部落的生活有著密切關系的。這可以從他們的服裝、人體比例和面部特征得到說明。

我們從這幅《雙角女神》上,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與古埃及的風俗較為接近的生活側面。這里的《雙角女神》是表現(xiàn)一個掌握五谷豐收的

女神

,她的頭上插著羽飾,面部周圍有點狀的帷簾;人物四周是一片正待播種的莊稼地。被畫得很小的許多人物似乎正在春耕和播種,顯出一片繁忙的勞動景象。而這個特大的雙角女神形象,躍然于全幅畫的中央,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一種祝愿的象征。這個女神身披帶珠簾般的飾物,臉部沒有畫出來,但她的舞蹈姿勢一目了然;她雙手抓著兩條

流蘇

,身上紋著圖案,在作某種祈神的舞蹈,這種形象與埃及神話中的

谷物女神

有一定的聯(lián)系。而從巖畫的構圖來看,它也說明古代非洲藝術家已懂得突出主題,學會用多層次的方式來展現(xiàn)生活的描繪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