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胡仁宇長期從事核物理實驗、核試驗診斷、慣性約束聚變和核安全研究,領導籌建了多個核物理實驗室,在聚合爆轟熱核反應研究、核試驗近區(qū)物理測量等方面解決了一系列重大技術問題;承擔有關中子物理、放射性核素測量和其他核測試工作;開展了強脈沖混合輻射場的各種特性的測量工作;70年代末以后,參加組建慣性約束聚變實驗室。
2020年1月15日,中國核工業(yè)功勛榜發(fā)布,胡仁宇上榜,被授予中國核工業(yè)功勛獎章。
1931年7月20日,胡仁宇出生于上海,籍貫浙江江山,祖籍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仙巖鎮(zhèn)官溪村。
1946年,胡仁宇考進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在高中學習期間他就喜歡數(shù)理化和從事課堂實驗。[1]
1948年,胡仁宇高中畢業(yè)后參加了高考,被清華大學物理系和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同時錄取,考慮到交通大學離家較近,所以他選擇在上海的交通大學就讀。
1949年,18歲的上海交通大學大二學生胡仁宇申請換專業(yè)——從電機系轉(zhuǎn)到物理系。
1950年,胡仁宇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自己對工科并不太感興趣,而非常喜歡物理學科,就申請轉(zhuǎn)到清華大學物理系繼續(xù)學習。
1952年8月,胡仁宇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yè)后,被選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
1956年7月,胡仁宇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9月,被選派赴蘇聯(lián)科學院列別捷夫物理研究所攻讀研究生,他的導師是物理學家契倫科夫(195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1958年,以研制核武器為主要任務的國家第二機械工業(yè)部九局成立,胡仁宇奉時任國家第二機械工業(yè)部副部長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長錢三強之命調(diào)回國,到二機部九局工作,胡仁宇如果繼續(xù)在蘇聯(lián)留學,畢業(yè)后就是副博士學位了,但他并不計較這些,而是服從了組織的安排。上班的第一天,他接受的第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負責組建加速器與中子物理研究室。1958年7月,胡仁宇回國時,第二機械工業(yè)部副部長、核物理學家錢三強告知他:不要再回蘇聯(lián)學習,馬上到二機部九局報到。二機部當時負責我國原子能事業(yè)的建設和發(fā)展,以研制核武器為主要任務。胡仁宇來到二機部九局,接到一個任務:和王方定一起組建中子物理與放射化學實驗室。當時,蘇聯(lián)與中國簽訂協(xié)議,援助中國研制核武器。然而,好景不長。1959年,蘇聯(lián)撕毀協(xié)議,中國只能“自己動手,從頭摸起”,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彈。
1959年6月,蘇聯(lián)拒絕提供原子彈研制的技術資料并撤走專家,胡仁宇所在的國家二機部等相關單位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彈。1956年8月,胡仁宇赴蘇聯(lián)科學院列別捷夫物理研究所攻讀研究生。
1963年,胡仁宇等上萬名科研人員、解放軍官兵根據(jù)中共中央的決定,前往青海的金銀灘核試驗基地。1963年,根據(jù)原子彈試驗的實際需要,胡仁宇與眾多科研人員遷往青海某核試驗基地。胡仁宇與同事們研制的核心部件,被成功地裝配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上,為第一顆原子彈的核爆試驗提供了保障。胡仁宇參加了10多次核試驗,組織領導了其中6次,根據(jù)國家需要,與同事們保質(zhì)保量按進度完成,滿足了理論設計對近區(qū)物理測量的要求,為確保每次試驗圓滿成功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1981年,國防科工委組織了“核爆近區(qū)物理測試專業(yè)組”,胡仁宇被任命為兩召集人之一。
1983年6月,胡仁宇被提拔為核工業(yè)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長,協(xié)助院長鄧稼先教授組織領導全院的科研工作。
1985年9月,胡仁宇接替病重的鄧稼先教授的工作,擔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代理院長,承擔全院領導工作。
1986年,胡仁宇擔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長。
1987年7月24日,胡仁宇等10多位有重大貢獻的中年科學家受中共中央邀請到北戴河休養(yǎng),并受到了鄧小平同志的接見。
1991年,胡仁宇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胡仁宇
1994年1月,因年齡關系,胡仁宇從院長的位子上主動讓賢,改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高級科學顧問。
1999年,胡仁宇又受到江澤民、李鵬等中央領導的接見。[1]
2019年9月25日,胡仁宇獲“最美奮斗者”個人稱號。
2020年1月15日,中國核工業(yè)功勛榜發(fā)布,胡仁宇上榜[2],被授予中國核工業(yè)功勛獎章[3]。
個人生活
胡仁宇的父親是一位知識分子,母親是衢州市區(qū)人。1942年6月10,日寇侵犯江山后,把胡仁宇家的房子燒毀了。這年冬天,他的父親因戰(zhàn)亂流離、缺衣少食、積勞成疾,無錢醫(yī)治而去世。
胡仁宇的爺爺早年從江西遷出,出于工作的原因,胡仁宇偶爾回到上饒市玉山縣仙巖鎮(zhèn)官溪社區(qū)。2004年清明節(jié)期間,胡仁宇與他的堂兄一起回玉山縣給他們的祖輩掃墓,并拜訪了胡氏宗祠。
獲得榮譽?
?時間 | ?榮譽表彰 |
1984年 |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
1988年 |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
1990年 |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
1991年 |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
1995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
展開表格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科研綜述
胡仁宇
胡仁宇一直從事于集體性很強的國防大科學研究任務,主要做核物理實驗研究及核測試技術工作。根據(jù)不同時期任務需要,和同事們一起組織并領導了多個物理實驗室。負責完成任務中遇到的中子物理、放射性核素測量、強脈沖輻射測量等方面的工作。1980年后,參與慣性約束核聚變研究。20世紀60年代初,為利用核爆回收微塵樣品來診斷核裝置爆炸的性能,胡仁宇提出通過測定樣品中裂變碎片、鈾和超鈾同位素相對原子數(shù)來定當量和中子能量范圍的方法,利用各種指示劑元素的中子反應產(chǎn)物的放射性測量來確定裝置爆炸時不同能區(qū)的中子數(shù)的方法等。他和同事們組織了一支理論、化學分析、物理測量密切結合的隊伍,建立了配套的儀器和設備,通過大量的預先冷實驗,克服了多個科學技術難題,掌握了相關技術。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研制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作為科研室負責人的胡仁宇,親自參加了這次試驗,并擔任了作業(yè)隊一個小組的領導人。他和他的同事們研制的核心部件,成功地裝配在第一顆原子彈上。以后,他又轉(zhuǎn)入氫彈技術的實驗工作,擔任了實驗室副主任,在當時部一級的負責人中,他是最年輕的一個。在王淦昌等老一輩科學家的指導下,他帶領一支年輕的科技隊伍,在空氣稀薄的青海高原,年復一年地戰(zhàn)斗在風沙彌漫的戈壁灘和交通不便的深山峽谷中,為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作出了貢獻。
20世紀70年代初,胡仁宇隨整支研制隊伍調(diào)往四川基地,擔負九院(核武器研究設計院)二所的科技領導重擔,負責籌建慣性約束聚變實驗室。他和同事們陸續(xù)研制了一整套物理診斷技術設備,先行開展有關物理實驗室研究,為開拓這一前沿前沿學科領域的研究起了重要的作用。1981年被國防科工委聘為近區(qū)物理測量組負責人。他組織科技人員探索新的測試原理和方法,對快速脈沖輻射場測試技術的提高作出了貢獻。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 | ?項目名稱 | ?獎勵名稱 |
1982年 | 聚合爆轟波人工熱核反應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1984年 | | 國家發(fā)明二等獎 |
1986年 | | 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
1989年 | | 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
人才培養(yǎng)教育理念
胡仁宇認為:除了能源以外,在非動力的核技術應用方面,包括工業(yè)、農(nóng)業(yè)、醫(yī)學和科學研究領域,中國與世界先進國家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希望大家能夠正視這個現(xiàn)實,迎頭趕上,希望更多年輕人能投入到這方面的實際工作去。
社會任職
?時間 | ?擔任職務 |
1978年 | 中國物理學會理事 |
1986年 | 四川省核學會第三屆理事長 |
1993年3月至2003年3月 |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八、九屆全國委員會 |
人物評價
胡仁宇先后參加過6次國家級大型核試驗,每一次都自始至終堅守在條件較差的核試驗現(xiàn)場,參與試驗與測量部門的指揮與領導,出色完成了所承擔的任務。(《衢州晚報》評)
胡仁宇一直從事實驗核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加速器、反應堆物理的研究,在核參數(shù)測量方面取得成功,為中國核工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科普中國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