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莊小威 教學
1972年,莊小威出生于中國江蘇省如皋市,小時候在江蘇如皋跟爺爺、奶奶生活了5年,5歲多被父母接到合肥中國科大,沒有上過幼兒園,直接上了科大附小二年級。初中時曾獲得全國中學生數(shù)理化競賽第一名,后被推薦到北京景山學校上了半年中國科大預備班。1985年,13歲時轉入離家較近的蘇州中學首屆中科大少年班預備班[1]。
1987年,以高考600多分的成績考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2],在校期間取得了理論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統(tǒng)計力學四大力學的滿分。
1991年,19歲時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yè),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之后赴美留學,師從沈元壤。
1996年,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yè),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
莊小威 工作照
1997年,進入斯坦福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師從朱棣文,開始從事與化學、生物學科交叉的研究,做一些跟蹤分子行為的實驗。2001年,進入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系、物理系任教,先后擔任助理教授(2001-2005);副教授(2005-2006)。
2003年,31歲的莊小威憑借研究單個分子特性的杰出才能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是第一位獲此榮譽的華人女科學家[3]。
2004年,被美國的《科技評論》雜志選為35歲以下的100名青年創(chuàng)新者[4]。
2005年3月,莊小威被美國霍華德·休斯醫(yī)學研究會從全美300多位提名人選出,在之后7年中獲得700萬美元的資助。
2006年初,被聘為哈佛大學化學和物理雙學科正教授,是哈佛物理系和化學系少有的雙科教授[5],并在哈佛大學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單分子生物物理實驗室[6]。
2011年,獲得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學獎[7]。
2012年5月1日,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8]。
2013年8月,入選北京大學大學堂頂尖學者講學計劃,成為入選該計劃的第二位學者。
2015年2月,因為發(fā)明了基于單分子熒光檢測的超高分辨率成像方法(STORM)而獲得美國科學院分子生物學獎。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7年6月,獲得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頒發(fā)的倫納特·尼爾森獎。
2018年10月,獲得2019年度生命科學突破獎。[9]
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yī)學科學院在其官網上宣布了新入選的90名常規(guī)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莊小威入選正式成員。[12]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莊小威 演講
2006年,莊小威實驗室發(fā)明了基于單分子熒光檢測的超高分辨率成像方法,即隨機光學重建顯微法(STORM),并應用該方法實現(xiàn)三維超高分辨率成像?;诠饣瘜W機制,她的實驗室合成了超亮的可光控的染料及具有最佳性能的熒光蛋白,將分辨率進一步推進到幾納米,比光學衍射極限高近兩個量級。在此基礎上也發(fā)展了活細胞快速三維高分辨熒光成像。這一系列技術發(fā)展使得熒光顯微技術進入分子水平成像時代。全世界眾多實驗室采用了這些技術,而基于該技術的商用STORM顯微鏡已進入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地的影像平臺和實驗室中,大大促進了生物醫(yī)學研究。2015年,莊小威領導研究團隊在《Science》雜志上發(fā)表單分子成像技術MERFISH(multiplexed error-robust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該技術可以在單細胞水平上實現(xiàn)空間分辨的高度多重化RNA分析,打破了目前的技術限制。
莊小威
莊小威帶領研究團隊發(fā)展超分辨率顯微鏡技術,識別個體病毒粒子進入細胞的機理,并用單分子技術從本質上研究核酸與蛋白的相互作用。她曾拍攝到單一枚感冒病毒如何影響一枚細胞,這是首次有科學家記錄到這一過程。莊小威的研究是要探明生物體系中單個分子或單個粒子的運動表現(xiàn)。莊小威創(chuàng)造性地將熒光光譜和顯微分析技術應用于單個分子,這種嶄新的物理手段,使得實時揭示復雜生物過程中的分子個體及其運動步驟成為可能[10],在單分子動力學、核酸與蛋白的相互作用、基因表達機制、細胞核病毒的相互作用等領域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莊小威在《Nature》、《Science》、《Cell》、《Nature Methods》、《Nature Biology》、《Neuron》、《PNAS》等學術期刊上發(fā)表多篇文章,截止到2015年,她發(fā)表的論文他引超過12600次,最高單篇他引超過2000次。
人才培養(yǎng)2001年莊小威進入哈佛大學任教,培養(yǎng)了多名博士,并指導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她也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課,并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生。其中一些學生的具體信息如下:
學習時間 | 姓名 | 類型 |
2011-2017 | Steven Wang | Post-Doctoral Fellow |
2010-2016 | Colenso Speer | Post-Doctoral Fellow |
2011-2016 | Alistair Boettiger | Post-Doctoral Fellow |
2008-2016 | Hazen Babcock | Research Associate |
2008-2016 | Bryan Harada | Graduate Student |
展開表格榮譽表彰時間 | 獎項 |
1991年 | Bernice Teuteberg Memorial Scholarship,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1992年 | George C. and Helen N. Pardee Scholarship,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1993年 | Victor F. Lenzen Memorial Scholarship,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1997年 | Chodorow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Stanford University |
2000年 | 美國衛(wèi)生研究院國家研究個人獎(Individual National Research Service Award,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
展開表格社會任職
學術期刊任職
任職時間 | 擔任職務 |
2016年- | 《Neurophotonics》編委 |
2014年- | 《ACS Photonics》編委 |
2014年- | 《ACS Central Science》編委 |
2012年-2016年 | 《Optical nanoscopy》編委 |
2012年-2016年 | 《eLife》編委 |
展開表格2011年,受聘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大師講席教授,擔任生命科學學院國際科學咨詢委員會成員。
2013年,北京大學生物動態(tài)光學成像中心科學顧問委員會成員和客座教授。
個人生活
莊小威的父親莊禮賢、母親朱仁芝退休前都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11]。
貢獻中國
莊小威受聘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大師講席教授,擔任生命科學學院國際科學咨詢委員會成員。她努力推動了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集成影像中心的建設,開展合作研究。她連續(xù)數(shù)年來,為科大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課,并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生。她也是北京大學訪問教授及生物動態(tài)光學成像中心科學顧問委員會成員和客座教授,幫助在該中心建立超高分辨率成像的實驗室,并共同指導研究生和博士后。
莊小威在中國組織了多次高水平的學術會議。包括香山會議和兩次蘇州冷泉港亞洲會議,同時她也多次在國內多個大學和研究所演講,啟發(fā)了大量青年學子對科學研究的熱情。
人物評價
莊小威
莊小威自小聰明伶俐,勤奮好學。莊小威的研究方法、實驗原理、裝置、結果、分析,邏輯清晰,簡潔緊湊,充滿科學精神。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總會評)莊小威是高分辨率光學成像、單分子熒光共振轉移等光子學方法及其應用方面的專家,具有開拓性貢獻,極大地推動了生物醫(yī)學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2010年馬克斯·德爾布呂克生物物理獎評)
莊小威發(fā)明了突破光學衍射極限的STORM熒光成像技術,使得光學顯微鏡分辨能力接近納米尺度,極大地推動了亞細胞微觀結構的研究。 (2011年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學獎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