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舉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脈為陽,其病在表。寸浮傷風,頭疼鼻塞;左關浮者,風在中焦;右關浮者,風痰在膈;尺脈得之,下焦風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澀。........

中文名

二十八脈象歌訣

別名

二十八脈脈象與主病歌訣

出處

《診家正眼》

提出者

李中梓

分類

浮脈

創(chuàng)作年代

明末

基本解釋

脈理兮,用心細,三法四中要熟記。人脈難,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遲數(shù)力為中,擴充各脈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診前,免之新醫(yī),吃脈記,經為一貫用心機,指下回聲診妙記。

二十八脈分類

浮脈:輕按可得,重按則減。主?。罕碜C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時,衛(wèi)氣抗邪,脈氣鼓動于外,故脈位淺顯。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內傷久病因陰血衰少,陽氣不足,虛陽外浮,脈浮大無力為危證。

洪脈:洪脈滿指波濤似,來時力狀去自然。脈洪陽盛雖夏旺,非是火盛治災凡。

實脈:實畢畢更屬長,舉按充實力最強,新病逢時是火盛,久病逢時或氣痛。

長脈:長脈直過本位前,迢迢自弱類長桿,心腎身強氣本狀,實脈相聯(lián)似劍長。

短脈:短脈象形似龜,藏頭露尾脈中筋,寸尺可憑關不診,澀微動結似相隨,主病逢之為難治,概似真元氣多虧。

芤脈:兩邊實中間空,芤形脈似軟如蔥,寸陽見芤血上溢,芤現(xiàn)遲脈下流紅,芤形浮細須輕診,睡眠浮脈像得診,氣血傷耗精神損,自汗陽虛骨蒸深。散脈:散脈形浮無沉候,如尋至數(shù)拘不定,滿指散亂似揚先,按之分散難歸整,產是生早胎為墮,久病脈散必喪命。

沉脈:沉脈壯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無力真元弱,有力為痛滯氣侵,中寒其脈均沉類,沉緊、沉滑、沉弦、沉細、沉數(shù)、沉遲、沉微,數(shù)頭機關勿誤人。

微脈:細微小至如弦,沉而極細最不斷,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確為善。

伏脈:沉之深,伏脈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氣不行癥痞結,脈喪瀉之不出頭。

弱脈:沉細軟綿似弱脈,輕尋無板重采知,元氣耗損精血虛,少年可慮白頭矣。

虛脈:虛脈舉指遲大軟,按之無力又空洞,精神氣血都傷損,病因虛法,汗多中。

牢脈:沉而伏力很強,牢形實大和弦長,勞傷微疾真精損,氣喘腹疝,七情傷。

革脈:革脈肢體自浮急,象診真似按鼓皮,女人半產并崩漏,男子血虛或“夢遺”。

遲脈:尋肉內至來三,來往極慢微遲脈,浮遲表寒是表證,沉遲裏冷必定見。緩、結、代、澀居遲類,不究詳細莫輕談。

緩脈:緩四至通不偏,和風楊柳裊自然,欲從脈裏求神氣,只在從容和緩間,緩遲氣血皆傷損,和緩從容為氣安。

結脈:緩一指復又來,結脈肢體記在懷,悲慮積中成郁結,五芤交攻為痞災。(五芤:氣、血、痰、飲、食)

代脈:緩之不能隨手知,良久方來是代脈,代是氣衰兇且甚,妊娠奉同生機存。

澀脈:脈道澀難疏通,細遲短散何成形,來往濕滯似刮竹,病蠶食葉慢又難,思虛交愁裏積久,不但損血又傷精。

數(shù)脈:來往速數(shù)脈形,一息六至仔細憑,數(shù)脈屬陽熱可知,只把虛實火來醫(yī),實要涼瀉虛溫補,肺病秋深卻畏之。急、緊、弦、滑、動、促都從數(shù)脈安排定。

疾脈:快過數(shù)者脈名疾,載陽又可陽兇升。

緊脈:數(shù)又弦疾和成緊,舉如轉索切繩形。浮緊表寒身體痛,沉緊逢見腹疼痛。

弦脈:舉迎手按不轉,弦長端直若絲弦,受病輕重如何認,指在弦上軟硬看。

滑脈:滑脈如珠滾滾來,往來流利卻還前,停食痰氣胸中瘀,婦女滑緩定是胎。

動脈:動脈搖搖數(shù)在關,沒頭沒尾豆形圈,動主驚悸心空虛,汗出發(fā)熱陰陽參。

促脈:數(shù)又止促脈乎,進必無生退可生,促脈三焦火焱盛,原因有五細推求。血、氣、痰、食、飲停留一種治病由。

濡脈:浮取極不力,按之隨手又空空,主病血虛陽虛癥,汗多夜間骨熱蒸。憑脈驗證如明鏡,學者用心都精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