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fā)展
主要源流漢族艾姓起源
??遠古時期發(fā)明艾刀的氏族,以艾為氏。
??輔佐夏朝少康帝中興夏朝的大臣汝艾,因其功高,少康帝賜姓艾,汝艾為文字記載的艾姓得姓始祖。
??商朝修水古艾國(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其子孫以國君姓為氏。
??湯陰艾國最后一任侯爵的子孫以故國名“艾”為氏。
??春秋時期宋國大司馬孔父嘉的第6世孫季梁(孔子之叔),隱居于齊國艾陵(今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qū)東南),更姓改名,以隱居地名艾為氏,以原姓孔為名,取名艾孔。后世以艾為姓。
??春秋吳王僚之子慶忌于公元前515年避難于艾城(一說是吳國的艾邑—今江西省修水縣,一說是衛(wèi)國艾城,可能是今河南省湯陰縣),其子孫中的一支以其避難地地名艾為氏。
少數(shù)民族艾姓起源
??北魏鮮卑族去斤氏于公元496年改為艾姓。
??回鶻族愛里八都魯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率部歸順宋朝,并改愛姓為艾姓,取名艾忠孝。
?回族艾姓主要來自經(jīng)名(即回族人名字)首音,如歸附清朝的回族人艾布巴克,其后裔以艾為姓。
??滿族愛新覺羅氏、西林覺羅氏、愛義氏、愛渾(璦琿)氏有改為艾姓者。
??蒙古族艾姓源于蒙古族“艾日尹古特”姓氏的第一字。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彝族絞姓于1872-1873年期間改為愛姓,后演繹為艾姓。
?柯爾克孜族、錫伯族、白族、瑤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布依族、仡佬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傣族、布朗族、壯族、朝鮮族等少數(shù)民族亦有以艾為姓氏。
外來民族艾姓起源
??留居中國的猶太人中有艾姓,如北宋中期(1050年前后)來華經(jīng)商、后定居于國都汴梁(今開封市)等地的猶太人中有艾姓。
??元朝中后期至順年間任裕州(今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達魯花赤的中東波斯回族艾米那后世以艾為姓。
遷徙分布艾姓的歷史可追溯到先秦,族人最初分布在今山東泰安東南和江西修水一 帶。秦漢以后,有艾氏族人遷徙到今甘肅臨洮、天水和河南平輿、洛陽等地,逐漸成為當?shù)氐耐濉1蔽簳r,在漢化改革的推動下,由去斤氏改姓而來的艾氏族人遷徙到北魏新都洛陽(今屬河南),與當?shù)匕杖巳诤显谝黄?,使河南郡的艾姓家族更加枝繁葉茂,鼎盛一時。隋唐時期,艾氏家族已繁衍到今北方諸省。唐末五代之際,艾姓族人為躲避戰(zhàn)亂向南遷徙,定居在今安徽、江蘇、江西、浙江、湖北、湖南等南方省份,并有遠徙到今福建者。宋元時,艾姓族群在今南部省份繁衍開來,今四川、云南、廣東等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均有艾姓人人遷。明初,艾姓族群作為洪洞大槐樹(今屬山西)遷民最大的族群之一,被分遷到今陜西、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嗣后又有今浙江、福建、廣東沿海的艾姓人遷徙到臺灣。清朝時,今山東等地的部分艾姓隨“闖關(guān)東”的風潮前往今東北三省謀生,主要集中在黑龍江流域。民國時,艾姓人在全國分布愈廣。
傳統(tǒng)文化
郡望堂號??艾姓主要郡望有隴西、河南、汝南、天水。
??艾姓主要堂號有愛民堂、東鄉(xiāng)堂、天水堂、衍慶堂、孝思堂等。
主要楹聯(lián)艾姓楹聯(lián)
楹聯(lián)內(nèi)容 | 典故人物 |
陵邑世第新;天水道脈長 | 艾孔;汝艾 |
乾德著倕和之績;治功膺綸璽之褒 | 艾穎;艾仲儒 |
試宏詞以登首選;受左傳而擢甲科 | 艾晟;艾穎 |
愛民如恤血;撻吏勝看經(jīng) | 艾若納 |
乾德廷臣,拔中首選;東鄉(xiāng)才子,文列大家 | 艾南英 |
展開表格家譜文獻族譜名稱 | 始遷祖 | 首編/修者 | 首編/修時間 | 末修時間 |
【永州】《竹溪艾氏族譜》二十一卷 | 艾癸二 | 艾孫杰 | 1914年(民國三年) | 2005年 |
【州市零陵區(qū)】《艾氏族譜》 | | 艾繼穆 | 1917年(民國六年) | |
【郴州市臨武縣】《艾氏宗譜》 | | 艾國南 | 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 | 1991年 |
【邵陽市邵陽縣】《艾氏族譜》 | 艾慶忌 | 艾文志 | 1866年(清穆宗同治五年) | 1993年 |
【岳陽市平江縣】《艾氏族譜》 | 艾海清 | 艾穆 | 1589年(明萬歷十七年) | 1993年 |
展開表格姓氏名望
名人頻率《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艾姓歷代名人21名,占總名人數(shù)的0.05%,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259位;艾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shù)的0.04%,排在并列第218位;艾姓的著名醫(y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yī)學家總數(shù)的0.04%,排在并列第222位;艾姓的著名美術(shù)家占中國歷代美術(shù)家總數(shù)的0.07%,排在并列第172位。
名門望族⒈浙江金華艾海清家族
??兒子:艾秀山,唐殿中侍御史。
??孫子:艾恒春,唐朝奉大夫。
??曾孫:艾景新,唐工部侍郎。
??第六世孫:艾穎,北宋工部侍郎;艾預(yù),北宋戶部侍郎。
??第八世孫:艾仲儒,北宋戶部員外郎。
??第九世孫:艾榮岳,北宋太子洗馬。
⒉江西東鄉(xiāng)艾宰家族
??孫子:艾牧,北宋虎賁校尉;艾攸,北宋安撫使;艾穎,北宋撫州路都總管。
??第六世孫:艾世英,北宋都總管。
??第七世孫:艾釜,南宋吏部尚書。
??第八世孫:艾爕,南宋戶部侍郎;艾燁,南宋刺史。
??第九世孫:艾本之,南宋和州知府;艾崇之,南宋通議大夫;艾彭,南宋禮部尚書;艾棄疾,南宋邠州防御使;艾文舉,南宋樞密副使;艾慶之,南宋宣議郎;艾鼎之,南宋儒林郎;艾爕之,南宋朝議大夫;艾茂之,南宋奉直大夫。
??第十世孫:艾應(yīng)德,南宋左諫議大夫;艾可叔,南宋西臺御史中丞,詩人;艾可翁,南宋朝議郎,詩人;艾性夫,南宋煥章閣侍制,詩人;艾晉,元朝刺史。
⒊陜西米脂艾旺家族
??曾孫:艾希淳,明朝戶部右侍郎。
??玄孫:艾杞,明朝奉政大夫;艾梓,明朝光祿大夫;艾自約,明朝武節(jié)將軍。
??第六世孫:艾應(yīng)甲,明朝江西省贛州府同知;艾應(yīng)兆,明朝定國將軍。
??第七世孫:艾萬年,明朝征西前將軍;艾郢胤,明朝監(jiān)察御史;艾毓初,明朝議大夫;艾泰征,明朝奉議大夫;艾穆,明朝定國將軍。
??第八世孫:艾能奇,明延安王;艾大選,明昭毅將軍;艾元復(fù),清朝御史;艾朝棟,清朝知府;艾懷英,明朝定國將軍;艾槐棟,清昭毅將軍;艾槐楹,清昭毅將軍。
??第九世孫:艾承業(yè),清順天府府尹;艾十奇,清縣令。
??第十世孫:艾芳曾,清朝光祿大夫。
以上資料來源于
知名人物秦朝
以前
??汝艾:祖籍今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夏朝少康帝中興大臣。
??艾侯:江西省修水人,有功于商朝,武丁帝于公元前1225年前后封為侯爵。
??艾伯堅:河南省汝南縣人,漢朝末年汝南郡6孝廉之一。
??艾江:“五胡亂華”時期(304—389年)南燕牙門將。
??艾銓:南燕東平郡(今山東省東平縣)太守。
??艾僧檦:北魏肅宗熙平元年至正光6年(516-525年)間任四門博士。
唐朝
??艾朝:唐鎮(zhèn)軍輔國大將軍。
??艾敬直:唐御史大夫,被授予上柱國。
??艾海清(727?~?):浙江婺州金華縣人,歷任翰林學士、知開封府事封清遠侯。
??艾宰:字希周,號滄洲,唐長慶元年(821年)辛丑科進士,官至治事別駕。
??艾居晦:唐文宗初明經(jīng),書法家。著有《開成石經(jīng)》 。
五代十國
??艾穎:后唐長興2年(931年)狀元;后周顯德年間官左散騎常侍;宋建隆年間任工部侍郎。
??艾筠:歷任南唐浙西判官、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少尹。
宋、元時期
??艾預(yù):浙江省婺州金華縣人,北宋戶部侍郎。
??艾正:先為契丹應(yīng)州(今山西省應(yīng)縣)節(jié)度副使;后為北宋應(yīng)州觀察使。
??艾宣:南京人,著名畫家,善畫花竹禽鳥。著有《垂拱殿御扆》、《紫茄圖》 。
??艾高(1009-1064):北宋五遷嶺南節(jié)度使,銀青光祿大夫,御史中丞,授上柱國。
??艾晟:今江蘇省儀征市人,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校正、增補了《經(jīng)史證類大觀本草》 。
??艾欽文:京口(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人,名醫(yī),被稱為“澹軒先生”,有《澹軒類稿》等著作。
??艾爕(燮):字椿年,號雪坡,南宋戶部侍郎。
??艾世法(1186-?):宦名宗正,曾任禮部侍郎,翰林院顯謨閣侍制兼理江西攝參軍政事,謚文德。
??艾彭(1179-1239):字好古,南宋端平二年禮部正奏(尚書)。
??艾可叔:字無可,號臞山,南宋御史中丞,著有《臞山集》、《文江講藝集》、《鉤玄篇》等詩文集。
??艾元英:今山東省東平縣人,元朝名醫(yī),著有《如宜方》二卷刊行于世。
明、清時期
??艾旭,曾出使琉球王國,賜名儀鳳,賜一品服還朝,改任吏部給事中。著有《艾豐文集》。
??艾梓(?-1572):陜西米脂縣人,明朝一品光祿大夫。
??艾維新:曾任明朝遼陽都督。
??艾應(yīng)兆:陜西米脂縣人,治軍甚嚴,戰(zhàn)功卓著。誥授定國將軍。
?
??艾萬年(?-1635):陜西米脂縣人,誥授一品光祿大夫,升大同府總兵官,征西前將軍。
??艾南英(1583-1646):曾任明廣東道御史,著有《古今全史》、《禹貢圖注》、《天傭子集》等。
??艾常富:字仕榮,累官至明朝禮部侍郎,勅封忠義國公。江西九江市武寧縣人。
??艾能奇(1579-1649):陜西米脂縣人,明崇禎年間大將軍、延安王。
??艾承業(yè)(1642-1684):陜西米脂縣人,清康熙年授階光祿大夫,食一品俸祿。
??艾元徵(1624-1676):字允洽,號長人,清康熙年刑部尙書。著述主要有《易經(jīng)會通》等。
??艾芳曾(1661-?):陜西米脂縣人,清康熙年刑部左侍郎。
??艾質(zhì)素:陜西米脂縣人,誥授武顯將軍,任鑲黃旗副都統(tǒng)。
??艾肇昌:陜西米脂縣人,鑲黃旗副都統(tǒng),誥授武顯將軍。
??艾顯:字無山,金石家,所琢大小篆甚工,兼工書畫。
??艾紹仕:清振威將軍。
當代
??艾青(1893-?):湖北省武漢市武昌人,國民黨軍少將。
??艾懷瑜(1898-1946):抗日戰(zhàn)爭后南昌市第一任市長。
??艾楚南(1900-1987):陜西省米脂縣人,陜西省第四屆政協(xié)副主席。
??艾慶洋(1910-1960):山東省濟陽縣孫耿鎮(zhèn)人,國民黨第39軍少將參謀長。
??艾明山(1911-1981):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人,江蘇省第四屆政協(xié)副主席。
??艾興:1924年8月生,江西省撫州市東鄉(xiāng)縣人,中國工程院院士。
??艾知生(1928-1997):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qū)永安街人,曾任廣電部部長,第八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
??艾振迎:河南省許昌縣人,回族,曾任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政協(xié)副主席。
??艾維仁:1932年7月生,遼寧省海城縣人,曾任沈陽軍區(qū)副政委兼紀委書記,中將。
??艾云航:1934年11月生,遼寧省鐵嶺市開原縣人,著名經(jīng)濟學家、著名農(nóng)業(yè)專家。
??艾立興:1935年生,遼寧省丹東市鳳城縣人,曾任甘肅省七屆政協(xié)委員;書畫藝術(shù)家。
??艾中立:1935年12月生,湖北省孝感市安陸市人,國務(wù)院特殊津貼者,知名外科醫(yī)生。
?艾國祥:1938年2月7日生,天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科學院北京天文臺臺長。
??艾豐:1938年生,原名寶元,河北玉田人,高級記者,《經(jīng)濟日報》總編輯。著有《思考的筆》等。
??艾青春:1940年8月生,山東省安邱縣人,曾任文化部副部長。
??艾丕善(1943-2006):陜西省米脂縣人,曾任陜西省政協(xié)主席,副總警監(jiān)警銜。
??艾虎生:1951年10月,河南省禹州市人,中將軍銜,曾任成都軍區(qū)副司令。
?艾平:1953年8月生,湖北省蔡甸區(qū),2010年5月任中共中央對外聯(lián)絡(luò)部副部長。
??艾敬福:1954年12月生,原任濟南軍區(qū)空軍87338部隊政委,正師級大校軍銜;國家一級美術(shù)師。
??艾文禮:1955年3月生于唐??h,曾任河北省政協(xié)副主席。
??艾寶俊:1960年2月生于遼陽市,曾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市政府黨組副書記。
??艾春榮:1962年生,現(xiàn)任上海財經(jīng)大學統(tǒng)計與管理學院院長;經(jīng)濟學家。
??艾平:1963年生,國家一級演員。
?艾夢萌:1983年生,歌手。
?艾怡良:1987年生,歌手。
人口統(tǒng)計
截至2009年,《中國姓氏·三百大姓》作者、中國科學院遺傳發(fā)育研究所袁義達研究員從公安部獲悉2009年全國艾姓戶籍人口數(shù)為69萬,湖北、江西、湖南三省分列第一、二、三位,其中湖北省占13%。艾姓人口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13.32億)的0.0518% ? 。
江夏區(qū) | 漢川縣 | 應(yīng)城市 | 安陸市 | 浠水縣 | 紅安縣 | 麻城縣 | 陽新縣 | 崇陽縣 | 十堰市 |
5000 | 3000 | 3800 | 4000 | 6000 | 2500 | 1000 | 3500 | 4600 | 4000 |
通山縣 | 監(jiān)利縣 | 石首市 | 仙桃市 | 鐘祥市 | 點軍區(qū) | 宜都縣 | 谷城縣 | 隨州市 | 松滋縣 |
3000 | 1000 | 3500 | 3800 | 2400 | 5000 | 2000 | 3000 | 5000 | 2600 |
東鄉(xiāng)縣 | 崇仁縣 | 臨川區(qū) | 吉安市 | 進賢縣 | 南昌縣 | 余江縣 | 渝水區(qū) | 高安縣 | 彭澤縣 |
13800 | 1000 | 5000 | 7200 | 6000 | 2500 | 4000 | 7100 | 5000 | 2000 |
余干縣 | 弋陽縣 | 寧都縣 | / | / | / | / | / | / | / |
1700 | 1000 | 2000 | / | / | / | / | / | / | / |
邵陽縣 | 邵陽市區(qū) | 邵東縣 | 新邵縣 | 綏寧縣 | 新化縣 | 永州市 | 臨武縣 | 岳陽市 | 桃源縣 | 辰溪縣 | 郝山區(qū) |
31900 | 2000 | 2800 | 2400 | 1100 | 1000 | 8800 | 5000 | 9600 | 2000 | 3000 | 1400 |
濟南市 | 濟寧市 | 臨沂市 | 德州市 | 菏澤市 | 泰安市 | 青島市 | 東營市 | 淄博市 | 邢臺市 |
10100 | 3900 | 5100 | 3500 | 2900 | 2600 | 1800 | 1400 | 1000 | 1100 |
唐山市 | 滄州市 | 邯鄲市 | 衡水市 | 承德市 | 廊坊市 | 秦皇島市 | 保定市 | 石家莊市 | 張家口市 |
12500 | 5000 | 3700 | 3000 | 2300 | 2300 | 1900 | 1600 | 1500 | 1500 |
丹東市 | 本溪市 | 遼陽縣 | 沈陽市 | 鞍山市 | 黑龍江省 | 吉林省 |
4600 | 2600 | 1000 | 6600 | 2800 | 30800 | 19100 |
中江縣 | 內(nèi)江市 | 瀘縣 | 敘永縣 | 安岳縣 | 鄰水縣 | 宣漢縣 | 名山縣 | 邛崍市 | 許昌縣 |
4100 | 7800 | 5500 | 1000 | 1900 | 1000 | 4500 | 1500 | 1000 | 8000 |
臺前縣 | 澠池縣 | 宜陽縣 | 商城縣 | 沈丘縣 | 臥龍區(qū) | 禹州市 | 鎮(zhèn)雄縣 | 尋甸縣 | 景東縣 |
2500 | 2000 | 1200 | 1500 | 3500 | 3000 | 1000 | 13100 | 5000 | 1000 |
鎮(zhèn)沅縣 | 墨江縣 | 景谷縣 | 牟定縣 | 騰沖縣 | 繁昌縣 | 六安市 | 無為縣 | / | / |
展開表格獨山縣 | 平壩縣 | 重慶市區(qū) | 合川市 | 大足縣 | 榮昌縣 | 永川縣 | 綦江縣 | 米脂縣 | 鎮(zhèn)安縣 | 甘谷縣 |
2500 | 1000 | 4200 | 2600 | 1400 | 1200 | 1200 | 1000 | 5000 | 1000 | 5400 |
三明市 | 惠安縣 | 太原市 | 北流市 | 寧夏 | 姜堰市 | 上海市 | 天津市 | / | / | / |
3000 | 1000 | 1100 | 2000 | 2400 | 2000 | 1700 | 1000 | / | / | / |
注:①根據(jù)艾東堯《艾姓源流和現(xiàn)狀研究修訂版》第三章數(shù)據(jù)綜合而成。②均為約數(shù),非法定表述,僅供參考。③1000人以下縣市區(qū)未登錄。④有些縣市可能有遺漏。少于1000的省市區(qū)未收錄。
研究考證
《姓氏考略》:艾:夏少康臣汝艾之后。望出天水、隴西、汝南。一云:齊大夫艾孔之后。又后魏去斤氏改為艾氏。
《通志·氏族略》:艾氏:晏子春秋大夫艾孔之后,即左傳裔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