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整理: 雷雨云是一大團翻騰、波動的水、冰晶和空氣。當云團里的冰晶在強烈氣流中上下翻滾時,水分會在冰晶的表面凝結成一層層冰,形成冰雹。這些被強烈氣流反復撕扯、撞擊的冰晶和水滴充滿了靜電。其中重量較輕、帶正電的堆積在云層上方;較重、帶負電的聚集在云層底部。至于地面則受云層底部大量負電的感應帶正電。當正負兩種電荷相遇并產(chǎn)生電
火花 時,雷雨云便被點燃并電閃雷鳴。
雷雨云 雷雨云是一大團翻騰、波動的水、冰晶和空氣。當云團里的冰晶在強烈氣流中上下翻滾時,水分會在冰晶的表面凝結成一層層冰,形成冰雹。這些被強烈氣流反復撕扯、撞擊的冰晶和水滴充滿了靜電。其中重量較輕、帶正電的堆積在云層上方;較重、帶負電的聚集在云層底部。至于地面則受云層底部大量負電的感應帶 正電 。當正負兩種電荷的差異極大時,就會以閃電的形式把能量釋放出來。
特點 大多數(shù)研究資料表明,雷雨云上部帶正電荷,下部帶負電荷, 云中 基本為正負雙極性分布。有時還觀測到雷雨云下底部有一個或幾個局部弱正電荷區(qū),它往往與太陽雨過程相關聯(lián)。當雷雨云在空中漂移 運動時,雷雨云對大地感應出的是異種電荷,也隨著雷雨云在雷雨云下方跟著雷雨云移動,它們之間的電場強度,也在不斷變化。
基本概述 雷雨云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條件,從局地條件來看,首先,大氣的垂直層結必須是不穩(wěn)定的,以便誘發(fā)對流活動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其次,空氣中要有足夠的水分,能夠滿足云的生成。從天氣 背景來看,應當有促發(fā)局地對流發(fā)展的天氣形勢,如冷鋒過境、正在填塞中的低壓、 反氣旋 后部、小波動以及高空下股冷空氣活動等。雷雨云往往由積云發(fā)展而來,它是對流云發(fā)展的成熟階段。一個發(fā)展完整的對流云,一般都有一個形成、成熟和消散的過程。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對流云的厚度相差十分懸殊。在中國西北高原地區(qū),由于大氣中的水汽不充沛,對流云發(fā)展到 積雨云 階段也只有3—4公里厚;而中、高緯度的鋒面性對流云,在發(fā)展初期其厚度即可達到5—6公里;在熱帶海洋地區(qū),例如美國的佛羅里達,由于水汽充足,對流云發(fā)展十分旺盛,其云頂?shù)诌_ 平流層 ,高度可達20公里以上,其水平尺度一般約為30—40公里。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云體先在垂直方向較快增長,當云頂達到一定的高度并比較穩(wěn)定之后,才在水平方向較快地增長。 雷雨云成熟的標志是伴有雷電活動和降水,當下沉氣流在地面形成陣風時,地面溫度開始明顯下降 。一陣電閃雷鳴,狂風暴雨過后,雷雨云就進入消散階段。在消散階段,云中已為有規(guī)則的下沉氣流所控制。云體逐漸崩潰,云上部很快演變成 高積云 和 偽卷云 ,而云底有時還有一些 碎積云 或 碎層云 ,它們是由降水在地面蒸發(fā)后上升凝聚而成的。 在雷雨云的下方,大氣的電場與晴天正好反向,也就是說,此時地面帶正電荷。它是由雷雨云感應產(chǎn)生的。這說明雷雨云帶有負電荷。大量的研究證明,在雷雨云中存在著正、負兩種電。正電荷集中 在云的上部,而負電荷集中在云的中下部。在通常情況下,云下部的負電荷略多于上部的正電荷。有時,在云的底部還有一個范圍不大的帶正電荷區(qū)域,它一般處于云的前部,這里上升氣流有局部的極大值。
形成過程 人們通常把發(fā)生閃電的云稱為雷雨云,其實有幾種云都與閃電有關,如 層積云 、 雨層云 、積云、積雨云,最重要的則是積雨云,一般專業(yè)書中講的雷雨云就是指積雨云。云的形成過程是空氣中的水汽經(jīng)由各種原因達到飽和或過飽和狀態(tài)而發(fā)生凝結的過程。使空氣中水汽達到飽和是形成云的一個必要條件,其主要方式有: (1)水汽含量不變,空氣降溫冷卻;
(2)溫度不變,增加水汽含量;
(3)既增加水汽含量,又降低溫度。
但對云的形成來說,降溫過程是最主要的過程。而降溫冷卻過程中又以上升運動而引起的降溫冷卻作用最為普遍。積雨云就是一種在強烈垂直對流過程中形成的云。由于地面吸收太陽的輻射熱量遠大于空氣層,所以白天地面溫度升高較多,夏日這種升溫更為明顯,所以近地面的大氣的溫度由于熱傳導和熱輻射也跟著升高,氣體溫度升高必然膨脹,密度減小,壓強也隨著降低,根據(jù)力學原理它就要上升,上方的空氣層密度相對說來就較大,就要下沉。熱氣流在上升過程中膨脹降壓,同時與高空低溫空氣進行熱交換,于是上升氣團中的水汽凝結而出現(xiàn)霧滴,就形成了云。在強對流過程中,云中的霧滴進一步降溫,變成過冷水滴、冰晶或雪花,并隨高度逐漸增多。在凍結高度(-10攝氏度),由于過冷水大量凍結而釋放潛熱,使云頂突然向上發(fā)展,達到對流層頂附近后向水平方向鋪展,形成云砧,是積雨云的顯著特征。
積雨云形成過程中,在 大氣電場 以及溫差起電效應、破碎起電效應的同時作用下,正負電荷分別在云的不同部位積聚。當電荷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在云與云之間或云與地之間發(fā)生放電,也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閃電"。 雷電以其巨大的破壞力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慘重的災難,尤其是近幾年來,雷電災害頻繁發(fā)生,對國民經(jīng)濟造成的危害日趨嚴重。我們應當加強防雷意識,與氣象部門積極合作 ,做好預防工作,將雷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個階段 雷雨云是對流云發(fā)展的成熟階段,它往往是從積云發(fā)展起來的。發(fā)展完整的對流云,其生命史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形成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從 淡積云 向濃積云發(fā)展。云的垂直尺度有較大的增長,云頂輪廓逐漸清楚,呈圓孤狀或 菜花 形,云體聳立成塔狀。這樣的云我們在盛夏常??吹?。在形成階段中,云中全部為比較規(guī)則的上升氣流,在云的中、上部為最大上升氣流區(qū)。上升氣流的垂直廓線呈拋物線型。一般不會產(chǎn)生雷電。在其形成階段,淡積云向濃積云發(fā)展。云的垂直尺度有較大的增長,云頂?shù)妮喞饾u清晰,呈圓弧狀或花菜形,云體聳立成塔狀。在這一階段,云中全部為比較規(guī)則的上升氣流,云的中上部是最大氣流上升區(qū)。此階段經(jīng)歷的時間大約為15分鐘,一般不會產(chǎn)生雷電和降水。 成熟階段:從濃積云發(fā)展成積雨云,就伴隨雷電活動和降水,這是成熟階段的征象。在成熟階段,云除了有規(guī)則的上升氣流外,同時也有系統(tǒng)性的下沉氣流。上升氣流通常在云的移動方向的前部。往往在云的右前側觀測到最強的上升氣流。上升氣流一般在云的中、上部達到最大值, 濃積云 逐漸發(fā)展成積雨云。此階段,云中除了有規(guī)則的上升氣流外,同時也有系統(tǒng)性的下沉氣流。上升氣流通常在云的移動方向的前部,氣流的最大值一般出現(xiàn)在云的中上部,其速度可以達25—60米/秒,甚至更高。下沉氣流是一支從云的中下部傾斜地穿出來的氣流,它對雷雨云的發(fā)展成熟不單純起消極作用,還與上升氣流一起構成云中的鉛直環(huán)流。對流云的厚度與起水平尺度具有同一數(shù)量級。這是對流云與其他種類云最重要的差異之一。 消散階段:一陣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之后,雷雨云就進入了消散階段。這時,云中已為有規(guī)則的下沉氣流所控制。云體逐漸崩潰,云上部很快演變成中、高云系,云底有時還有一些碎積云或碎層云。
起電理論 雷雨云起電的機理目前主要有四種理論:
水滴破裂效應: 云中水滴 在高速氣流中作激烈運動,分裂成一些帶負電的較大顆粒和帶正電的較小顆粒,后者同時被上升氣流攜帶到高空,前者落在低空,這樣正負兩種電荷便在云層中被分離,這也就是造成90%的云層下部帶負電的原因。 吸電荷效應:由于宇宙射線或其它電離作用,大氣中存在正負離子,又因為空間存在電場,在 電場力 的作用下正負離子在云的上下層分別積累,從而使雷雨云帶電,又稱 感應起電 。 水滴凍冰效應:水滴在結冰過程中會產(chǎn)生電荷,冰晶帶正電荷, 水帶 負電荷,當上升氣流把冰晶上的水分帶走時,就會導致電荷的分離,而使雷雨云帶電。 溫差起電效應:實驗證明在冰塊中存在著 正離子 (H+)和負離子(OH-),在溫度發(fā)生變化時,離子發(fā)生擴散運動并相互分離。積雨云中的冰晶和雹粒在對流的碰撞和摩擦運動中會造成溫度差異,并因溫差起電,帶電的離子又因重力和氣候作用而分離擴散,最后達到一定的動態(tài)平衡。 紫外線光解水帶電效應:2016年中國科學家提出的新觀點,從光化學反應角度來解釋這個物理現(xiàn)象。
雷雨云帶電,是由于高空中的云朵受到<258nm的紫外線照射,發(fā)生光化學反應而伴隨產(chǎn)生的一個物理現(xiàn)象。雷雨云中電荷產(chǎn)生的類似臭氧層中 臭氧 產(chǎn)生的原理。雷雨云的空間分布大約在1000米—10000米的高空,云團內部的主要物質為水(H2O),隨著溫度和氣壓的不同,云中的水分為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水的化學鍵為H—O—H,氫氧鍵的鍵能為463/(kJ/mol)=4.8ev(E=1240/λ),即波長<258nm的紫外線就能夠將氫氧鍵激發(fā)斷裂。 化學方程式 為:H2O+hv(<258nm紫外線)→H+和OH-。H—OH在被波長<258nm的紫外線照射激發(fā)時,原子鍵斷裂的那一瞬間,H粒子奪取電子的能力遠弱于OH,所以,在斷裂時,H粒子失去電子變?yōu)镠+,OH奪得電子變?yōu)镺H-(臭氧層中,氧氣 分子鍵 被紫外線照射激發(fā)斷裂時,由于兩個 氧原子 奪取電子的能力相同,不存在帶電的問題)。云團中的H+、OH-是極不穩(wěn)定的(原因與臭氧層中O原子不穩(wěn)定道理類似),它們會迅速的與周圍的粒子發(fā)生反應形成穩(wěn)定的粒子。有如下三種情況:(H+)+(OH-)=H2O(電量中和)(H+)+(H+)→H2+(帶正電)(OH-)+(OH-)→ H2O2 -(帶負電)帶正電荷的H2、H由于比重(密度)遠遠輕于云團中的水蒸氣(周圍環(huán)境),它會迅速的向云朵的上方運動,并且一邊運動一邊將自身的正電荷帶到云朵的上方(導致云朵上方帶正電)。帶負電荷的H2O2由于比重(密度)重于云團中的水蒸氣,它也會迅速的向云朵的下方運動,并且一邊運動一邊將自身的負電電荷帶到云朵的下方(導致云朵下方帶負電)。最終結果是:2H2O=H2+↑+H2O2-↓(<258nm紫外線照射條件下)2H2O2=2H2O+O2( 過氧化氫 在自然界中極不穩(wěn)定)最終結果,使得云朵的上方顯正電,下方顯負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