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整理: 文殊菩薩,佛教菩薩名,梵文Maňju?rī的音譯,略稱“文殊”,意為“妙德”“妙吉祥”等,新譯“曼殊室利”。文殊菩薩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代表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以論述“般若性空”和“般若方便”的理論著稱。
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佛教菩薩名, 梵 文Maňju?rī的音譯,略稱“文殊”,意為“妙德”“妙吉祥”等,新譯“曼殊室利”。文殊師利菩薩是中國佛教 四大菩薩 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代表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以論述“ 般若性空 ”和“般若方便”的理論著稱。
人物來源
形象 代表聰明智慧, 文殊菩薩 又稱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法王子。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圣”。應化道場為山西五臺山。
據《文殊師利般 涅 槃 經》所記載:文殊菩薩是舍衛(wèi)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之子。后來詣 仙人 處,求出家法,卻無酬對者,乃皈依佛,出家學道,住首楞嚴三昧,行稀有難事,佛涅槃后五千四百歲時至雪山,為五百仙宣暢演說十二部經,后還本生地,在尼拘樓陀樹下入涅槃。依照佛教典籍所載,文殊菩薩是過去世無量諸佛的老師,曾經引導無數 的修行者證得佛果。在《放缽經》中, 佛陀 也說: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薩的恩德!過去無數諸佛,也都是文殊師利弟子,未來 當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薩威神力所致。就好像世間的小孩有父母一樣,文殊菩薩是一切眾生在佛道中的父母。 文殊菩薩常與普賢菩薩同侍釋迦牟尼佛,是釋迦牟尼佛所有菩薩弟子中的上首,所以又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文殊菩薩形象則為仗劍騎獅之像,代表著其法門的銳利,以右手執(zhí)金剛 寶劍,斷一切眾生的煩惱,以無畏的獅子吼震醒沉迷的眾生,這是文殊菩薩的基本形象。 除此之外,文殊菩薩相應于娑婆世界有情眾生的因緣,亦有種種不同形象的示現(xiàn)。一般文殊菩薩的尊形有僧形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六字文殊等。
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
文殊菩薩形象多變,依照其形象,可分為一字、五字、六字、 八字 文殊,其中最常見的是五髻文殊。五髻文殊是因頭頂綁了五個髻而得名,這五髻代表的是五種智慧。一般右手握「 智慧劍 」,象征以智慧劍斬煩惱結。(或手持 如意 ,象征智慧成就)。左手持的蓮花上放置「般若經」,代表智慧的思維。智慧之利劍表示能斬斷種種蠢癡,智慧犀利如劍;青蓮花則代表純潔無染,花上放有般若經,作為智慧與慈悲的象征。菩薩亦常乘坐獅子座騎,表示智慧威猛無比、所向披靡、無堅不摧、戰(zhàn)無不勝;或以蓮花為臺座,代表清凈無染;或駕乘金色孔雀,比喻飛揚自在。
化生 在《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中,佛告跋陀波羅:“此文殊師利有大慈悲,生 舍衛(wèi)國 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其生之時,家內屋宅化如 蓮華 ,從母右肋出,身紫金色,墮地能語如天童子,有七寶蓋隨覆其上,詣諸仙人求出家法,諸 婆羅門 ,九十五種諸論議師,無能酬對,唯于我所出家學道。……住首楞嚴定,以此 三昧 力,出現(xiàn)于十方,于佛滅度后,五千四百歲,于其本生處,示現(xiàn)入涅槃?!庇謸髡f,預知釋迦牟尼佛將在倫比尼園出世,而當時 尼泊爾 ( 加德滿都 )還是一片荒涼沼澤地,于是文殊菩薩慈悲為懷,不避艱辛,提前二十余年,率領弟子數十人,由五臺山至尼泊爾,移山填沼建造城池,以迎接偉大佛陀降臨人間。
道場 五臺山
傳為文殊菩薩顯靈說法道場的五臺山,居中國四大佛教圣地之首,人稱“金五臺,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梢娖湓诜鸾掏叫哪恐械牡匚环峭话?。
傳說五臺山最早是道家的地盤。《道經》里稱五臺山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廟?!肚鍥錾街尽贩Q文殊菩薩初來震旦(古代 印度人 稱中國為震旦)時,居于石盤洞中。而石盤洞是在道家的玄真觀內,這說明五臺山為 道家 所踞。
五臺山取佛教替代道教,最終成為中國的佛教名山,來源于佛祖的明示及佛道兩家的爭斗。據《文殊師利法寶藏 陀羅尼經》記載,佛祖 釋迦牟尼 對金剛密跡主菩薩說:“我滅度后,于此瞻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那’。其國中有山,號曰‘五頂’。文殊師利童子,游行居此,為諸眾生,于中說法。”這里所說的“五頂山”,就是指現(xiàn)今的五臺山。佛教傳入五臺山,史載始于東漢 永平 十一年( 公元68年 ),被 漢明帝 請來的兩位印度高僧 迦葉摩騰 和 竺法蘭 從洛陽來到五臺山(當時叫清涼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了 阿育王 的 舍利塔 ,再加上傳說中五臺山又是文殊菩薩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遂產生了在此建寺的想法。但因當時五臺山是道家的地盤,道家不會輕易地允許外來教派在此建寺。一個要建,一個不讓建,這就需要借助于第三者來裁決。據《 國史舊聞 》記載:“永平十四年正月十五日,明帝集諸道士于 白馬寺 ,使于摩騰、竺法蘭二人賽法?!痹诿鞯鄣闹鞒窒?,雙方達成了“賽法”協(xié)議,即約期焚經,以別真?zhèn)危ㄏ鄠鞣俳浀攸c在今洛陽焚經臺)。其結果,道教經文(除 道德經 外)全部焚毀,佛教經文卻“烈火不燒”。可見,外來的和尚不但會念經,而且其經文也能經得起“千錘百煉”。印度二高僧因此也就獲得了在五臺山建寺的權利。接下來就是建寺地點的選擇 了。據《清涼山志》記載:“在大塔左側,有釋迦佛所遺足跡,其長一尺六寸,廣六寸,千輔輪相,十指皆現(xiàn)?!毕鄠魉瞬粌H發(fā)現(xiàn)了此足跡,而且還發(fā)現(xiàn)有“舍利”,再加上此處山勢奇?zhèn)ィ瑲庀蟛环?,與印度的 靈鷲山 (釋迦牟尼修行處)相似,故決定在此建寺,并取名 靈鷲寺 。明帝為表示信佛,追命“ 大孚靈鷲寺 ”。“大孚”即弘信的意思?!按箧陟`鷲寺”就是今 顯通寺 的前身。從那時起,佛教就在五臺山深深扎下了根,并開始成為中國的佛教中心。 五頂勝境
五臺山由東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組成,據說代表著文殊菩薩的五種智慧: 大圓鏡智 ,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 東臺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東臺頂上“蒸云浴日,爽氣澄秋,東望明霞,如陂如鏡,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于海拔高,臺頂氣溫低,盛夏之時節(jié),仍須穿棉衣。中國佛協(xié)前會長趙樸初填詞贊曰:“ 東臺頂 ,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騰 云海 作舟浮,朝氣滿神州?!?/span> 西臺名掛月峰,海拔2773米,臺“頂 廣平 ,月墜峰巔,儼若懸鏡,因以為名?!庇性娰澰唬骸拔鲙X巍峨接遠蒼,回瞻鄉(xiāng)國白云傍。孤峰嶺翠連三晉,八水分流潤四方。晴日野華鋪蜀錦,秋風仙桂落天香。當年獅子曾遺跡,巖谷常浮五色光?!?/span> 南臺名 錦繡峰 ,海拔2485米,“頂若覆盂,圓周一里,山峰聳峭,煙光凝翠, 細草 雜華,千巒彌布,猶鋪錦然,故以名焉?!敝娙嗽脝栙x詩贊曰:“沈沈龍穴貯云煙,百草千華雨露偏。佛土休將人境比,誰家隨步得金蓮?” 北臺名 葉斗峰 ,海拔3058米,五臺最高,“華北屋脊”,臺“頂平廣,圓周四里,其下仰視,巔摩斗 杓 ,故以為名?!笨滴趸实圪x詩贊曰:“絕磴摩群峭, 高寒 逼斗宮。鐘鳴千嶂外,人語九霄中。朔雪晴猶積,春冰暖未融。憑虛看陸海,此地即方蓬?!?/span> 中臺翠巖峰 ,海拔2894米,臺“頂廣平,圓周五里,巔巒雄曠,翠 靄 浮空,因以為名?!庇性娰澰唬骸叭悍迕婷鎿砥嬗^,朝雨和煙積翠巒。策杖千山渾不倦 ,披裘六月尚余寒。蒼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黃沙四望寬。云霧漸看山半起,卻疑身已在云端 ?!?/span>
歷史資料來源 文殊菩薩,梵文Ma?ju?rī,音譯文殊師利。
讀法注音:①南么(namo)②三曼多 勃馱 喃(sanmanduobotuonan)③系系(xixi)④俱摩羅迦(jumoluojia)⑤微目吃底(weimuchidi)⑥缽他(bota)⑦悉體多(xitiduo)⑧娑么羅娑么羅(suomeluosuomeluo)⑨缽羅底然(boluodiran)⑩莎訶(shahe) 真言釋義:①歸命②普遍諸佛③系系(招呼之聲)④童子⑤解脫⑥道⑦佇立⑧憶念憶念⑨昔所愿⑩成就
山西省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華嚴經·菩薩住處品》說:‘東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于中止住。現(xiàn)有菩薩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段氖鈳熇麑毑赝恿_尼經》亦說:‘爾時世尊,告金剛密跡菩薩言:我滅度后,于此瞻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邦,其國有山號曰五頂,文殊童子,游行居上,為諸眾生,于中說法?!浰f清涼山及五頂山,即今中國山西五臺山。此山在五臺縣東北,離縣城一百二十里,五峰環(huán)抱,頂無森林,如壘土之合,因名五臺山。地居邊境,寒冷異常,無炎暑之熱,又名清涼山。古之叢林,今之 佛剎 ,皆在中臺之下,其南臺離中合八十里,臺高三十 里,頂周二里,金蓮名菊,燦發(fā)如錦,亦名錦繡峰,世傳是文殊菩薩所居。文殊菩薩誕辰紀念日 : 農歷四月初四。文殊菩薩出家紀念日:農歷十月二十日。文殊菩薩成道紀念日:農歷臘月二十二。
紀念日
圣誕日 佛教節(jié)日 中,除釋迦牟尼佛的出生、成道、涅盤為歷史事實外,其余的如 彌勒 圣誕,觀世音菩薩圣誕皆乃是祖師大德及后人所定,并非出自佛經,佛弟子當了解,此即是表法,實則觀世音菩薩也并非出生在地球,如何說生日呢?此是古來祖師大德借此方便接引眾生,以入佛正見。 農歷四月初四,是文殊菩薩的圣誕日。據《文殊師利般涅盤經》載:文殊菩薩為印度舍衛(wèi)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之子,生時屋宅化如蓮花,由其母之右脅出生,身紫金色。出生即能言語,后詣諸仙人所求之出家法,因酬對者無,故至佛所出家學道,為左脅侍。
出家日 農歷十月二十日是文殊菩薩出家日。在《文殊般涅盤經》里說:佛滅后四百五十年,文殊到雪山,為 五百仙人 宣揚法化。最后諸有緣者悉皆得度,與五百仙人同到自己的家鄉(xiāng)舍衛(wèi)國多羅聚落于尼枸樹下,結跏 趺 坐,入首楞嚴三昧,從周身毛孔,出大火光,鑠金色身,成琉璃像。琉璃像內有真金像, 正長 六尺,坐蓮華臺,了了分明,五百仙人,皆 入涅盤 。時有 八大王 ,將琉璃像,置金剛山頂,起塔供養(yǎng)。若有眾生但聞文殊師利名除卻十二億劫生死之罪。
成道日 每一年的臘月二十二同樣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這一天是是文殊菩薩的成道日,同樣在佛教里是一個大日子。這一天佛信徒們紛紛以香花燈燭茶果珍肴供養(yǎng)文殊菩薩像,并用各種非常名貴的香料浸泡文殊菩薩像,以示對文殊菩薩的尊重和敬仰。
人物經歷
故事一 文殊師利菩薩慈悲為懷,欲向人們介紹“ 一行三昧 ”修持方法,故來問釋迦牟尼佛,讓佛祖金口親為解釋?!段氖鈳熇f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下( 大正藏 8·731a):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 三昧?”佛言:“ 法界一相 ,系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當先聞般若波羅蜜,如說修學,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緣,不退不壞,不思議,無礙無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舍諸亂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 念念相續(xù) ,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xiàn)在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不思議 佛法 等無分別,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 阿難 所聞佛法,得念總持,辯才智慧于聲聞中雖為最勝,猶住量數,則有限礙。若得一行三昧,諸經法門,一一分別,皆悉了知,決定無礙。晝夜常說,智慧辯才終不斷絕。”
故事二 文殊建立道場于五臺山,攝化有緣人。同時深入民間,示同凡人,隨機說法,普度眾生。如佛教中著名的寒山大士,就是文殊菩薩應世。寒山示現(xiàn)生于貧苦之家,自小父母雙亡。其兄不仁,飽受饑渴之苦,為求知謀生,輾轉流浪,其詩云:‘出生三十年,常游千萬里。’可知其流浪生活多苦,后到 天臺山 出家,隱居于寒巖,甚感滿足。但為求飲食,常到 國清寺 ,找老友 拾得 。當時拾得在寺內當行堂職,將殘余飯菜,收貯竹筒,贈給寒山子。寒山子生平行為,迥異常人,特別其所吟詩,深具佛法妙理,都是醒世警言。所以虛云老和尚說:‘法身清凈若琉璃,肉眼看來那得知,欲識其中玄妙處,細讀寒山百首詩?!?/span>
故事三 還有中國 宋朝 時代,有戒 阇黎 者,亦文殊菩薩的化身。傳記:宋朝臺州臨海縣,有一長者名婁原 祐 ,樂善好施,其父官拜少卿,亦仁慈愛物。其夫人張氏,夜夢月光入懷,后懷孕生子,取名頓吉。頓吉出世即言:‘善哉父母,生我 劬 勞,長度群生,為世沃焦?!改嘎勓源篌@,既憂且喜。有一天,小兒忽請其母,準備七人齋飯,果然不久,七個和尚共來。其父原祐合掌問:‘大德何來?’其中一人答道:‘我等從南印度來,聞居士生奇子,特來相賀?!埡?,抱兒相見,僧對兒言:‘仁者有情之軌,切莫被他蒙過,須要惺惺?!瘍耗藫嵴贫?,僧去后,小兒對父母言:‘剛才七人,都是佛菩薩化現(xiàn)人間?!?/span> 頓吉五歲時,自稱六和大師。十五歲辭別父母去出家,在杭州道上,遇見慧光和尚,說明出家意愿。老和尚介紹彼去 飛來峰 ,見波利多尊者,尊者問:‘子從何來?’答:‘從緣來?!瘑枺骸呛涡眨俊穑骸欠鹦?。’問:‘子身尚俗,安識佛性?’答︰‘我身雖俗,因俗證真,真俗圓融,洞然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ɡ嘧鹫?,異其根利,為之落發(fā)出家,授具足戒,名之為‘善戒?!源松平?,云游四方,廣度眾生。但行為怪誕,異于常人。知人所不知,能人所不能。
故事四 淳熙 二年,戒師與弟子普明,道全等人,由五臺山同往 潼州 ,有一渡口,名化生渡。對岸有一神廟,是五郎祠。 五郎神 時常顯靈,令鄉(xiāng)人每天 殺豬 宰羊致祭,五郎神知戒師必經此道,化虎擋住去路,戒師知虎是五郎神所變,以手格虎讓路,來到五郎祠,指神像叱曰:‘汝是一郎至五郎,妄興禍福宰牛羊,老僧為說無生法,免至冤家累世償?!謇缮裣窳⒓此鷫?,五郎祠亦起火自焚。 淳熙三年,戒師來到洛陽,洛陽有一富家名李光 弼 ,常聽信妖言,沉迷邪魔,戒師憫其愚,為邪魔所惑,親到其家,端坐入慈濟三昧。眾魔各自現(xiàn)形,皆是邪魔外道,甚至牛神鬼怪之類。向師哀求:‘乞為開導。’戒師曰:‘汝等眾魔妖精,性本妙明,從今以后,不要再害生靈?!娔Ц卸鞫?,李家自此安寧,而李光弼亦 皈依三寶 ,正信佛法。 淳熙六年,戒師經過一處,見一屠夫名金炳,正縛著一頭羊,欲舉刀刺殺,羊咩咩哀叫不已。戒師說道:‘你兩腳不修,遭此活剝?!瘍H此兩句話,羊不叫了,屠夫也不殺了。戒師開示曰:‘人成羊,羊變人,只在轉瞬間。一切眾生,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屬,易生而受禽畜之身,云何于中取而食之?汝等 從冥入冥 ,報此軀殼,吃他八兩,還他半斤,若能返妄歸真,從冥入明,脫此軀殼,應當 歸依三寶 ,永不殺生?!鹜婪蚵犃T,放下屠刀,舍妻出家,懺悔罪業(yè),戒師為其披剃授戒,法名可化。 后來可化欲往天臺山參石橋禪師,路遇強盜,被眾強盜攔截痛毆,可化大叫‘冤家痛哉?!罕I笑言:‘正是冤家?!瘜⒖苫`于樹上,欲活剝其皮,這時有一盜首走來,追問經過道:‘他是出家人,那里有錢,殺他無用,放他去吧!’可化死里逃生,不敢前往,退回戒師處,將經過告戒師。師說:‘若無老僧救你,定還他八兩了。’可化始知盜首,正是戒師變身。
有一知府名江平父,一日對其夫人說:‘聽說兜率院和尚戒師,能夠吃三個豬頭五斗酒,我想試試這和尚食量?!蛉送?,迎請戒師來,還沒談話,先進飲食,桌上酒菜為之一空。太守見戒師食量驚人,不禁稱奇,但太守夫人,在后面窺見,騰空而入之鬼神環(huán)衛(wèi)在側,戒師將食物擲左右,眾鬼神接而食之。事后夫人將所見事告太守,太守再次請戒師來應供,暗中偷窺,果如夫人所言,敬畏不已。
一次,戒師買很多蝦煮熟而食,賣蝦者來要錢,戒師囊空如洗,無法給予。蝦販大怒,聲言無錢,還我蝦來。戒師大笑,張口噴出滿桌鮮蝦,活潑蹦跳,眾人大駭,戒師頭也不回,手挽周婆,行歌而去。周婆歌曰:‘笑煞愚癡漢,管家無歇時,四山若來合,妻子各分離?!指柙唬骸廊硕夹ξ?,我笑世間人,如意摩尼現(xiàn),無人識本真?!鋷焺t歌曰:‘ 瘋僧 瘋婆,吃酒蹉跎,太守仁風,阇黎神訣。’原來 紹熙 四年, 臺州 大旱,黎民百姓,祈禱神祇,不獲感應,反而炎陽更烈。當時太守,將 城隍廟 神像搬出曝曬,責其不能澤而救民。夜夢神言:‘汝知龍屬,職司行雨,若無天命勒令,是不敢自專。城東兜率寺戒師,是文殊菩薩示現(xiàn),乃能致雨,試往求之?!稳仗佚S戒沐浴,率領僚屬,親往寺中求見戒師。其他官吏進去,見戒師醉酒未醒,并吐滿地穢物,出告太守。太守不信:直入師室,戒師清醒如常,且異香滿室。問:‘明府來此何為?’太守說明來意,懇請戒師慈悲致雨,以救民眾。師曰:‘明府不用心憂,當有報命?!刈吆?,戒師取紙墨作書焚之,不久大雨驟至,四境水量充足,秋天播種,竟獲豐收,農民喜而歌曰:‘仲春喜新晴,六月遭酷熱,太守 揚仁風 ,阇黎妙神訣,除熱得清涼,歌聲幾時歇?!?/span> 一日,戒師大顯神通,放大光明,眾人皆見戒師頂上毫光萬丈,光中現(xiàn)出 七佛 ,然后對眾言:‘老僧世緣已畢,今與汝等作別。’師示滅后,屹然不動,顏貌如生,荼毗之日,抬之不起。其弟子道稠告眾曰:‘吾師為七佛之師,方便示現(xiàn),凡火不化?!鞛閹熼_襟以待,忽然胸中出三昧火自焚,五色祥云繚繞不散,舍利如雨下,造塔于寺,永鎮(zhèn)山門。
感應 五臺山位于山西忻州市五臺縣東北,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組成,其中五座環(huán)抱高峰,峰頂平坦寬闊,有如壘土之臺,故名。
佛祖釋迦牟尼住世時足跡并未到過中國,但五臺山卻是在佛經中有明確記載的,由佛祖親口說出是文殊菩薩的說法道場。
《 大方廣佛華嚴經 》中的《諸菩薩住處品》載:“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于中止住?,F(xiàn)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中國古稱震那(China)國,五臺山亦在印度的東北方,上述二經提到的“清涼山”、“五頂”山,恰好符合五臺山五巒巍然、氣候清涼的特征。
唐時法藏著《華嚴經探玄記》卷15說:“清涼山則是代州五臺山也。于中現(xiàn)有古 清涼寺 ,以冬夏積雪,故以為名。此山及文殊靈應等,有傳記三卷?!?/span> 唐華嚴宗四祖澄觀在所撰《華嚴經疏》中亦說:“清涼山,即代州雁門郡五臺山也,于中現(xiàn)有清涼寺,以歲積堅冰,夏仍飛雪,曾無炎暑,故曰清涼。五峰聳出,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表我 大圣 五智 已圓,五眼已凈,總五部之真秘,洞五陰之真源,故首戴五佛之冠,頂分五方之髻,運五乘之要,清 五濁 之災矣?!?/span> 歷代以來,有關文殊菩薩在五臺山顯靈應跡的傳說及其它神異事件極多。
《感應錄》中有一則貧女故事,說五臺有靈鷲山,山下建靈鷲寺,每年春天,必設 無遮大會 (頌經懺拜法會)。凡參加者須隨喜功德,令來者所求滿愿。 北魏 時,法會日來了一貧女,攜兒背子又牽了一條狗,剪一束頭發(fā)交給主事者說:“我貧苦,無物可施,僅頭發(fā)而已?!眻?zhí)事無奈收之。又說:“我時間緊迫,等不及開飯,先吃好嗎?”執(zhí)事給三份,貧女言不夠,狗也得吃。再送一份,拿了四份,貧女說還少一份,執(zhí)事覺得奇怪,連狗都有了,為何還欠一份?貧女指著肚子說:“還有一個,尚未出生!”執(zhí)事起了 嗔心 ,斥其貪得無厭。 瞬間,貧女涌現(xiàn)虛空,說偈云:“ 苦瓠 連根苦, 甜瓜 徹蒂甜;三界無著處,致使阿師嫌!”貧女變文殊,狗成金毛獅,二子為童男,侍立左右,又云:“眾生學平等,心隨萬境波;百骸俱舍棄,其如憎愛何?”法會大眾,慚愧有眼不識菩薩,頂禮懺悔,再求開示,又出偈曰:“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風;無二無分別,究竟如虛空?!闭f畢隱而不現(xiàn)。 眾將所施秀發(fā)建塔供養(yǎng)。明萬歷年初,塔頹,圓廣法師發(fā)心重建,掘得大士圣發(fā)數根,呈金黃色,但如 舍利子 ,隨各人業(yè)障,所見不同。聞塔尚存,在大塔院側。 楞嚴經 云:菩薩示現(xiàn),不欲人知,若泄露,則不知所終。文殊菩薩道場雖在五臺,但無處不現(xiàn),應化事跡不少。 華嚴宗初祖杜順和尚,又名法順,俗姓杜,人稱 杜順 。德重當時。其有弟子智沖,執(zhí)意朝禮五臺,屢勸不聽,乃付一密函并云:“到五臺,不見文殊再拆閱?!敝菦_尋遍五臺,渺無文殊蹤跡,詢問一老翁,答:“大士下山弘化,杜順和尚是也!”轉身之際老翁已不見,急拆函,上有一有偈云:“游子漫波波,臺山禮土坡;文殊只這是,何更問彌陀!”文殊菩薩近在眼前,朝夕相處,竟整天妄想,奔波五臺,禮拜山坡而已!急忙趕回 長安城 ,杜順和尚已圓寂了。正所謂有眼不識泰山! 五臺山因了文殊道場的緣由,受到了僧俗信眾的信仰、歷代帝王的崇建以及王公武將文臣的護持,成為漢、藏、滿、蒙各民族尊奉、海內外知名的佛教圣地。中國佛教各大宗派俱曾至此弘法布道,開創(chuàng)本宗基地,使五臺山形成漢藏佛教兩大體系匯合、各派寺院并存、顯教密教競傳的獨特格局。五臺山佛山圣水也孕育了一代代名僧大德。
五臺山佛教 的興起和佛寺的興建始于北魏孝文帝時期。 孝文帝 以后,諸帝也都崇佛。 高齊 時中相劉謙之,是一名太監(jiān),他篤信佛法,厭倦世俗,不喜塵勞,雖然身在朝廷宮闈,卻經常持誦文殊菩薩圣號,每天念誦達七萬遍之多,并以此為定課,不論事務多繁忙,他持誦菩薩名號從沒有間斷過。天寶年間,劉謙之隨侍高齊三王子入五臺山參訪圣跡,見到誠篤堅志的王子為了供養(yǎng)大圣文殊菩薩,引火自焚其身,而使他深受感動,內心自念:“王子能為法舍身,我又何嘗不能?”于是更生起了大悲心,自嘆身遭 宮刑 ,非佛法器(佛經中記載,以男根不具,列為“非器”,不得出家),不如前往清涼山(五臺山),專志修行。于是奏請當朝皇上準允在清涼山上專心修行,以期日后能有所成。皇上許之。劉謙之遂不再返朝,在五臺山上住了下來,整日里持名閱經。后竟長出胡須,復得大丈夫相, 讓皇帝 大為震驚。有一天,劉謙之忽然心眼開通,領悟法要,竟然造出了《華嚴論六十卷》留傳后世(見《 大唐內典錄 》)?;实壑胤穑帮L從,一時皇親國戚、王公貴族等,紛紛施財信佛,立寺建塔,至山瞻禮靈跡。 長安 二年(702), 武則天 自稱“神游五頂”,敕命重建 五臺山清涼寺 ,竣工后,命名僧感法師為寺住持,并封感法師為“昌平縣開國公,食邑一千戶,主掌京國僧尼事”。清涼山住持感法師成為掌管全國佛教事務的最高僧官,這是五臺山在全國佛教界取得舉足輕重地位的發(fā)端。 由于有關文殊菩薩在五臺山顯靈應跡的事跡傳說很多,五臺山的名氣也越來越大,文殊經上說:“若人聞此五臺山名,入五臺山,取五臺山石,踏五臺山地,此人便有福報,積累功德,超四果圣人。”在大顯通寺的一座用 金箔 包裹的 銅殿 里供奉著一張文殊菩薩顯靈的照片,非常的清晰,這是當年林彪為了在五臺山建造私人宅邸,用炮炸掉了三座寺廟,一位記者想要拍下轟炸過程,結果照片洗出來后竟有張菩薩顯靈的照片。據說文殊菩薩在五臺山最近的一次顯靈是在04年 塔院寺 方丈圓寂后不久。
度化
記載 諸佛菩薩,凡果后施化,無不具足無上智慧,特別是文殊師利菩薩,更是無上智慧的代表。在《 寶積經 》中說:文殊菩薩當來成佛,名普見如來。在《 華嚴經 》則說,文殊菩薩,是十方諸菩薩師。今為輔助釋尊教化眾生,于公元前六世紀,示現(xiàn)出生于印度舍衛(wèi)國,多羅聚落婆羅門家,父名梵德,從母右肋生,身紫金色,出生即能言,具 三十二相 , 八十種好 ,與佛同等。因其出生時,家族中出現(xiàn)十種瑞相,因名妙吉祥。又文殊菩薩,古佛再來,了了見佛性,因名妙德?!妒o動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羅尼經》言:‘妙吉祥菩薩,是三世覺母,故名文殊師利?!?/span> 文殊菩薩,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頂,左手持青蓮華,右手執(zhí)寶劍,常騎獅子出入,既年青又威猛,卻是過去現(xiàn)在未來無量菩薩的老師。《大乘心地觀經》言:‘文殊師利大圣尊, 十方諸佛 以為母;一切如來初發(fā)心,皆因文殊教化力?!凇斗爬徑洝分嗅屪鹪裕骸医竦梅?,是文殊師利之恩也。過去無央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镀兴_處胎經·文殊身變化品》云:‘本為能仁師,今乃為弟子,佛道極廣大,清凈無增減,我欲現(xiàn)佛身,二尊不并立……’ 文殊菩薩本居 佛位 ,何止是釋尊之師,亦釋尊的師祖。在《法華經·序品》中說: 無量劫 前,有二萬 日月燈明佛 出現(xiàn)于世:其中最后一位日月燈明佛,未出家時,有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領 四天下 ,后聞父王出家已成佛道,皆舍王位,出家修行,發(fā)大乘意,皆為法師。時日月燈明佛座下有妙光菩薩,曾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常為人演說。日月燈明佛,為彼說《 法華經 》,佛入滅后,佛的八王子,皆以妙光菩薩為師。妙光菩薩教化八王子,令其堅固菩提心,終于次第成佛,其最后佛名 燃燈佛 。而燃燈佛正是釋迦如來的本師。時妙光菩薩,即今文殊師利菩薩。是以文殊菩薩,不僅是釋尊本師,亦是釋尊的祖師,今以祖師身份,示現(xiàn)為弟子,可見佛法平等,不生執(zhí)著,但為利生,不拘世俗知見。而文殊歷史的悠久,智慧的超越,亦由是可知。何止是佛教中智慧的代表,簡直是無上智慧的化身。
助佛弘教 文殊菩薩,帶果行因,本其無上智慧,廣作無邊佛事,于 十方佛 土中,現(xiàn)種種身,說種種法,度種種眾生。豈獨在娑婆世界助佛宣揚?不過, 婆娑世界 的眾生,因釋迦佛的介紹,始知文殊菩薩的偉大圣跡,及其功德的不可思議。 文殊菩薩,既然是三世果位如來,其智慧特殊可知。因此,在釋尊一代時教中,凡大乘法會,無不參與,而且擔當重任。
在《華嚴經》中,文殊菩薩,以其甚深無上的智慧,宣說諸佛無盡功德,特別是在福城中說法,廣宣諸佛種種行門,種種功德,鼓勵大眾發(fā)菩提心,勤求佛道,并勸勉大眾,親近善知識,修學普賢殊勝行。先令六千比丘,發(fā)無上意,復令無量眾生,共發(fā)菩提心。
善財以 十信 后心,受文殊教,遍參知識,隨聞隨證。末后至普賢菩薩所,蒙其加被開示,所證與普賢等,與諸佛等。普賢為其稱贊如來勝妙功德,令其發(fā)十大愿王,以此功德,回向往生 西方極樂世界 ,以期圓滿佛果。并勸盡 華藏世界 海諸菩薩,一致進行,求生西方。( 印光大師 《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指歸凈土)而為華嚴一經歸宗結頂之法(印光大師 凈土五經 重刊序)。 十信后心:十信位的最后階段,如果再進一步破一分無明,即入圓教初住菩薩位而證法身,從此成為法身大士。
在《法華經》:佛將 開權顯實 ,‘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之時,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入無量義處三昧,放光現(xiàn)瑞,照徹東方萬八千世界,令法會大眾,盡見彼土大道心眾生,及諸佛說法,四眾修行,成就道法,及諸佛涅盤,舍利起塔種種佛事。 時彌勒菩薩,及在會大眾,皆不知所以然,更不知‘當以問誰,誰能答者?’幸而彌勒菩薩,念及文殊菩薩,曾親近供養(yǎng)過去無量諸佛,應曾見此稀有之相。因而請問文殊菩薩:‘以何因緣,而有此瑞?’文殊菩薩言:‘如我惟 忖 ,今佛世尊,欲說大法……?!⑹鐾粲谶^去諸佛處,曾見此瑞,顯其本門深遠,曾為燃燈佛師:曾受持《法華經》滿八十小劫,故如今釋迦如來,放光現(xiàn)瑞,該是將說《法華經》。
在《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當 多寶佛 與 智積菩薩 欲還本土時,文殊菩薩,坐 千葉寶蓮 ,大如車輪,俱來菩薩亦坐蓮花,從大海娑竭龍宮自然涌出,住虛空中,詣靈鷲山,從蓮華下,至于佛所,頭面頂禮,二世尊足,修敬已畢,往智積所,共相慰問,卻坐一面。時智積菩薩問文殊,在龍宮教化幾何?文殊答:‘其數無量,非口所宣,非心所測。’同時,令其所教化無量菩薩,皆坐蓮華,從海涌出,詣靈鷲山,作為見證。并告智積:‘在海龍宮中,唯常宣說《法華經》,故令無數眾生,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欠e因問:‘此經甚深微妙,諸經中寶,世所稀有,頗有眾生,勤加精進,修行此經,速得成佛?’文殊菩薩說:有娑竭羅龍王女,年始八歲,智慧利根,辯才無礙,能持諸佛甚深秘密,于剎那間發(fā)菩提心,得不退轉,即可作佛。 智積菩薩,不信龍女于須臾頃,便成正覺。豈料言論末畢,龍女已現(xiàn)面前,頭面頂禮世尊,卻住一面,以偈贊佛。時 舍利弗 對龍女說:‘汝謂不久得無上道,是事難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穢,非是法器,云何能得無上菩提?佛道懸曠,經無量劫,勤苦積行,具修諸度,然后乃成。又女人身,獨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王,二者帝釋,三者魔王,四者 轉輪王 ,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當時龍女,即以隨身所帶寶珠,奉獻釋尊,佛即納之。龍女對智積菩薩及舍利弗言:我獻寶珠,世尊納受,是事疾否?答:‘甚疾’女言:‘汝以神力,觀我成佛,復速于此?!磿r會眾,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 菩薩行 ,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妙法。’時娑婆世界菩薩聲聞, 天龍八部 ,人非人等,既見龍女成佛,復聞龍女說法,無量眾生,聞法悟解;三千眾生,住不退地;三千眾生,發(fā)菩提心而得授記。 至此, 寶積菩薩 、舍利弗,以及一切不信龍女能立即成佛者,皆默然信受此一事實。同時由事實證明,文殊菩薩常說《法華經》,恒令眾生發(fā)菩提心,修菩薩行,速得成佛。還有,證明女身有五障,不能成佛,僅眾生知見,妄想分別執(zhí)著而已。若能止妄歸真,即女子身,立地成佛,如龍女然。 在《楞嚴經》中: 阿難尊者 ,示墮淫室,為 摩登伽女 ,淫躬撫摩,將毀 戒體 之際,佛教文殊菩薩,持佛頂神咒,前往救護;并提獎阿難,及摩登伽女,歸來見佛,遂啟發(fā)楞嚴大教。在楞嚴會上,佛為阿難大眾,征心辨見,破妄顯真。明 五陰 、 六入 、十二處, 十八界 ,皆 如來藏性 ,欲證此性,當修 奢摩他 、三摩、禪那,持戒修定,自可反妄歸真,六根互用。后因阿難請問圓通本根,佛即敕令二十五圣各說圓通,之后再敕文殊菩薩,為大眾選擇圓通本根。結果,文殊菩薩選出:‘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示耳根聞性圓、通、常三真實功德。并說:‘我亦從中證,非惟觀世音。’(不過凈宗十祖行策大師認為是明選觀音暗選 勢至 ,其在《楞嚴經勢至圓通章解》中云:“但于觀音則明選。于勢至則暗選耳。良以圓根別入故明選。諸相總攝故暗選。此方教體故明選。此土有緣故暗選。通益當機時會現(xiàn)未眾生故明選。別益惡世法末時不見佛眾生故暗選?;窀唢@處人所共知。朱衣暗點時人所不覺。”又云:“但曰因果今殊感云何獲圓通。意謂彼雖 都攝六根 凈念相繼。而此相繼之念。既屬行蘊遷流。亦生滅法。以此為因。欲往生見佛。誰曰不可。今欲現(xiàn)證不生滅圓通。則因果不符。何能克獲。此揀現(xiàn)獲圓通為難。非揀往生后益也。”) 在《 維摩經 》,維摩居士示疾,佛遣派各大弟子,前往問疾。 十大弟子 皆言:曾被維摩詰訶斥,不敢前往。佛再派彌勒菩薩等前往,諸大菩薩,亦各說曾被 維摩詰 訶責因緣,不敢前往。最后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謂維摩詰問疾?!氖鈳熇追鹧裕骸雷穑松先苏撸y為酬對,深達實相,善說法要,辯才無滯,智慧無礙,一切菩薩,法式悉知,諸佛秘藏,無不得入,降伏眾魔,游戲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雖然,當承佛圣旨,詣彼問疾?!?/span> 于是,文殊菩薩率領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入毗耶離城,到維摩詰室,兩位古佛見面,旗鼓相當,遂展開一番妙論,令隨文殊菩薩前往大眾中,八千天子,發(fā)阿 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至于共演諸佛不二法門時,令隨往大眾中五千菩薩,皆入不二法門,得無生法忍。
不但以上諸經,釋尊委以重任,在大藏經中,因文殊菩薩而發(fā)起的大乘經典,或以文殊圣號標立經題的經典甚多,特別是在般若會上,文殊菩薩處處現(xiàn)身說法,分擔釋尊的辛勞,誠為釋尊的權威法將、得力助手、主要功臣。
法門
吉祥境界 文殊法門殊勝,一行三昧,令大眾開大智慧,勤修禪定,入三昧力而早成佛智。在《華嚴經凈行品》中,文殊菩薩無盡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為眾生開示凈行法門,進入妙吉祥境界。同時,也必須作利益眾生之事,來圓滿法門。
我們要孝敬奉事父母,同時也要教導眾生,善于弘揚佛法,愛護和供養(yǎng)一切貧窮弱勢的人。親力親為幫助他人的同時,也要教導眾生,得福的時候也會施舍幫助別人,無有貪心。我們學佛得到利益,要教導眾生,把佛法傳給他人,發(fā)心行菩薩道,證無上 佛智 。在妙法門的指引下得到福報的同時,教導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以清凈心教導眾生,心要樸實純潔,行善聚德,修福修慧,才能統(tǒng)理大眾,為大家說一切法而沒有障礙。當我們有平等心慈愛大眾的同時,也要教導眾生,心要正直,不能害人。
時常出資修建橋道,要有廣寬胸懷,好象橋梁一樣廣大。見到表面衣著非常莊嚴的人,也要教導眾生修學內在的心,要性情柔和,學習容忍、忍讓、寬宏大量的心,利益眾生的心,才能得到如來三十二相,以為嚴好。(摘自 方海權 法語)
文獻記載 據傳記載:唐朝 大歷年間 ,曾有無著禪師,及法照禪師二人,曾在五臺山親見文殊菩薩,親睹道場勝境。 無著禪師,是 永嘉 人,在唐 大歷 二年,入五臺山,在 華嚴寺 掛單。一日,游般若經樓,忽見一吉祥鳥,由其頭頂經過,飛向東北。次日,又有白光兩道,自東北來。同房僧眾皆見而異之。無著心動,希見文殊菩薩,因往金剛窟,禮拜后,便于石上靜坐參禪。正閉目斂神之際,忽聽有人叱牛飲水之聲,開目視之,見一老翁,身穿短褐麻鞋,頭上裹巾,正牽牛飲水,無著急迎上禮問老者何來?答:‘山外求糧,用在臺山?!枱o著:‘仁者何來,到此何事?’無著答:‘聞有金剛窟,來禮拜圣跡。’老人邀無著到其精舍參觀,乃牽牛前行,無著隨之,到寺前,老人喊均提三聲,有童子應聲開門,從老人手中接過牛繩,牽牛入寺。 寺中琉璃為地,屋瓦金光耀目,華麗莊嚴,非人間所有。老者坐白牙床,指一錦墩命無著坐,童子獻茶,又上 酥酪 ,吃之,頓感身心舒暢無比。無著問老人:‘此間佛法,如何住持?’答:‘龍蛇混雜,凡圣同居?!謫栕”姸嗌?,老者言:‘前三三,后三三?!险邌枱o著:‘初出家時,所求者何?’無著答:‘求大乘菩提心?!謫枺骸?/span>齒臘 幾何?’無著答:‘三十。’老者言:‘你很純淑,到三十八歲時就好?!S即命無著下山,并贈偈曰:‘一念凈心即菩提,勝造恒沙七寶塔,寶塔畢竟碎為塵,一念凈心成正覺?!⒚崴蜔o著下山,童子送無著走出金剛窟,無著問:‘此地 伽藍 何名?’童子笑問剛從何來?無著答:‘金剛窟?!釉唬航饎傊潞巫??答:‘般若?!釉唬骸畡偛刨に{,即是 般若寺 ?!療o著至此,悟知老人即文殊菩薩化身,因稽首童子,乞賜一言。童子穩(wěn)身而歌曰:‘面上 無嗔 真供養(yǎng),口里無嗔吐妙香,心里無嗔有珍寶,無染無垢是真常。’頃刻間童子與寺皆失其所在。唯見山林土石,無著凄然下山,隱居五臺山而終。 法照禪師,亦于唐大歷二年,在 衡州 (即今 衡陽 )云峰寺掛單。一日在齋堂食粥,缽中忽現(xiàn)彩色祥云,云中有魏峨山寺,寺東北有山,山下有澗,澗北有石門,從石門進去又有寺。寺額題有金色大字,名‘大圣竹林寺?!?/span>法照 驚訝,何以缽中有此景象?兩天后,食粥時,缽中又現(xiàn)五臺山寺景。亭臺樓閣,巍峨莊嚴,金沙布地,宛非人間。大智文殊菩薩與圣眾萬余人在其中,直到吃粥完畢,才隱沒不見。法照心疑,詢問諸僧,時有嘉延、曇暉二師,曾到過五臺山,謂其所見,正是五臺山圣境。法照遂興起朝禮五臺山之念。 大歷四年,衡州湖東寺,啟建九旬 五會念佛 道場。六月二日下午,照師于寺內高樓,遙見祥云,云中出現(xiàn)樓閣,閣中梵僧執(zhí)錫行道,身高丈余。 阿彌陀佛 ,與文殊、普賢二大菩薩,高座于中,直至 酉時 始漸隱去。當晚照師在道場外,見一老人,對他說:‘你早發(fā)心要往金色世界,求見大圣,為何不去?’照答:‘路遙難達?!先搜裕骸珱Q定去,便無困難?!源耍諑熓谋厍巴迮_山。同年八月十三日,照師從 南岳 結伴同行,于次年四月五日始到五臺山。同行者皆見 佛光寺 有數道白光,及六日,到佛光寺,所見一如缽中所現(xiàn)景象。當晚,有一道毫光,自 北山 飛下,射法照禪師身。詢問寺僧,謂是︰‘大圣不思議光,常照有緣人?!諑熞老葋矸矫?,向東北行五十余里,果有一山,山下有澗,澗北有石門。石門前有兩個八九歲青衣小童站立,一稱善財,一稱難陀。見照師來,即歡喜問詢引入寺內,向北走數里,到一寺前,額題大金字:‘大圣竹林寺?!聫V約二十里,有一百二十進院。院內皆有寶塔,殿閣莊嚴,黃金為地,流渠華樹,充滿其中。照師進入講堂,見文殊在西,普賢在東。各據獅子高座,宣妙法音,左右圍繞聞法菩薩圣眾約萬余。法照頂禮二大士,請問:‘末代凡夫,去圣遙遠,未悉該修何法門?’文殊菩薩答:‘諸修行門中,無過念佛,供養(yǎng)三寶,?;垭p修,最為徑要。憶我過去劫中,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yǎng)佛故,今得 一切種智 。是故一切諸法般若門,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為諸法之王,汝當念諸法之王,無令間斷?!ㄕ沼謫枺骸斎绾文睿俊氖獯穑骸耸澜缍?,有佛名阿彌陀, 彼佛愿力,不可思議,后世眾生,有稱其名號者,命終之后,決定往生彼 佛國土 ,速證菩提,永不退轉?!淮笫?,各舒金手,為法照摸頂授記。文殊菩薩又言:‘汝可到別院去巡禮?!ㄕ盏狡邔毠麍@,見園中果子方熟,其大如碗,摘而食之,身心泰然。最后仍由二青衣童子送出門外,瞬間即失其所在。悲感不已,因立石為記,據說至今,此石仍在。 同年十二月,法照在華嚴院念佛道場,絕食期生凈土。到第七日初夜時分,見一梵僧對他說:‘汝見臺山境界,為何不說?’言 訖 不見。第二天晚上,正念佛時,又見梵僧來說:‘你所見五臺山圣境,為何不向人宣說?普令大眾發(fā)菩提心?’照師說:‘我實無心,說出恐生疑謗,不獲利益及遭罪業(yè)?!笊溃骸笫ノ氖猬F(xiàn)此山,尚招人謗,況你所見?不過要使眾生見聞此者,發(fā)菩提心,去惡興善,離苦得樂耳?!諑熞驊浨八?,錄之于冊,傳示他人。
《文殊菩薩像》,日本建武元年(1334),奈良國立博物館藏
衍生形象 年份
影視作品
飾演者
1986
1998
陳中堅
2010
西游記
古曉
2011
西游記
圖像發(fā)布 2021年2月24日,圓明園管理處首次發(fā)布正覺寺文殊亭內文殊菩薩全身照片,這張拍攝于1920年代的照片彌補了學術的空白,對研究、復原正覺寺文殊亭有至關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