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整理: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學名洪骍,字希疆,筆名胡適,字適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北京大學校長,中國禪宗中心的開發(fā)者,現(xiàn)代中國文化的開拓者、新文化運動的領(lǐng)袖之一,五四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中國現(xiàn)代史重要事件的見證者之一。
胡適是提倡“大膽的假設(shè) 、小心的求證”、“言必有證”的考據(jù)主義大師。他的一生,見證了整個20世紀中國社會政治文化的變遷。
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嘗試集》、《胡適文存》(四集)、《胡適自傳》、《戴東贏的哲學》、《白話文學史》、《胡適論說文》、《四十自述》、《自由主義》、《胡適日記》、《齊白石年譜》(編)等,較有影響的還有《新青年》“胡適之壽酒”、《這一周》等。
胡適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學名洪骍,字希疆、適之,筆名胡適,是著名的 思想家 、 文學家 、 哲學家 。出生于江蘇省松江府川沙縣(今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祖籍為安徽省徽州府績溪縣上莊鎮(zhèn)(今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上莊鎮(zhèn))。 曾任國立 北京大學 校長、“中央研究院 ”院長、中國駐美大使、 南開大學 校董會董事等職。他以倡導“ 白話文 ”、領(lǐng)導 新文化運動 聞名于世, 是新文化運動的奠基人與領(lǐng)袖之一。
基本信息
代表作品
《胡適論學近著》 《中國哲學史大綱》《嘗試集》《白話文學史》《說儒》
胡適早年在家鄉(xiāng)的私塾讀書,19歲赴美留學,師從哲學家 約翰·杜威 。 回國一年后,胡適加入《 新青年 》編輯部,他發(fā)表的白話詩成為了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批新詩,在白話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起了帶頭作用。 1919年2月,他出版《 中國哲學史大綱 》(上)。 “五四”運動后的次年,他創(chuàng)作了《 嘗試集 》,開創(chuàng)了白話詩的“新形式”。 1928年開始,胡適的《 白話文學史 》(上)和《 胡適文存四集 》相繼問世。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胡適受命出任駐美大使,爭取為中國的抗戰(zhàn)勝利贏得更多國家的支持。 胡適晚年定居臺灣,擔任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 1962年2月24日,他因突發(fā)心臟病在臺北去世,享年71歲。 胡適在現(xiàn)代中國學術(shù)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涉及文學、哲學、史學、考據(jù)學、教育學、紅學等多個領(lǐng)域。 在學位上,胡適擁有36個博士學位(包括名譽博士)。
人物關(guān)系 父親: 胡傳 ,字鐵花,號鈍夫, 清朝 貢生,曾任淞滬(今上海)厘卡總巡、臺東直隸州(今臺灣省臺東縣卑南鄉(xiāng))知州,后因 乙未戰(zhàn)爭 離開臺灣,著有《 臺灣紀事兩種 》,1895年8月22日病歿于廈門。 母親: 馮順弟 ,安徽省績溪縣人。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胡適出生時19歲。23歲喪偶,守寡23年。 妻子: 江冬秀 (1890年12月19日—1975年),安徽省旌德縣人,由其母親一手包辦,1917年與胡適成婚。 長子: 胡祖望 (1919年—2005年),1919年3月16日出生。先后就讀于 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 、美國康奈爾大學。后擔任中國航空公司的工程師、中國臺灣駐美國機構(gòu)“經(jīng)濟參事”等。 女兒: 胡素斐 (1920年8月16日—1925年5月),早逝。 次子: 胡思杜 (1921年—1957年),1949年留在中國大陸,1954年被迫與胡適斷絕父子關(guān)系,但仍被斗爭,后于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自殺身亡,遺體未保存下來。 胡適墓 旁有其衣冠冢。 孫子: 胡復 ,是胡祖望與 曾淑昭 之子,1955年出生,名字為胡適所取,意為恢復和振興中國,1978年,畢業(yè)于美國康奈爾大學。后任美國勞工部爭議司司長。他目前是獨身主義者,沒有結(jié)婚。
人物生平
少年時期 胡適的父親認為胡適從小天資聰穎,胡適年僅三歲就被送入學堂,其父親離世前,留給妻子的遺囑中就要求一定要讓兒子讀書上進。 胡適不滿八歲,就能自己念書,讀習并記誦了《 孝經(jīng) 》《 四書 》和《 五經(jīng) 》中的四經(jīng),讀遍了本村鄰村的白話文小說 。在接觸《 資治通鑒 》時,他擺脫了因果絕對論,十一歲便成為了一位無神論者。 清光緒三十 年(1904年),13歲的胡適在家庭的安排下與江冬秀訂婚。后來,胡適跟隨他的三哥來到上海,進入 梅溪書院 學習。 當時由于他不懂上海話,剛來時被分到成績最差的班級。在后來課堂上的一次對話表現(xiàn),老師對胡適的文學能力感到非常驚訝,第二天就把他提升到了 優(yōu)等班。 此后胡適轉(zhuǎn)到 澄衷學堂 繼續(xù)學習。在他上海學習期間,開始逐漸接觸到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并受到 梁啟超 和 嚴復 的思想影響。 他還在《 競業(yè)旬報 》發(fā)表了自己的小說《 真如島 》。 1910年,他留學于美國,進入 康奈爾大學 學習農(nóng)科。1915年,他又進入 哥倫比亞大學 哲學系學習,師從約翰·杜威。
新文化運動時期 1917年胡適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參與編輯《新青年》雜志。 同年,他通過哲學博士學位的最后考試,但并未取得博士學位,回國后被尊稱為“博士” (十年后才正式取得學位)。他以《新青年》為輿論陣地,以《 文學改良芻議 》為信號,以北京大學為思想場域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學革命。 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明確提出了提倡白話文和打倒文言文的主張。 從《文學改良芻議》到《 白話文學史 》,在這十年之間,他為中國的白話文學做了一番探源的工作;把白話文學的發(fā)展上溯到了 漢朝 ,使二十世紀初年的白話文學運動有了一個歷史的聯(lián)系。 白話文運動 受到了諸多質(zhì)疑和反對,例如他在北大的同事 黃侃 (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弟子)、時任 北洋政府 教育總長兼司法總長的 章士釗 ,但胡適始終堅持他的主張。 他主張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書寫,白話文運動是中國文學歷史上的一個分水嶺。 在7月份胡適發(fā)表的《 多研究問題,少談些主義 》一文,引起思想界有關(guān)“問題與主義”的爭論。此后提出“大膽的假設(shè),小心的求證”的治學方法也在學術(shù)界產(chǎn)生較大影響。 1918年,胡適等人另創(chuàng)《 每周評論 》,抨擊黑暗,鼓吹新思潮。次年,“五四”學生愛國運動爆發(fā),胡適作為最重要的倡導者之一,始終以較為溫和的態(tài)度堅持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
中年時期 1922年,胡適擔任國立北京大學教務(wù)長兼文理學院代理院長,并創(chuàng)辦《 努力周報 》。 在任職期間,胡適和他的導師 郭秉文 在美國成立了華美社會促進會。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fā),中國急待國際社會的理解和援助。 蔣介石 任命胡適為 中華民國 駐美大使,游說于英美等國,以尋求支持。 成為駐美大使后,胡適在美進行了400多場演講,演講題目大致有《中國能戰(zhàn)嗎》《中國能贏嗎》《中國處在目前危機中對美國的期望》《遠東沖突后面的問題》等,他在美國各界大聲呼吁,南京如果失守,中國將繼續(xù)抗戰(zhàn),胡適的中國持久抗戰(zhàn)論,在美國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加上日本的侵略對美國的利益也是有損害的,故當時價值大概五千萬 美金 的“桐油借款”得以順利通過。 1946年,胡適回國。 在國民大會上,胡適作為大會主席團主席,接受了《中華民國憲法草案》。 國民大會因此在三讀中正式通過了憲法草案,會議也于同日閉幕。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委員會在1947年南京成立時,胡適當選了執(zhí)行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胡適遠赴美國,從事《 水經(jīng)注 》的考證工作。1952年,胡適回臺灣講學,行程結(jié)束后再度赴美。 1954年,中國大陸以批判 俞平伯 的《 紅樓夢研究 》為導火索,在中國文壇掀起了一場批判胡適的運動。 1956年是蔣介石70壽辰,而胡適在《 自由中國 》期刊上發(fā)表了祝壽文章,委婉批評了蔣介石大權(quán)獨攬,明確反對蔣介石連任第三屆“總統(tǒng)”等觸及 國民黨 底線的言論,對此,蔣介石十分惱火, 但礙于形象,蔣介石不便公開發(fā)作,于是在內(nèi)部下發(fā)了《 向毒素思想總攻擊 》的小冊子,點名批判胡適,于是造成了臺灣著名的圍剿《自由中國》事件。 而由于當時胡適在島內(nèi)外有廣泛影響,且對國民黨還有利用價值,因此蔣介石對胡適的圍剿只限于國民黨內(nèi)部,還留有余地,1957年9月26日,胡適以“中華民國”代表團成員身份前往美國,并在 聯(lián)合國大會 上發(fā)表演說, 同年11月,蔣介石任命他為“中央研究院”院長。
晚年飄零 1958年,胡適回到臺灣,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后,便立刻提出了爭取學術(shù)獨立的主張,以充實大學的研究所,挽救人才危機。胡適為了奠定科學的基礎(chǔ),改善教授、科學家的生活待遇,又擬定《 國家長期發(fā)展科學計劃綱領(lǐng) 》,向臺灣當局申請撥款。 此時中國大陸正進行著大規(guī)模清算胡適思想的運動,胡適也因此發(fā)表了申明。 1959年,金門建工單位在老金城東部意外發(fā)現(xiàn)魯王墓“皇明監(jiān)國魯王壙志”八字及全文石碑后,胡適全身心投入其研究。
1960年,《自由中國》雜志負責人雷震與臺灣和香港的無黨派人士聯(lián)合簽名,反對蔣介石違反《 中華民國憲法 》,第三次擔任總統(tǒng),而胡適就是簽名者之一。9月,雷震因“共產(chǎn)黨間諜案”被捕,胡適通過報紙公開聲援雷震,參與了營救雷震的工作,但沒有成功。胡適也因此留下了3000多字的日記來解釋事件始末。 雷震被捕入獄,新黨建立無望,加之胡適的經(jīng)濟狀況不佳,這一系列事件讓胡適難以接受,但他只能談“容忍比自由重要”。1961年,胡適心臟病發(fā)作,出院過后,胡適因發(fā)表演講歌頌西方,貶低中國古老文明,再次受到“圍剿”,胡適因此心臟病復發(fā),再次住院。養(yǎng)病中的胡適十分憤懣與煩憂,卻無可奈何,只能任由事態(tài)發(fā)展。 1962年2月24日,胡適在臺北市參與“中央研究院”第五屆院士歡迎酒會時,在會議中突發(fā)心臟病去世,享年71歲。
人物成就
學術(shù)成就 整理國故
胡適提出“整理國故”,對中國文學傳統(tǒng)進行重估,吸收精華,棄其糟粕。對中國文學傳統(tǒng)重估時,胡適借鑒西方學術(shù)文化思想在文學的歷史觀念方面獲得的科學的自覺性,為新文學運動提供了理論的支持。 新文化運動整理國故以科學精神破除經(jīng)學傳統(tǒng)(注疏形式),即把經(jīng)典的原文作為正文改為以自己的話作為正文。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學術(shù)意義上的傳統(tǒng)文化研究的嶄新局面。
《說儒》
就孔子和儒家的研究而言,胡適在1919年出版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上)中,首次采用 西方現(xiàn)代哲學 的體系和方法來研究中國 先秦哲學 ,將孔子和儒家置于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用“平等的眼光”與諸子進行比較研究,打破了儒家的“排他”地位和神秘色彩,具有開創(chuàng)性影響。 胡適對儒學作出了自己獨到的歷史意義的判斷,首先肯定了儒學中的積極價值。 但是作為一位新文化的思想家,胡適對儒學又作出了近乎否定的價值判斷,發(fā)出了激進的批孔吶喊。 胡適對儒學的批判更多集中 在政統(tǒng)和道統(tǒng)的儒學,而對學統(tǒng)的儒學卻保留了最大的寬容。 所以綜合以上,胡適在周密考證的基礎(chǔ)上,大膽地對孔子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提出新穎的見解。 胡適之所以對儒學采取辯證看法,是因為胡適的思想始終與其早年打下的深厚儒學功底分不開,故無論是在思想根源上,還是在情感上來說,胡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都是始末相連的,這還與他幼年時期受徽州文化以及漢學的影響有 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 。 哲學史
胡適是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研究人員中較早引入西方方法來研究中國學術(shù)的。他首先采用了西方近代哲學的體系和方法研究中國先秦哲學。在胡適本人的哲學體系中,他繼承并且肯定了 杜威 對于歐洲傳統(tǒng)哲學的批判,重點關(guān)注哲學的方法論層面。他以他的博士論文《 先秦名家史 》為基礎(chǔ),編寫了《中國哲學史大綱》(上),論述到先秦時期的哲學思想。 胡適倡導健全個人主義人生觀,竭力主張解放個性。他的文化哲學思想在當時無疑對新文化運動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尤其是胡適的白話文運動更是推動了文化的傳播;與此同時,胡適文化哲學思想還對如何科學地看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使得在困惑中的探尋者們有了更多的思考角度。他哲學思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中國文化哲學研究的理論資源,鞏固了中國近現(xiàn)代哲學思想研究的理論基礎(chǔ),對中國文化現(xiàn)代轉(zhuǎn)型提供了有益思考。
白話文學史和紅樓夢研究
胡適從事“白話文學史”的研究和章回小說的考證,寫有《白話文學史》(上)和關(guān)于《紅樓夢》等小說的考證論著、都是力圖做對傳統(tǒng)文學現(xiàn)代化闡釋的基礎(chǔ)性工作。
胡適開一代學風,在文、史、哲等多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 胡適的古典文學研究范圍相當寬廣,有詩經(jīng)、楚辭、漢樂府、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民間歌謠 、亂彈皮黃等等,但他始終以推崇民間的白話文學為研究主線。 在古典小說《 紅樓夢 》《 水滸傳 》《 西游記 》《 三國演義 》《 海上花 》等十二部小說中的研究卓然有成,寫了60萬字,出版了《 中國章回小說考證 》。 胡適最早研究的小說是《水滸傳》。他用歷史家的眼光、考據(jù)的方法,從過去的文獻中搜羅了比較豐富的材料,描述了《水滸傳》從歷史史實演變?yōu)?a class="dict" href="/azgame/d2751750.html">英雄傳奇 小說的演變軌跡。 胡適對《紅樓夢》的研究是古典文學研究的重點之一,在中國文壇上具有重要地位,因而胡適也被認為是新紅學的創(chuàng)始人。 在各種文學發(fā)展中,胡適認為干預(yù)生活、反映事實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主要體現(xiàn)在民間文學和進步作家的創(chuàng)作之中。胡適認為它的最明顯標志就是揭示“貧富很不平均的社會”,抨擊“很黑暗很腐敗的王朝的政治”。
《水經(jīng)注》的研究
胡適廓清了近二百年的酈學疑惑,整理了當時現(xiàn)存的全部酈學檔案,把酈學推向到了一個新的 階段。他傳播的酈學知識(主要在版本研究上),至今位列在前。胡適研究《水經(jīng)注》的直接切入點是《水經(jīng)注》的研究史,即所謂酈學史上轟動了一百多年的“戴趙《水經(jīng)注》案”和《水經(jīng)注》的版本問題與歷代重要酈學家的成績與貢獻。 胡適視清代考據(jù)學為“中國的文藝復興”,而戴震則是這一“文藝復興”運動的主帥和旗幟,胡適考慮到他半生事業(yè)的評價問題,甚至是中國思想史的方向,運用他一生所提倡的“大膽假設(shè)、小心求證”的科學精神, 用了近20年時間致力于“《水經(jīng)注》案”的研究,成果包括論文、序跋百余篇和函札數(shù)十封,占其身后印行的《 胡適手稿 》60%的篇幅,只為證明 戴震 并未抄襲 趙一清 的《水經(jīng)注》。 禪宗研究
作為“五四”思想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胡適對宗教與中國人的信仰問題進行了研究和思考。
從1925年寫作《從 譯本里研究佛教的禪法 》開始,直到去世前的1961年,胡適對禪宗史研究的關(guān)注幾乎持續(xù)和貫徹了胡適的一生。 胡適以一個歷史學家的嚴謹態(tài)度去考證當時保存的禪宗史史料時,他發(fā)現(xiàn)大部分史料都已經(jīng)過后來禪宗信徒的竄改,根本無法呈現(xiàn)早期禪宗史的真實面貌,這使得他決心發(fā)掘禪宗史的原始史料。 1926年,胡適在倫敦和巴黎看敦煌文獻時發(fā)現(xiàn)了有關(guān)唐代禪僧神會的新資料,這一發(fā)現(xiàn)改寫了整個禪宗史。 胡適提出禪宗的主要經(jīng)典之一《 壇經(jīng) 》是神會所作,將其師父 慧能 排除在外。 并改正指出,神會才是中國禪宗史上最重要的人物。神會的出現(xiàn),是中國佛教史、印度佛教中國化的一個關(guān)鍵。 胡適將禪宗史研究的重點從“西天二十八祖”的傳承問題轉(zhuǎn)移到禪宗革命者本身的問題上,這影響了中國近代著名佛教思想家 印順法師 的《 中國禪宗史 》的編纂。 胡適的禪宗史研究在20世紀學術(shù)界有著重要影響,他對早期禪宗史料的發(fā)現(xiàn)整理,對當代禪史研究的方向有著根本性的影響。 在1974年,日本學者 柳田圣山 收集了胡適的講稿、手稿和信件,并將其編入《 胡適禪學案 》,這一資料在研究禪宗學界具有一定的地位。
文學成就 領(lǐng)導新文化運動
胡適是文學革命的首倡者和中心人物。 胡適的理論建樹最突出,影響最大的是“白話文學”論和“歷史的文學觀念”論。這兩者相輔相成,筑起胡適的文學思想的基本架構(gòu),同時也是文學革命指導思想。胡適堅信文學革命體現(xiàn)了歷史發(fā)展的趨勢,白話文必定取替文言文的地位,并將其理論化,形成可以被接受的概念而加以推廣。
文學革命能夠短時期內(nèi)取得重大突破,原因之一是胡適倡導的白話文運動由文學改革的范圍向整個社會全方位推進。他將白話文運動的提倡視為文學革命最迫切最實際的舉措,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中提出文學改良的關(guān)鍵在于從語言形式即“工具”的角度肯定白話文學。胡適并不限于文學本身的考慮,而是主張造就言文一致的統(tǒng)一的“國語”,取替往昔 言文脫節(jié) 的狀況,以此作為實現(xiàn)思想啟蒙和建立統(tǒng)一的現(xiàn)代民主國家的必要條件。這一主張在當時具有特殊的策略意義,在言文合一的口號下白話被稱作國語,“文學革命與國語統(tǒng)一遂呈雙潮合一之觀”, 從根本上扭轉(zhuǎn)了文言為雅、白話為俗和詩文體尊、小說戲曲體卑的傳統(tǒng)文學觀念。同時,正是這種蛻變與轉(zhuǎn)型,為中國的現(xiàn)代化和中國人的現(xiàn)代化,構(gòu)建了一個與古代和古典不同的民族共同語,以及進入20世紀后的中國人閱讀交流與表達思想情感的新的書面語系統(tǒng)。 在新文學的思想內(nèi)容與方法上,胡適重視宣揚個性主義,主張采用寫實主義。他在《 易卜生主義 》一文中提出,要以西方的“少年血性湯”即充分發(fā)展的個性主義,來挽救落后的中國文學的命運,挽救缺少活力的中國社會;同時,提出要以寫實的方法“實寫今日社會之情狀”。這些主張引發(fā)了“五四”后一、二年間的“問題小說"與“社會問題劇”的創(chuàng)作熱潮。 新詩創(chuàng)作
胡適在《 論新詩 》等著述中提出過“詩體解放”說,認為新詩要擺脫舊詩詞曲的束縛,不但要用白話,還應(yīng)不拘格律,向 自由詩 發(fā)展。他還有意輸入與借鑒西洋詩體,以蛻變出中國特點的新詩體,包括用語體散文來寫的完全“解放”的體式。胡適的“詩體解放”說雖然有忽視詩歌語言藝術(shù)規(guī)律的傾向,但卻鼓勵了新詩人大膽嘗試,在新詩初創(chuàng)期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 這實際上是對發(fā)展得過分成熟、人們業(yè)已習慣、但已脫離了現(xiàn)代中國人的思維、語言的中國傳統(tǒng)詩歌語言與形式的一次有組織的變革,從而為新的詩歌語言與形式的創(chuàng)造開辟道路。這一主張的提出,使得中國詩歌的發(fā)展超出“詩界革命"的極限,促進了現(xiàn)代白話詩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胡適在中國首先創(chuàng)作自由體新詩,其《 嘗試集 》是中國現(xiàn)代新詩的第一部詩集,影響巨大。 《嘗試集》以新的本文結(jié)構(gòu)原則、新的表意方式構(gòu)成了一個新的藝術(shù)傳統(tǒng)。其具備了現(xiàn)代漢語抒情詩本文結(jié)構(gòu)的雛形,是連接新舊兩個藝術(shù)時代的“橋梁”。胡適在其中充分展示自己創(chuàng)造現(xiàn)代白話詩的“嘗試”,展現(xiàn)出漢語抒情詩的本文結(jié)構(gòu)是如何從古典形態(tài)過渡到現(xiàn)代形態(tài)的。
教育成就 胡適曾在高校任教,他的一些著名學生包括 牟宗三 、 羅爾綱 、 顧頡剛 、 俞平伯 、 傅斯年 等。 此外,胡適還幫助同儕,提攜學生。作為近代著名的學者和教育家,他一生著述浩激,所寫的論文、札記和演講涉獵廣泛。而胡適的公民教育思想也為當代公民的思想和行為、為我國公民教育的實施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導向。有利于促進胡適思想體系的構(gòu)建和完善,進一步豐富我國公民教育的理論寶庫。 胡適提升了文學教育在中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地位,準確定位了文學教育的目標,對于文學教育的途徑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人物思想
十六字主張 胡適概括出新文化運動的“ 十六字方針 ”: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這是胡適一生思想和事業(yè)的主題。 胡適認為,研究問題與輸入學理是新思潮的“手段”,主要針對現(xiàn)實人生社會的切要問題,并輸入西洋學理以為研究問題的參考材料;而整理國故是新思潮對于舊文化的“態(tài)度”,再造文明是新思潮的“目的”。 胡適在“五四”時期的文化學術(shù)活動,都是在提倡“整理國故”的口號下進行的。胡適解釋“國故”就是“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是過去時代的人們用文字作成的文化和歷史。即一切古書典籍,皆是國故?!罢韲省本褪怯觅Y產(chǎn)階級實驗主義的觀點、方法來重新評定它們的價值。
懷疑精神 胡適主張懷疑精神,他在“五四”時期倡導的疑古論便是懷疑精神的體現(xiàn)。 他的懷疑思想,來源于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西方實證主義及科學研究態(tài)度,是建立在歷史進化理論基礎(chǔ)上的。
他認為科學的精髓是科學方法,科學方法的精義是:“大膽的假設(shè),小心的求證?!彼劇按竽懠僭O(shè)”的時候,偏重于提倡懷疑精神,認為懷疑精神是科學的精髓。
實驗主義 胡適信奉實驗主義。 他指出,一切學說的具體內(nèi)容都包含了作者本人的背景、時勢乃至個性,因而不能具有永久的、普遍的有效性,只有方法,尤其是經(jīng)過長期應(yīng)用而獲得證驗的科學方法才具有客觀的獨立性。胡適把一切學說都當作“假設(shè)”、“參考印證的材料”和思想的“工具”,旨在希望學者拋棄主義,注意眼前實際問題的解決。
他堅稱這得益于杜威的影響,他從不諱言自己與“實驗主義”的密切關(guān)系,他強調(diào)哲學與邏輯的相互依存也是這方面的一個例證。他治中國思想與中國歷史的各種著作,都是圍繞著這一觀點進行。
自由主義 胡適是一位自由主義者,主張思想自由,言論自由,批評自由,并身體力行。 他在《新青年》發(fā)表《 易卜生主義 》一文中,就曾極力提倡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指出“社會最大的罪惡莫過于摧折個人的個性,不使他自由發(fā)展。”而要發(fā)展個人的天性,“第一須使個人有自由意志;第二,須使個人擔干系,負責任?!眰€性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要解放人,就須爭得社會自由。 他進一步延伸認為,要想救國必先救自己,要想爭國家的自由和權(quán)利,就要先爭個人的自由和權(quán)利。 胡適被譽為20世紀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代表人物。 為了達到學術(shù)獨立以及基于對現(xiàn)實政治語境的考量,胡適等人在主辦《新青年》雜志過程中提出了“二十年不談?wù)巍钡慕浼s。 不過,在新文化運動期間,胡適還是常涉政治,曾多次提出以自由主義思想的核心“個人主義”作為自由主義的代名詞,將其概括為“自由、民主、寬容、和平的 漸進式改革 ”。
批判獨裁 胡適對于專制政治的各種制度極不贊同。提出如果我們要使中國成為一個強有力的近代國家,我們就應(yīng)當重視民主憲政,提倡自由民主。 1932年,胡適在《 獨立評論 》第1期創(chuàng)刊號就刊登了《 憲政問題 》一文,指出“訓政”多延一日只是為當國的政黨多造一日的罪孽。在這場“民主與獨裁”的爭論中,胡適以《獨立評論》和天津的《 大公報 》為主要輿論陣地,以及憑借著在教育界、輿論界的聲望,成為了這場爭論中民主派的標志性人物 。
人物作品
主要作品
原著 時間
體裁
名稱
出版地/演講地/期刊
1915年
論文
《非留學篇》
《甲寅雜志》
1917年
《文學改良芻議》
《新青年》二卷五號
1918年
《建設(shè)的文學革命論》
《新青年》四卷四號
1919年
論著
《中國哲學史大綱(上)》
商務(wù)印書館
論文
《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1920年
詩集
《嘗試集》
北京大學出版社
論文
《<水滸傳>考證》
1921年
文集
《胡適文存(一集)》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22年
論著
《 章實齊先生年譜 》
商務(wù)印書館
論文
《我們的政治主張》
《努力周報》第二號
1924年
文集
《胡適文存·二集》
亞東圖書館
1925年
論文
《愛國運動與求學》
《現(xiàn)代評論》二卷三九期
1927年
論著
亞東圖書館
1928年
演講稿
《五四運動紀念》
上海光華大學
論著
《白話文學史》
新月書店
文集
《 盧山游記 》
新月書店
1929年
論著
《中國公學校史》
《新月》
政論文
《人權(quán)與約法》
《新月》第2卷第2號
《知難,行亦不易—孫中山先生的“行易知難”說述評》
《新月》第2卷第4號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
《新月》第2卷第6、7號合刊
1930年
論著
《 人權(quán)論集 》
新月書店
文集
《胡適文存·三集》
亞東圖書館
《胡適文選》
亞東圖書館
論著
《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
中國公學
1932年
《中國中古思想史的提要》
北京大學出版社
雜文
《贈與今年的大學畢業(yè)生》
《獨立評論》第七號
政論文
《所謂教育的法西斯蒂化》
《獨立評論》第八號
1933年
自傳
《 四十自 述》
遠流出版社
論文
《民權(quán)的保障》
雜文
《 我的意見也不過如此 》
《獨立評論》第四十六號
1935年
散文
《紀念“五四”》
《充分世界化與全盤西化》
《為學生運動進一言》
文集
《胡適文存·四集》
商務(wù)印書館
《 南游雜憶 》
良友圖書公司
1939年
胡適留學日記
《文集》
商務(wù)印書館
1940年
演講稿
《遠東和世界將來的和平》
佛羅里達州羅林斯國際關(guān)系研究所
《我們需要的是哪一種世界秩序》
紐約市參議會
1941年
《我們的共同戰(zhàn)斗》
華盛頓
《中國在日前世界斗爭里的地位》
賓夕法尼亞大學商學院
1943年
《中國歷史文化》
哈佛大學
1947年
《眼面世界又化的趨向》
北平廣播電視臺
論文
《我們必須選擇我們的方向》
《大公報》
《爭取學術(shù)獨立的十年計劃》
1950年
演講稿
《中國思想與文化的存在價值——在中國思想與文化中哪些東西是不會為共產(chǎn)主義所摧毀的》
加州大學
1952年
《在鐵幕后痛苦中的中國知識分子》
中國知識分子救濟會
《治學方法》
臺灣大學
1955年
《對近代西洋文化的東方看法》
匹茲堡大學
《自由中國之重要性》
弗吉尼亞州史威特布丙爾學院
1959年
雜文
《容忍與自由》
《自由中國》第20卷第10期
演講稿
《杜威在中國》
華盛頓大學
1960年
《中國的傳統(tǒng)與將來》
夏威夷大學
傳記
“中央研究院”
1961年
演講稿
《科學發(fā)展所需要的社會改革》
東亞區(qū)科學教育會議
2003年
文集
《胡適全集》(共44冊,胡適著、季羨林主編)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9年
自傳
《胡適口述自傳》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3年1月
社會科學類書籍
九州出版社
2015年1月
自傳
《重思胡適》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7年10月1日
哲學
《中國哲學常識》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最完整文集,共60冊,預(yù)計2023年前陸續(xù)出版
《胡適全集》
“中央研究院”胡適紀念館
以上作品參考文獻:
校輯翻譯 時間
名稱
出版社
1930年
《 神會和尚遺集 》
亞東圖書館
1931年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33年
亞東圖書館
1935年
良友圖書公司
1951年
《 臺灣紀錄兩種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61年
自印本
以上作品參考文獻:
日記 名稱
時間
出版社
存檔
《胡適日記全集》
2004年5月
臺北,聯(lián)經(jīng)出版社,POD版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lián)網(wǎng)檔案館)(全套十冊)
書法作品賞析 胡適所經(jīng)歷的時代,碑帖兼容已是書學強音。因此,他的書法雖淵自帖學,但亦廣涉碑法,這種碑帖含容的格局與時勢是統(tǒng)一的。加之他的學養(yǎng)之厚,他的書法在儒雅、敦厚、開張的背后,有放達之致,這種放達是學養(yǎng)寬博所致。除行草書外,他亦能作隸書,取法《 曹全碑 》和《 張遷碑 》,溫婉秀美,古拙渾樸,深得漢碑真髓。 胡適的字如其人,清痕削瘦,而且相當工整,從來不肯作行草,一橫一捺都拖得很細很長,如同伸展身體。
衍生作品
電視劇 首播年份
電視劇名稱
飾演胡適的角色
2009年
2011年
《 開天辟地 》
王詩槐
2011年
《 中國1921 》
劉鑒
2011年
夏添
2021年
朱剛?cè)請?/span>
2021年
張壘
以上作品參考資料:
電影 名稱
上映年份
飾演胡適的角色
2011年
吳彥祖
2011年
周一圍
以上作品參考資料:
紀錄片 名稱
時間
上映地點
《 胡適先生在臺灣 》
1962年
中國臺灣
《 重回適之 路》
2012年
中國大陸
《 好夢難圓——蔣介石與胡適 》
2015年
中國香港
《 書生意氣:胡適 》
2016年
中國香港
《 鳳凰大視野:抉擇——1949 》
2017年
中國香港
以上作品參考文獻:
美術(shù)作品 時間
名稱
作者
畫面
類型
1988年
《北大鐘聲》(又名《寬容》)
沈嘉蔚
這是一幅描繪五四時期在中國有代表性的知識分子群體的油畫作品,反映的是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后,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使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對于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進程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油畫
2007年
《陳獨秀和新青年雜志的編輯們》
孫建平
《近現(xiàn)代文化精英肖像系列》之二十胡適
王為政
水墨畫
以上部分作品參考資料:
榮譽獎項 胡適擁有36個博士學位,包括一個正式的博士學位和35個名譽博士學位。
博士學位列表:
1927年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
1935年
香港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1936年
哈佛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美國南加州大學名譽古典文學博士學位
1939年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法學博士
美國芝加哥大學名譽法學博士
1940年
美國耶魯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美國衛(wèi)斯理大學、美國杜克大學、美國克拉克大學、美國布朗大學、美國布林莫爾學院、美國聯(lián)合學院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1941年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榮譽學位,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美國佛蒙特州米德爾伯里學院、美國森林湖學院、美國迪金森學院名譽法學博士學位,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文學博士學位
1942年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美國奧伯林學院、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美國托萊多大學、美國東北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國丹尼森大學、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等法學博士學位
其他:
1914年5月胡適的作品《 論英詩人卜郎寧吟之樂觀主義 》獲得卜郎寧獎
1939年和1957年胡適曾于分別被瑞典考古學家 斯文·赫定 和 國際筆會 香港中國筆會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軼事典故
交游 胡適一生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他總是竭盡全力、不遺余力地扶持、鼓勵提攜新人,助其成功。
季羨林 未與胡適相識時便對胡適推崇有加。相識后,胡適多次提攜季羨林,兩人常有往來。在新中國成立時,胡適選擇去往臺灣。原本對胡適尊敬有加的季羨林認為胡適應(yīng)當明正典刑。但在1950年批判胡適的運動中,季羨林保持了沉默;改革開放后,他寫下《為胡適說幾句話》,為胡適辯誣;到了新世紀,季羨林更是多次提及胡適對他的幫助。 朱光潛 同胡適的往來與季羨林類似,胡適也是不余遺力地提攜朱光潛。留在中國大陸的朱光潛受局勢所迫,與胡適劃清界限,多次批判胡適。胡適明白朱光潛的無奈,始終表示充分理解。晚年朱光潛在談到胡適時,他感觸最深的便是胡適的提攜之恩。
由“農(nóng)”轉(zhuǎn)“文” 胡適初到美國留學時,最先是進入紐約州康奈爾大學的農(nóng)學院。但在上課時卻被蘋果分類問題難倒,這讓胡適重新審視自己的興趣。他自知不適合農(nóng)學,1912年,胡適從農(nóng)學院轉(zhuǎn)到文理學院。1915年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師從 唯心主義 哲學家杜威。因為果斷地棄農(nóng)學文,中國歷史上多了一位優(yōu)秀的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
交往魯迅 胡適與 魯迅 不僅是新文化運動的開拓者,還是頗具影響的學術(shù)大師,尤其在中國小說史和文學史方面。他們在共同的學術(shù)領(lǐng)域內(nèi),切磋辯難、互通信息。據(jù)《 魯迅日記 》記載,1921年至1924年,胡適致魯迅信12封,魯迅致胡適信14封。 胡適特別推崇魯迅在白話文學上的成績,早在1922年,他在《 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 》中便說,中國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成績最大的卻是一位托名魯迅的人物。臨近晚年,兩人卻因為思想不同而關(guān)系惡化。 后來,魯迅對胡適多有批評,胡適采取的則是“老僧不見不聞”的策略,不置一詞,不予反駁。
三味“藥方” 1960年,胡適受邀到臺灣的臺南成功大學進行演講。為了讓大學生們能更加透徹地理解自己所要演講的內(nèi)容,胡適特地為大學生們開出了三味“藥方”。首先,胡適開出的第一味藥方為“問題丹”。他希望即將踏入社會的大學生們學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斷成長和進步。接著,胡適又開出第二味藥方“興趣散”。他認為大一新生需要培養(yǎng)一點除專業(yè)知識以外的興趣愛好,開拓自己的眼界。最后,胡適又給全體大學生開了第三味藥方“信心湯”。他道:“年輕人始終要保持堅定的信心和堅忍不拔的意志”。
人物評價
正面評價 魯迅 說過,《新青年》時期,最惹我注意的是 陳獨秀 和胡適之,我佩服陳胡 。 梁實秋 :胡先生,和其他的偉大人物一樣,平易近人?!皽囟鴧枴笔亲詈玫男稳荨N覐奈匆娺^他大發(fā)雷霆或盛氣凌人。他對待年輕、屬下、仆人,永遠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樣子。 《 人民日報 》 :他是20世紀中國最具國際聲譽的學者、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學術(shù)思想史上的中心人物。
負面評價 魯迅 :“古代的儒教軍師,總說“以德服人者王,其心誠服也”。胡適博士不愧為日本帝國主義的軍師?!?/span>
章太炎 :哲學,胡適之也配談么?康、梁多少有些“根”。胡適之,他連“根”都沒有。 學者 徐復觀 :胡適以一切下流的辭句,來誣蔑中國文化,誣蔑東方文化,我應(yīng)當向中國人、東方人宣布出來,胡博士之擔任“中研院”院長,是中國人的恥辱,東方人的恥辱。
綜合評價 季羨林 :最使我感動的卻是他畢生獎掖后進?!捌缴唤獠厝松?,到處逢人說項斯”,他正是這樣一個人。
黃克武 :胡適是一個妥協(xié)的自由主義者,而不是與權(quán)力、政府對著干。他不是去當自由主義的烈士,他要漸進地改革,慢慢地調(diào)整。
人物爭議
新中國成立前 1919年到新中國成立前夕為第一階段。早期馬克思主義思想家及其后的共產(chǎn)黨理論家就開始對胡適思想進行了批判。這一時期,對胡適思想的批判具有明顯的二重性,即在對胡適思想進行批判的同時,大都能客觀地肯定其思想中的有益因素和積極方面。
新中國成立后 新中國成立以后胡適形象的演變是以“胡適思想批判”為開端。多個高校先后舉行了胡適罪行控訴大會,“以清算胡適在文化思想各個領(lǐng)域的影響”。諸如 沈尹默 、 顧頡剛 、 羅常培 、 向達 等一些昔日與胡適有著親密關(guān)系的朋友,也或主動、或被動地在報紙上公開表態(tài),聯(lián)系具體實際進行自我批評的同時,進一步將批判的矛頭直指胡適。 1954年以“《紅樓夢》事件”為導火索,進而引發(fā)的全國范圍內(nèi)轟轟烈烈、徹底的“胡適思想批判”運動。 各個領(lǐng)域的知名教授,諸如 馮友蘭 、 賀麟 、 周一良 、 侯外廬 、 陸侃如 、 鐘敬文 等幾乎全部參與到“批胡”之中,這段時間公開出版、發(fā)表的批胡文章更是不計其數(shù)。胡適被從哲學、史學、文學、考據(jù)學等各個領(lǐng)域全面而粗暴地否定。 自“胡適思想批判”運動以來,胡適就定性分析為“與封建主義沆瀣一氣的反動文人”等,使其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受人冷落的文化人物。
改革開放后 改革開放后,胡適被置于正常學術(shù)批評范疇,形象得以轉(zhuǎn)變。54對胡適這一在諸多領(lǐng)域影響深廣的歷史人物的重新評估,逐漸在教育、學術(shù)、文化傳播等各個方面開展起來。55對胡適在五四運動中的評價也一反80年代之前毀多譽少的定評,越來越趨向于對胡適正面形象的肯定。57
后世紀念
墓地 胡適墓地位于臺灣省臺北市南港區(qū),面積達兩公頃。由臺北南港當?shù)厥考澙罡H司璜I修筑,家人按照胡適遺愿將其火化埋葬在這里。
胡適墓志銘由胡適學生、思想啟蒙先驅(qū)者 毛子水 撰寫,其內(nèi)容為:“這是胡適先生的墓,生于1891年,卒于1962年。這個為學術(shù)和文化的進步,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為民族的尊榮,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xiàn)在在這里安息了!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谷也會變易,但現(xiàn)在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
績溪胡適故居 績溪故居位于安徽省績溪縣上莊鎮(zhèn),為兩進三間磚木結(jié)構(gòu)樓房,占地面積1100多平方米。遺址建在一座平臺上,三面依水,一面陸地有防獸溝。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是典型的晚清 徽派建筑 。故居于1987年對外開放,1998年被列為安徽省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胡適故居 分為四個展廳。一廳為靠院落大門(東邊),原是胡適大哥的房產(chǎn)。1997年根據(jù)國家文物局要求,縣出面征購,經(jīng)整修后展出“故居概述”和“胡適父母生平”及“胡適九年家鄉(xiāng)教育”有關(guān)照片、圖案等。故居二廳,為胡適父親 胡鐵花 所建故居為兩進二樓通轉(zhuǎn)式結(jié)構(gòu),是晚清徽派建筑的典型,歷史、藝術(shù)價值并存,特別是“蘭花板”依存更體現(xiàn)它的價值。占地270平方米。 園內(nèi)公廁乃仿古建筑,堪稱為天下第一廁。
胡適公園 胡適公園占地2.1公頃,是南崗山系延伸出來的一座小山,與“中研院”的第一代大門僅一路之隔。如除了胡適之外,還有 董作賓 都埋葬在公園里,被稱為“學者的墓地”。
紀念活動 時間
活動名稱
1999年
“胡適學術(shù)思想國際討論會”
2003年9月18日
《胡適全集》出版暨胡適學術(shù)思想研討會
2016年12月17日
“胡適與中國新文化”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
2020年8月25-26日
陳獨秀、胡適與他們的時代—紀念新文化運動105周年研討會
2020年8月25日
“亞東圖書館遺珍——陳獨秀、胡適重要文獻特展”
以上活動參考資料:
紀念獎學金 成立時間/機構(gòu)
名稱
2016年12月17日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與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
“胡適獎學金”
胡適紀念館
胡適研究獎學金
以上作品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