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教師
畢季龍(1914-2007),上海市人。1936年畢業(yè)于南京中央政治學校大學部財政系。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資源委員會專員、杭州英士大學教授。1948年獲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研究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50年回國。歷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員會秘書,朝鮮軍事停戰(zhàn)委員會中國人民志愿軍代表團秘書長處處長,外交部研究室專員、新聞司副司長、國際條法司副司長,聯(lián)合國副秘書長。 查猛濟(1902-1966),字太爻、寬之,別號寂翁,海寧袁花人。1914年考入杭州第一師范學校。五四運動時,參與創(chuàng)辦《浙江新潮》周刊,積極鼓吹新思想,遭校方開除。1923年前后,查人偉、宋云彬在杭州辦《新浙江報》,猛濟擔任編輯。不久,報紙遭軍閥孫傳芳查封。之后,一度擔任《之江日報》編輯,旋任教于杭州英文專修學校,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以共產黨員身份擔任國民黨杭州市黨部宣傳部長。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被通緝,回鄉(xiāng)隱居養(yǎng)病,與中共組織失去聯(lián)系。其后,曾在上海建國中學教書??箲?zhàn)期間,任浙江省民政廳秘書及省貧兒院院長??箲?zhàn)勝利后任英士大學哲學系教授。1952年,因病回鄉(xiāng)休養(yǎng)。1956年,受聘為浙江省文史館館員、海寧縣政協(xié)特邀代表。編著有《唐宋散文選》、《中國詩史》、《猛濟文存》等。 陳藎民(1895-1981),原名陳宏勛,浙江天臺縣人。1916年入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北京師范大學前身)數理部學習。曾舉辦平民學校,開展社會服務活動。1918年加入北京大學、北京高師等進步學生組織的國民雜志社,任評議員,參加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活動。1919年5月4日游行時,與匡互生、楊明軒、朱究庭等翻墻進入賣國賊曹汝霖住宅院內打開大門,使游行隊伍入內,痛打章宗祥,火燒趙家樓,被反動軍警打傷、逮捕。經多方交涉、營救,由校長保釋。改名藎民,任北京學生聯(lián)合會副主席。1920年畢業(yè)后留校,任附中數學教師兼高師會計課主任。1921年,赴法國里昂狄戎大學數學系,1925年畢業(yè),獲理學碩士學位。同年回國被聘為浙江省立第六中學校長,為修校舍、添教具,籌借錢款3000元,在個人薪金中逐月扣還。此后曾任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教授、暨南大學數學系主任、廣西大學教授。1935年2月中國數學會成立,被選為評議員。1937年7月上海淪陷,把育青中學遷至家鄉(xiāng)天臺縣,發(fā)動各界捐募辦學,為家鄉(xiāng)培育人才。1939年任英士大學教授兼教務長,后代理北洋工學院院長??谷諔?zhàn)爭勝利后,任北洋大學教授兼理學院院長,并兼北平部主任。 陳士文,1937年回國執(zhí)教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和新華藝術??茖W校。1941年至泰順里光任國立英士大學藝術專修科主任。 陳椽,又名陳愧三,1908年3月8日出身于福建省惠安縣崇武鎮(zhèn)的一個小商人家庭。1934年7月北京大學農學院農業(yè)化學系畢業(yè)。1940年,他拒絕了堂兄弟為他謀得群商組織的如達公司董事長的聘請,毅然赴浙江英士大學農學院任教,專心致志地開始研究茶學。當時正值抗日戰(zhàn)爭期間,日本侵略者的飛機到處狂轟濫炸,英士大學數遷校址,教學與生活都十分艱難。但在教學中,他照舊認真?zhèn)湔n、講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鼓勵學生為發(fā)展祖國的茶葉科學而努力學習。沒有教材,他就深入茶場、茶廠搜集資料,編著了我國第一部較為系統(tǒng)的高校茶學教材《茶作學講義》??箲?zhàn)勝利后,受聘到復旦大學任教,1952年由復旦大學調至安徽大學農學院任茶業(yè)系主任、副教授。1954年安徽農學院獨立建院,任茶業(yè)系主任。是我國制茶學學科奠基人,中國茶葉學會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安徽省茶業(yè)學會的創(chuàng)始人。 陳長蘅(1888-1987),字伯修,號建公,四川榮昌人。1906年入四川游學預備學堂英文班。1911年赴美留學。1917年獲哈佛大學碩士學位?;貒螅群笕伪本┐髮W經濟系講師,鹽務稽核所編譯,南京中央大學法學院經濟系副教授。1928年任中國經濟學社常務理事。30年代參加中國統(tǒng)計學社,曾任重慶朝陽法學院經濟系教授兼系主任,浙江英士大學財政學教授。1949年后任金華新成初級中學校長。1956年任上海文史館館員。1961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1980年任上海市人口學會顧問。1987年在上海去世。主要著作有:《中國人口論》(1918)、《進化之真相》(1919)、《三民主義與人口政策》(1930)。中國人口學家、經濟學家。 程懋筠(1900-1957),中華民國國歌作者。早年留學日本。1926年學成回國,歷任浙江省立湘湖師范音樂科主任、杭州英士大學音樂教師、國立中央大學音樂系主任等職。新中國成立之初,曾任蘭州師范學院藝術系主任。 戴家祥,1906年出生,字幼和,浙江瑞安人。1926年考取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師從王國維先生,治經學和古文字學。1929年畢業(yè),任廣州中山大學副教授。1931年,任浙江省立杭高教員。1933年離開杭州,至北京進修,并于次年加入北京考古學社。1934年,任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研究員。1936年夏,受聘四川大學,為副教授。1937年回到浙江,任臺州中學教員。1945年任英士大學副教授。1951年,任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次年轉入歷史系。1955年,擔任是海歷史學會理事會理事。1956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8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8年5月30日病逝于上海。為我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經學家。 董太和,浙江定海(今舟山)人。1936年畢業(yè)于上海雷氏德工黨院機械系。1939年獲英國倫敦大學理科碩士學位。曾任廣西大學、武漢大學教授,1948年金華英士大學教授、機械系主任。1946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49年后歷任浙江大學教授、1954年參與創(chuàng)辦浙大光學儀器專業(yè),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二屆理事。專長光學儀器、視覺及生理光學。研制成“激光干涉定中儀”。著有《工程與軍用光學儀器》等。 范濟洲,奉天安東(今遼寧丹東)人。1936年畢業(yè)于北平大學森林系。1947年獲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生院林學碩士學位。曾任西北農學院、英士大學教授。主持杉木地位指數表編制技術與應用方法的研究,并取得成果。發(fā)表有《林木生長曲線回歸型的研究》、《秦嶺主要林木生長的觀察》等論文,主編有《森林經理學》等。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馮奎義,宜興扶風鎮(zhèn)人,著名棉花高產專家。1927年畢業(yè)于鎮(zhèn)江第九師范,1933年畢業(yè)于北平大學農學院,任余姚分場主任。1941年起任浙江英士大學副教授。1949年在華東農林水利局工作。上海市農業(yè)學會第二屆理事長。
葛定華,教務長,1949.5.受盡侮辱。
何正禮,江蘇贛榆人。1934年畢業(yè)于中央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yī)系。1949年獲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細菌學碩士學位。曾任浙江省家畜保育所所長、中央畜牧實驗所技正、英士大學農學院和中央大學農學院副教授。 胡不歸,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胡不歸應臺灣臺北師范學院、臺灣大學的邀請赴兩校講學,并任國文教授。后應金華英士大學之邀,回到金華任國立英士大學國文教授。 黃本立(1902-1989),字季造,尚用鎮(zhèn)人,1931年畢業(yè)于日本帝國大學農學部。先后任教于英士大學、浙江大學,52年調至南京工學院,后參加籌建無錫輕工業(yè)學院,為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曾擔任輕工業(yè)部全國食品專業(yè)教材編審委員會主任委員。
姜亮夫,1935年赴法國巴黎進修,1937年經莫斯科回國,先后任職東北大學教授、英士大學教授兼文理學院院長,云南大學教授兼文法學院院長,昆明師范學院教授。
郭虛中(1912-1971),字展懷,號硯池,福建福安人。1929年和1932年,畢業(yè)于上海東亞大學國文科、中國公學大學部文史系,1936年日本京帝國大學大學院文科研究生畢業(yè)回國,先執(zhí)教上海持志大學,并當過商務印書館編輯,參與《中山大辭典》編纂處工作,又供職國立暨南大學、國立英士大學教授?;亻}后曾于早期福州大學、福建師院任中文、史地、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有文史等類編著、譯著多種。在英大從教期間,與姜亮夫、查猛濟、孫懷仁、許德瑗、葛綏成等先生關系頗密。 金天游(1898-1966),原名步瀛,字仙裁,號孤鴻子。芝堰鄉(xiāng)桐山后金村人。1922年畢業(yè)于杭州蠶業(yè)學校,未幾任杭州公立圖書館掌書、遷編纂、編目主任。抗日戰(zhàn)起,轉至先后在浙江大學龍泉分校圖書館、英士大學圖書館任職。1941年回浙江省立圖書館任采編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浙江省政協(xié)委員。 金寶祥,浙江蕭山人。1938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史學系。曾任四川大學講師、英士大學副教授。1949年歷任西北師范學院教授、歷史系主任,甘肅省歷史學會第3、4屆會長。專于唐史研究。著有《唐史論文集》、《吐蕃的形成、發(fā)展及其和唐的關系》等。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闞家駱,1912年生,安徽合肥人。上海震旦大學畢業(yè),高等考試及格后,復在國立中央政治大學高等科畢業(yè)。早年在浙江、湖北兩省主辦統(tǒng)計、經濟期間,曾兼任英士大學及湖北農學院經濟系教授。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賴祖涵,福建福州人。1940年畢業(yè)于協(xié)和大學物理系。曾任暨南大學、英士大學副教授。提出用單試樣測定斷裂韌性J和S的新方法。對鋼、鋁合金和鈦合金的斷裂機制亦有研究。撰有《GCr15軸承鋼斷裂韌性撕退的研究》等論文。中國民主同盟盟員。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第五、六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 劉子藩,在臺灣教授。
莫定森,號茂如。四川廣漢縣人,出生于1900年12月18日。1924年畢業(yè)于法國蒙伯里農業(yè)專門學校,1927年在里昂大學得理科碩士。1927年10月至1939年9月任南京中央大學農學院副教授、農藝系主任,1938年8月至1942年7月兼任抗戰(zhàn)大學農學院院長(后改為英士大學農學院)。1949年10月調任首屆農業(yè)部糧食生產司副司長。 潘天壽,(1897-1971)浙江省寧海人。先后在上海美專、新華藝專、杭州藝專、東南聯(lián)大、英士大學、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擔任教授及系主任、教務長、校長、院長等職。著名國畫家、美術教育家、美術理論家、書法家和詩人。從事教育50余年,1958年被蘇聯(lián)藝術科學院聘為名譽院士。 皮高品,1900年10月31日生于湖北嘉魚。1921年入武昌文華大學文科學習(1922年開始兼學圖書科),1925年獲文學士學位和圖書科畢業(yè)證書。此后歷任齊魯大學圖書館主任,燕京大學圖書館編目部主任,青島大學和武漢大學圖書館主任,重慶文華圖書館學??茖W校教授,浙江大學圖書館館長兼教授,英士大學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歷任武昌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今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教授。1979年起被聘為中國圖書館學會名譽理事和《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編輯委員會顧問。中國圖書館學家。 瞿渭(1900.5-1972年),男,漢族,江蘇南通人。教授,電力工程專家。1926年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畢業(yè)后曾在京綏鐵路局任職。1928年至1948年先后在南通大學、杭州高級中學、南通中學、英士大學、北洋大學工學院任講師、副教授、教授、總務長、教務主任等職。1946年在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學習并進行研究工作,獲碩士學位。1952年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教研室主任、圖書館館長。1955年任北京航空學院教授、教研室主任和基礎課委員會主任。
任明道(1901-1983),橋下鎮(zhèn)西岸村人,知名昆蟲學家。1921年畢業(yè)于浙江省立第十師范學校,1926年畢業(yè)于南京東南大學農科,1936年秋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攻讀碩士,1938年秋回國。先后在美國農業(yè)部駐華昆蟲研究所、漢口市衛(wèi)生局、南京中央農業(yè)實驗所、福建省農業(yè)改進處、浙江省農業(yè)改進處從事病蟲害防治研究工作。1943-1948年先后在江西中正大學、浙江英士大學任教,教授農業(yè)昆蟲學等課。 唐福圃,1941年國立浙江大學畢業(yè)。歷任中正大學,英士大學、南昌大學、江西農學院、江西中醫(yī)學院等高等院校助教、講師、教授、系黨總支書記、系主任、教務處長等職。 王雪瑩(1901-1985),女,學者,溫嶺縣(今溫嶺市)箬橫下墩村人??炭嘧詫W,考入省立女子師范學校,后入省立醫(yī)學專門學校,畢業(yè)成績優(yōu)異。1935年,自費留學德國,就讀于符茲堡大學藥學院。1938年獲藥學博士學位。1940年學成回國,拒絕為漢奸買辦服務,先后擔任杭州民生制藥廠上海分廠廠長、上海中華酸堿廠廠長、英士大學教授。解放戰(zhàn)爭期間,一度擔任宋慶齡秘書,投入愛國民主運動。1948年6月5日,上海舉行反帝示威大游行,著名教授鄭太樸與進步學生被國民黨軍警圍困達10小時之久,經雪瑩機智接應脫險。 聞詩(1899.2-1976.10),浙江溫岑長嶼人。1923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yè)后曾任西北大學助教、講師。1930年至1932年留學法國南錫大學理學院,獲物理學博士學位?;貒笕握憬髮W、浙江英士大學、北洋大學工學院、北京工業(yè)學院教授、系主任等職務。1938年初英士大學教授聞詩,通過與遷址天臺的上海育青中學的關系,獲準在新河設立育青中學溫嶺分部。當時以登明寺為教室,在沿納原戰(zhàn)時補習學校師生的基礎上擴大到三個班,70余名學生,15位教職工,于同年2月開辦,由王英才任主任,聞詩任名譽主任。1952年任北京航空學院教授、教研室主任。教授,物理學專家。
徐石麟,(1896-1953),字裕如,號天遨,永嘉縣湯岙村人。1919年畢業(yè)于上海美術??茖W校,先后在紹興越才中學、寧波育才中學、英士大學任教。1931年全國在上海舉辦的美展上,其作品《菊花》被評為冠軍。 謝海燕,1941年率領部分師生內遷浙閩,參加國立東南聯(lián)合大學。先后任東南聯(lián)大、國立暨南大學、國立英士大學教授兼藝術科主任。1944年教授潘天壽被任命為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同去重慶。 嚴濟寬,字致平,江西波陽人。早年畢業(yè)于上海復旦大學,獲英文和教育兩個文學學士學位。畢業(yè)后留校任教英文。曾任國立英士大學行政專修科副教授,南昌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系教授。解放后,先后任上海新中國法學院教授,大同大學兼課教員。 楊時展,1913年11月生于浙江寧波,祖籍衡州,1936年夏畢業(yè)于南京中央政治學校大學部財政系會計專業(yè),1938年任浙江省財政廳會計主任。1945年春應國立英士大學之聘,任該校教授,兼任會計專修科主任。1946年改任英士大學經濟系教授。1953年任中南財經學院教授。曾任湖北省會計學會副會長,湖北省審計學會副會長,武漢市政協(xié)副主席、民革主委。 姚承三,浙江淳安人。1940年畢業(yè)于中央大學電機系。曾任英士大學講師。九三學社社員。長期從事礦用機電的教學和研究。編有《礦山機械的自動控制系統(tǒng)》等。 葉元圭(1897-1985),字志成,又名善昌,麗水碧湖鎮(zhèn)人。少時從父習書畫,中學畢業(yè)后專攻美術。1918年考入上海美術專門學校,畢業(yè)后留校任教,并與畫家黃賓虹、徐悲鴻、潘天壽等組織一八藝社切磋畫事。以西畫見長,亦精于國畫、雕塑、工藝美術,曾受托設計鈔票。1937年8月,日本侵略軍占領上海,舉家遷回碧湖,受聘在省立高級商業(yè)學校、處州中學任教。后執(zhí)教省立聯(lián)合師范學校藝術科,兼任省訓練團美術教官。1939年8月,英士大學在麗水開辦,應聘執(zhí)教美術系。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因家庭故未隨校遷離,轉省立處州師范任教務主任,創(chuàng)設藝術師范科。1949年杭州西湖藝專潘天壽曾邀請再度共事,因故仍執(zhí)教處州師范。 葉常豐(1902-1988),衢縣人。1933年畢業(yè)于中央大學農藝系,先后在中央大學,江西、福建、浙江等農業(yè)改進所,英士大學農學院,浙江大學農學院,浙江農業(yè)大學從事教學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工作。曾培養(yǎng)中國首批種子研究生,主編《種子學》、《種子工作問答》、《種子工作手冊》、《種子》等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精通英語、俄語、拉丁文,懂日語、德語。撰寫種子科學論文數十篇,編譯大量國際先進種子科學理論和有關資料。50年代,培育成水稻良種南特號,為以后陸財號、南特16號、矮腳南特號等水稻良種培育奠定基礎。熱愛家鄉(xiāng),曾任衢縣農業(yè)顧問,促進家鄉(xiāng)農業(yè)發(fā)展。198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曾任浙江省政協(xié)委員、全國種子協(xié)會副理事長。 葉作舟,1897出生,原名壽衡,筆名作舟、難賓、葉秋、一葦等,上虞南湖鄉(xiāng)大有村人。1918年畢業(yè)于浙江第一師范,在上虞、海寧等地小學任教。1924年3月進上海同文學院。1927年任上虞縣教育局局長。不久辭職,回同文學院就讀。1929年畢業(yè)任教于上海西章公學。1932年任《東方雜志》編輯。1936年任職于外交部亞洲司研究室,編寫《日本人物志》。抗戰(zhàn)爆發(fā)后,回上虞參加抗日工作,任春暉中學校長。因支持學生抗日進步活動,被誣為“赤化”春暉而遭撤職。1939年至嵊縣清波中學任教。1941年任財政部貿易委員會浙江辦事處調查課長。1942年任財政部茶葉研究所研究員、推廣課長。曾主編《茶葉月刊》,參與校訂《茶葉全書》。1944年任暨南大學教授、工商管理系主任。1946年任教于紹興稽山中學。同年,任英士大學教授。1949年5月任英士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8月英士大學被砍,任教于杭州高級中學。1951年到浙江師范??茖W校任教。次年,任浙江師范學校世界現代史教研室主任。浙江師范學校改為杭州大學后,任歷史系副教授。1958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曾任民盟杭州大學支部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4年4月18日卒于杭州。著有《貨幣新論》、《非洲各國史鈔》、《非洲史略》、《戰(zhàn)后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等。 殷良弼,1894年出生,號夢賚,無錫縣東絳糜巷橋人。民國6年8月畢業(yè)于國立北京農業(yè)專門學校林學科。東京帝國大學農學部林學科研究生。任浙江省農業(yè)專門學校教員,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林場主任。1947年8月,他到浙江金華任國立英士大學教授兼森林系主任。1949年8月英士大學被砍掉,殷良弼調到北大農學院任教。后就任北京農業(yè)大學森林系主任。 游修齡,1920年5月9日生,浙江省溫州市人。1943年7月畢業(yè)于國立英士大學農學院。歷任同校及浙江農業(yè)大學農學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系副主任、教務處處長、圖書館館長等職,兼任中國自然科學史學會理事,中國農史學會副理事長等職。
阮毅成(1904-1988),浙江省馀姚縣臨山人。1927年畢業(yè)于中國公學大學部政治經濟系。1931年畢業(yè)于法國巴黎大學,獲國家法學碩士學位。同年回國,歷任國立中央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央政治大學教授兼法律系主任、《時代公論》主編。1937年任浙江省第四行政督察專員。抗日戰(zhàn)爭初期任浙江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廳長,英士大學教授、行政專修科主任等職。抗戰(zhàn)勝利后任國立浙江大學法律系主任、法學院院長,1946年任“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9年去臺灣,曾任《中央日報》社長、《東方雜志》主編、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董事會董事兼總干事、臺灣政治大學教授兼法律系主任、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教授。著有《政言》、《國際私法》、《中國親屬法概論》、《法語》等。 袁文伯,1912年出生,浙江天臺人。1937年結業(yè)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曾任英士大學、之江大學副教授,1949年后任中國礦業(yè)帝院教授。長期從事立井開鑿井提升頭新系列,為煤炭部采用并擴廣,撰有論文《非均持彈性漿結壁應力分析》,主編《工程力學手冊》。九三學社社員。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周鳴錚,1916年6月29日出生于浙江省鎮(zhèn)海縣。1935-1939年考入北平大學農學院農業(yè)化學系,獲農學士學位(1937年與1938年分別借讀于浙江大學農藝系和中山大學農林化學系)。1942年畢業(yè)于中山大學研究院土壤學部,獲土壤化學碩士學位。歷任英士大學農學院副教授、浙江醫(yī)學院藥學系副教授,浙江大學農學院副教授、浙江農業(yè)大學農業(yè)化學系主任和中心實驗室主任。
張味真,名冶、號詫園老人,光緒七年(1882年)出生在嵊縣,1967年卒于杭州。肄業(yè)于上海震旦大學。曾任北大音樂會古琴導師。先后在天津南開大學、北京高等師范等校任教,民國十四年(1925年)任上海商務印書館《東方雜志》編輯主任,1932-1934年參與《嵊縣志》重修的工作,抗戰(zhàn)期間在英士大學執(zhí)教。1953年聘為浙江文史館員。張味真先生年青時曾隨嵊縣名醫(yī)金憲俊學琵琶,學得《陽春白雪》、《普安咒》等曲。后隨開霽和尚學琴,擅《平沙》、《秋鴻》、《漁歌》等曲。 張仲葛,字次篁,生于1913年12月,廣東東莞市人。1936年畢業(yè)于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農藝系,獲學士學位。解放前后,歷任國立英士大學畜牧獸醫(yī)系教授,兼畜牧場場長;華北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yī)系副教授;北京農業(yè)大學畜牧系教授,代理系主任、養(yǎng)豬教研室主任;湖南九嶷山學院院長。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畜牧學家和畜牧史學家,養(yǎng)豬學科發(fā)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張致祥,英士大學英文講師,負責校務工作;英士大學被金華軍管會解散后去臺灣,被臺灣省“教育廳”任命為省立員林中學校長,后為臺北法商學院英文著名教授。
鄭肇經,在漫長的水利生涯中,從未離開水利、水工教學與科研崗位,解放前,他長期兼任中央大學、中央工業(yè)學院、英士大學等校的水工教學或客座教授,晚年仍帶研究生。1934年后被聘為行政院水利委員會委員、全國水利委員會委員、水利部顧問。曾應交通部之聘擔任揚子江水道整理委員會委員,應資源委員會之聘擔任長江三峽水電技術委員會委員。英士大學
曾繁康,在臺灣教授。 周天初,1894年出生,浙江奉化人,居杭州。擅長油畫、中國畫。1916年畢業(yè)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23年畢業(yè)于日本東京美術專門學校西畫科。曾任浙江杭州市一師、女師、杭師等師范學校美術教員,國立杭州藝術??茖W校講師、國立英士大學藝術系副教授。作品有《鶴山圖》等。少留學日本東京美術學院,終身為圖畫教師。初擅西畫,繼學國畫,能以自然為師而獨創(chuàng)新風。老年猶作畫不息,探索新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