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簡介
小說以王琦瑤“錦繡煙塵”式的傳奇一生作為主要的表現(xiàn)內(nèi)容,將時代的滄桑變幻同個人命運乖蹇相聯(lián)系。
20世紀40年代末期,風雨飄搖中的上海并不知道時代的巨輪即將碾碎繁華舊夢。出身上海弄堂的女中學生王琦瑤非常偶然地被選為“上海小姐”,由此展開了她充滿傳奇和無限變數(shù)的人生。
作為頗有姿色又可人的“上海小姐”,被選中就意味著將被拋進喧囂駁雜的男人世界。王琦瑤被國民黨大員李主任看中,養(yǎng)為外室。憐香惜玉的李主任給予了她物質(zhì)上的極大滿足,王琦瑤盡享了人間的浮華,但同時她也飽嘗了獨守空房的寂寞滋味。兩人進行的是一場“苦多樂少的恩愛”和“得過且過的恩愛”,彼此對未來都沒有長久的打算。
李主任死于空難后,她陷入極大的恐懼之中,不得不逃到鄉(xiāng)下避難。風平浪靜后,她回到了平安里,按下心頭的浮華,開始平淡素樸的生活。與嚴家?guī)熌傅慕煌?,不禁重新勾起她隱藏在內(nèi)心深處昔日的繁華夢影。在嚴家的牌桌上,王琦瑤結(jié)識了沒落的舊式大戶人家的子弟康明遜,經(jīng)過反復的試探之后,兩人終于接納了彼此。但康明遜卻不能將王琦瑤所盼望的東西交付給她,他們同樣生活在沒有將來的絕望之中。
兩人有了愛情的結(jié)晶,但康明遜卻擔當不起做父親的責任,王琦瑤只好讓看似懵懂的混血兒薩沙代人受過。本打算在薩沙的幫助下做掉孩子,可是在去醫(yī)院的路上她忽然決定生下這個愛情的紀念。當她大腹便便即將生產(chǎn)之際邂逅程先生,宅心仁厚的程先生擔負起了照顧王琦瑤母女生活的重擔。但“文革”之初,程先生便自殺了,他很難接受莫須有的罪名。王琦瑤僥幸度過了令人膽顫心悸的十年歲月,“文革”結(jié)束后,隨著女兒薇薇的長大和出嫁、出國,她開始走入屬于自己的懷舊時代。
王琦瑤榮膺“上海小姐”的陳年舊事和過眼繁華又重新被人們提起,女兒薇薇的同學張永紅將王琦瑤介紹到各類年輕人的“派推”中去。在這些場合她似乎重新找到了生命的喜悅和自豪,但并不張揚,“她穿著那么得體,態(tài)度且優(yōu)雅,一點不掃人興的,一點不礙人事情的。她就像一個擺設(shè),一幅壁上的畫,裝點了客廳。聚會中,對20世紀40年代充滿懷舊之心情的“老克臘”被她的儀態(tài)和風韻所吸引,并逐漸與王琦瑤熟悉起來。“老克臘”愛上了王琦瑤,王琦瑤恍如隔世感慨萬端,仿佛又回到了舊夢前塵,兩人陷入了畸戀。王琦瑤提醒自己要處理好二人之間的關(guān)系,“走鋼絲般的游戲,是有些刺激的??梢膊荒芏啵嗔司鸵ё懔恕?。但隨著交往的加深,王琦瑤終于向他展開了自己幾十年的“錦繡繁華悲劇”,“老克臘”完全被她往昔的魅蹤麗影所迷惑。兩人的感情熱度亦達到了極致。
出乎意料的是王琦瑤卻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當“老克臘”游歷40年代的“太虛幻境”之后,欲重新回歸現(xiàn)實,要別她而去。王琦瑤為了挽留住他。不惜以黃金相誘。她的真心告白非但未能留住“老克臘”,反而加速了他逃逸的速度。最后王琦瑤被張永紅的男朋友“長腳”所害,魂歸離恨天。
作品目錄
一、弄堂 | 一、鄔橋 | 一、薇薇 |
二、流言 | 二、外婆 | 二、薇薇的時代 |
三、閨閣 | 三、阿二 | 三、薇薇的女朋友 |
四、鴿子 | 四、阿二的心 | 四、薇薇的男朋友 |
五、王琦瑤 | 五、上海 | 五、舞會 |
展開表格創(chuàng)作背景
《長恨歌》的原型是王安憶無意中看到的一則新聞。新聞講述的是“美麗”牌香煙封面上的女郎被男青年騷擾,男青年做賊心虛殺害了封面女郎的事件。上文材料只是相對粗糙的信息,作者需要通過在心靈深處的篩選,抽出曾風靡一時的封面女郎、男青年兩個現(xiàn)實人物和女主人公悲慘命運的結(jié)局作為小說的真實元素。比如“上海小姐”是上海20世紀四五十年代“摩登”的代名詞,競選“上海小姐”的比賽,獲得前三位的“名花”都有各自名號,像這樣名妓文化在現(xiàn)代轉(zhuǎn)換成新的公眾形象依然存在。因此,真實的材料更能把人們迅速帶回到四五十年代,去感受當時的上海風情。王安憶運用現(xiàn)實的人物和情節(jié)表現(xiàn)上海,更會讓讀者產(chǎn)生認同感。隨后作者在確定了小說結(jié)局的基礎(chǔ)上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虛構(gòu)。
1995年,《長恨歌》正式在《鐘山》上連載,并于1996年由首度出版。
人物介紹
王琦瑤上海女孩。從出生就注定被安排,每天陪母親走街串訪,聽母親們唏噓男人的秉性,王琦瑤不愿甘于平庸,她認識了富家小姐蔣麗莉和對她始終如一的程先生。并在蔣麗莉和程先生的設(shè)計下,榮獲“三小姐”稱號??梢哉f她命運的起點就是從這里開始發(fā)生改變,有了這個稱號,她就不再是巷子里那個無人關(guān)注的小丫頭了,“三小姐”是都市潮流的一個代言詞,而她也承認夜色燈光變幻的代言人。
王琦瑤第二個階段的人生可以用“沉潛”來形容,從愛麗絲公寓到水鄉(xiāng)鄔橋。在這遠離喧囂的“世外桃源”,王琦瑤仍無法按捺內(nèi)心對上海的夢的憧憬,在鄔橋“沉潛”了三年后,她重拾心情回到了上海的弄堂——平安里。在這幾次地點的改變之后,王琦瑤已經(jīng)把她滲入到骨子里的上海人的氣質(zhì)完全展露出來。世俗,精明,但又敢于追求屬于自己的東西。
20世紀80年代的王琦瑤已經(jīng)是個母親,女兒薇薇是新時代的代表,穿著打扮,都是那個時代的風采,但她不喜歡女兒的品味,同樣女兒也不愿意跟王琦瑤交流。王琦瑤是老上海的見證者,面對這樣的時代變化,她緬懷舊上海的風雅的同時,已經(jīng)儼然成為一位旁觀者,這就是為什么王琦瑤和薇薇之間永遠都有爭吵和間隙,王琦瑤不理解薇薇這代人,而薇薇也對母親心生怨懟。
程先生程先生是貫穿全文的一位男主人公。他和王琦瑤是郎有心、妾無意。在與王琦瑤有瓜葛的那些男人中,程先生算是最真心的一位了。在王琦瑤心里,程先生是這樣的存在,“退上一步,最后還有個程先生;萬事無成,最后也還有個程先生”。當王琦瑤住進了愛麗絲公寓之后,程先生逃命似得離開了上海。等他十幾年后再回來,昔日的光彩奪目的王琦瑤成為了身懷六甲的單身母親,程先生仍未改初衷,悉心照料她們母女。直到他見到康明遜,才知道王琦瑤從來沒有給過他愛情。他帶著滿心的絕望,離開了愛戀了半個世紀的女人。
康明遜豪門少爺。王琦瑤與康明遜之間是“角角落落的溫愛,一樣的孤獨,無聊沒前途,相互間不乏吸引,還有著真實的同情”康明遜的細致和善解深深吸引著王琦瑤,兩人為了暫時的歡愛,不顧門第之間,偷偷的過上了同居生活。他們像是在末日相愛,每日都是偷來的時光。但是王琦瑤的懷孕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樣,把暫時的歡愉都碾為了泡沫。康明遜的軟弱、自私與寡情使得他選擇逃避現(xiàn)實?!八卸嗌俪磷砭陀卸嗌偾逍选?。就像他所說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無法再為王琦瑤遮風擋雨。而正好是他的軟弱和無助喚起了王琦瑤的憐愛,為他找了薩沙這個替罪羊,他則繼續(xù)心安理得做他的豪門二少。
作品鑒賞
作品主題宿命觀念
《長恨歌》具有多重的主題意蘊,首先,是對浮華人生的參悟?!吧虾P〗恪敝瑢ν蹒幤鋵嵤撬松囊桓稛o形枷鎖,憑借“上海小姐”,先是身不由己而又心懷竊喜地與李主任交往,后來與康明遜、“老克臘”等人的戀情莫不因此而開始,但最終卻又因“上海小姐”之名而死于非命。一切都躲不掉“錦繡炯塵”的宿命。
女性悲劇
其次,對女性悲劇命運的揭示?!吧虾P〗恪蓖蹒師o疑是美麗的,但美麗并未給她帶來幸福人生。她與小說中幾個男性的或濃烈或平淡的愛情,在她的心田上劃下的均是深深的傷痕。對于王琦瑤來說“眼前的快樂其實是要以將來作抵押,將來又是要過去來抵,人生真是連成一串的鎖鏈,想獨取一環(huán)談何容易”。
王琦瑤的悲劇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這與她個人性格、成長環(huán)境、時代背景密不可分。
首先是她的性格因素,性格決定命運。王琦瑤之所以最后落得這個下場,我認為和她的愛慕虛榮有很大的關(guān)系。由于從小在弄堂里的耳濡目染,她對自己的前途有著非常不切實際的幻想,“想要的是一古腦兒,終身受益的安慰”,而這些是她的現(xiàn)實身份所接觸不到的。于是她為了“終身受益”而委身于一個自己不愛的男人。
其次是成長環(huán)境對她的影響。程先生曾說王琦瑤的母親是市儈的,他去家里找王琦瑤的時候,母親從未給過他什么好臉色。在王琦瑤懷薇薇的時候,母親曾出言訓斥她誤入了歧路。父母在王琦瑤的生命中一直都是可有可無的形象,甚至王琦瑤一年至多回家一次。家庭里的不如意讓她幾乎把所有感情都投放在愛情上。一次又一次戀愛的失敗并沒有使她氣餒,反而更加出格,她甚至找了一個比自己小二十歲的老克臘。另外,她周圍家境富裕的好友蔣麗莉之類的,有意無意間讓她見識到了上流社會的奢華,這正是她所向往的世界。蔣麗莉等朋友向她打開了一扇通向上流社會的大門。她終究是走了她想走的路。
最后是大時代下的小人物。在物欲橫流的大上海,又正值于社會動蕩不安之際,在人們的普遍意識里,唯有金錢和權(quán)勢才是王道。不只是王琦瑤,所有的人都是利益至上。而在這種利益至上的大背景下,人們難免不會沾染上這種習氣。無論是男女關(guān)系也好,還是親情、友情,都統(tǒng)統(tǒng)置于這種利益之下。社會上普遍的男女不平等意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自我解放,她們往往都是以依附男人為人生目標。在這種大背景下,王琦瑤只不過是千千萬萬中的一個。
藝術(shù)特色王安憶在《長恨歌》中不注重以時間為序,而以空間來體現(xiàn)時間,采用空間敘事手法來安排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小說中以刻畫王琦瑤幾個生活空間的轉(zhuǎn)變來抒寫王琦瑤一生多舛的命運:弄堂——閨閣——片廠——愛麗絲公寓——鄔橋——平安里。王安憶運用獨特的散文筆法和排比手法來描寫小說中平凡無奇或者瑣碎的事物,賦予它們詩性和靈性,正是這種細碎的語言描述,為小說人物情節(jié)的發(fā)展作了很好的鋪墊,每一個空間場景都預示著故事發(fā)展的結(jié)果。
王安憶《長恨歌》第一部的第一章以標志性的建筑弄堂為開篇,“流言”“閨閣”“上海小姐”等都在訴說著上海的歷史。例如“站一個至高點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景象。當天黑下來,燈亮起來的時分,這些點和線都是有光的,在那光后面,大片大片的暗,便是上海的弄堂了。晨曦一點一點亮起,燈光一點一點熄滅:先是有薄薄的霧,光是平直的光,勾出輪廓,細工筆似的?!痹谏虾#檬堑湫蜆酥拘越ㄖ?,最能體現(xiàn)上海的歷史和特色。王安憶獨具匠心地從時間和空間描寫刻畫出弄堂的特點。在常人眼中弄堂不過是居住的地方,在王安憶筆下弄堂是有韻味的,是令人感動的,是各形各異,是有溫度的,代表著城市的文化。經(jīng)過作家一番入戲的描繪后,我們仿佛看到一個真真切切的上海?!斑@城市的弄堂有多少,流言就有多少,是數(shù)也數(shù)不清,誰也說不完的?!痹谛≌f中王琦瑤就是流言的驅(qū)動者,流言的主線一直跟隨著王琦瑤,王琦瑤在哪里,流言就在哪里。“閨閣通常是做在偏廂房或亭子間里,總是被陰著窗,拉著花窗簾?!彼龑⑸虾5臍v史文化一層層剝開,細致入微地展現(xiàn)在看似散漫的生活細節(jié)里。領(lǐng)略到繁華未盡美麗如舊的城市,如同日落之前的夕陽,惆悵中依然有無盡的燦爛霞光,短暫而記憶深刻久遠。小說中體現(xiàn)城市文化特色的還有上海人的服飾,特色美食,社交活動等。在上海飲食文化上,“桂花糖粥”“烏梅湯”“蟹粉小籠”“咖啡茗茶”“花赤豆粥芝麻糖金橘餅”等等盡收眼底。穿著家常素碎花旗袍的王琦瑤自身就帶著憂郁的氣質(zhì)和獨特的味道,潛藏著中國女人無限的魅力。昔日的上海小姐王琦瑤和副廠長太太嚴家?guī)熌?、大家庭里沒落公子康明遜以及“革命的混血兒”薩沙湊成一餐下午茶或是一桌麻將。這無不滲透著上海的文化是中西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反映了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tǒng),以及上海的文化風情。
作品影響
1998年,《長恨歌》獲選第四屆上海文學藝術(shù)獎。1999年獲選《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2000年成功獲選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并被評為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力的中國作品。
2005年,《長恨歌》被改編成同名電影,由上海電影制片廠、英皇影業(yè)有限公司等聯(lián)合攝制。

長恨歌電影
2006年,《長恨歌》被改編成同名電視劇,由丁黑執(zhí)導。
2018年9月27日,由中國作協(xié)《小說選刊》雜志社、中國小說學會、人民日報海外網(wǎng)主辦,青島市作家協(xié)會承辦的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評選在青島揭曉。《長恨歌》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說。
作品評價
文學評論家汪政、曉華:《長恨歌》里的王琦瑤是上海弄堂里走出來的典型的上海小姐,她似乎被動地被上海所塑造,所接納,自然而然地、按部就班地走著上海女性走過的或期望走過的路,而在這漫長的路上,她領(lǐng)略并保存著這城市的精華。她的存在是一個城市的存在,她時時提醒人們回望日益闌珊的舊時燈火,即使當王琦瑤飄零為一個街道護士時,她依然能復活人們的城市記憶。
作者簡介

王安憶
王安憶,1954年3月生于江蘇南京,原籍福建省同安縣,當代作家、文學家[3]。1972年,考入徐州文工團工作。1976年發(fā)表散文處女作《向前進》。1981年初與李章結(jié)婚。1987年調(diào)上海作家協(xié)會創(chuàng)作室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1996年發(fā)表個人代表作《長恨歌》,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2004年《發(fā)廊情話》獲第三屆魯迅文學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2013年獲法蘭西文學藝術(shù)騎士勛章。
現(xiàn)為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復旦大學教授。[4]
2017年12月,憑借作品《向西,向西,向南》獲“2017汪曾祺華語小說獎”中的中篇小說獎。2018年5月20日,王安憶憑借《向西,向西,向南》榮獲“首屆汪曾祺華語小說獎”中篇小說獎。2018年10月,《向西,向西,向南》 獲得第五屆郁達夫小說獎“中篇小說獎”。2019年9月23日,王安憶長篇小說《長恨歌》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