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拐點》是2009年0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郝鐵川。

中文名

國家拐點

作者

郝鐵川

定價

32.00 元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開本

16開

出版時間

2009年

版次

第1版

ISBN

9787010073101

內容簡介

一切法律問題最終都是法律文化問題,一切法律文化問題最終都是法律思維方式問題,一切法律思維方式問題最終都是從對人性善惡的預設判斷問題出發(fā)的,一切人性善惡的預設判斷問題最終都根植于人們的經濟政治關系。民主法治就是各種善惡理念及其實踐碰撞的結果,而表象背后則是經濟利益關系的翻騰不息。

政治家往往是一個國家的歷史拐點造就者:國家因他們不同的民主法制活動或走向繁榮穩(wěn)定,或走向衰落動蕩。經濟發(fā)展有周期,政治發(fā)展也有起伏。

杰出的歷史人物是散落于民間的創(chuàng)新智慧的集大成者,他們的美德往往是先進制度形成的源頭活水,他們的行動常常是先進制度確立的臨門一腳。制度是怎樣形成的?法官審案的重要規(guī)則是從哪里來的?難道我們不應該到那些未必是職業(yè)法學家的杰出歷史人物的智慧中尋找嗎?

作者簡介

鐵川,男,漢族,1959年12月31日出生于河南衛(wèi)輝市。史學博士,法學博士后。1988年畢業(yè)分配到華東政法學院(現華東政法大學)法律系任教,1995年晉升為法學教授,2002年為博士研究生導師。歷任華東政法學院法律系副主任、《法學》月刊主編,華東政法學院副院長,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市金山區(qū)區(qū)長。現任北京奧組委秘書行政部副部長、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任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華東政法大學、山東大學等院校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法理學、憲法學、法史學、比較法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85年以來,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光明日報》、《人民日報》等報刊發(fā)表作品三百余篇;在法律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15部,代表作有《秩序與漸進——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依法治國研究報告》等。

圖書目錄

前言 一篇讀罷頭飛雪

華盛頓:奠基美國

美德催生新制度

監(jiān)督使他更偉大

拿破侖:從民主戰(zhàn)士到封建皇帝

從激進的民主戰(zhàn)士到專制的短命皇帝

充滿個性的民法典

誰給他戴上皇冠

他與女人

林肯:廢除黑奴制度的背后

追求情、理、法的統一

不忘法治的終極關懷

俾斯麥:“鐵血”統一德國

面對民主與機遇的沖突

鞭子和糖果

晚年的醒悟

羅斯福:復活美國

民主決定民生

當改革遭遇“黑色星期一”

尊重民主絕非盲從多數

丘吉爾:“保衛(wèi)人民有罷免我的權利”

民主需要紳士

民主成全美名

甘地:擺脫奴役的第三條道路

擺脫奴役的又一條道路

和“不可接觸者”接觸

以絕食祈求和平

希特勒:是什么把他推向罪惡

德國人民的錯誤選擇

制度防線的悲哀

從民族優(yōu)越論到種族屠殺

如果沒有忘記人類共同利益

麥克阿瑟:再造日本

把天皇拉下了神壇

英雄的舞臺

肯尼迪:重建美國

選舉的理性與非理性

第二次解放宣言

“和平是一個過程”

李光耀:德、法興邦

鐵腕護廉潔

有冕之王與無冕之王

以提高工資促進產業(yè)升級

社會保障的是勤奮

引爭議的婚育觀

把民主之根留住

德、法兩手除陋習

戈爾巴喬夫:斷送蘇聯

沉默的巨變

葬送蘇聯的激進改革

何以拋棄蘇共

經歷決定命運

主要征引書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