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岫海(1905-1986),原名史鴻勉,字岫海,別署“沙丘野士”、“榆林軒主”。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件只鄉(xiāng)治村人。1984年被吸收為河北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老年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有《史岫海書法選輯》結集問世。

中文名

史岫海

出生日期

1905

去世日期

1986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河北省邢臺市

先高祖史公諱鴻勉字岫海紀念碑

先高祖岫海諱鴻勉,直隸順德府人,世居廣宗邑冶村。生于公元一九零五年(清光緒三十一年)卒于公元一九八五年,享壽八十。

高祖少孤,七歲喪父。然族人察其精敏,遂教其經史,育以成文。盡修朱文公四子書之經義。雖年少,已成人。族兄鴻臣受其詩文經史。待學成,又游學于于州府,繼之又執(zhí)教于鄉(xiāng)。時族兄鴻臣、鴻舉、鴻慈、鴻生結善詩文,對其多稱贊之。后于舊京師取劉半農博士書法繕寫員之職。其之難也,雖百中取之未有一也。半農博士考之,以其博學宏詞之才取之,固受此職。族人皆嘆曰“史氏有子矣”。時于北平廣結豪客名流,,肄業(yè)于北平美術專科學校。薩空了、王青芳與其私誼甚篤。固其書梓碑版多有所出。眾人交口薦譽之。

二十六年七七事變,平津危機,遂返鄉(xiāng)里奔于抗日逐倭之役。拜冀南行政公署秘書,宋任窮、楊秀峰、齊燕銘皆稱之博才廣識。執(zhí)子之筆助敵后抗日堅毅。沐徳從戎操俢愛國之志。三十一年后于湯陰,直至逐倭東瀛舉國歡慶返鄉(xiāng)。

建國肇始,執(zhí)教于學,桃李滿園。然國策多變時局移易。居牛棚斗蛇鬼,人非人面。入干校查抄家,赤膽不易。時唯改革春風沐澤九州。復招之而為師,為后之學子盡之余力。

高祖年少時雖衣食無憂,亦為廢退。授詩書學禮儀,其父吾六世祖。諱百順,字利往。清故增生欽加六品銜,以厚德于眾,施恩于四方,為當時所著,傳為佳言。既殞鄉(xiāng)里有難,人皆嘆曰:史公若在,吾事迎刃而解矣。知府加之匾曰:“芹藻聯(lián)輝”。高祖每憶此事。常曰:親常在無憂衣食,不忍夢得之窮。遂致經學,以施報國之志。

先高祖以書聞達于世。初習顏柳轉渉鐘王羲獻,得晉唐法帖之精妙。出北碑晉楷,揚之棄之也。七十有八時《岫海書法選輯》付梓。又二年,肖老薦為北京書畫研究會顧問,諸公要人爭欲索其書。一時洛陽紙貴。時年勒石臥牛城碑記於邢州,以傳世人。葉淺予贊之曰:史老筆力有勁為現(xiàn)代楷書碩果,十分欽佩。周思聰先生亦有此感。天不假年,高祖于一九八五年與世長辭,葬于所居之坤方。

今之視昔,高祖可謂:經風沐雨肩擋于世,處涸轍尤歡。皓月長空,力擎詩書未期宏才之際。悲呼、幸呼。莫不然也,何可勝道也哉。

五世孫汝佳撰文并沐手敬書

個人簡介

史岫海,原名史鴻勉,1905年生于廣宗治村。父親史百順為滿清增生六品。兄史鴻慈出師北洋師范,兄史鴻勛、史鴻臣、史永華皆善書文。岫海可謂出身書香門第,自幼耳濡目染親近丹青硯池??上觳粷?,幼年岫海,七歲父親即遭病故。在兄長們的關照影響下,少年岫海即發(fā)奮讀書習墨,日漸步入書法門徑。其先后對歐顏柳趙楷書、《史晨碑》《曹全碑》等進行了臨摹學習。不想少年的翰墨功夫卻成為影響其一生事業(yè)的人生之路的因緣。16歲在縣師范講習所學習后,回鄉(xiāng)教小學即開始為學生教授描紅書法課,后認識南宮書畫家、收藏家毛冀先到其印刷廠工作。年近而立又北上到北京北平美術專科學校學畫。當北京大學研究院文史研究所劉半農招聘書寫工作人員時,史岫海被百里挑一而選中錄用。這為其人生書法之路起到了重要的轉折作用。其不僅在京師廣交書法師友,而且還抓住機會書寫出版了一些手稿書籍。

抗戰(zhàn)爆發(fā),史岫海返鄉(xiāng)積極投入到楊秀峰、宋任窮、齊燕銘領導的冀南行政公署秘書處工作,參加冀南魯藝木刻團,學習版畫,開展抗日宣傳??箲?zhàn)結束及建國后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在建國初期歲月里,他像許多文藝工作者一樣,用毛筆書寫澤東詩詞、語錄等,以書法為工具為國家的經濟文化建設努力做出自己的貢獻。那些流傳下來的書寫主席詩詞、語錄、口號、標語書作,雖然打著時代的烙印,卻無不滲透著作者對傳統(tǒng)書法筆墨的錘煉和時代審美追求。

1982年已是78歲高齡的史岫海先生以飽滿的熱情創(chuàng)作出版了他的平生第一部書法集《史岫海書法選集》。1983年河北省成立書法家協(xié)會,他被推薦為第一批“創(chuàng)業(yè)”會員。1984年,先生到北京探親,與北京諸多書法老朋友相聚,被肖老等推薦為北京書畫研究會顧問。該年先生還為改革開放百廢待興的邢臺古城興建的“臥牛城”雕塑書寫了碑文,成為牛城書法復興的一件盛事。不想正當先生書藝被社會廣為認可重視傳播之際,先生竟于次年不幸染病辭世。那記錄著邢臺古城古老傳說的“臥牛城”碑文竟成先生絕筆!

對先生不多的遺墨書作賞讀,我們認為先生書藝主要成就當在楷書。當代著名書畫家葉淺予先生曾贈先生書語云:“史老筆力有勁,為現(xiàn)代楷書碩果,十分欽佩”。這當是先生探親居京時,為葉先生書贈。放置那個年代上下左右對照,我們可以看出葉先生的評語是中肯的。史先生楷書可謂兼學歐顏柳趙諸家,但又不拘于一家,而是兼融揚棄,自成家范。除前述諸家外,我們還可以從中體味出魏碑、晉楷的意味。在其遺墨中,我們以為《鄭板橋詩·七律·自遣》中堂、《語錄·介紹一個合作社》四條屏可謂上乘代表作。前者用筆勁健,撇捺舒展,筆筆見鋒,粗細變化,細膩入微,結體取扁平之勢,大有北碑、子瞻書風特征。后者用筆圓潤,疏朗清俊明凈,大似趙樸初風韻,其且以簡化字出,反映了作者與時俱進的思想追求。而《臥牛城碑文》等則自為傳世妙品。

先生其次的書藝成就,我們以為當在行書。其主要作品如《陸放翁詩》等。其大有鄭板橋點點凝煉灑落和沈尹默含蓄緊斂精致的筆趣,而他卻丟卻了鄭板橋的怪異和沈氏的過于拘謹,是深得帖學三味者。草書、隸書、篆書、甲骨文字,先生皆有涉獵,雖不似其楷書行書相對功力深厚精熟,也可見其用功,基礎深厚廣博和作為一名書法家修養(yǎng)技能的全面。當然當我們以現(xiàn)當代的純視覺藝術去審視先生書作,我們或許會感到其顯得有嫌平淡,缺乏視覺沖擊力等,但這是時代所限,我們不必苛求。

總之,史岫海先生是邢州二十世紀那個時代書藝功力深厚、書風凝煉圓潤、平和清俊、書體風貌技能全面

成為突出的書家,其書藝和精神值得我們記取和研究。

史岫海

史岫海

史岫海

方志記載

幼年酷愛書法,常用泥水當墨在板凳上、房頂上揮毫臨摹,鍥而不舍。1933年到北平美術學校,師從薩空了、王青芳學習書法理論。1934年北京大學文史研究所劉半農博士招聘書寫人員,岫海在應聘的數(shù)十人中名列榜首,被聘為臨時雇員,經校方充許每星期隨沈兼士教授學習六節(jié)中國文字學。1937年返鄉(xiāng)事教育工作直至退休。書法功底深厚,書卷味濃,清氣襲人,秀而不媚,麗而不俗,于真草隸篆無所不能。親朋好友對其書藝人爭寶之,凡有索書者,叟童無拒。冀南一帶民宅、商店、機關之牌匾多出岫海之手。1984年被吸收為河北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老年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有《史岫海書法選輯》結集問世。

人物關系

范繼翔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