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紙竹簾(簾)是夾江縣傳統(tǒng)手工造紙工藝的必備工具。

2017年,夾江抄紙竹簾制作技藝被列入樂山市市級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產地

樂山市夾江縣

簡介

夾江縣是著名的蜀紙之鄉(xiāng),其傳承古法的手工舀紙制造技藝,幾乎原版地復活了享譽世界的中華四大發(fā)明之一一蔡倫造紙術,而舀紙的工具便是竹簾。

操紙工人將竹簾投入紙槽中拾起,那簾子上面就有一層薄薄的紙漿。取下簾子倒扣在放紙的竹席上,揭去簾子,一張紙就出來了。

所謂“厚薄由人手法,輕蕩則薄,重蕩則厚”,指的是同樣的竹簾,不同手藝的人會抄出厚薄不同的紙張。而同樣的人,不同的竹簾,抄出的紙張質量也不同,所以制作抄紙竹簾十分重要。

制作技藝

抄氏竹簾細若毫發(fā),薄如蟬翼。以精細打磨得非常光滑,數千根竹絲編織而成,源于唐朝,與紙一脈相承。手工制作抄紙竹簾是一項慢工細活,工藝流程十分復雜。

首先要選取生長三年左右的苦慈竹,竹子砍下后,經過刮青、排竹排、起蔑條、育蔑條、蔑條分絲、竹絲削尖、拉絲(竹絲)、擇絲、搓線、編織、接線(把絲線纏繞在錫墜上)、載簾子、繃簾子、上框、上漆等過程,便成為一床竹簾。竹簾的大小是根據紙張尺寸大小限定的,竹簾的好壞直接影響紙張的品質。

非遺保護

由于夾江土紙、書畫紙的手工作坊數量減少,對竹簾的需求也相對減少,加上制作竹簾是純手工操作,工序繁多,工藝繁雜,經濟效益低,許多竹簾藝人難以為繼,年輕人也不愿靜下心來學習這門手藝,夾江手工造紙竹簾技藝已面臨失傳的危機。“夾江竹紙制作技藝”的保護與傳承迫在眉睫。

2017年,夾江抄紙竹簾制作技藝被列人市級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