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音樂
1.“玉爾”“玉爾”是
撒拉族
人民用本民族語言演唱的一種傳統(tǒng)情歌。因受封建禮教之忌諱和反對,這種情歌在田間、野外、磨房等背人處唱,嚴禁在村宅內(nèi)演唱?!坝駹枴?a class="dict" href="/azsoft/k2748790.html">集中反映了 撒拉族
青年男女對自由婚姻的追求,其中影響較大的作品有《巴西古溜溜》、《撒拉賽西巴尕》、《皇上阿吾尼》、《艷姑居固毛》等。?2.撒拉“花兒”:
撒拉族
人民長期與鄰近各民族和睦共處,走親訪友,趕集赴會,自然促進了民間文學的交流?;刈宓难缦赌魏巍贰ⅰ恶R五哥》,藏族的民歌,漢族的俚歌小曲,象一股股清泉不斷流入,豐富了撒拉曲。撒拉“花兒”也不例外,但又不失其自己的獨特風格?!睹线_令》、《撒拉大令》、《三花草令》、《清水令》、《水紅花令》、《三起三落令》等,高亢嘹亮,婉轉(zhuǎn)抒情,節(jié)奏自由而不松散,再加用撒拉語襯句,和其它民族的花兒相比,獨樹一幟,別有風格。?3.宴席曲:在喜慶婚日里演唱的宴席曲,配以舞蹈,邊舞邊唱,十分生動活潑。突出的有《阿舅日》、《阿里瑪》、《依秀兒瑪秀兒》等?!栋⒕巳铡窋⑹隽艘粋€年僅三歲的尕拉阿吾得悉親生父親被皇上的宦官曼錯日(尕拉的阿舅)所害,便想借打獵為名把曼錯日誘出家門殺死,替父報仇,為民除害故事。有“哈依勒”(號子)撒拉人無論干什么活,都喜歡“哈依勒”,借以鼓干勁,助興致,提高勞動效率。象拔草、打碾、打墻、筏木、運木時所哼唱的號子,風格各異,語言樸素簡單,旋律頓挫明快,節(jié)奏感極強。且呼眾伴的,有對唱的,有即興編的,有固定唱詞的,有男人唱的,有女人唱的,有男女合唱的。例如打碾時,男男女女對面站成兩排,由長者領(lǐng)首,男子緊跟,婦女在尾。隨著手中揮舞的木枷起落,兩排人一進一退,左右橫移,步伐輕快自如,“哈依勒”聲悠揚婉轉(zhuǎn),人們的心情自然變得輕松愉快。?
民間樂器
“口細”是
撒拉族
唯一保存至今的一種古老的民間樂器。它小巧玲瓏,長不過一寸,重不到一錢,在古今中外的各種樂器中,大概要算是體積最小的一種了。其音量極弱,隔門很難聽見,音符起伏、跳動也不甚大,但聽起來格外悠揚纏綿,如泣如訴,扣人心弦。?撒拉族人民喜歡彈“口細”,婦女們更是愛不釋手。在舊社會,封建禮教禁錮了人們的手腳,鎖閉了人們的歌喉,撒拉族人民彈唱歌舞,被視為違教非法,遭到指責和禁止。輕則罰款罰物、鞭打杖笞;重則傾家蕩產(chǎn),驅(qū)逐外鄉(xiāng)。但唯獨吹彈“口細”卻不受任何制約,反而大頌其美,特褒其吉。對此流傳著一段美妙的傳說:?
早先,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孫哈三、胡才,雙雙陣亡在沙場,其母哈其麥(先知的獨生女)悲傷至極,哭得死去活來,后來聲音全啞了,淚水全干了,便以“口細”代替,傾訴滿腔的基衷。所以撒拉人吹彈“口細”非但不忌諱,反當“圣行”遵行了。?
舊社會,當男人們因徭役支差、扳筏經(jīng)商、從戎出征而遠離家鄉(xiāng)時,婦女們常常牽腸掛肚,惦念不已。每當夜深人靜,她們便三五成群,不約而同地聚到一起,在炕頭上、院落中、桃檉上、被窩里,偎頭摩肩,盡情吹彈“口細”,余音裊裊,不絕余縷,滿腔的憂愁、煩悶、焦慮、思念,一瀉而出。?
“宰靠”是
撒拉族
又一種別具風格的民間樂器;用粘性較強的泥土做成。?“宰靠”(即笛子),有的地方叫“敲爾”,其制作方也很簡單。用一把粘性強的紅泥土捏成兩喇叭花狀的凹片,粘在一起。然后在合縫處掏一個小孔,吹氣用,兩邊各掏幾個按指音符的小眼,晾干即可吹奏。音量很大,不低于竹笛,高亢、嘹亮、悠揚、清脆,能把人的思緒引到遙遠的曠草灘。“宰靠”一般為男少年所用,常在牧羊、野外勞動時,吹奏一辰,以消憂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