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忠,男,筆名青城,當代知名作家、詩人,江蘇無錫人?,F(xiàn)為中國作協(xié)會員[1],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江蘇省散文學會副會長[2],無錫市作協(xié)原副主席[3]。[4]

中文名

周國忠

別名

青城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愛好

寫作

職業(yè)

作家

代表作品

《弟弟最后的日子》

發(fā)表刊物

周國忠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以散文、詩歌、紀實文學創(chuàng)作為主,小說為輔。作品散見《散文》《小說界》《雨花》《花城》《天津文學》《北方文學》《四川文學》《青春》《中國散文家》《華夏散文》《太湖》《文藝報》《文學報》《文匯讀書周報》《解放日報》《現(xiàn)代快報》等國內多種刊物、報紙。迄今共創(chuàng)作300余萬字,多篇作品入選相關精品叢書,作品節(jié)選被《花城》《天津文學》《雨花》《現(xiàn)代快報》等轉載。[4]

出版著作

周國忠出版的主要文學著作有:散文集《笨拙境界》《閑思雜集》,小說《無題》,詩集《青城詩抄》《夕陽風笛》,長篇紀實散文《弟弟最后的日子》,紀實文學集《四俊散記》等多部。[4]

代表作品

周國忠長篇紀實散文《弟弟最后的日子》出版后,引起文壇普遍關注和社會廣泛反響,被業(yè)界譽為“是一部用詩性語言詮釋生命意義的形而上令人深思的書,是一部用散文書寫的精神史詩,是一部國內近年來罕見的震撼人心的泣血佳作和生命大書,是一部提升人生品格和捍衛(wèi)死亡尊嚴的經典作品?!奔o實文學《四俊散記》出版后,被譽為“一部以至性至情謳歌至深友誼的大書”,廣獲好評。[4]

周國忠著作《弟弟最后的日子》

重要成績

周國忠個人事跡,曾被收入《中華文學人才名錄》《中國跨世紀文學藝術家辭典》。文學語言質樸自然,簡練雋永,“哲思深邃,詩意氤氳”(評家語),有較強的辨識度。23萬字的《弟弟最后的日子》出版后,省市作協(xié)聯(lián)合舉辦了該書的作品研討會,國內外50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作者接受《知音》等十多家媒體專訪。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報、文學報、文藝評論、中華讀書報,文匯讀書周報、深圳特區(qū)報、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等幾十家報刊,先后刊登了專家評論50多篇;部分評論被美國的雜志選載。該書被列入《2013年中國報告文學年選》,躋身《中國作家》2013年最佳長篇紀實文學入圍篇目,名列當年“中國熱門作家在線閱讀排行榜”第二名,并被省作協(xié)推薦,參評第六屆魯迅文學獎。該書在一年內被多次加印。近幾年,各大網店出現(xiàn)了該書的多個不同版本的影印盜版本。[4]

獲獎情況

周國忠先后獲各類文學獎項28次,其中,《弟弟最后的日子》獲江蘇省第五屆紫金山文學獎散文獎,太湖文學獎,無錫市五個一工程獎。詩歌《竭澤而漁》系列,獲中國第二屆地域詩歌獎大獎。散文《笨拙境界》《拜訪田野》《橋》《觀雷》《觀云》《橋與路》《同在黃梅》等,多次獲全國報紙副刊作品優(yōu)秀獎。散文集《笨拙界》、紀實文學《四俊散記》等,獲太湖文學獎,以及市(縣區(qū))文學藝術突出成果獎。[4]

人物評價

《弟弟最后的日子》是一部用詩性語言詮釋生命意義的形而上令人深思的書,是一部用散文書寫的精神史詩,是一部近年來國內罕見的震撼人心的泣血佳作和生命大書。它填補了當代文學作品關于終極題材的一項空白,書中所釋放的正能量,無疑為重塑中華民族的文明尊嚴輸入了新鮮血液,對增強個體生命的免疫力,增強群體生態(tài)的免疫力,都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袊骷揖W2013年10月18日[4]

周國忠嘔心瀝血寫出的這部書,不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是一部個人成長的歷史,是一部生命、精神成長的歷史,也可以說是江南農村的家庭史,江南農村的社會史,甚至是江南農村的宗教史。作者把自己和親人們圍繞弟弟最后三年的生死經歷真實記錄并呈現(xiàn)出來,把一個本來悲情的故事變成探討人生死亡的意義,是提升人生品格和捍衛(wèi)死亡尊嚴的一部經典作品。——《中華讀書報》2013年10月23日[4]

周國忠先生的《弟弟最后的日子》,在我近些年的閱讀范圍內,這部紀實文學,是把文學的世俗性、現(xiàn)實性跟其精神性、終極性的一體化,體現(xiàn)得最為充分而近于完善的佳構。這部格調高標、思情高揚的實錄文字,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可以提供的啟示及其可能生成的現(xiàn)實意義不言自明。它會經得起時間和空間的雙重考驗將成為可以得到驗證的事實?!S毓璜(著名文學評論家)[4]

這部書的出現(xiàn)是一件應當引起行家們重視的事情。我堅信,只要是能夠讀到這部書的人,無論是知識分子,還是一般老百姓,一定都會從中得到啟悟和鞭策。我還相信,這部書必將以其沉甸甸的內容和思考而為我們的文化領域留下一筆堪稱寶貴的財富!——葉櫓(著名詩歌評論家)[4]

這是一本深思、誠善的書。書中很多敘述精神沖突與成長的章節(jié)體現(xiàn)出作家的虔誠、忠信,以及把握、開掘、敘述精神世界的能力。而此一能力,在世的作家中尚屬少見?!Z寶泉(著名作家、學者)[4]

我把自己關在屋子里,一口氣讀完了這部書稿。六個小時,我?guī)缀鯖]有離座。讀到第九章,我再也克制不住眼淚,痛哭失聲了。我痛哭,不只是悲傷,更是感動,崇敬,為生命能夠如此尊嚴地面對死亡而自豪。[4]

國忠啊,你的弟弟有一個多么高貴的靈魂,是一個多么偉大的生命。——周國平(著名作家、哲學家)[4]

弟弟只是蕓蕓眾生中一名普通而平凡的工人,他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卻為我們開啟,一條通往理想境界的路。所以,他的精神成果具有極其廣泛的啟迪和借鑒作用。由此,他的藝術形象也必然具有難以估量的永久魅力和現(xiàn)實意義?!杖裘溃ㄗ骷遥?sup class="baike-reference">[5]

長篇散文《弟弟最后的日子》以深度的渾厚的生命寫作,豐富了江蘇新世紀散文創(chuàng)作,也是中國散文最新的重要收獲?!栽?教授,著名文學評論家)[4]

《弟弟最后的日子》這部作品,還具有寬闊的闡述空間,我們完全可以從文學、哲學、醫(yī)學、社會學、倫理學、心理學等維度對其進行闡述。文中兄弟兩人談及信仰、終極關懷、人生意義、做人原則、處事態(tài)度等直指當下現(xiàn)實問題,尖銳而深刻,故它也是現(xiàn)實的批判書、思想的啟示錄?!鯐?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著名文學評論家)[4]

這是一本真正體現(xiàn)了文學本真的書,一本真正的不可多得的精神窄門之書。像哥哥在《弟弟最后的日子》里所表達的,兄弟之間經常不斷地進行著,純精神性的心靈深處的相互對話,這樣具有獨特的感悟經驗的文學,如今幾乎成了“絕唱”?!煨∪?文學報評論部原副主任,著名文學評論家)[4]

我不認為,也不希望《弟弟最后的日子》這樣的作品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絕唱”,相反它只是一部開山之作,它的成功將會引發(fā)一系列的優(yōu)秀作品?!蛐l(wèi)榮(教授,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著名學者)[4]

《弟弟最后的日子》,其感人的內容,細膩的筆觸,體現(xiàn)出的思想深度,是一部可以并立于所有經典性文字之林的佳作,讓人回味無窮,時時反省,處處檢點,當之無愧是不朽的“立言”之作。——范金民(南京大學教授,著名學者)[4]

周國忠的長篇紀實散文《弟弟最后的日子》,是近年來一部關于生命、大愛、親情的優(yōu)秀之作。作家以飽蘸深情的筆墨,追述了弟弟周家忠患上癌癥最后的時光,書寫了一曲關于生命和愛的輝煌篇章。它也是一篇優(yōu)秀的祭文,是感性和理性高度融合的美文?!醺?《小說選刊》副主編,著名文學評論家)[4]

這部書是一本關于人的終極關懷的書,這樣的書在中國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過一些,但在內容的系統(tǒng)性、表述的深刻性、文字對人的感染力等方面都沒有周先生的強。所以我覺得《弟弟最后的日子》這部作品,填補了當代文學作品中關于終極題材的一項空白。——屈全繩(原成都軍區(qū)副政委,著名軍旅作家、詩人)[4]

《弟弟最后的日子》是一本令人深思的書,是一部類似《莊子》的書,是用詩性語言詮釋生命意義的形而上思考的書。周國忠本是詩人,是聚感性與知性平衡發(fā)展的詩人,《弟弟最后的日子》是用散文書寫的精神史詩,也是一本探討終極關懷的人性的書?!宸?著名詩人)[4]

《弟弟最后的日子》這本書是周國忠的泣血之作,充滿了對自己因病而早逝的弟弟的悲痛哀悼之情,但這本書的內容又不僅僅是他真實情感的單純表達,更多是周國忠描述弟弟在得知自己身患絕癥、生命不多的日子里,通過對人生的反思和對感情的重建,完成了自我精神的升華。——朱小如[6]

著名評論家朱小如認為:“我讀這部書的時候很震撼!中國當代文壇能夠讓我們在比較高的形而上的層面來談精神問題,這部書是唯一的,給人非常大的啟迪。”(原載《江南晚報》)[7]

著名作家、散文理論家賈寶泉在書面發(fā)言中稱:“這部著作有高品位的精神探求,有站在高海拔上俯視人生萬象的形而上意味。我在閱讀中還觸覺到了積小為大、疊低為高、化多為一那樣一種旋繞的有中心的潛隱的升勢力?!保ㄔd《江南晚報》)[7]

《雨花》雜志主編、著名作家姜琍敏說:“國忠這部書絕對是泣血之作,他寫這本書的過程是把自己撕裂開來然合又縫合。這本書的精神價值、審美價值、認知價值及總體價值等等,也許隨著時日的推移,隨著讀者越來越多地知曉,還會與日俱增地呈現(xiàn)出來,所以我說這部書是一部杰出的力作?!保ㄔd《江南晚報》)[7]

著名作家蕭立軍說:“國忠這本書我覺得寫出了靈魂的相互救贖和自我救贖,相互的凈化和自我的凈化,他把這些表現(xiàn)得非常到位。人性當中的大美,寫得非常地透徹,他是用一種非常平實的手法來寫的,每一個人物歷歷在目,是近年來國內紀實文學中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原載《江南晚報》)[7]

著名作家黃慧英說“周國忠先生的這部散文大作,記錄了弟弟家忠生命的最后歲月,現(xiàn)實感和疼痛感直擊人心。周先生用痛與血,寫出了一本具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的書,是一部真正的生命之作,也樹立了一個典型的藝術形象,為人們開啟了一條通往理想境界的道路。相信讀了該書的人,都會有所啟迪,都會重新思考自己生命的意義?!保ㄔd《江南晚報》)[7]

《中國作家》雜志編審、著名評論家朱競認為:“《弟弟最后的日子》書寫形式非常獨特,寫作筆法極其細膩,情感表達非常到位,這部書將是周國忠為這個時代提供的一個有價值的新型悼亡文本?!保ㄔd《江南晚報》)

《揚子江詩刊》主編、著名詩人子川說:“他的書讓我想到了盧梭的《懺悔錄》,雖然他們的實質有些不同,這本書更多的是向上的一種東西,親善的東西,友情的東西,所以給我們啟發(fā)很大。我相信這本書的未來會更好,會有一個很好的預后?!保ㄔd《江南晚報》)[7]

江蘇省作協(xié)副主席、著名作家儲福金說:“國忠把被我們多少年所忽視的最根本的、最根源的、最重要的東西寫出來了,寫出了一個普通人在信仰指引下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高貴的生命形態(tài)和精神品格。國忠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最光輝的、最高層次的東西,所以它能打動人。我看這本書的時候,看到很多地方,不但有感動,還有崇高的,信仰引導下的那種感動,那種感動使人熱淚盈眶,那種感動是帶有震顫的,讓人震撼!這本書應該能夠給我們的文學,包括文學史帶來一道痕跡,一道光輝?!保ㄔd《江南晚報》)[7]

著名評論家李朝全說:這是一部讓死活下去的作品,作者采用的是真情闡述的過程,是心靈的敘述。這是哲詩的題材,反射了一種教育的匱缺,一種死亡的教育,一種生命的教育,充滿人生哲學的思考、人性本質的思考,產生出一種強大的正能量。這本大書還具有醫(yī)學價值,可以為那些生命進入倒計時的人,樹立一個榜樣,可以作為一種借鑒標本。(周國忠長篇新著《弟弟最后的日子》作品研討會實錄)[7]

著名評論家費振鐘作了“讓疾病和苦難化為人間喜樂”的發(fā)言,他說,一本書的價值在于能提供什么話題,多少話題?《弟弟最后的日子》這本書恰恰提供了很多話題,書中涉及到人類學、醫(yī)學、社會學、倫理學、哲學等領域,不僅僅值得文學研討,更值得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研究,這是一本很有研究價值和生命力的大書。(周國忠長篇新著《弟弟最后的日子》作品研討會實錄)[7]

著名評論家彭學明評價說,讀《弟弟最后的日子》非常親切,這是一部向親情致敬的作品,向生命致敬的作品,向信仰致敬的作品!這部作品非常質樸、真誠,這正是它打動人的地方。這樣的真情產生了高貴、力量和感動。我特別感動的是,這個作品對親情非常質樸非常真誠的白描式的寫法,就這么本本實實地書寫。這個哥哥、嫂子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太感人了,我要是有這樣的哥哥嫂嫂該有多好。嫂子這個形象是站得起的,立得住的……所以這本書既給我們傳達了親情的純度和深度,然后傳達了信仰的力度和高度。在我們這個物欲化、權力化、功利化的社會,當我們親情、友情、愛情在霉變、滑坡的時候,給我們帶來親情的感動和信仰的力量,值得我們這個社會深刻地反思。[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