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卡拉漢(HarryCallahan,1912—1999),美國人,一位自學成才的攝影師。卡拉漢深受教師職業(yè)的影響,他先后在芝加哥設計學院和羅德島設計學院任職,并且在羅德島設計學院作為一名專職教授一直工作到1977年??ɡ瓭h的照片題材主要是一些家庭人物的人像照片(尤其是妻子艾麗諾的照片),還包括一些自然風景題材、以及晚年所拍攝的彩色照片和一些城市風景照片,然而卻為他贏得了“影像煉金術(shù)”的美名。

中文名

哈里·卡拉漢

外文名

HarryCallahan

出生日期

1912

去世日期

1999

國籍

美國

職業(yè)

攝影師

作品特點

哈里·卡拉漢的創(chuàng)造過程,可能比許多人更偉大也更具神秘性。他的攝影作品因其極為簡單的外表更容易產(chǎn)生一種迷惑。同時卡拉漢的影像無可置疑地具有一種神秘的素質(zhì),日常生活的物體和事件被凈化成一種本質(zhì)化的形態(tài),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許多作品會引向一種夢幻和記憶般的獨特的敏銳空間。瞬間的呈現(xiàn)具有時間的延續(xù);物體如同圖騰;甚至出現(xiàn)一種幻覺。也許正是這樣一種原因,20世紀40年代拍攝的一些畫面,很容易被人誤以為數(shù)十年以后的作品。描述這些特性的困難在于,卡拉漢本人極不愿意就其作品進行解釋,同時這些作品又涉及到20世紀現(xiàn)代史的更大范疇。

創(chuàng)作特質(zhì)

哈里·卡拉漢的作品就是在記錄生活本質(zhì),因為他堅持以自己個人精神生活為中心,這種靈敏性體現(xiàn)在他對照片主題的感知,是非常主觀并控制在自己情感的范圍內(nèi)??ɡ瓭h曾經(jīng)表述了他對真實的理解,以及一些近乎天真的想法??ɡ瓭h對自己生活品質(zhì)的追求并不只是作為一個忠實的攝影師,而是把攝影當成生活的方式和意義。他的拍攝方式有著自己的一套習慣,他說:“一般而言我不會看到什么東西就拍攝,我總是喜歡走走看看。我會觀察海灘,它們?nèi)绱嗣利?,當這風景打動我時,我才開始拍攝。你也應該到海灘走走,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非常動人,以至于你想溶入它們,或者你想把這種美和別人分享?!?/p>

自我感言

“為了調(diào)整生活形態(tài)的愉快感;在清晨起床,去感受樹木、草地、水、天空或者建筑,還有人——所有一切對我們產(chǎn)生影響的東西;去拍攝那些我看到的和我永遠感受的東西。”——哈里·卡拉漢

作品評價

著名的藝術(shù)評論家約翰·薩考夫斯基是這樣介紹卡拉漢的:

“我和哈里·卡拉漢的第一次談話并不成功。那是在1953年的秋天,我對芝加哥并不熟悉,主要是想了解為什么一個人會拍攝建筑的想法,尤其是路易絲·薩利萬的建筑。有一天無意中被介紹給了卡拉漢。那天中午我遇見了阿諾德·西斯金以及薩利萬的一些商人,這時候卡拉漢正好經(jīng)過,西斯金就讓我們認識了??ɡ瓭h當時的態(tài)度客氣并帶有一種敷衍。“稍晚一點,我就和卡拉漢有了一次并不成功的談話,那是在一個社交聚會上,當時還有不少芝加哥藝術(shù)世界的名流。這是我的朋友硬拉我去參加這個聚會的。我猜想在我們到達時,卡拉漢已經(jīng)來了一會,正在打發(fā)無聊的時光,或者在應付某些不得已的應酬。當我躊躇不定是否需要和他說話時,一位年輕的女性就已經(jīng)介紹說這是一位重要的攝影家,然后問他對于波拉攝影的看法??ɡ瓭h似乎有點猶豫,像受到了一些傷害似的。略微恢復了自信之后,他回答說波拉照相機是對真正意義上的攝影的一種侮辱。這時候我感到有責任介入其間,部分原因也是為了在這個聚會上營造一些氣氛,也許還因為那位女士問了一個倒霉的問題,而應該得到道義上的支持。盡管我從未拍攝過波拉畫面,甚至也沒有思考過理論上的問題,而是憑借直覺和卡拉漢進行了對話。“卡拉漢對我?guī)в型嫘π再|(zhì)的提問似乎非常激動。以后我再也沒有看到他如此激動過,也許也沒有看到他這樣喝醉酒。然而,甚至在他心平氣和的外表中,我依然可以看到他內(nèi)心的不平靜。在我的印象中,他最喜歡的就是散步,拍攝,除此之外就是喝酒。于是從他的外表看,和他作品本身的表現(xiàn)力是如此的不一致,他的作品具有完美而嚴格的訓練,是非常理想的唯美的簡潔。 “卡拉漢最早的令人難忘的照片,拍攝于他作為一個會計的工作時期,當時是在克萊斯勒汽車的會計部門,他當時想到會是一個很好的攝影師。我們沒有理由懷疑他的自我評價,因為在他后來豐富多彩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驗證了他當時對潛在素養(yǎng)的直覺。其實不管是作為一個年輕的會計,還是日后中年的教授,我們很難從他的內(nèi)心生活找到什么充分有力的證據(jù)。很困難地確信他的照片是否真正表達了他可能稱之為世俗生活的本質(zhì),或者是否它們是以終生或本身的證據(jù),還是生活在攝影的可能中。

“或者我們可能說,卡拉漢的作品就是生活本身的紀實,在一年中會有這樣幾個時期,在轉(zhuǎn)瞬之間建立了完美的平衡。這樣的平衡當然是暫時的。第二天那些樹或者沙丘就會不一樣,需要再一次進入有秩序的組織。尋找平衡是一輩子的工作。

“在20世紀所有值得關(guān)注的攝影家之中,卡拉漢確信無疑是最為冷靜的一位。他的作品的情感度屬于北溫帶的上端邊緣。他的照片并非激起我們的憐憫,沒有日耳曼人的權(quán)利感,也沒有地中海熱情對我們的吹拂,更沒有甜蜜旋律對我們的誘惑。它們僅僅通過簡潔的精確性,表達出唯美主義的真實。

“34歲的卡拉漢曾經(jīng)表述了他對真實的理解,以及一些近乎天真的想法。他為了得到錢‘去拍攝我的感覺和欲望;去調(diào)整生活形態(tài)的愉快感;在清晨起床,去感受樹木、草地、水、天空或者建筑,還有人——所有一切對我們產(chǎn)生影響的東西;去拍攝那些我看到的和我永遠感受的東西’。

作品欣賞

哈里·卡拉漢作品

哈里·卡拉漢作品

哈里·卡拉漢作品

哈里·卡拉漢作品

哈里·卡拉漢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