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貴公
貴公四曰: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平得於公。嘗試觀於上志,有得天下者眾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於公。故《鴻范》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偏無頗,遵王之義。無或作好,遵王之道。無或作惡,遵王之路?!?/p>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陰陽之和,不長一類;甘露時雨,不私一物;萬民之主,不阿一人。伯禽將行,請所以治魯。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荊人有遺弓者,而不肯索,曰:“荊人遺之,荊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聞之曰:“去其‘荊’而可矣?!崩像趼勚唬骸叭テ?‘人’而可矣?!惫世像鮿t至公矣。
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萬物皆被其澤,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問之,曰:“仲父之病矣。漬甚,國人弗諱,寡人將誰屬國?”管仲對曰:“昔者臣盡力竭智,猶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於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惫苤倬粗Z,曰:“公誰欲相?”公曰:“鮑叔牙可乎?”管仲對曰:“不可。夷吾善鮑叔牙。鮑叔牙之為人也,清廉潔直;視不己若者,不比於人;一聞人之過,終身不忘。勿已,則隰朋其可乎?隰朋之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黃帝,而哀不己若者。其於國也,有不聞也;其於物也,有不知也;其於人也,有不見也。勿已乎,則隰朋可也。”

貴公
貴公夫相,大官也。處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腹泄ニ綈?,用管子而為五伯長;行私阿所愛,用豎刀而蟲出於戶。
人之少也愚,其長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飾服,私利而立公,貪戾而求王,舜弗能為。
譯文

孔子
孔子從前,先代圣主治理天下,一定把公正無私放在首位。做到公正無私,天下就安定了。天下獲得安定是由于公正無私。試考察一下古代的記載,曾經(jīng)取得天下的人是相當(dāng)多的了。如果說他們?nèi)〉锰煜率怯捎诠裏o私,那么他們喪失天下必定是由于偏頗有私。大凡立君的本意,都是出于公正無私。所以《鴻范》中說;“不要偏私,不要結(jié)黨,王道多么乎坦寬廣。不要偏私,不要傾側(cè),遵循先王的法則。不要濫逞個人偏好,遵循先王的正道。不要濫逞個人怨怒,遵循先王的正路?!?/p>
天下不是某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陰陽相和,不只生長一種物類。甘露時雨,不偏私一物。萬民之主,不偏粗一人。伯禽將去魯國,臨行前請示治理魯國的方法。周公說。“施利給人民而不要謀取私利?!庇袀€荊人丟了弓,卻不肯去尋找,他說,“荊人丟了它,反正還被荊人得到,又何必尋找呢?”孔子聽到選件事,說;他的話中去掉那個‘荊’字就合適了?!崩像趼牭揭院笳f:“再去掉那個‘人’字就合適了?!毕窭像踹x樣的人,算是達到公的最高境界了。
天地是多么偉大啊,生育人民而不把他們作為自己的子孫,成就萬物而不占為己有。萬物都承受它的恩澤,得到它的好處,然而卻沒有哪一個知道這些是從哪里來的。這也正是三皇五帝的品德。
管仲有病,桓公去探問他,說;“您的病相當(dāng)重了。如果您病情危急,不幸與世長辭,我將把國家托付給誰呢?”管仲回答說?!斑^去我盡心竭力,尚且不足以了解這樣的人。如今病重,危在旦夕,又怎么能談?wù)撨@件事呢?”桓公說;“這是大事啊,望您能教導(dǎo)我。”管仲恭敬地答應(yīng)了,說:您想用誰為相?”桓公說:“鮑叔牙:行嗎?”管仲回答說:“不行。我深知鮑叔牙:鮑叔牙的為人,清白廉正,看待不如自己的人,不屑與之為伍,假一聞知別人的過失,便終生不忘,不得已的話,隰朋大概還行吧?隰朋的為人,既能記識上世賢人而披效他們,又能不恥下問。自愧其德不如黃帝,又憐惜不如自己的人。他對于國政,不該管的,就不去打聽;他對于事務(wù),不需要了解的,就不去過問,他對于別人,無關(guān)大節(jié)的,就裝作沒看見。不得已的話,那么隰朋還行?!?/p>

管仲
管仲相,是一種很高的職位。居于高位的人,不應(yīng)該在小的地方花費精力,不應(yīng)該玩弄小聰明。所以說,手藝高超的木匠不去親自動手砍削,高超的廚師不去親自排列食囂,大勇之人不去親自格斗廝殺,正義之師不去劫掠為害?;腹泄瑨亝s私恨,起用管子而成為五霸之長,行偏私,庇護所愛,任用豎刀而致使死后國家大亂,不得殯殮,尸蟲流出門外。
人年輕的時候愚昧,歲數(shù)大了聰明。如果聰明而用私,不如愚昧而行公。天天醉醺醺的卻要整飭喪紀,自私自利卻要樹立公正,貪婪殘暴卻要稱王天下,即使舜也辦不到。
點評

老子
老子治國需要公正,《呂氏春秋·貴公》的作者,也就是呂不韋或者是他門客說:“我曾經(jīng)看過古代的典籍,得到天下的人很多,他們能得到天下必定是因為他們公正,喪失天下必定是因為他們偏私。”《呂氏春秋》還引用了一句名言,這句名言出自《尚書》,“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偏無頗,遵王之義;無或作好,遵王之道;無或作惡,遵王之路?!边@句話就是在強調(diào)作為一個國家的統(tǒng)治者,即現(xiàn)在的執(zhí)政黨,要讓自己的手下沒有結(jié)黨營私、貪污腐敗之人,國家的統(tǒng)治才會平坦;執(zhí)法要公正,不可有偏頗,要遵循(先王)的法則;不可以隨意獎賞或者處罰人。
有一個荊國人曾經(jīng)掉了一把弓,但是不愿意去找回來,他說:“荊國人把弓掉了,撿到它的還是荊國人,為什么要去找呢?”這荊國人還是比較公正無私的。孔子聽說了這件事,他說:“要是把這個‘荊國’給去掉就好了?!边@孔子夠公正無私了吧,把高度提升到了整個人類。老子也聽說這事兒了,老子說:“應(yīng)該把仲尼的話再去掉一個‘人’?!边@三個人的故事很快就傳開了。于是,天下人都認為老子是天下最公正無私的人,他把高度提升到了萬物,認為眾生皆平等。《呂氏春秋·貴公》認為“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萬物皆被其澤、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呂不韋的意思很明顯,也就是說大自然是最公正的,從古至今也只有三皇五帝能做到和大自然一樣公正。后世的統(tǒng)治者只有效仿三皇五帝和大自然的公正無私,才能治理好國家。
齊國名相管仲病危時,齊桓公問他誰可以接替他做宰相。齊桓公提出了鮑叔牙與隰朋兩人,管仲絲毫不顧與鮑叔牙的友情,斷然否定了讓鮑叔牙擔(dān)任宰相,并明確指出了鮑叔牙為人的缺點,提出隰朋這個人是個不拘小節(jié)的人,是一個相才??梢姽苤偈莻€大公無私的人。管仲曾經(jīng)是齊桓公的仇人,而齊桓公施行公正,重用管仲,于是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徇私偏袒重用豎刁,結(jié)果導(dǎo)致齊國的衰敗。這個例子足以說明公正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