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年代以來,我在臺北北投農(nóng)禪寺,每年主持一次清明報恩的佛七,并于農(nóng)禪寺成立每周集會共修一次的福慧念佛會。 3.凈土有四種:人間的、天國的、佛國的、自心的。法師所推動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凈土,以教育完成關懷任務,以關懷達到教育目的。

內(nèi)容介紹

我常念佛,也常教人念佛,勸人念佛。

早在三十多年前,我便應邀于臺灣南部屏東巿的東山寺主持了彌陀佛七。所以我曾為大眾做過不少次跟念佛法門有關的開示。我也在我們的中華佛學研究所,擔任了好多年凈土學的課程,但我僅為《華岡佛學學報》寫過一篇〈凈土思想之考察〉(編案:現(xiàn)收錄在《學術論考》一書中),卻從未出版過類似這一本介紹念佛法門的作品。

這是由于我在東西兩個半球,不論是演講或撰稿,我被人家要求的,多是以禪的范圍為主題,竟然從未遇到過被人要求開示念佛法門的機會。

直到今(一九九三)年三月二十七日至四月四日,我在農(nóng)禪寺的清明報恩佛七期間,每天開示念佛生凈土的法門,說明佛法重視知恩報恩,人們當以感恩的心情接受現(xiàn)實的人生,再以報恩的情懷奉獻廣大的眾生。如何才能正確地表達感恩與報恩,應當修學念佛法門,因此法門,真俗全收,事理雙圓,世出世法,不論現(xiàn)世福利或身后美景,無不包容。

至于如何修學念佛法門,我便逐日介紹了七個項目:1.孝親報恩應當念佛。2.念佛應當具備四個心:信心、至誠心、深心,回向發(fā)愿心。3.凈土有四種:人間的、天國的、佛國的、自心的。4.超度有兩類:對亡靈的、對生者的。5.要將懺悔業(yè)障的修行當作每日的恒課。6.帶業(yè)、消業(yè)都生凈土。7.往生西方凈土當以建設人間凈土為基礎。

當時的錄音帶被流傳之后,很多人聽了非常喜歡,有幾位熱心的弟子,又從錄音帶整理成了文稿,交給我審閱,我便將之帶到美國。至本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我始抽空取出檢閱,發(fā)現(xiàn)內(nèi)容空泛,不知好在何處,行文的語氣,也不象是我的。因此花了十天時間,將之刪削補充,重寫了一遍。也讓我借此因緣再次熟讀凈土三經(jīng),重溫凈土諸大師的著述達三十多種七十多卷。

寫完之后,覺得意猶未盡,所以增加了「佛七的根源」及「念佛的方法」兩篇。使得這本五萬余言的文章,在實用的價值之外,也富有參考的價值。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日釋圣嚴自序于紐約東初禪寺

作者介紹

圣嚴法師(1930-2009),佛學大師、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師、日本立正大學博士,也是禪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的第五十七代傳人、臺灣法鼓山的創(chuàng)辦人。

1930年出生于中國江蘇省南通縣(今南通市),后去臺。13歲出家,青年時期留學日本,1975年獲日本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嘏_灣后,法師歷任臺灣地區(qū)中國文化大學教授、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所長、美國佛教會副會長及譯經(jīng)院院長,創(chuàng)辦中華佛學研究所,發(fā)行佛學學報及佛學研究年刊,為輔大、政大、文大博士及碩士研究生擔任論文指導。又創(chuàng)辦法鼓山國內(nèi)外禪修,文教、慈善體系的人文社會大學、僧伽大學、僧團道場、七個基金會、中英文四種定期刊物。他以中、日、英三種語文在亞、美、歐各洲出版的著作近百種。他的著作之中發(fā)行量最多的是《正信的佛教》,已超過三百萬冊,譯本最多的是《信心銘》,已有十種,系列冊數(shù)最多的是《寰游自傳》及《禪修指引》,這些著述均受廣大讀者的歡迎。

法師所推動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凈土,以教育完成關懷任務,以關懷達到教育目的。

2009年2月3日,長期患腎疾的臺灣法鼓山創(chuàng)辦人圣嚴法師,下午4時圓寂,享壽7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