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全宋詞

詞牌名

江神子

作品類型

觸景生情

主題

友情

主題

送別

主題

離別

主題

抒懷

主題

感傷

主題

無奈

四季

春天

人物

女人

動物

大雁

植物

杏花

作品賞析

詞的上片以感慨起調(diào),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無窮無盡?!疤煅牧髀洹?,深寓詞人的身世之感。蘇軾外任多年,類同飄萍,自視亦天涯流落之人。他在徐州僅兩年,又調(diào)往湖州,南北輾轉(zhuǎn),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這一句同時也飽含著詞人對猝然調(diào)離徐州的感慨?!凹认喾?,卻匆匆”兩句,轉(zhuǎn)寫自己與徐州人士的交往,對邂逅相逢的喜悅,對驟然分別的痛惜,得而復(fù)失的哀怨,溢于言表?!皵y手”兩句,寫他永遠(yuǎn)不能忘記自己最后離開此地時依依惜別的動人一幕?!皵y手佳人”,借與佳人乍逢又別的感觸言離愁?!昂蜏I折殘紅”,寫作者面對落花,睹物傷懷,情思綿綿,輾轉(zhuǎn)不忍離去,同時也是寫離徐的時間,啟過拍“為問”三句。末三句由殘紅而想到殘春,因問東風(fēng)尚余幾許,感嘆縱使春光仍在,而身離徐州,與誰同春。此三句通過寫離徐后的孤單,寫對徐州的依戀,且筆觸一波三折,婉轉(zhuǎn)抑郁。

詞的下片即景抒情,繼續(xù)抒發(fā)上片未了之情。過片“隋堤三月水溶溶”,是寫詞人離徐途中的真景,將浩蕩的悲思注入東去的三月隋堤那溶溶春水中?!氨硽w鴻,去吳中”,亦寫途中之景,而意極沉痛。春光明媚,鴻雁北歸故居,而詞人自己卻與雁行相反,離開徐州熱土,南去吳中湖州。蘇軾是把徐州當(dāng)成了他的故鄉(xiāng),而自嘆不如歸鴻?!芭沓恰奔葱熘莩??!扒邈襞c淮通”暗寓作者不忍離徐,而現(xiàn)實(shí)偏偏無情,不得不背鴻而去,故于途中頻頻回顧,直至去程已遠(yuǎn),回顧之中,唯見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東南,向著淮水脈脈流去??吹姐羲|景生情,自然會想到徐州(泗水流經(jīng)徐州)。歇拍三句,即景抒情,于沉痛之中交織著悵惘的情緒。徐州既相逢難再,因而詞人欲托清泗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淚寄往徐州,無奈楚江(指泗水)東流,相思難寄,令詞人不禁悵然若失。托淮泗以寄淚,情真意厚,且想象豐富,造語精警;而楚江東流,又大有“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之意,感情沉痛、悵惘,讀之令人腸斷。

此詞寫別恨,采用了化虛為實(shí)的藝術(shù)手法。作者由分別之地彭城,想到去湖州途中沿泗入淮,向吳中新任所在的曲折水路;又由別時之“和淚”,想到別后的“寄淚”。這樣,離愁別緒更顯深沉、哀婉。結(jié)句“流不到,楚江東”,別淚千點(diǎn)因春水溶溶而愈見浩蕩,猶如一聲綿長的浩嘆,久遠(yuǎn)地回響在讀者的心頭。[3]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三月。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因不滿王安石的新法,請求出京任職。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豐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隨后調(diào)往湖州任知州。此詞即作于蘇軾由徐州調(diào)至湖州途中。[3][1]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鐵冠道人。北宋文學(xué)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jìn)士及第,累官至端明殿學(xué)士兼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禮部尚書。南宋理學(xué)方熾時,加贈謚號文忠,復(fù)追贈太師。在王安石變法期間,蘇軾雖贊同政治應(yīng)該改革,但反對操之過急的政策及王安石任用的后任呂惠卿,因此招來新黨爪牙李定橫加陷害;后來又因蘇軾反對“盡廢新法”,受到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斥退,終生當(dāng)不了宰相。由于蘇軾在新舊黨爭中兩邊不討好導(dǎo)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云戲稱為“一肚皮不合時宜”。在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書;紹圣年間因新黨的章惇為相,又加貶謫至儋州(海南島)。

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蘇軾遇赦北歸時病卒于常州,時年65歲。次年,其子蘇過遵囑將蘇軾靈柩運(yùn)至郟城縣安葬。宋高宗時追贈太師,宋孝宗時追謚“文忠”。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dú)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jiān)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縱橫恣肆,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善書法,與黃庭堅(jiān)、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枯木怪石圖卷》等。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

查看更多

參考資料

[1] 江神子·恨別 · 古詩文網(wǎng)[引用日期2021-12-28][2] 李靜 等 . 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 . 北京 : 華文出版社 ,2009 . 257 .[3] 唐圭璋 等 . 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 . 上海 :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 . 690-6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