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寄子由原文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云山摛錦,朝露團(tuán)團(tuán)。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qū)區(qū)長鮮歡。微吟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當(dāng)時(shí)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shí),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yōu)游卒歲,且斗樽前。

詞牌釋義

〔題考〕 【后漢書竇憲傳】:“憲恃宮掖聲勢,遂以賤直請奪沁水公主園田?!焙笱匾浴扒哙鳌睘楣鞯谡~,多見于唐人詩文。崔湜【侍宴長寧公主東莊】詩:“沁園東郭外,鸞駕一游盤?!眱怍恕居裾婀魃骄印吭姡骸安谎郧邎@好,獨(dú)隱武陵花?!眳琼灐敬罟x男尚主表】:“門開魯館,地列沁園?!北菊{(diào)﹝沁園春﹞。當(dāng)創(chuàng)始于初唐,且出自侯門,可知也。萬氏亦云:“﹝沁園春﹞是古調(diào),作者極盛,其名最顯?!庇直菊{(diào)亦名﹝壽星明﹞。另有﹝花發(fā)沁園春﹞與本調(diào)無涉。

〔作法〕 本謂一百十四字。起首三句均四字,上兩句句法相同,俱為仄仄平平。(孤字可仄)第三句起平韻,重在第三字,必須用仄,是為拗句。第一、二字平仄可不拘。第四、五為四字對句,而加一字豆,第二、四字與第一、三字各可平可仄。第六句與第五句同。第七句四字協(xié)韻,平仄恰相反;然第一字亦可平。第八、九句又為四字對句,與﹝過秦樓﹞起二句同。第十句七字,第一字不拘,下三字務(wù)用平仄平,亦拗句也。第十一句三字,應(yīng)作平平仄,是乃定格。第十二、第十三,實(shí)為上五下四之九字句,亦即兩句四字對偶而加一字豆;惟平仄不若第四、五句之可移易耳。后闋起首二字協(xié)韻,俱平聲。次句四字,同前闋次句。第三句八字,上一下七,蓋即前闋第十句而加一字豆也。第四句以下全與前闋同。

詞牌名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 △

(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

仄平。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或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上

一下四),(仄)仄平平。

(前闋后九句與后闋后九句字?jǐn)?shù)與平仄相同。此調(diào)般都用較多的對仗。)

說明:雙調(diào)一百十四字,前闋四平韻,后闋五平韻,一韻到底,前闋四五句,六七句、八九句,后闋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均要求對仗。四個(gè)五字句,都是上一下四句法。

沁園:東漢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園林,后為外戚竇憲所奪(見《后漢書》)。

《沁園春》詞牌,相傳由此得名。據(jù)《詞譜》載,《沁園春》雙調(diào),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韻;下片12句,五平韻。

注解

⑴熙寧七年(1074)蘇軾赴密州(州治今山東諸城)知州任途中作。子由:作者弟蘇轍的字,時(shí)任齊州(州治今山東濟(jì)南)掌書記。

⑵練:潔白絲綢,此形容月光。本句意謂指拂曉時(shí)月亮漸漸收起光輝。

⑶摛(chī):鋪開錦繡,形容景色美麗。

⑷勞生:勞累的人生。《莊子·大宗師》:“夫大塊 (指大地) 載我以形,勞我以生。”

⑸區(qū)區(qū):謙詞。鮮:少。

⑹長安:今陜西西安,漢唐建都于此。這里借指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蘇軾二十一歲、蘇轍十八歲,到汴京舉進(jìn)士,聲名大振。

⑺二陸:西晉陸機(jī)、陸云,太康末年,兄弟到晉都洛陽,才氣橫溢,深受張華推重,見《晉書》本傳。

⑻有筆頭四句:化用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等句,蘇軾兄弟在汴京時(shí)都曾寫出大量策論和奏議文章提出許多政治社會改革建議,后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出任外地官?!爸戮龍蛩础币庵^使君主成為如堯舜一樣的圣人。

⑼用舍二句:翻用《論語·述而》“用之由行,舍之則藏”句,意謂不用我由時(shí)勢決定,行與藏則憑我們自己選擇

⑽金元好問疑本詞不是蘇軾所作,其《東坡樂府集選引》云:“……就中‘野店雞號’一篇,極害義理,不知誰所作,世人誤為東坡,而小說家又以神宗之言實(shí)之,云‘神宗聞此詞,不能平,乃貶坡黃州,且言教蘇某閑處袖手,看聯(lián)與王安石治天下。’安常不能辨,復(fù)收之集中,如‘當(dāng)時(shí)共客長安……袖手何妨閑處看’之句;其鄙俚淺近,叫呼炫鬻,殆市駔之雄醉飽之后發(fā)之,雖魯直 (黃庭堅(jiān)) 家婢仆且羞道,而謂東坡作者,誤矣?!?/p>

⑾優(yōu)游卒歲:優(yōu)閑自得地渡過歲月?!蹲髠鳌は骞荒辍罚骸皟?yōu)哉游哉,聊以卒歲?!?/p>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jìn)士。神宗時(shí)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shí)任翰林學(xué)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shí)追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于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蘇軾才情奔放,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yán)碚摼歇?dú)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dá),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獨(dú)具風(fēng)格。少數(shù)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zé)統(tǒng)治者的奢侈驕縱。其詞于風(fēng)格、體制上皆有創(chuàng)變,清雄曠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著有《東坡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