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歷史沿革

不久,分會稽郡西部置鄣郡(治故鄣,今浙江安吉縣西北),宛陵縣屬之。

漢王元年(前206年)四月,宛陵縣(仍治今市區(qū))所在鄣郡(仍治故鄣)屬項羽的西楚國(都彭城,今徐州市)。宛陵屬之。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正月,滅項羽;二月,建漢朝,鄣郡改屬韓信楚國(都下邳,今江蘇睢寧縣古邳鎮(zhèn))。宛陵屬之。

六年春正月,廢楚王韓信,鄣郡改屬劉賈荊國(都吳,今蘇州市)。宛陵屬之。

十二年(前195年)十月,鄣郡改屬劉濞吳國(改都廣陵,今揚(yáng)州市)。宛陵屬之。

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吳王劉濞反。六月,平吳楚七國之亂,鄣郡改屬劉非江都國(治廣陵)。宛陵屬之。

元朔元年(前128年),宛陵等縣改屬丹陽侯國。

元狩元年(前122年),江都國除,鄣郡歸漢。二年七月壬子,改鄣郡為丹陽郡,改治宛陵。

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丹陽郡改屬揚(yáng)州刺史部。宛陵屬之。

居攝三年(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篡漢,大改地名,天鳳年間(14年后),改宛陵縣為無宛縣。

劉玄更始三年(25年)六月己未(二十二日),劉秀建立東漢,復(fù)無宛縣為宛陵縣(仍治今宣州市區(qū)),屬揚(yáng)州(初治歷陽,今和縣歷陽鎮(zhèn)。繼治壽春,今壽縣城關(guān)鎮(zhèn))丹陽郡(治宛陵)。

永和四年(139年),分丹陽郡南部地區(qū)設(shè)宣城郡,宛陵為郡治,屬揚(yáng)州。

建和元年(147年),撤宣城郡,并入丹陽郡(仍治宛陵),屬揚(yáng)州。宛陵屬之。

建安五年(200年),揚(yáng)州移治合肥(今為市),宛陵縣屬揚(yáng)州丹陽郡,但為孫吳控制區(qū)。

漢末,孫權(quán)封呂范為宛陵侯,為侯國(都今宣州市區(qū))。

魏黃初三年(222年)十月,吳王孫權(quán)建元黃武,宛陵改封為諸葛瑾的侯國(仍都今宣州市區(qū)),屬吳國揚(yáng)州丹陽郡(均治建業(yè),今南京市)。

嘉禾初(約232年),丹陽郡改治宛陵侯國。

建興元年(252年),宛陵侯國除為宛陵縣。

圖片

五鳳中(約255年),封孫霸子孫壹為宛陵侯(仍都宛陵)。

永興元年(264年),宛陵侯國除為縣。

咸寧六年(280年)分丹陽郡南部地區(qū)置宣城郡,宛陵(今宣州市區(qū))為郡治。

東晉咸和四年(329年),宛陵縣隨宣城郡改屬僑置豫州。興寧初(約363年),宣城郡改治蕪湖(今蕪湖市),不久,還宛陵。

南朝梁中大通四年(532)正月庚午,宣城郡改為宣城郡王蕭大器封國(都宛陵),后復(fù)為郡。宛陵屬之并為國都。

隋開皇九年(589年)平陳,廢宣城、淮南郡,廢逡遒、宣城、當(dāng)涂、寧國、懷安縣,并入宛陵縣,改宛陵縣為宣城縣(仍治今安徽宣州市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