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山石窟》是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為了展現(xiàn)中華民族歷史文化藝術風貌,于1997年6月13日發(fā)行的,志號為1997-9的特種郵票。

《麥積山石窟》郵票全套6枚,選用了麥積山石窟的6幅塑像,分別為:“北魏·佛與脅侍菩薩”“北魏·脅侍菩薩與弟子”“西魏·女侍童”“西魏·佛”“北周·脅侍菩薩”“宋·供養(yǎng)人”。

中文名

麥積山石窟

外文名

Maiji Grottoes

郵票志號

1997-9

發(fā)行時間

1997-06-13

郵票類型

特種郵票

全套枚數(shù)

6

發(fā)行背景

麥積山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也是國家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麥積山石窟的雕塑,是中國傳統(tǒng)雕塑藝術對外來佛教藝術的升華,變神格化為人格化,生機盎然,神情栩栩靈動。在絲綢之路和蜀道交會點的懸崖峭壁上,佛窟“密如蜂房”,棧道凌云穿空,其高險壯觀既為世所罕見,也展現(xiàn)出了中華民族石窟藝術的無窮魅力。

麥積山石窟郵票

1997年6月13日,為了展現(xiàn)中華民族歷史文化藝術風貌,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fā)行了一套《麥積山石窟》特種郵票。[1]

制票參數(shù)

志號1997-9背面刷膠[G]印制廠河南省郵電印刷廠
印刷版別膠版設計者姜偉杰、李慶發(fā)齒孔度數(shù)P12
圖序圖名面值發(fā)行量規(guī)格整張枚數(shù)攝影者
6-1北魏·佛與脅侍菩薩50分3149.25萬枚30mm×40mm50(10×5)嚴仲義
6-2北魏·脅侍菩薩與弟子50分3151.75萬枚30mm×40mm50(10×5)嚴仲義
展開表格票面圖案

《北魏·佛與脅侍菩薩》,圖案采用了嚴仲義拍攝的麥積山石窟第127窟正壁龕主佛“阿彌陀佛”與脅侍菩薩。

《北魏·脅侍菩薩與弟子》,圖案采用了嚴仲義拍攝的麥積山石窟第121窟脅侍菩薩和弟子的彩繪泥塑造像。

《西魏·女侍童》,圖案采用了嚴仲義拍攝的麥積山石窟第123窟女侍童彩繪泥塑造像。

《西魏·佛》,圖案采用了盧援朝拍攝的麥積山石窟第44窟主佛“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彩繪泥塑造像。

《北周·脅侍菩薩》,圖案采用了嚴仲義拍攝的麥積山石窟第12窟正壁主佛左側的脅侍菩薩彩繪泥塑造像。

《宋·供養(yǎng)人》,圖案采用了盧援朝拍攝的麥積山石窟第165窟供養(yǎng)人泥塑造像。

郵票賞析

這套郵票的6枚圖案,畫面樣式變化多姿:票面上既有群像,又有單身,多者兩三人,少則一人,人數(shù)不一;人物或坐或立,或悄悄耳語,或會心微笑,或手捧寶瓶,或低眉合十,情態(tài)各異;表現(xiàn)部位或全身描繪,或面部特寫,或正面刻畫,或側面展現(xiàn),各具意趣。6幅塑像中,《北魏·佛與脅侍菩薩》(6-1)是石雕,其余均是泥塑;而泥塑中多運用彩繪,獨有《宋·供養(yǎng)人》(6-6)保留了素泥原貌,從中可以窺見宋、金戰(zhàn)亂留下的歷史印記。在色彩運用方面,塑像人物以赭灰為主,或薄施墨色,或淡抹石青,或淺涂紫暈,質樸間透出華彩,簡潔中洋溢著豐富;畫面底色或灰褐,或石綠,或灰紅,映襯著石質泥胎的神和人,寧靜中平添了幾分活潑潑的神采。設計者運用不同光線,選擇不同角度,不僅開發(fā)了原作的固有精髓,再現(xiàn)了天國神靈與世俗眾生的生動形象,而且最大限度地展示出了麥積山石窟神佛國的沉雄博大,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北魏·佛與脅侍菩薩》

畫面中,主佛臉型長方而略顯圓潤,雙眉微揚,兩眼含情,通肩袈裝疊壓百褶裙,衣紋陰陽線交互應用,富有層次感。整體造型典雅大方,神情安詳自若,表現(xiàn)出了阿彌陀佛“身量無邊,凡夫不能比及”地豁達軒昂的心胸。觀世音和大勢至兩菩薩亭亭玉立在蓮花臺上,形象秀美而端麗,顯出身在佛國侍奉并協(xié)助阿彌陀佛菩薩作為教化人生助手的喜悅神態(tài)。特別是主佛的頭光中一圈十二身伎樂飛天獨具匠心,大幅度的舞姿,神態(tài)各異。眾飛天的衣裙飄帶向后上方穿插跳動,巧妙地構成火焰紋光環(huán),造成了瀟灑和諧的優(yōu)美氣韻。

《北魏·脅侍菩薩與弟子》

這枚郵票圖案所選取的脅侍菩薩與弟子彩繪泥塑,是將右壁彌勒菩薩的脅侍菩薩和正壁釋迦佛的弟子組合在了一起。人物形體修長優(yōu)美,風格秀骨清像,性格生動活潑。他們仿佛正在做佛事,菩薩與弟子身軀微傾,親密得臉頰幾乎要貼在一起,兩眼含情脈脈,嘴角掛著會心的微笑,似乎在“竊竊私語”:菩薩低聲敘說,弟子側耳聆聽得入迷,合十的雙手舉于胸前,竟情不自禁地指尖分開輕輕鼓掌。雕塑者捕捉住了生活中的一個瞬間細節(jié),把人物神情刻畫得惟妙惟肖,情趣妙生。

《西魏·女侍童》

畫面中的供養(yǎng)女童,頭扎雙丫髻,肩掛粗大項圈,身穿背帶長裙,雙目微閉下視,小嘴上翹,露出虔誠事佛、向往佛國的甜蜜微笑,刻畫出了一個典型的天真可愛、稚氣十足、潔凈無邪、聰慧俊俏的當?shù)剞r村小姑娘形象。造型結構簡練概括,衣紋壓線舒暢,一個現(xiàn)實生活中身邊呼之欲出的農村小姑娘活靈活現(xiàn)地躍然紙上。

《西魏·佛》

畫面中,佛像造型結構極其完美,平胸溜肩,身材勻稱,眉清目秀,口角含情,鴨蛋形的臉面洋溢著圣潔玉潤之神情,旋渦紋發(fā)式和自然流暢的波狀衣紋層次清晰而豐富,具有強烈的裝飾美感。這身既具有母親慈祥溫厚的真善美,又表現(xiàn)出佛家寬容大度的年輕女性泥塑造像,歷一千三百多年,經隋唐兩次大地震及露天日曬,風吹雨淋,至今仍晶瑩如新,表現(xiàn)出肌膚的質感,反映出了古代匠師高超的制泥技能。

《北周·脅侍菩薩》

畫面中,這身菩薩頭上塑有獨特的花瓣形發(fā)式,臉形方中求圓,符合北周時期典型的“珠圓玉潤”風格。他肢體略作自然扭動,雙手舉寶瓶于右胸前,頭向左微低,雙目下視,和略向前傾侍立的身軀自然諧調,表現(xiàn)了菩薩安詳自得、恬靜虔誠地傾聽佛法的神態(tài)。他的要珞和天衣富麗頎長,肢體豐潤,裝飾華貴,是一位健美的貴婦人形象,可視為北周皇室顯貴在天水故里開窟崇佛時期的珍品。

《宋·供養(yǎng)人》

郵票圖案選用的這身女供養(yǎng)人造像,藝術風格由隋唐的豐滿夸張轉向寫實,無論形體結構比例和肌膚衣著,都如同活人般逼真,屬麥積山石窟泥塑表現(xiàn)自然美的獨特佛教藝術佳品。供養(yǎng)人頭飾花冠寶珠,蛋形臉上額廣頦小,柳葉眉飛揚,丹風眼豎立,櫻桃小口精巧而美,個性鮮明,儼然一位能干的貴婦形象,完全符合宋代對女性美的追求和審美觀念。泥塑手法簡潔明快,技法嫻熟,圓刀滾壓鏟削自如;衣紋流暢,繁簡適度;綢緞衣裙下垂,富有質感,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利落灑脫之美。

收錄情況

《麥積山石窟》郵票被收錄進以下集郵書籍中:

國家書名頁碼編號參考資料
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2013)》121-?
美國《Scott 2013 Standard Postage Stamp Catalogue Volume 2》(即《斯科特標準郵票目錄》)3962769-2774?
德國《MICHEL-China Katalog 2011/2012 Ubersee·Band 9.1》(即《米歇爾郵票目錄》)4202806-2811

外界評價

中華全國集郵聯(lián)合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李克東《郵票欣賞指南》:1997-9《麥積山石窟》中《女侍童》《脅侍菩薩》等,如實再現(xiàn)了古代雕塑品的造型、質感、色彩。

郵票郵品

郵品類型首日封發(fā)行日期1997年6月13日全套枚數(shù)2枚
規(guī)格208mm×110mm首日封、戳設計者劉恕發(fā)行量327800套
郵品內容(2-1)貼1997-9(6-1)、(6-3)、(6-6)郵票各1枚(2-2)貼1997-9(6-2)、(6-4)、(6-5)郵票各1枚銷首日紀念郵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