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民,名滋庶,字潤民,陜西三原人。生于1891年12月卒于1966年10月,系同盟會會員,民革成員。

中文名

劉潤民

性別

出生日期

1891-12

去世日期

1966-10

籍貫

陜西三原

畢業(yè)院校

保定陸軍軍官學(xué)校

潤民

辛亥人物

劉潤民[陜西三原鄉(xiāng)賢]

生平

劉潤民先生童年時,隨其四祖父劉舲溪讀書,天資聰敏,十一歲即中秀才。因家貧而難以自費讀書,遂先后考入陜西陸軍小學(xué)、陜西陸軍中學(xué)就讀。在陸軍中學(xué)參加同盟會,辛亥革命中,在西安隨井勿幕參與策動新軍起義。1912年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xué)校第一期,1914年10月在該校以第九名畢業(yè)。歷任陜西第四混成旅教導(dǎo)營軍官連副連長、連長、陜西護國軍司令部參謀,陜北鎮(zhèn)守使署中校參謀、參謀長、陜西陸軍第一師參謀長兼第二旅旅長。1927年1月任國民黨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九路軍第一師師長。1929年冬縮編第九路軍為暫編十八師,劉先生任步兵二十五旅旅長。1931年暫編十八師又改編為陸軍第八十六師,劉任該師二五八旅旅長。1936年2月任八十六師副師長。1938年后離職賦閑。解放后,歷任陜西省人民政府監(jiān)察委員會,陜西省政協(xié)委員。迄至文革浩劫,于西安受沖擊、抄家,被遣送回原籍后,病逝于三原家中。

軼事

1924年10月,馮玉祥、胡景翼、孫岳乘直奉大戰(zhàn)方酣之際,聯(lián)合推翻直系曹錕政府,組建國民軍,電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國事。劉潤民作為陜西國民軍之全權(quán)代表赴京晉見孫中山先生,聆聽革命方略。孫中山抱病接見,對陜西軍情多有垂詢,深加慰勉,劉頗受鼓舞。1929年,孫中山先生奉安,靈柩遷葬南京。劉先生以第九路軍代表身份,去北京參加送靈及追悼活動。1938年由劉文蔚、周小舟同志陪同到延安,受到中共毛主席接見。毛主席說:“我們是不打不相識,你是前清秀才,文武雙全”,當(dāng)劉先生談及離職念頭時,毛主席進行勸慰,希望他繼續(xù)留在國民黨部隊中,與共產(chǎn)黨合作,共同抗擊日軍。離別時,夜色已濃,毛主席親自提燈送劉先生,并以幽默語言配合動作打比方,劉先生領(lǐng)會其意風(fēng)趣地說:走靠近共產(chǎn)黨的路是光明的。

貢獻(xiàn)

劉潤民先生從戎之余亦工文史,擅長書法,收藏字畫古籍甚多。解放初期,將自己重金購買的岳飛《前后出師表》石刻,四十塊捐贈給三原文化館。1956年又將收藏的《四部叢刊正、續(xù)編》(收書四百余種,每種含冊數(shù)不等),《清麓叢刊》,《劉九畹全集》等大量古書,捐贈三原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