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沙鸻西藏亞種點(diǎn),脊索動(dòng)物門、鳥綱、鸻形目、鸻科、蒙古沙鸻,拉丁學(xué)名是Charadrius mongolus atrifrons,分布于吉爾吉斯斯坦,印度等地。

中文名

蒙古沙鸻西藏亞種

拉丁學(xué)名

Charadrius mongolus atrifrons

動(dòng)物界

脊索動(dòng)物門

鳥綱

鸻形目

鸻科

鸻屬

蒙古沙鸻

亞種

蒙古沙鸻西藏亞種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蒙古沙鸻西藏亞種

【拉丁學(xué)名】Charadrius mongolus atrifrons

【命名者及時(shí)間】Wagler, 1829

【英文名稱】Mongolian Dotterel

【科屬分類】脊索動(dòng)物門、鳥綱、鸻形目、鸻科、蒙古沙鸻

物種特征

蒙古沙鸻西藏亞種屬小型涉禽。前額黑色。上體羽色較淡;胸帶的栗色亦較淡。跗蹠修長,脛下部亦裸出。中趾最長,趾間具蹼或不具蹼,后趾形小或退化。

翅形尖長,第1枚初級飛羽退化,形狹窄,甚短?。坏?枚初級飛羽較第3枚長或者等長。三級飛羽特長。尾形短圓,尾羽12枚。是遷徙性鳥類,具有極強(qiáng)的飛行能力。

通常沿海岸線、河道遷徙。生活環(huán)境多與濕地有關(guān),離不開水。棲息于海濱、島嶼、河灘、湖泊、池塘、沼澤、水田、鹽湖等濕地之中。

分布范圍

分布于吉爾吉斯斯坦,印度,拉達(dá)克地區(qū),斯里蘭卡,伊朗(波斯),印度洋島嶼等。西藏的安多、當(dāng)雄、波密、日土、班公湖、獅泉河、革吉、噶爾、普蘭、聶拉木、喜馬拉雅山東部等。

保護(hù)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hù)聯(lián)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