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該巖石群主要為變粒巖、斜長角閃巖、條帶狀鐵英巖等,是冀東的主要含鐵建造之一。變質程度為低角閃巖相,下部原巖以基性火山巖為主,中部為偏堿性火山碎屑巖和半粘土質粉砂巖,上部為凝灰質粉砂巖和硅鐵建造,局部有碳酸鹽巖沉積。變質巖全巖Rb Sr等時線年齡(25.2±1.4)億年和(25±1)億年。
基本信息
地層名稱:灤縣巖群
地層名稱(英文): Luanxian Gr
階代碼: Ar3
地區(qū)代碼: 9
命名單位時間: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1978年命名。
命名編撰者: 耿元生
作者: 李萬亨
發(fā)表論文年份: 1983
系名: 太古宇
研究歷史
60年代以前把冀東各地中深變質巖層均稱為桑干雜巖或桑干群(全國地層委員會,1962)。
50年代末長春地質學院在冀東地區(qū)進行1:20萬區(qū)測時把冀東中深變質巖層命名為單塔子群。
1975年河北省地質礦產(chǎn)局區(qū)測二隊地層表編寫組重新厘定了冀東地區(qū)單塔子群的含義,將灤縣、盧龍、遷安南部的角閃巖相變質巖層劃歸到新厘定的單塔子群。
1978年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把灤縣、盧龍、遷安南部的角閃巖相變質巖層從單塔子群中單獨劃分出來,新建立灤縣群。
1979年王仁民和付昭仁王仁民、付昭仁,1980,太古代變質雜巖不整合關系的識別及遷灤地區(qū)曹莊子不整合的厘定,地質科技動態(tài),河北地質局情報室,第5期。通過對遷安曹莊一帶變質巖層的研究,亦提出灤縣群一名,并認為灤縣群與下伏曹莊群之間被黑云母花崗巖所分割。
1979年孫大中等(1984)新建八道河群,其中包括上述地區(qū)的變質巖層,同時也包括遵化、遷安北部至青龍一帶的以角閃巖相為主一套的變質巖層。
1980年李志忠等。把灤縣、盧龍到遷安南部的這套變質巖層分為兩個群:下部為盧龍群,上部為司家營群。
1983年李萬亨等把這一地區(qū)的變質巖層仍稱為灤縣群,并自下而上分為5個組:炮架山組、陽山組、媳婦山組、司家營組和長凝組。
1989年《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區(qū)域地質志》重新厘定了單塔子群的含義,限定為原單塔子群下部的3個組,并把冀東盧龍、撫寧、灤縣一帶的變質巖層稱為單塔子群。趙宗溥等(1993)引用了灤縣群一名,并認為灤縣群可與承德地區(qū)的單塔子群下部二組(燕窩鋪組和白廟組)相當,在灤縣地區(qū)相當于陽山組和司家營組。王啟超等(1994) 認為灤縣一帶的變質巖層屬于雙山子群的下部,而青龍一帶的部分變質巖層(魯杖子組)則屬于雙山子群的上部。根據(jù)大多數(shù)地質工作者意見,灤縣巖群是指分布在冀東灤縣—盧龍—遷安南部的一套角閃巖相變質的巖層。
主要特征
主要由變粒巖、斜長角閃巖、條帶狀鐵英巖、片麻狀混合巖等組成。大致可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下部以斜長角閃巖、斜長角閃片麻巖為主,夾黑云變粒巖、石榴角閃變粒巖、淺粒巖等薄層,主要分布在盧龍仙景山一帶;中部主要為(角閃)黑云變粒巖和斜長角閃巖的互層,主要分布在盧龍陽山、府君山一帶;上部則以黑云變粒巖為主,夾大量屬灤縣硅鐵建造的鐵英巖及薄層斜長角閃巖、黑云長石石英巖等,主要分布在灤縣司家營至馬城一帶。此外,在長凝附近見有石英片巖、大理巖和鉀長淺粒巖等。灤縣巖群是冀東地區(qū)主要的含鐵層位之一,構成鐵礦層的主要是透閃?慚羝鹛?英巖和鎂鐵閃石鐵英巖。本巖群的主體變質作用程度達到低角閃巖相,只是長凝一帶變質作用程度稍低,為高綠片巖相,屬中壓相系?;旌蠋r化作用分布不均,在盧龍一些地區(qū)較強,出現(xiàn)條帶狀、條紋狀混合巖,局部出現(xiàn)混合花崗巖,其它地區(qū)混合巖化程度較弱。
構造結構
本巖群主要經(jīng)歷了兩期變形作用的改造。第一期為規(guī)模小的同斜褶皺,走向近東西向。第二期構造以延伸較穩(wěn)、近南北走向的壓扁同斜復式背斜、向斜構造為特征。兩期變形的方位交角為72 — 74 (錢祥麟等,1985)。灤縣巖群中的斜長角閃巖的原巖主要是玄武巖及其凝灰?guī)r,黑云變粒巖和角閃黑云變粒巖的原巖為偏堿性的中酸性火山碎屑巖和半粘土質粉砂巖,黑云長石石英巖的原巖為凝灰質粉砂巖。本巖群的原巖建造類型下部以基性火山巖為主,中部為偏堿性的火山碎屑巖和半粘土質粉砂巖,上部以凝灰質粉砂巖和硅鐵建造為主,局部出現(xiàn)碳酸鹽巖沉積,從下至上構成一個火山-沉積旋回。在遷安曹莊地區(qū)灤縣巖群與曹莊巖組之間被黑云母花崗巖所分割,與青龍地區(qū)的雙山子群和朱杖子群間為斷層接觸。
形成時間
關于灤縣巖群的形成時代目前還沒有確切的同位素年齡資料。灤縣司家營地區(qū)黑云變粒巖的全巖Rb-Sr等時線年齡為2523±139Ma(沈其韓等,1981),司家營、張莊、北大賈莊等地10個樣品的全巖Rb-Sr等時線年齡最初報導為2620.9±133.8Ma,經(jīng)校正后改為2520±96Ma(見趙宗溥等,1993),它們可能代表灤縣巖群區(qū)域變質作用終結的時間。
相關評價
關于本條目所指的灤縣巖群與青龍一帶的雙山子群的關系目前還存在不同的認識,如王啟超等(1994)認為,灤縣群與雙山子群同屬低角閃巖相地層,位于相同的構造層次,并把它們統(tǒng)稱為雙山子群,屬新太古代。錢祥麟等(1985)認為灤縣群屬太古宙,而青龍縣青龍河流域是一個獨立的巖區(qū),可分為單塔子群和朱杖子群,屬元古宙。還有人認為灤縣群可與承德地區(qū)的單塔子群對比,故統(tǒng)稱單塔子群 ( 河北省地質礦產(chǎn)局,1989;趙宗溥等,1993)??紤]到不同構造區(qū)之間對比的困難,本典基本采用了錢祥麟等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