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洞山漢墓,是徐州漢楚王陵墓群中的一座西漢某代王墓、王后墓。一號墓居中,二號墓位于一號墓北側(cè),三號墓位于一號墓南側(cè)。一號墓全長61米,由墓道、甬道和七間墓室組成,四年被盜。二號墓于1982年10月開山采石后發(fā)現(xiàn)并發(fā)掘,墓室全長24米,出土文物160余件,其中“明光宮”銅器和玉器最為精美,由于墓室破壞嚴(yán)重,現(xiàn)已不存。三號墓1991年發(fā)掘,墓全長16米,早年被盜,根據(jù)墓葬規(guī)模和出土文物推斷,東洞山一號墓為西漢某代楚王墓,二、三號為王后墓和楚王的陪葬墓。1996年11月20日國務(wù)院公布徐州市(銅山縣)漢楚王墓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東洞山西漢楚王墓(王后墓)為其中之一。東洞山西漢楚王(王后)墓的保護(hù)范圍是:東至一號墓東塘崕,西至公路,南到3號墓墓室外5米,北到1號墓北30米。

中文名

東洞山漢墓

人文歷史

洞山北麓,1982年10月石灰廠采石而發(fā)現(xiàn)(編為二號墓)。墓在坡上鑿石而成,為一單室墓,有狹長的墓道,平面呈刀形,此墓南約十米處有一較大的山洞,經(jīng)調(diào)查證實也是一墓(編為一號墓),早年被盜,明代就有“仙人洞”之稱。1955年曾有人在附近撿到銅釜、玉衣片、玉璧和劍鞘上的玉,這是當(dāng)時被盜的遺物。銅釜上有銘文“宮君”二字(其銘可理解為封君、君主、小國之封群,實際上就是諸侯國的國君),說明墓主人應(yīng)是某代楚王。此墓與二號墓皆東西向,平行并列。二號墓未被盜擾,出土物頗豐,惜其為炸藥采石爆破而發(fā)現(xiàn),器物位置零亂,葬具人骨皆不見,漆器大部腐朽,僅剩金葉銅銀扣件及大量的耳鼻、紐、蹄足等附件。銅器亦部分殘毀。鼎、鐘、勺等上面皆有“明光宮”銘文,可知是 明光宮中用器,后贈于楚王,這也說明了墓主人與西漢皇室的親密關(guān)系。盤系鎏金,口徑68.5公分,重達(dá)10公斤。這樣大的鎏金器,在漢代文物中實屬罕見。盤上有銘文“趙姬沐盤”四字。除此之外,還有玉飾璜佩之屬,和鐵器、陶器等。

葬品

從這批出土的葬品來看,墓主人肯定是一女性。而此墓的斷代:其上限不會早于明光宮的始建年代,下限在西中晚期,大致在漢宣帝前后,由于兩墓懸殊較大,二號墓結(jié)構(gòu)簡單、狹小,而又不出玉衣,墓主是否屬王后身份,讓人懷疑,即使不是王后,大概也是王妃或?qū)櫦е畬伲c后有別,非正妻皆可稱姬。漢初劉邦登基后,呂雉則稱呂后,從沒有稱呂姬者,戚夫人則稱姬而絕無稱戚后者)。當(dāng)然也不排除為其他女性的陪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