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安縣,西漢始置縣,治所在今臨沂市沂水縣、沂源縣一帶。屬城陽國。東漢建武十三年(37)屬瑯琊郡。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改東安為沂水。

戰(zhàn)國時名為蓋。西漢始置縣,稱東莞縣。魏黃初中,立為東莞郡,慕容德?lián)嘀?,于此置縣謂之團城。劉裕收復(fù)入宋,仍為郡,后又為東徐州,尋改為南青州治。孝文帝時改為新泰。

隋開皇四年改為東安,十六年(596年)于古蓋城別治東安縣,以原東安為沂水縣。

中文名

東安縣

所處年代

西漢始置縣

所處地區(qū)

臨沂市沂水縣、沂源縣一帶

所屬國家

城陽國

歷史沿革

兩漢

東安

西漢置縣,治所舊址在今沂水縣的姚家店子鄉(xiāng)前、后城子和黃崖頭3村之間。屬兗州

城陽國

東漢建武十三年(37),縣隨城陽國入徐州

(建武十七年41,瑯琊郡改瑯琊國,都于莒)。

漢獻帝建安四年(199年),自瑯邪國分設(shè)

東安郡

,以東安縣命名。

注: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殺瑯琊王劉熙,瑯琊國除,為瑯琊郡。

三國

三國曹魏初廢,省入

東莞郡(

魏既分瑯邪而置),后省入瑯琊郡(265年丁卯,晉武帝封司馬倫為瑯邪王)。

西晉

晉太康元年(280),分瑯邪郡置東莞郡(郡治東莞縣)。

西晉元康七年(297年),又分東莞復(fù)置

東安郡

,司馬繇封郡王。

西晉永安元年(304年),東安王司馬繇被司馬穎殺,其侄司馬渾繼為東安王以奉司馬繇之祀。司馬渾不久逝世,東安國除。

南北朝

南朝劉宋東安郡,屬青州,治蓋縣(治所舊址在今沂源縣蓋冶村。漢置蓋縣。北齊省,其地入新泰縣),轄縣:蓋、新泰、發(fā)干。

北魏,東安郡屬南青州,治團城(沂水城),與劉宋東安郡轄縣亦完全相同,即:蓋、新泰、發(fā)干。(蓋縣于今沂源縣境,新泰縣于今蒙陰縣境,發(fā)干縣于今沂水縣境)

高齊文宣帝時期(550~559),罷東莞郡,莒、東莞二縣屬東安郡。此后,莒、沂兩地不再設(shè)立東莞郡。

北周滅北齊,改南青州為莒州。東安郡屬

莒州

隋朝

隋開皇初廢東安郡,置東安縣(治所舊址在今沂水縣沂水城),為莒州治所。

596年(隋開皇十六年),改東安縣為沂水縣,另在蓋縣故城置東安縣(治所舊址在今沂源縣蓋冶村)。

606年(大業(yè)二年),另一說大業(yè)三年,改屬瑯琊郡。

歷史地址

沂水縣許家湖鎮(zhèn)東安城址

東安城址位于許家湖鎮(zhèn)后城子、前城子、黃崖頭三村之間,地處沂河西岸。

《水經(jīng)注》載:“沂水南經(jīng)東安故城是也”。清道光七年《沂水縣志》記載:“邑南三十五里,沂河西岸漢城陽國(國邑在莒縣)東安縣即此”。根據(jù)史料記載,及今在黃崖頭村西殘留的一段城墻,其該遺址地表分布有大量磚瓦殘塊,多年來遺址中出土陶豆、罐、壺、瓦當(dāng)、盆、碗,銅壺、五銖錢、大布黃千、軍假司馬印,鐵鼎、焦斗、犁鏵等等,以及城址周圍分布的漢磚石墓、畫像石墓和出土刻有“建武元年”的青磚,以及分布范圍等。充分證實了此地是一處東漢時期城址,此也與史料記載相符,當(dāng)應(yīng)為東安城址也。

沂源縣東里鎮(zhèn)東安故城址

位于山東省沂源縣東里鎮(zhèn)東安村?!渡綎|考古錄》載:“東安郡縣城,在邑西北九十里許,今東安莊后……”。舊《沂水縣志》載:“縣西北九十里,東里店東北五里,沂河北岸有東安莊,西北有石橋二,相傳為東安故城吊橋,此去蓋邑廿余里……此城為東安郡城無疑?!泵娣e約40萬平方米。東部有護城河,北、中部暴露殿宇、城墻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