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美信,批評家,瑞典國籍,皖南績溪人,畢業(yè)于南開大學,曾旅居歐洲多年,曾任教于大連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兼大連美術館藝術總監(jiān),TOM博客藝術總監(jiān),藝術獨立論壇理事。被稱為“中國獨立藝術批評第一人”。

中文名

程美信

性別

民族

漢族

國籍

瑞典

出生地

安徽績溪

畢業(yè)院校

南開大學

職業(yè)

獨立藝術批評家

主要成就

中國獨立藝術批評第一人

社會批評類

1. 道德荒蕪的中國都市

2. 中國大學園眾生相

3. “徽學熱”的真相

4. 筆里裹刀-字里藏經(jīng)

5. 海外中餐館文化

6. 造神容易送神難

7. 現(xiàn)代化的程度不是幸福的程度

8. 中國大學的沉痼

9. “媚俗”本義及其歷史偏見

10. “王朔現(xiàn)象”的反思

11. 中國農人的向背

12. 沉痛的歷史代價

13. “愛國”不用商討嗎?

14. “多難興邦”與藝術界巫祝思想

15. 從“金庸現(xiàn)象”到中國文化現(xiàn)狀與未來前景

16. 發(fā)財夢與氣文化

17. 福利與現(xiàn)代社會文明

18. 腐敗與中國現(xiàn)代化

19. 構成“漢奸”的基本條件

20. 關于后中國時代的年輕一代

21. 好賭如命的中華民族以及政治經(jīng)濟學意義

22. 后中國時代的反思

23. 九十年代無文化運動

24. 歷史陰影下的中國

25. 論人類性交強迫癥

26. 論社會凝聚力

27. 漫談中國古典文學

28. 民主與中國農民

29. 年輕人為何不憤怒

30. 人文與科學之爭

31. 信仰危機與中國未來

32. 一種無意義的現(xiàn)代反思

33. 圓明園流失文物的歷史啟示

34. 造反派教授們

35. 中國大學像國外小學----誰之過?

36. 中國當代富人的尷尬

37. 中國農民何去何從

38. 中國人的金錢觀與氣文化

39. 中國社會的傲慢代價

40. 中國網(wǎng)絡何止“無文學”

41. 中國小資與憤青

藝術批評類

1. 中國當代藝術“彎曲的緯度”

2. 貧血藝術的根源

3. 思想貧困的偽藝術家

4. 奴派藝術及其文脈傳統(tǒng)

5. 中國美術60年基本是“屈辱”

6. 當代中國文藝的無奈與無恥

7. 中國當代藝術的歷史宿命

8. 中國藝術與太監(jiān)文化

9. 機會主義者的嘴臉

10. 機會主義及其流氓藝術

11. 誰是中國藝術的三聚氰胺

12. 美術江湖與流氓本色

13. 藝術批評及其意義

14. 文藝批評的艱難

15. 網(wǎng)絡與藝術批評

16. 批評家的身份邊界與氣質特征

17. 關于策展人和美術館發(fā)展之我見

18. 藝術及其不確定性

19. 美的藝術終結

20. 文明盛衰與審美質變

21. 藝術的本質與美的本質

22. 誤謬的“審丑”之說

23. 美的危機與反思

24. 沒有殖民主義就沒有人類文明

25. 中國語境下的“后殖民主義”

26. 民族主義以及文化出路

27. 民族主義長城下的中國美學

28. 語言學擴張與中國思維

29. 中國文藝急需第三力量

30. 藝術與資本主義

31. 關于藝術與技術

32. 人文與科學之爭

33. 后現(xiàn)代藝術與資本主義文明矛盾

34. 后現(xiàn)代主義與中國當代藝術

35. 后現(xiàn)代藝術及其社會基礎

36. 表現(xiàn)主義與北歐人文氣質

37. 當代中國藝術勢態(tài)淺析

38. 多元主義與其矛盾

39. 評說“藝術史”

40. 論暴力與藝術

41. 中國當代思潮流變分析

42. 保守主義的文化功能及其歷史矛盾

43. 藝術反對闡釋的內在矛盾

44. 藝術價值形態(tài)分析

45. 異化的中國抽象繪畫

46. 論“中國化”繪畫以及其他

47. 何謂“中國油畫”

48. 中國文藝理論發(fā)展之淺議

49. 話語權與青年焦慮

50. 一代強悍 三代無種

51. 中國收藏與死人藝術

52. 圓明園流失文物的歷史啟示

53. 中國當代美術及其市場關系

54. 中國美術館為何杜絕當代藝術

55. 中國是否需要前衛(wèi)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