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豚鼠屬屬于豚鼠屬的一種,巖豚鼠屬(Kerodon, 即巖豚鼠)。 群居,棲于地洞,有時將地下掏空,人在地面行走時會陷入其中。以草、樹葉等為食。棲息在平原、沼澤和巖石地區(qū)。多為夜行性;晝行性,常曬太陽取暖。一年繁殖兩次,妊娠期約2個月,每產(chǎn)1~4仔。

生物簡介

特征

巖豚鼠屬?他們的體型相對水豚要小得多,外形與兔子肖似、腳掌厚實。成年的巖豚鼠體長20-40厘米(7.9-16英寸),重約1千克(2.2磅)。主要以樹葉、樹皮、種子和草為食。其懷孕期約76天,每年產(chǎn)胎1至3只,幼體在33天之內(nèi)就會斷奶。133天后達到性成熟。

習(xí)性

與近親水豚屬相同,巖豚鼠屬的生物高度社會化,族群中以雌性居多,雄性處于領(lǐng)導(dǎo)地位,且等級分明。通過不斷發(fā)出聲進行交流,因而這個群體顯得十分喧鬧。雄性會占領(lǐng)一個或者數(shù)個巖地作為自己的領(lǐng)土,在傍晚時候開始活躍。

分類

巖豚鼠屬曾被認為是水豚科(Hydrochoeridae)的生物,和豚鼠分在一起。后來的種系發(fā)生研究顯示其關(guān)系與水豚更為接近,因此又被劃分到了豚鼠科中。Woods 和 Kilpatrick(2005)將其分在水豚亞科下,認為其在中新世中期從水豚中分化出來獨自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