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飲水詞

詞牌名

減字木蘭花

作品類型

即事感懷

主題

愛情

主題

抒懷

主題

感傷

主題

無奈

主題

相思

作品賞析

而這首詞,卻以精煉的筆觸,描摹了一位多情的可愛的少女的形象。全篇情景俱到,形神俱佳,生動感人。

上闋開頭四字便采用白描的手法,描寫了一幅緊扣心弦,相愛者偶然相遇,心事卻難以訴說, 只能四目交投,默默遠走的場景。這種神態(tài),恰是人物內(nèi)心矛盾的真切表達,盡見苦悶之狀。第二句通過細節(jié)描寫寫情人貌美好像一朵帶露的芙蓉一樣搖曳生姿,后二句是描摹美人突然間臉飛紅暈,抖動的玉釵泄露了心事。恰是一幅靜態(tài)人物素描。

下闋承接上文:乍一相逢,再難見面,“待將低喚”,可是聲音還未出口,又咽了回去。只因“恐人見”??扇绱朔珠_又心存不甘,于是抓緊時間,轉(zhuǎn)過回廊,在不顯眼的地方輕叩玉釵。這暗示的舉動,在滿是溫情的心中又深蘊著萬般無奈的凄苦,那是心上不變的暗號,容若知道,她也知道。其實有時候,絕了心念,也不是壞事。

這首詞在藝術性上的成就,首先是人物描寫的成功,塑造了一個含羞少女的形象。先寫肖像,她是那么可愛,簡直就是一朵帶雨滴的荷花,臉龐羞得泛起紅潮,就更加嫵媚迷人。乍一相逢,機會難得,有多少話要互相訴說,但又怕別人看見,只好匆匆離開。動作描寫,生動再現(xiàn)了少女輕叩玉釵的舉動,不是輕佻,而是少女內(nèi)心復雜活動排解矛盾后做出的重大決定,即情定終生。通過一系列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了少女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 其次是環(huán)境描寫,把人物限定在回廊的一個典型的環(huán)境里,使這場會面更加難忘。就是在這個回廊里,他們幽情暗結(jié)。也許是初戀使人難以忘懷。[2]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清代無名氏《賃廡筆記》記載:“納蘭眷一女,絕色也,有婚姻之約。旋此女入宮,頓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結(jié),誓必一見,了此夙因。會遭國喪,喇嘛每日應入宮唪經(jīng),容若賄通喇嘛,披袈娑,居然入宮,果得彼妹一見。而宮禁森嚴,竟不能通一語,悵然而出?!?sup class="baike-reference">[4][1]

作品評價

澳門大學中文系教授施議對《納蘭性德集》:詞章所歌詠,只是一種狀態(tài)。相逢不語及輕叩玉釵兩種狀態(tài)。若有本事,又無本事,亦明亦暗,轉(zhuǎn)眼無跡,但卻在具體狀態(tài)的敷衍、陳列過程,得以清晰呈現(xiàn),即本色詞特有的言情手段,宜細加品賞。[5]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男,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

十七歲入國子監(jiān),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滴跏辏?673年)因病錯過殿試??滴跏迥辏?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jīng)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為今后發(fā)展奠定基礎。

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zhèn)魃?,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cè)帽集》《飲水詞》等。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

查看更多

參考資料

[1] 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 · 古詩文網(wǎng)[引用日期2021-12-28][2] 蘇櫻 . 納蘭詞典評 : 銀夏出版社 ,2010 . 13-15 .[3] 張秉戍 . 納蘭性德詞新釋輯評 . 北京 : 中國書店出版社 ,2008-06-01 . 230-261 .[4] 閔譯平編 . 納蘭詞全集 匯校匯注匯評 . 武漢 : 崇文書局 ,2015-07 . 217 .[5] 施議對編選 . 納蘭性德集 . 南京 : 鳳凰出版社 ,2014-10 . 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