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陣圖遺跡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區(qū)彌牟鎮(zhèn)西南,精致石欄圍了數(shù)百平米空地,便看見全國僅存的八陣圖遺址的6個土壘全部整齊列在不到100平方米的范圍之內,每個土壘高不到兩米,大小相近,高矮相當,成圓錐狀,均散落在竹林中。其中的三個土壘基座完好,另外三個則已被破壞成半壘狀。

新近整修的用天然石材的圍欄石柱上,手法精湛地雕琢出一幅幅體現(xiàn)三國時代的畫卷。在土堆正面重豎了刻有清代李調元《八陣圖歌》的石碑。每個土堆周圍五米內都被納入了保護范圍,其間的建筑物拆除的痕跡宛然猶存。駐足遐思,不禁遙想諸葛亮當年演習布陣的場面。

中文名

八陣圖遺址

所屬地區(qū)

成都

地理位置

成都青白江區(qū)彌牟鎮(zhèn)茶樹街

類別

遺址

占地面積

100平方米

氣候類型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史籍評介

諸葛武侯推衍成圖

按孫子兵法,已有八八六十四陣。史稱武侯“據(jù)兵法推衍為八陣圖”,則八陣古已有之,但推衍成圖,則是諸葛武侯。武侯對兵學,有精確的理論,有實戰(zhàn)的成績。后世曾用以克敵而功效卓著,如晉馬隆依八陣圖作偏廂軍攻克涼州。后魏刁雍用以抵御柔然之進犯。對八陣圖最有研究而加以活用,應推唐初常勝將軍李靖,他由八陣圖演化出六花陣對敵,戰(zhàn)無不勝。

戰(zhàn)斗組合變化多端

八陣圖遺址

南朝梁,李膺《益州記》載;八陣圖縱橫皆八,共六十四壘方陣,每壘高三尺,寬一平方丈,外圍以上城,有四門,用以練兵。每壘可站一人或一個戰(zhàn)斗小組,粗看為簡單方陣,實為變化多端的戰(zhàn)斗組合。根據(jù)指揮信號變化,適應攻擊與退守。晉桓溫的常山陣勢,唐李靖的四頭八尾或六花,獨孤及的衡抗于外、軸布于內……皆可頃刻組成。未動時,仍為八八行方陣。此彌牟八陣的壘數(shù)和擺法,后人有所改置。宋人趙柞,明文學家胡應麟等均有記述。八陣圖兩方陣各六十四壘,加上兩壘作為指揮臺,共一百三十壘,名“當頭陣法”。此后即以128壘作為基本定數(shù),但排列已不是整齊的方陣,至清末仍為128壘,與陣圖并存的還有武侯祠。陣圖歷代皆有毀損和修復,現(xiàn)存四壘,武侯祠已毀。

諸葛亮軍事思想的最高體現(xiàn)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鞍岁噲D”是諸葛亮軍事思想的最高體現(xiàn),也是“三國文化”的精髓。據(jù)《八陣圖碑記》云:“諸葛武侯之八陣圖,在蜀者二,一在夔州永安宮,一在新都彌牟鎮(zhèn)(彌牟鎮(zhèn)原屬新都縣)”。八陣圖遺址在青白江區(qū)彌牟鎮(zhèn)西南,該遺址今僅余土壘六座,當年之風貌已蕩然無存。相傳為諸葛亮所布,占地100多畝。八門八陣互相掩映,其中玄機重重,神秘莫測。為諸葛亮推演兵法、操練士卒所用。據(jù)古籍記載:“八陣者,象八卦以定位,因井地而制形,兵之紀律也。武侯推演,盡得其妙?!?981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八陣圖在彌牟決戰(zhàn)中實際運用

據(jù)史書記載:公元925年,彌牟曾發(fā)生過一場大戰(zhàn),史稱“彌牟決戰(zhàn)”。即后唐時期,蜀地分為東、西兩川,后唐帝王為控制兩川的勢力,要求兩川節(jié)度使上供百萬兩黃金。于是,東川節(jié)度使董璋與西川節(jié)度使孟知祥達成協(xié)議,兩川共同抗拒。后來,孟知祥出爾反爾,并詆毀董璋有謀反之心,使帝王下令免除其官職,并殺了他的兒子。一怒之下,董璋率領7萬多大軍討伐孟知祥,并接二連三地襲擊了好幾個城池。東川大軍逼近成都之時,雙方在現(xiàn)青白江區(qū)彌牟鎮(zhèn)短兵相接。孟知祥親自督陣,將東川大軍引入彌牟鎮(zhèn)的八陣圖之中。東川大軍一走進八陣圖,天空立即云霧繚繞,四周猶如無數(shù)精兵埋藏在樹林中,不時發(fā)出“沙沙”聲響。東川軍手持的火把全部熄滅,事先埋好的地彈瞬間傾巢而出,東川軍傷亡無數(shù)。西川軍隱沒在樹林中,不時沖出來襲擊。不多時,東川軍7萬多人全軍覆沒。董璋東躲西藏,割斷發(fā)鬢,扮作平民,方才逃脫。隨后,孟知祥占領東、西兩川。934年,孟知祥立國稱帝,國號為蜀,俗稱后蜀。

詩詞贊歌

八陣功高妙用藏與名成八陣圖

諸葛亮創(chuàng)制的“八陣圖”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戰(zhàn)陣法。謹慎堂《諸葛氏宗譜》就載有“八陣功高妙用藏與名成八陣圖”的詩詞贊歌。

天覆陣贊:天陣十六,外方內圓,四為風揚,其形象天,為陣之主,為兵之先。善用三軍,其形不偏。

地載陣贊:地陣十二,其形正方,云主四角,沖敵難當,其體莫測,動用無窮,獨立不可,配之於陽。

風揚陣贊:風無正形,附之於天,變而為蛇,其意漸玄,風能鼓物,萬物繞焉,蛇能為繞,三軍懼焉。

云垂陣贊:云附於地,始則無形,變?yōu)橄桫B,其狀乃成,鳥能突出,云能晦異,千變萬化,金革之聲。

龍飛陣贊:天地后沖,龍變其中,有爪有足,有背有胸。潛則不測,動則無窮,陣形赫然,名象為龍。

虎翼陣贊:天地前沖,變?yōu)榛⒁?,伏虎將搏,盛其威力?;搓幱弥優(yōu)闊o極,垓下之會,魯公莫測。

鳥翔陣贊:鷙鳥將搏,必先翱翔,勢臨霄漢,飛禽伏藏。審之而下,必有中傷,一夫突擊,三軍莫當。

蛇蟠陣贊:風為蛇蟠,附天成形,勢能圍繞,性能屈伸。四奇之中,與虎為鄰,后變常山,首尾相困。

“八陣圖”的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間地,為天地風云正陣,作為正兵。西北者為乾地,乾為天陣。西南者為坤地,坤為地陣。東南之地為巽居,巽者為風陣。東北之地為艮居,艮者為山,山川出云,為云陣,以水火金木為龍虎鳥蛇四奇陣,作為奇兵。布陣是左為青龍(陣),右為白虎(陣),前為朱雀鳥(陣),后為元武蛇(陣),虛其中大將居之。八陣又布于總陣中,總陣為八八六十四陣,加上游兵24陣組成??傟囮庩栔?2陣,陽有24陣,陰有24陣。游兵24陣,在60陣之后,凡行軍、結陣、合戰(zhàn)、設疑、補缺、后勤全在游兵。有贊歌頌揚“八陣圖”威力無比:“陣間容陣、隊間容隊;以前為后,以后為前;進無速奔、退無遽走;四頭八尾,觸處為首;敵沖其中、兩頭皆救;奇正相生,循環(huán)無端;首尾相應、隱顯莫測;料事如神,臨機應變?!薄鞍岁囍ǎ魂囍?,兩陣相從,一戰(zhàn)一守;中外輕重,剛柔之節(jié),彼此虛實,主客先后,經緯變動,正因為基,奇因突進,多因互作,后勤保證?!?/p>

八陣圖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解釋

這是作者初到夔州時作的一首詠懷諸葛亮的詩,寫于大歷元年(766)。

“八陣圖”,指由天、地、風、云、龍、虎、鳥、蛇八種陣勢所組成的軍事操練和作戰(zhàn)的陣圖,是諸葛亮的一項創(chuàng)造,反映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這兩句贊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

第一句是從總的方面寫,說諸葛亮在確立魏蜀吳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勢的過程中,功績最為卓絕。三國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許多因素,而諸葛亮輔助劉備從無到有地創(chuàng)建蜀國基業(yè),應該說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這一高度概括的贊語,客觀地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歷史真實。

第二句是從具體的方面來寫,說諸葛亮創(chuàng)制八陣圖使他聲名更加卓著。對這一點古人曾屢加稱頌,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寫道:“一統(tǒng)經綸志未酬,布陣有圖誠妙略。”“江上陣圖猶布列,蜀中相業(yè)有輝光?!倍鸥Φ倪@句詩則是更集中、更凝煉地贊頌了諸葛亮的軍事業(yè)績。頭兩句詩在寫法上用的是對仗句,“三分國”對“八陣圖”,以全局性的業(yè)績對軍事上的貢獻,顯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結構上,前句劈頭提起,開門見山;后句點出詩題,進一步贊頌功績,同時又為下面憑吊遺跡作了鋪墊。“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這兩句就“八陣圖”的遺址抒發(fā)感慨。“八陣圖”遺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宮前平沙上。

據(jù)《荊州圖副》和劉禹錫《嘉話錄》記載,這里的八陣圖聚細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圍,縱橫棋布,排列為六十四堆,始終保持原來的樣子不變,即使被夏天大水沖擊淹沒,等到冬季水落平川,萬物都失故態(tài),唯獨八陣圖的石堆卻依然如舊,六百年來巋然不動。前一句極精煉地寫出了遺跡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笆晦D”,化用了《詩經。邶風。柏舟》中的詩句“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在作者看來,這種神奇色彩和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內在的聯(lián)系:他對蜀漢政權和統(tǒng)一大業(yè)忠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動搖。同時,這散而復聚、長年不變的八陣圖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諸葛亮對自己赍志以歿表示惋惜、遺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緊接著寫的最后一句是“遺恨失吞吳”,說劉備吞吳失計,破壞了諸葛亮聯(lián)吳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統(tǒng)一大業(yè)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遺恨。當然,這首詩與其說是在寫諸葛亮的“遺恨”,無寧說是杜甫在為諸葛亮惋惜,并在這種惋惜之中滲透了杜甫“傷己垂暮無成”(黃生語)的抑郁情懷。這首懷古絕句,具有融議論入詩的特點。但這種議論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語言生動形象,抒情色彩濃郁。詩人把懷古和述懷融為一體,渾然不分,給人一種此恨綿綿、余意不盡的感覺。

八陣

蘇軾

平沙何茫茫,仿佛見石蕝。

縱橫滿江上,歲歲沙水嚙。

孔明死已久,誰復辨行列。

神兵非學到,自古不留訣。

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說。

自従漢道衰,蜂起盡奸杰。

英雄不相下,禍難久連結。

驅民市無煙,戰(zhàn)野江流血。

萬人賭一擲,殺盡如沃雪。

不為久遠計,草草常無法。

孔明最后起,意欲掃群孽。

崎嶇事節(jié)制,隱忍久不決。

志大遂成迂,歲月去如瞥。

六師紛未整,一旦英氣折。

惟余八陣圖,千古壯夔峽。

三國時諸葛亮創(chuàng)設的一種陣法。相傳諸葛孔明御敵時以亂石堆成石陣,按遁甲分成生、傷、休、杜、景、死、驚、開八門,變化萬端,可當十萬精兵。(見《三國演義》)

遺跡

據(jù)《三國志_蜀志_諸葛亮傳》載:“(亮)推演兵法作八陣圖?!焙笕丝计溥z跡繪成圖形,見《武備志》。據(jù)記載,八陣圖遺跡有三處:《水經_沔水注》及《漢中府志》說在陜西沔縣(今勉縣)東南諸葛亮墓東;《寰宇記》說在四川夔州(今奉節(jié)縣)南江邊,《明一統(tǒng)志》說在四川新都縣北三十里的牟彌鎮(zhèn)。

近段時間,河南省密縣發(fā)現(xiàn)一套我國最早的《風后八陣兵法圖》。該圖共分九幅,一幅為八陣正圖,其它八幅為八個陣式,即:天覆陣、地載陣、風揚陣、云垂陣、龍飛陣、虎翼陣、鳥翔陣、蛇蟠陣。圖旁附有文字說明,詳細介紹了每個陣式在特殊環(huán)境下進攻退守的戰(zhàn)術應用。據(jù)《史記》載,風后為軒轅黃帝的一員將帥。密縣云巖官遺存的唐朝軍事家、常州刺史獨孤及的《云巖官風后八陣圖》碑,詳細記載了黃帝和風后研創(chuàng)《八陣圖》的事跡。此圖的發(fā)現(xiàn),把我國八陣兵法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兩千五百年。

相關信息

今人感到頗為神秘的“八陣圖”是不是子虛烏有呢?諸葛亮是否真的創(chuàng)有“八卦陣”呢?

《三國·蜀志·諸葛亮傳》記載:“亮長于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丘法,作八陣圖,咸得其要云?!弊鳛楣糯鷳?zhàn)爭中一種戰(zhàn)斗隊形及兵力部署圖,諸葛亮的原“圖”今雖不見,然有傳說為諸葛亮練兵遺址的所謂“八陣圖壘”。

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云,這種“圖壘”皆壘細石為之。共有三處:一在陜西沔縣;一在重慶奉節(jié);一在四川新繁,尤以在奉節(jié)者最為著名。奉節(jié)原為古魚復縣,治所在今奉節(jié)東白帝城,三國時劉備改名永安,唐改稱奉節(jié)。

諸葛亮“八陣圖壘”據(jù)傳就在永安宮南江灘上。根據(jù)唐代李鑒《太白陰經》、李靖《問對》等記載,以及當代學者的推演(見《孫子學刊》1994年第9期封底)

詳情解析

命名

八陣圖分別以天、地、風、云、龍、虎、鳥、蛇命名,加上中軍共是九個大陣。

組成

中軍由十六個小陣組成,周圍八陣則各以六個小陣組成,共計六十四個小陣。八陣中,天、地、風、云為“四正”,龍(青龍)、虎(白虎)、鳥(朱雀)、蛇(螣蛇)為“四奇”。另外,尚有二十四陣布于后方,以為機動之用。

特點

八陣圖的特點,正如李靖《問對》所指出的,是“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隅落鉤連,曲折相對”,“內圓外方”;而其構想,則與《周易》是分不開的。八陣的排列,實際是一幅“文王八卦方位圖”(即“后天八卦圖”)。八陣中的每一陣都由六小陣組成,取《周易》六爻之意。八陣加中軍的總共六十四個小陣,與《周易》別卦的六十四卦相合。至于八陣圖的奇正之法,即杜牧之《孫子注》所說的“奇亦為正之正,正亦為奇之奇,彼此相窮,循環(huán)無窮”,則更是《易》理在布陣中的具體應用。(林花甲2005年2月) 發(fā)展歷程  縱觀《唐太宗李公衛(wèi)問對》全書,可發(fā)現(xiàn)八陣圖的發(fā)展和改進的全過程:黃帝《握奇文》------五陣,握機陣,丘井之法  ↓↓↓  姜尚《太公兵法》---太公陣  ↓↓↓  司馬穰苴《司馬法》---五行陣  ↓↓↓  管仲--------重新整理〈太公兵法〉  ↓↓↓  孫武《孫子兵法》-----八卦陣  ↓↓↓  諸葛亮《八陣圖法》----八陣圖  ↓↓↓  韓擒虎------九軍陣法,即八陣圖的別名  ↓↓↓  李靖《衛(wèi)公兵法》----六花陣  ↓↓↓  李績《衛(wèi)公兵法》----六花陣  可以看出《八陣圖》淵源極深,可以追溯到上古華夏的黃帝。經過姜太公,司馬穰苴,管仲,孫武等人的不斷改進和完善,到三國時期,諸葛亮使他達到了頂鋒,完善為八陣!唐代李靖由于九個陣指揮過于復雜而簡化為六花陣。

“八陣圖村落”就坐落在金壇儒林鎮(zhèn)東南的大魯墅和小魯墅村,因歷經數(shù)百年的滄桑巨變,“八陣圖村落”早已面目全非。上圖為“八陣圖村落”的分布圖。

相關內容

《周易》的精髓

諸葛亮崇尚法家和黃老思想,同時精通易學。陳立夫先生曾為1994年舉行的全國第八次諸葛亮學術討論會題詞“明易先知”,就明確指出了諸葛亮的“先知先覺”與其精通《周易》密切相關。  《周易》的精髓是將天、地、人視為一個整體,把不同質、不同態(tài)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以探討其運行的規(guī)律。諸葛亮治國、用兵時十分注重天、地、人的綜合考察。他在《將苑·智用》中寫道:“順天、因時、依人以立勝?!睆娬{一個優(yōu)秀的將領應“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識地理,四海之內,視如室家” (《將苑·將器》)?!胺蛐斜畡萦腥桑阂辉惶?,二曰地,三曰人。天勢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彗星不殃,風氣調和。地勢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石門幽洞,羊腸曲沃。人勢者,主圣將賢,三軍由禮,士卒用命,糧甲兼?zhèn)?。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者無敵,所擊者萬全矣?!保ā秾⒃贰け鴦荨罚┻@真是將《周易》天、地、人綜合一體的思想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了。周易講“數(shù)、理、相”的統(tǒng)一,“數(shù)、理”通過“相”表現(xiàn)出來。而“數(shù)、理”則和源本自然的“心”是同一的。正如陸九淵所說,“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而中國哲學的精髓也在把握一“心”,用來感通天地,感悟人生。正所謂“相由心生”周易的預測正是基于“心”所外現(xiàn)的“相”而作出的,是非常準確而科學的。但是,人的“心”卻是可變的,“心”則“相”也會隨著發(fā)生變化。故根據(jù)過去的相所做的預測便不會很準確了。但人的“心”又并非變化無常,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是有規(guī)律的變化。故周易在總體的規(guī)律上所做的預測是非常準確的。和天氣預報相似,只能得其大概,不能得其細節(jié)。對細節(jié)的把握只能針對不遠的時間段作出。但同時,也說明了另一個問題,算出的命并不能肯定必然的說明未來。命運的發(fā)展最終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跋嘤尚纳?,真正自己努力擺脫命運的束縛,成了貴人,“相”也變成“貴人”相了。

卦象占筮

從傳世的諸葛亮的有關著作來看,其中不但涉及《易》理,也透露出諸葛亮對卦象占筮的精通。如《陰符經注》云:“天垂象,圣人則之,推甲之,畫八卦,考著龜,稽律歷,則鬼神之情,陰陽之理,昭著平象,無不盡矣。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六十甲子,轉而用之,神出鬼入,萬明一矣?!彼^“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就是指《周易》的占筮方法。

孫臏兵法

八陣(1)   孫子曰:智不足,將兵,自恃也。勇不足,將兵,自廣也。不知道,數(shù)戰(zhàn)不足,將兵,幸也。夫安萬乘國(2),廣萬乘王,全萬乘之民命者,唯知道。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內得其民之心,外知敵之情,陣則知八陣之經,見勝而戰(zhàn),弗見而諍(3),此王者之將也。孫子曰:用八陣戰(zhàn)者,因地之利,用八陣之宜。用陣三分,誨陣有鋒,誨鋒有后(4),皆待令而動。斗一,守二(5)。以一侵敵,以二收。敵弱以(6)亂,先其選卒以乘之(7)。敵強以治(8),先其下卒(9)以誘之。車騎與(10)戰(zhàn)者,分以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一在于后。易(11)則多其車,險則多其騎,厄(12)則多其弩。險易必知生地、死地,居生擊死(13)?!? (1) 此是篇題,寫在本篇第一簡簡背。古人講布陣之法多稱“八陣”?!鞍岁嚒辈皇侵赴朔N不同的陣?!? (2) 萬乘國,指可以出兵車萬乘的大國?!? (3) 諍(zheng證),借為靜。意謂沒有取勝的把握就按兵不動?!? (4) 誨,疑借為每。鋒,先鋒部隊。后,后續(xù)部隊?!? (5) 意謂以三分之一的兵力與敵交戰(zhàn),以三分之二的兵力等待時機?!? (6) 以,猶言“而”。下文“敵強以治”同?!? (7) 乘,凌犯。意謂先以精兵攻擊敵人。   (8) 治,嚴整。意謂敵人戰(zhàn)斗力強,陣容嚴整?!? (9) 下卒,戰(zhàn)斗力弱的士卒?!? (10) 與,參與?!? (11) 易,地形平坦?!? (12) 厄(e餓),指兩邊高峻的狹窄的地形。   (13) 生、死,指生地、死地。

相關村落

坐落在金壇儒林鎮(zhèn)東南的大魯墅和小魯墅村,因歷經數(shù)百年的滄桑巨變,“八陣圖村落”早已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