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198年),呂布遣將擊敗劉備與夏侯惇后,曹操親自出馬征討呂布,水淹下邳。呂布被部下叛變,于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城破被俘。投降后呂布請求曹操留用免死,劉備卻提醒曹操,呂布為人無信,多次背叛。最后呂布被曹操處死。

中文名

呂布之死

外文名

the Death of Lvbu

別名

飛將、呂溫侯

背景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

發(fā)生地點

徐州

主要人物

呂布

發(fā)生時間

199年

結(jié)果

被曹操處殺

人物簡介

呂布,字奉先,出生于并州五原郡九原縣,出生時間早于劉備(按照漢代禮節(jié),若二人的年齡相差很小,則呂布不適合稱呼劉備為弟)。東漢末年群雄之一,呂布善于騎射,驍勇尚武,所用的實戰(zhàn)武器為矛,號稱“飛將”,時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

中平六年(189年),時任并州刺史的丁原擔(dān)任騎都尉,在河內(nèi)駐扎。因為弓馬嫻熟、驍勇尚武,呂布被丁原任命為主簿,并被其認(rèn)為義子。在董卓會兵京師的時候,董卓想殺掉丁原,但是不敢動手。因懼怕丁原的義子呂布,于是董卓請手下謀士李肅,前去游說。李肅盛贊呂布勇武天下聞名,若只追隨丁原,一生必定被埋沒;若追隨董卓,當(dāng)封侯拜將,風(fēng)光無限。呂布初始拒絕,推說丁原待自己不薄。但李肅來時帶了董卓自己的一匹千里馬,說此馬是三國第一名馬——赤兔馬,令呂布大喜過望。對于一位武將而言,最珍視的就是寶劍名馬。呂布覺得董卓待自己不錯,就殺了丁原,投靠董卓為義子,授中郎將。呂布時常受到董卓的猜疑。后來董卓野心暴露妄圖稱帝,司徒王允設(shè)計,先將貂蟬許配給呂布,后又故意宴請董卓,將貂蟬獻(xiàn)于董卓,然后挑撥董卓與呂布之間的關(guān)系。呂布沖冠一怒為紅顏,殺掉董卓,再次背叛了自己的主公,最終得到了美女貂蟬。董卓死后,呂布自己稱雄一方,縱橫天下。但因為呂布不能信任手下謀士陳宮,最終在公元199年,被曹操擒殺。

事件簡介

興平元年(194年),呂布趁曹操攻打陶謙時,與陳宮等聯(lián)絡(luò)而進(jìn)入兗州,占據(jù)濮陽,與曹操血戰(zhàn)兩年。曾使曹操數(shù)戰(zhàn)不利,但最終被曹操擊敗,轉(zhuǎn)而去依附徐州劉備。

又趁劉備與袁術(shù)作戰(zhàn)時,呂布襲取了徐州。與劉備時而和好,時而相互攻伐。期間,呂布以轅門射戟,化解劉備與紀(jì)靈的爭斗。

歷史評價

漢末三國

曹操:布,狼子野心,誠難久養(yǎng),非卿莫能究其情也。

荀攸:呂布勇而無謀。

兩晉南北朝

陳壽: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復(fù),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

徐眾:呂布反復(fù)無義,志在逆亂。

宋朝

司馬光:布者反覆亂人,非能輔佐漢室,而又強(qiáng)暴無謀,敗亡有證。

明末清初

王夫之:呂布不死,天下無可定亂之機(jī)。

人格分析

呂布之死,有人形容,就是“活該”。

呂布偏信婦人一家之言,沒有做到“兼聽則明”,此為“活該”之一;對陳宮之計,不能痛下決心實施,幾番反復(fù),以至于整天喝酒取樂,此為“活該”之二;無“容人”之心,剛愎自用,竟然自己背著寶貝女兒,沖鋒陷陣要嫁給袁術(shù)的兒子,可笑至極,此為“活該”之三;臨死求饒,最為曹操所看不起,劉備的提醒也使曹操決心除他,而一旁的張遼偏偏破口大罵,反得重用,此為“活該”之四。

呂布之死,不能說與曹操沒有關(guān)系。只不過,最終還是因為呂布自己已經(jīng)失去了誠信。在他的經(jīng)歷之中,無論是作為別人的手下,抑或是自己做主的時候,卑鄙和利益為先,已經(jīng)讓他失去了自己作為人的資格。否則,呂布若能忠心效力于某一方勢力,或許三國的歷史會更加精彩,他自己的命運也不至于那么悲慘。

從武藝上講,呂布絕對是當(dāng)之無愧的三國第一猛將,虎牢關(guān)前斬將奪旗,直如探囊取物一般。“轅門射戟,濮陽奮威”,無不展現(xiàn)了他弓馬嫻熟,臂力過人。但是縱觀其一生,呂布純粹是一介武夫。讀《三國演義》者,大多看完之后,對呂布最深的印象,就是燕人張翼德說的“三姓家奴”。有勇無謀善變,識人粗淺短視,不擇手段,不講道義,英雄氣短,還奴顏卑膝,又兒女情長。

作為三國時期的第一猛將,呂布有著非比尋常的實力,卻也有著致命的缺點,最終導(dǎo)致了其悲慘的命運。

以此為鑒。正史之說,早有定論。